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指导之我见

2023-02-24

第一篇:三年级作文指导之我见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我见

大家都知道,三年级的学习比起低年级的学习来说,是一道坎。这道坎中,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恐怕最难的就是作文。不少家长常在孩子们面前说作文很难,这样无形中加强了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这道坎,要将它顺利地跨过,我觉得在我的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作文不难的意识。结合范例,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而已。

2.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日记作文。中秋节,学生一定在家长的引导下,过得很愉快。那么,指导学生将过中秋节中的快乐点滴记录下来,学生也一定有话可说,觉得作文不难。对日记的有侧重地指导,让学生觉得每次都有话可写,而不是无章可循,这样也会让学生觉得不难。

3.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作文成就感。作文A本写草稿,作文B本誉写。学生在写完A本后,根据老师的要求订正错别字,修改篇章,B本上的等次明显提高,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进步,产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4.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教学指导有重点。学生刚开始由句段到篇,课本的范文好的地方加以借鉴,让学生知道作文大概是什么回事,一般的学生也就能依葫芦画瓢。有时,没有范文时,老师提供范文,知道文章的框架。在指导学生动笔前,进行具体地指导,如要写一件事,写出活动时的动态等。有了重点性的要求,学生一般能写出一篇基本规范的文章。

当然,根据现行的《小学语文指导纲要》,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训练目标是:

1、初步学会课文中用词造句以及常见的顺承、总分、并列等连句成段的方法。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写出语句比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3、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错的字和明显不恰当的词语、标点,调整语序混乱的句子。

我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今后,我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多运用妙词佳句、多打高分、编班级优秀作文集等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成效。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在 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

练习,以降低习作难度,激发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起 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关键词:作文 起步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无论着眼于课程标准规定和教材设置,还是 着眼于作文的渐进特征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布局,这个起步阶段都是极其重要和 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 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以说促写,降低习作难度

“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 ‘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针对中低年级学 生口头语言的表达优于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首先以口 头作文为先导,指导学生先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比如,小学生对自己 所熟悉的,所喜爱的东西、事件最感兴趣。作文时,可以《我喜爱的xxx》为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爱什么?有 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小玩具、有的说喜欢小摆设等等。然后问大家为什 么喜欢它们?它们哪些地方可爱?这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大小、形 状、颜色、用途或动作、神态等等。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互 说、指名叙述等。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再用文 字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由于先说后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使 习作化难为易,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 要把想说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先做后写,激发习作兴趣

做,就是直接地参与,做也是学生积累习作材料的最好途径。为了使学生对 作文有兴趣,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写作资料,根据三年级学生爱动、好奇心强 的特点,平时,应重视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些小实 验、小制作、小发明,如果遇到麻烦,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但自己必须参与全过程; 制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家扫扫地、洗洗碗等。然后将自己做这些事的经 过说出来并写下来,从而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训练目的。这样一来,学生 的兴致可高了。放学后,他们利用家中现有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创作出一件件 自己满意的作品。作文课上,他们带着自制的小

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这些再用文字写下来。正因为学生通过

观察,获得了真实、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再也不会有“没东西可写”或“写出 来没意思”这种痛苦的感受了。

四.依托课文,习得写作方法

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典范之作,不乏名家名篇,从内容上说富有情趣,从形式 上说灵活多样,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例。因此,作文的起步教学,一定要依托课文, 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 这样写?是怎样写的?通过熟读、抄录和精选佳段背诵,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 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 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课堂小练笔,如:仿写、续写、写学习心得等,把学课 文与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五.注重讲评,感悟成功喜悦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没有经验,写不出东西,甚至有的写成流水账,错别字很 多,这都是难免的。这时老师对习作的要求不要过高,不要让学生丧失了对作文的 兴趣,要帮他们树立起“我能写”、“我会写”的自信,多一点成功的感觉。比如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杰作”,这 在学生心中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这种评价也都是以鼓 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讲评时,除了表扬写得好的,还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 学。特别是对一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作文中他们哪 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写了一个好句,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此外,还经常把一些写的好的文章或有进步的 同学的文章拿到班上朗读,或在板报上张贴,或打印成册交流,或与家长沟通,或 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让其感悟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学生写作的积极 性。

总之,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水平不高,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 写作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 松迈入习作之门。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

上传: 夏三平

更新时间:2012-4-10 11:36: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词穷。而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中年级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

指导、写作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而处理好指导与讲评的关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作文指导固不可少,但应是在基本审题方法、一般构思技巧方面的指导。但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仍较浅,如果对具体的作文题作过细的指导,反而会以教师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路,以教师固定的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之作。而作为“后事之师”的习作修改和讲评,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的作文教学采用了“初写→再写→讲评”的程序。

一、前奏——课前布置作文,科学“指导”

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就会陷入困境。

鉴于此,在上作文课前,我根据每一组课文的作文训练的要点,设计题目(范围),布置作文,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布置题目后,向学生作简单提示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并尝试第一次写作——初写。

这里有意淡化了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是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打破框框,发挥创造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恰当的体裁,去反映生活,阐发议论,抒发情感。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半命题作文《介绍家乡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周娉描述了千丝瀑前的所见所闻——一群孩子争先往池塘里扔小石子,几个大人不顾警示牌上的标语“不得跨越”,越过护拦,到池塘边洗手、洗脸„„小作者在文中发出呼吁:请保护我们的千丝岩,请保护我们的家园。试想,如果老师对这一题目有事先的“具体指导”、“详细要求”,学生的作文也许都成了“千丝岩风景优美,人人保护千丝岩”的套路之作,哪来如此鲜活的描写、深刻的思考?

