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我见作文

2024-04-27

春节之我见作文(共12篇)

篇1:春节之我见作文

过年啦!过年啦!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每到春节,一种欢喜就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我们全家人就会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穿新衣……春节里,总嫌时间太短,总也过不够。

除夕那天,我们全家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吃完了早饭,妈妈和姥姥买年货去了。我在家里看电视,爸爸在看手机。到了中午,她们拎着一大袋子年货回来了,有水果、蔬菜、还有桃罐头、山楂罐头……买完年货姥姥就开始做团圆饭了,我已经闻到了香喷喷的菜香。下午两点,饭菜可算做好了,有白绿相间的韭菜炒鸡蛋,有鱼还有肉,还有蚕蛹……我狼吞虎咽地吃着这些美食,过了一会就把我的这碗饭吃完了。“这次的团圆饭可真好吃。”我舔着嘴说道。

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团圆饭终于吃完了。吃过饭后,姥姥和姥爷就开始包饺子,跟前几年一样,一共包了六个钱饺子。里面有一元的硬币和五角硬币。饺子出锅时已经是六点了,终于能吃饺子了,刚开始姥爷就吃到了三个,爸爸吃到了两个,我有点着急了,就剩一个钱饺子了,谁会吃到呢?就在这时,我的牙被一个硬硬的东西咯到了,一看,一个亮晶晶的五角硬币从我嘴里冒出来,“我吃到钱饺子啦!”我高兴地叫起来,钱饺子都吃光了,只有妈妈和姥姥没有吃到,看来今年只有姥爷和爸爸的钱饺子多啦!吃完了团圆饭,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八点。我们全家一起看春晚,春晚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看完了大约十几个节目已经快十一点了,我也该睡觉了。

这次的春节过得可真开心啊!

篇2:春节之我见作文

河南,历史悠久,民俗、风俗极多,流传最广的就是过年的民俗了。过年风俗主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而在农村,祭灶的仪式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举行,人们食用灶糖和火烧等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的祭灶火烧,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能压住邪崇,因为“岁”与“崇“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篇3:作文教学之我见

1. 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

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 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 。由于无计划, 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 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 直到走进教室才想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 或老调重弹, 或曲高和寡, 学生望题生厌, 望题生畏, 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 引而不发, 疏而不通, 越指导, 学生的写作越僵化, 长此以往, 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 劳而无功,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 只看一眼分数便罢;二是随便打个分数, 使学生积极性受挫。

2.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 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 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 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 作文时文思枯竭, 硬挤强凑, 自然文不成篇。还有就是读与写分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 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 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那么, 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呢?

1.制定符合学生写作实际的教学计划

做出的计划应当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 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 在客观上行得通, 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 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 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 应学会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 更要明了, 教师要胸中有盘棋, 学生要心中有颗子, 教师教有方向, 学生学有奔头。对计划还要检查、调整, 适时地查漏补缺, 以期完善, 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或教条化。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 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 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学生作文需要热情, 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因此, 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 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写作实际指导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 做到对症下药。

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敢于放手, 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 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 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 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 学生就会兴致勃发, 信息反馈快, 评改质量高, 写作效果好, 批改费时少, 真正做到“多快好省”。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 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 第二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 让学生集体批改,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实效。教师每学期应至少写一次下水文, 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 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 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篇4:留守儿童的春节之我见

一、孩子的心声:能和父母相聚便是最好

我的家乡非常贫困。我父母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为了我们读书,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小时候我只能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很节约,饭菜做得不太合我胃口。所以,我小时候天天都在盼放长假,因为那样我就可以去深圳让妈妈给我做好吃的了。

山里娃上学不易,放学之后,我要翻山越岭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其他孩子的父母会早早地把饭菜做好等待孩子的归来,已经独立生活的我只能饿着肚子回到家中,再累也得自己动手。所以,每逢过年我就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回来,也让我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肆无忌惮地撒娇,做一个可以被爸爸妈妈宠着的女儿。

可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一般学历都很低,只有做小本生意和进厂打工两条路。对于做生意的来说,过年是个难得的商机,他们不愿意放弃机会;对于进厂打工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过年回去花费太大,好多人忍痛不回去。我的爸妈就很少回家。其实,对于我们留守儿童来说,过年是一个非常奢侈的节日,这奢侈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不是父母的礼物,而是他们的爱。可是好多家长好像都不明白。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来说,在哪里过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和父母在一起,和父母在一起的年过得最快乐。

