哲学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人的公共性的哲学思考

摘要:思想理论反映客观现实,公共性理论研究的兴起也正是人的公共性危机这一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也带来了消费主义的弥漫。逐渐地,人际交往演化为一种基于利益交换的工具性交往,人情关系更是被泛化为一种世俗的资源,作为类的存在,人们却过分关注和追求物质利益的攫取所带来的快乐,忽视和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本身所能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因此,一种无根的焦虑感和心灵的漂泊感笼罩着现代人的心灵。这反映了人们内在归属感的虚弱,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公共性的缺失。基于此社会现实,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现有的关于公共性的研究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去解读人的公共性。本文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公共性思想。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有多个以“公共”作为前缀的概念,如“公共利益”、“公共交往”,也体现在唯物史观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解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基本的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但是个体是有限的,所以当有限的个体无力实现自己的多方面需要时,人们就借助群体的、他人的力量,以共同体的形式和自然相抗争。这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的公共性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公共性思想和公共性精神为我们对公共性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同时,因其没有对公共性概念进行过规范的界定,也未形成系统的关于人的公共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依旧存在着公共性研究的广阔空间。本文首先就人的公共性概念进行了思考和剖析。人的公共性是一个以公众的个人独立自由为基础、进行公开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人们作为类的存在所应呈现的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状态要高于人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性;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到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所应具备的现代品质;它还是一种理想,它的成熟与完善既与人的个性实现相符合,也与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契合。在概念剖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历史发展维度梳理了公共性的历史样态。公共性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有其自身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伦理层面的公共精神是人的公共性在当时的主要体现,可以看作是人的公共性的萌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性的形成是在现代社会,其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现代传媒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的公共性的发展将与人的现代性的发展相互增益,自由人联合体将逐渐成为人类的生存样态和组织方式,人的公共性将最终实现成熟与完善。在对人的公共性概念进行解读和对其历史发展形态进行梳理之后,本文进一步就人的公共性所具有的特点和类型展开论述。人的公共性具有共有性、公开性、公平性这三个显著特点;以性质、层次、状态、价值评价作为标准,人的公共性有着纷繁多样的类型。但尽管存在这些不同的类型与特征,人的公共性仍有统一的集中体现。这种集中体现一方面是共同的关注点、共同的活动域,另一方面是活力与秩序的和谐统一。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在唯物史观的思想指导下,本文立足于社会现实尤其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直面公共性的缺失这一社会问题,深入分析公共性危机的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探索得出公共性培育的路径。即,必须抓住公共利益这一根本点以及协商民主这一关键,以道德建设和制度改革分别作为思想引导和制度保证,有意识地培育和建设人的公共性,使公共性建设朝着自由人联合体这一方向顺利进行,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公共性;个性;危机;培育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公共性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西方学界关于公共性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二节 中国学界关于公共性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公共性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公共性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共性思想的内涵

三、公共性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 公共性的概念

第一节 人的公共性的概念厘定

一、与私人性的关系

二、与社会性的关系

第二节 人的公共性的多维透视

一、人的公共性的核心要素:共识

二、人的公共性的现实导向:利益均衡化

三、人的公共性的灵魂:理性的批判意识

四、人的公共性的旨归: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节 人的公共性的概念归属

一、三个范畴

二、主客体的统一

第三章 人的公共性的历史形态

第一节 前现代社会人的公共性的萌发

一、公共性萌发的具体表现

二、公共性萌发的根源

第二节 现代社会人的公共性的生成

一、国家政权

二、社会共同体

三、媒体

第三节 未来社会人的公共性的成熟

一、与现代化的相互增益是动力

二、自由人联合体是方向

三、公共性不断完善的社会环境

第四章 人的公共性的类型、特点以及集中体现

第一节 人的公共性的类型

一、性质维度—物质的公共性和精神的公共性

二、层次维度—群体的公共性和类的公共性

三、状态维度—潜在的公共性和现实的公共性

四、评价维度—真实的公共性和虚假的公共性

第二节 人的公共性的特点

一、共有性

二、公开性

三、公平性

第三节 人的公共性的集中体现

一、共同的关注点与活动域

二、活力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公共性危机与培育

第一节 危机的表现

一、政治参与陷入困境, 制度规范不健全

二、经济欲望过度膨胀,情感关系冷漠

三、文化合法性危机,人们成为精神飘泊者

四、公共环境和公共安全危机

第二节 危机的根源

一、政治层面

二、经济层面

三、文化层面

第三节 人的公共性培育

一、培育的根本: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公共性培育的关键:协商民主

三、公共性培育的保证:制度改革

四、培育的思想引导:公共道德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地图教学高中地理论文提纲下一篇:ISO管理下质量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