二、间奏——课中动笔写作,巧妙“引导”

当然,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盲目的从感性到感性。相反,写作指导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得到加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生动,文章就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

1、丰富学生的词汇

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小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的缘故。例如,描写人时,男的总是“四方脸,高鼻梁,粗眉毛,大眼睛”,女的则是“苹果脸,羊角辨,水汪汪的眼睛,惹人喜爱的酒窝”。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他们随时积累优美的词和句。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怎样运用词汇使文章更生动的意识,我在作文前向他们提供可能运用到的优美词句,为他们提供练习运用的机会是有效的办法。例如,针对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只会翻来覆去运用几个词的情况,我把有关描写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步态和风度的词语摘录下来,抄写成“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如:步态:身躯挺拔、左摇右摆、步履迅速、脚步沉重、蹦蹦跳跳、令人发笑等等。

2、提供模仿的阶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有了丰富的词汇,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因此,模仿成了这些学生写作的阶梯。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明白,教师们不用担心学生模仿作文,而是要指导他们怎样模仿,模仿什么。千万不可放任自流,让他们名为模仿,实为抄袭!只有这样,到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才能真实地有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比如鉴于此,我在学生初写半命题作文“千丝岩”后,挑选在初写中比较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作文引导学生要把其中的一个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点写具体。描写的时候用上比喻句、设问句等使描写事物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50个学生笔下的千丝岩各不相同,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这就使模仿有了生命。

三、后缀——课后交流评议,指导“讲评”

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实际上,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每次作文讲评,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出示习作,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可穿插选读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借鉴,找出自己作文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次作文讲评之后,我还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再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批改和讲评的消化过程,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对作文中反映出的不足的再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然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三步作文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教学之我见

上传: 邱凌霜

更新时间:2012-5-23 15:36:59

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正确认识作文批改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应用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或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他们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学生在作文中难免有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适得其反,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些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作文批改形式要多样

作文批改的方式一般有直接批改、当面批改、学生集体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等。采用何种批改方式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切记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既可增加学生的练习作文次数,又可减轻教师负担,是提高作文批改速度和批改作文效率的好措施,但是不能次次如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逐渐培养小学生自己改文的习惯。

教师在百忙之中可对某一篇或几篇作文进行修改,让学生知道这样改的好处,学到改文章方法。学生之间再互相研究修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就重点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评。这样做,既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加强写作方法上的进一步指导,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悟出作文的方法来。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批改方式,都需要求学生把批改后的作文多看几遍,了解为什么要修改这些地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

三、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权利要自己享受,自己的义务要自己履行,对今后的人生也会

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终身受益。

2.在学生自主评改中,独特的体验有利于培养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培养独到的个性思维,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创新能力。

3.坚持不懈。长此以往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四、上好作文讲评课

教师还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其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

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赣州市龙南县黄沙中心小学:赖春梅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要通过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重要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作文教学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难写,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 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出差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第三篇:写作文之我见

作文难,难作文,是一个让大人也挥之不去的心结,何况小孩乎!更甚着——一群城中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都是进城摆摊的农村夫妇,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其中还有个别家长不识字,例如:胡云英的母亲。像这样的家庭,孩子从小语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启蒙,认知的路途中又缺乏家长的指拨,总之,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因此,作文变成了孩子的“蜀道”。

根据上述中存在的综合性问题,我觉得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一、做有心人,说老实话

平时可以教育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感悟。这一点,我在本学期的一篇作文中有一点收获。这要从我的教育宗旨说起。我一直向孩子渗透“首孝弟,次见闻”、“百行孝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等孝之思想。因此,语文园地五的爱一文,孩子普遍有感而发,有情所抒,就连张凯哲、车本胜这些平时见作文就头痛的孩子,也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从这一点上看,对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只要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有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寻找源泉

作文的源泉毫无疑问是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远远是不够的,他们生活的时间短,人生经历有限,语言表述还存在这问题,

因此,我们得帮助孩子寻找另一重要的源泉——阅读。在阅读的空间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作文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间接的从书本上了解了生活现实,更重要的是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同时,还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如果我们说,阅读是写作技巧的唯一源泉,似乎倒不为过。古人主张多读多写,以读促写。先有“读”,再有“写”。 “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也就这个道理。

三、一“抄”再“抄”

许多人看到“抄”一字就有鄙视的想法,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应该是不二法宝。之前我也提过,我们的孩子基本上算是语言的“贫瘠地”,所以,只靠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是不够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抄”。再“抄”:名为抄实则仿写。以《荷花》为例,学生学也学了,背也背了,如果再让孩子根据其中作者联系一段进行仿说后再仿写,孩子就会在日后的写景文中活学活用,进行联想,进而是文章生动具体,对于写景文也就少了一份畏惧。

