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平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贸易隐含大气污染转移与环境不公平研究

摘要:跨区域贸易不仅是交换商品,同样也隐含着跨区域的污染转移。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征的背景下,量化评估区域间分工协作和贸易过程存在的环境成本与经济收益不对等关系是构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责任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基于生态不平等交换理论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编制中国2012年大气污染物(S02、NOx和颗粒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测算了我国各省份出口和跨省贸易导致的大气污染排放(大气污染排放当量,APE)和经济收益(GDP),进而构建多种环境不公平指数表征上述不对等关系。首先,本研究针对省际间贸易,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测算由于各省份在消费本地和其他省份的最终产品过程中承担的大气污染排放和经济收益,并针对净转移构建环境公平性指数(REI指数)表征大气污染物净转移和GDP净转移的不对称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由京津、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发达区域消费驱动的大气污染排放中,约有62%~76%是实际排放在其他欠发达区域;然而,上述发达省份消费带动的增加值中有70%留在了发达地区。从净转移角度来看,部分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将大气污染通过省际贸易间接转移到欠发达区域,但由于其自身具备的产业梯度优势,在将大气污染转移出去的同时反而在贸易中获得了经济净收益。而位于西部偏远省份(如贵州、云南、宁夏等)在承接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劣势,在贸易过程中本地获得到的经济收益要小于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收益,也就是说经济净收益为负。其次,本研究估算了各省份通过全国跨区域产业链在生产本地出口产品和为外地出口商品提供中间产品过程中获得的大气污染排放和GDP,并构建环境不公平指数(AG指数)评估了各地区和省份获得的大气污染排放和增加值在份额上的不对等。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发达区域(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京津区域)在中国及各省份出口过程中获得了 56%左右的GDP收益,然而上述区域仅承担了 28%的全国出口导致的大气污染排放。从单位成本来看,上述发达区域每获得1元出口隐含的GDP收益仅需要本地承担0.4~0.6 g的大气污染排放,而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区域则需要本地承担1.7~3.2g的大气污染排放,约为发达区域的4~8倍。发达沿海地区获得的经济收益份额要明显大于其最终承担的大气污染排放份额,而其他欠发达地区获得的经济收益份额则要明显小于其最终承担的大气污染排放份额。第三,针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及周边7省份,本研究从治理所需的经济成本角度测算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和GDP收益,并构建不公平指数(CG指数)表征区域内各省份承担的成本与获得收益在份额上的不对等。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天津以及山东等发达省市通过购买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嫁到能源富集的落后省份。然而,由于自身产业优势,北京、天津两个发达城市在将高附加值的电子、汽车、信息技术等产品销售到其他省份的过程中,获得了整个区域53%的GDP净收益。山西和内蒙古虽然承担了约70%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但只获得了不到20%的GDP收益。可以发现,北京、天津在区域内贸易过程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河北、山西、内蒙古则处于劣势,遭受了环境不公平对待。总体来说,中国各区域和省份在开展区域分工协作和贸易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环境不公平现象。发达区域和省份由于更多致力于生产高附加值、低污染密集产品,在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承担了更少的大气污染负担和治理责任;而重化工等产业密集的省份以及欠发达省份由于处于产业梯度的中端和低端,因此在为发达省份和地区提供高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同时,承担了更多的大气污染负担和治理责任,却获得不匹配的、相对较少的经济收益。上述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责任划分提供思路借鉴,为探索中国跨省大气污染治理补偿和污染转移支付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消费端排放核算;贸易隐含污染排放;虚拟大气污染转移;环境不公平

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框架和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生产端、消费端排放核算与责任分配研究

2.1.1 生产者责任原则

2.1.2 消费者责任原则

2.1.3 责任共同承担原则

2.2 贸易隐含排放视角下的全球气候问题研究

2.2.1 全球贸易隐含温室气体转移问题

2.2.2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与环境问题

2.2.3 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的碳排放与转移

2.3 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及健康损失研究

2.3.1 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转移研究

2.3.2 贸易隐含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2.3.3 大气污染引起的公众健康损失研究

2.4 环境不公平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

2.4.1 生态不平等交易理论

2.4.2 贸易隐含的生态环境不公平

2.4.3 我国环境不公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方法框架和数据来源

3.1 环境投入产出理论与方法

3.1.1 投入产出的产生与发展

3.1.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3.1.3 环境投入产出理论及应用

3.2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和模型

3.2.1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

3.2.2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数据库

3.2.3 中国2012年MRIO表编制

3.2.4 多区域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3.3 中国2012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3.3.1 工业源排放清单

3.3.2 交通源排放清单

3.3.3 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排放清单

3.3.4 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

3.3.5 大气污染当量转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省际大气污染转移及公平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模型构建

4.2.1 环境多区域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4.2.2 生产端与消费端大气污染排放核算

4.2.3 生产端与消费端GDP核算

4.2.4 区域环境不公平指数(REI指数)

4.3 结果分析

4.3.1 中国八大区域消费端核算的APE排放与GDP收益

4.3.2 基于消费端和生产端的大气污染与经济收益核算

4.3.3 APE和GDP净转移类型划分

4.3.4 中国区域间APE和GDP虚拟转移

4.3.5 省级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环境不公平指数

4.3.6 典型省份APE和GDP转移的行业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4.4.1 主要结论

4.4.2 政策建议

第5章 出口导致的省际大气污染转移及公平性分析

5.1 研究背景

5.2 模型构建

5.2.1 技术原理

5.2.2 基本模型

5.2.3 各省份出口相关的大气污染排放核算

5.2.4 各省份出口相关的增加值核算

5.2.5 出口环境不公平指数

5.3 结果分析

5.3.1 中国2012年商品出口分析

5.3.2 八大区域间出口导致的APE和GDP转移

5.3.3 中国六个主要出口省份出口带来的GDP和APE

5.3.4 典型省份及行业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主要结论

5.4.2 政策建议

第6章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本转嫁

6.1 研究背景

6.2 模型构建

6.2.1 区域间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核算

6.2.2 生产端与消费端增加值核算

6.2.3 贸易隐含的环境不公平指数

6.2.4 贸易隐含的完全治理成本数据

6.3 结果分析

6.3.1 基于生产和消费层面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分析

6.3.2 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净转嫁

6.3.3 大气污染单位成本区域间不公平问题

6.4 本章小结

6.4.1 主要结论

6.4.2 政策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关于旅游文化的论文提纲下一篇:层次分析法股票投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