总之,以上方法还得通过是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去检验是否有效可行。

第四篇:小学作文之我见

主题词:教学 作文 指导 研究

论文摘要:构建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工程,为断改进“积累、命题、指导、改评”教学环节,有效地转变学生习作心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这是一个直困师生的难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对小学作文的一些体会。

一、积累,作文的基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能有片言只语。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不但应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我们要注意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并重。生活积累如土壤,语言积累如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这棵大树大才能枝繁叶茂,作文才能“开花结果”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家长消除“孩子参与各类活动会吃苦受委屈”的顾虑,让孩子们尽可能地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辟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新编教材阅读量虽然增加了1/3左右,但毕竟有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通过这外例子让学生获得读书的方法,但决不能让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教材上。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读的书目,可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背诵比赛,读书成果汇报会等,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二、命题,作文的兴奋剂

作文命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科学合理的命题是小学生作文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厚积薄发,以题激趣,以题激思。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上下求索,倍尝艰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

- 1 -

1、作文命题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语言正在发展中,对周围人、事、景物的认识不够。因而作文题目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换句话说,作文命题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最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如《那次,我真开心》、《暑假见闻》等作文题目学生就乐于接受。

2、作文命题要顺应儿童心理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对外界都有一个独特的认识,而这些只有讲清了才会满足,心理才会平衡。这种强烈表现自我的欲望就是一种心理需要。命题时,应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切入口,从儿童心理需要出发去拟题。如命题《一件难忘的事》我就从孩子渴望成长的需要出发,把题目拟为《我长大了》

还从孩子们渴望表现的需要出发,把题拟为《那次,我真难忘》

这样的命题充分挖掘了学生心理需要,

3、作文命题要激发儿童情趣。

“趣”是个总要求。命题要有趣,要特别具有童味,让学生一见就喜欢,一见就想写,一见就跃跃欲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情绪。这样,他们在作文中就会说真话诉实情,一吐为快,就会真情自然流露。如《家给我××》要求补充“爱、幸福、欢乐、希望、烦恼”等,这个命题就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作文时,孩子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自然,他们所做作文篇篇都声情并茂,有趣且有真情。

三、教师引导,作文的指南针

目前,不少教师对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有的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有的变“教”为“导”

有的用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但我认为,作文指导课的教改还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1、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作文指导课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阅读入手,进行写作训练。不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作铺垫,创设条件,只是在作文教学中为写作而谈作文,实际是舍本逐木,不会有好的效果。

2、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期基说:

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向。

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

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主动地写作,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3、坚持“口头作文”与“笔述作文”并重,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相结合。根据,、《今天、我当家》等。我、《让我告诉你》等。学生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主动性。

- 2 -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就是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小语“大纲”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应十分重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因此,学生每次组材构思完毕后,我总是指导学生照着自己的写作提纲口头叙述文章内容,再启发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各抒己见,然后我总结论述。在口述作文课上,我有计划地鼓励学生大胆说文,特别是对一些口述能力较差的学生,更给予较多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笔述作文”即学生口头作文后,根据师生初评意见用书面语言叙述文章的全部内容。笔述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充分启发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尤其是要铺导笔述困难的学生。同时,要分类抽查,以发现学生口述作文时的问题和学生笔述时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教师先指定1~2名中上等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并再次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缺点,使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改评,作文的催化剂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要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有的老师采取启发设问式的“批”,比如:“这儿可以简略吗?”她眼睛里的目光是怎样的?可以具体形象地写写吗?这种批法具体明了,又没有包办代替。也有的老师采取设计练习题的方法,如某句某段删去了或改得精彩,老师拟出诸如“为什么要删?有何好处?”“这么精彩是怎样改出来的?”等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在作文本上,这虽嫌费事,但对开阔学生思路,加深认识,训练其改文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改”包括增、删、调、换等,批改要内容和形式并顾,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多就少改,提倡“面批面改”,增强实效。讲评,要文道统一,突出重点,找出共同问题,肯定成绩,热情表扬,慎重批评,指点迷津。一般以老师以主导,组织学生参与修改评价,也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从旁启发、引导,其方式有综合讲评、专题讲评、佳作讲评、对比讲评等。

实践证明,构建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工程,不断改进各个教学环节,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习作心态,使学生由过去的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变成了现在爱写、善写,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3 -

第五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我是今年刚带三年级的语文课,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很难,刚开始也不知道作文怎么教。通过进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自信心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没有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会提高。因此,每次习作命题,我总是以谜语、故事、图画、情景入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传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他们的习作要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板报的作文栏内展览„„这样,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组段成篇

“三年级作文要侧重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踏踏实实的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难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学生的习作写不具体,主要是观察不够。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印象不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学生可观可感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触摸,用心灵感悟。观察中教师还要加以提问,开拓学生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学生观察清楚了,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按要求写一两段话,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写尝试总结,用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三、养成积累的习惯,激发写作的兴趣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写读书笔记,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另外教师可以组织积累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日积月累,就会使学生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作文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下一篇:三年级我是这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