二、家长的心声:再难,过年也要回家

我们夫妻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常年在北京做生意。住在远不如农村老家的土坯房,生煤炉子取暖,半夜起床贩菜,数九寒天站在露天菜市场里卖菜……这些跟三个懂事的孩子比都不算啥。虽然过年期间好赚钱,但我们还是要回家过年。说实话,孩子一天天长大,可爹妈是一天天变老,为了孩子出去打拼,可把爹妈扔在了家,过年都不回家一趟怎么说得过去呢!钱得挣,可亲情也不能

丢啊。

所以,回家过年时,我们加钱也要买到票,就为了陪那一大家子人好好过个年。

三、老师的观点:进城过年教益多

我校留守儿童特多,每年临近寒假,都有不少家庭为在哪里过春节而纠结。我总是建议这些家庭跟孩子一起在城里过年,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游览、走访活动,既能丰富春节生活,又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1.体验乘车乐趣。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一同过年,首先可以引导他们上好独立乘车这一课。春节前,返城车客源少,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买票乘车的方法,让他独自乘车,解决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条件的可以给孩子配一部手机,多给他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一车的人,便是一个小社会,让他学着独自面对,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陌生人沟通,向陌生人求助,为陌生人解困,饱览沿途的自然风光,了解一路的风俗民情,记录经过的城镇地标,不仅有趣,而且有益。

2.解读古老文明。城市里蕴藏着古老文明,农村孩子少有机会实地观察。利用进城过年的机会,让孩子访名胜,踏古迹,进博物院,跑图书馆,解读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既能丰富孩子对城市的认识,又能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孩子探索未知的动力。

3.感受大学文化。城市里集中了许多大学,那里的学习氛围浓郁,思想积极活跃,文化积淀深厚,带孩子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大学历史,拜谒文化名人,熟悉学科特色,在孩子稚嫩的心灵里种下一个目标,树立一个榜样。这些,都是孩子的农村生活和学校教育难以完成的教育目标。

4.体察父母辛劳。父母应该毫不遮掩地向孩子呈现自己打工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情况,让孩子了解到父母生活的辛苦和工作的繁忙,更加体谅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不易,在内心深处对父母多一分理解、尊重和支持,少一分怨气,多一分感恩,从而确立一种刻苦学习、报答父母的思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自强自立的精神。

孩子进城与父母一同过年的益处不胜枚举,关键是父母要提前备好功课。

其实,打工父母们是回家过年,还是要孩子到自己务工的地方过年这件事不难办。如果没有时间,你可以让孩子异地过年,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而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又能够体验父母在外面的艰辛,自觉把学习搞好;假设春节假期长,你也可以选择回家陪孩子和家人过年,用你自己孝親敬老的行动感染孩子,播下爱的种子。

然而,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借着过年的机会给孩子补上家庭教育课。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原动力。农村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家庭教育。正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才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凸显,作为父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春节假期给孩子补上家庭教育课。

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一是要避免对孩子的溺爱,千万不能因常年在外而感到对孩子有愧疚,从而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就会助长孩子唯我独尊的意识;二是要避免重知识轻做人,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而不注意孩子人格的形成;三是要教会孩子传承美德,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

篇5:春节之我见作文700字

我们一家人又像以往过年一样团聚在一起,门外贴上了对联,大街上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息,热闹极了!长辈们发给我们“压岁钱”,可能有的同学并不知道什么叫“压岁钱”,那么让我给你讲一讲吧。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饭后,我们一家人出去散步,这是当然少不了放炮,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爸爸拿给我一根烟花,只听见“砰”的一声,烟花弹飞上了天空,放上去的那一瞬间,好像流星降临人间,美极了!仿佛又像仙女的魔法棒在天空中飞舞……接着天空中又有五颜六色的烟花弹,有红色,蓝色,绿色,看得我眼花缭乱,看也看不过来,美丽极了!

篇6:春节之我见作文

-2014年春节回乡见闻

我的家乡老洲镇,隶属于安庆市枞阳县,与铜陵市只有一桥之隔。腊月二十九我乘客车从铜陵很快就回到了家乡。在这全家团聚的节日里,我感到了家乡显著地改变,马路越来越宽阔平坦了,房子越来越高大漂亮了,乡亲们越来越富裕快乐了。

作为一位金融从业者,在走亲访友之余,我敏锐地发现乡亲们春节期间有着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外出打工挣来的辛苦钱需要转账回家,毕竟携带巨额现金风险太大;过年需要大量现金买年货买礼物,包括包压岁钱的新钱;多年打工的收入需要一个稳定的保值增值渠道;开年建房做生意等需要借钱……

与之相对却是金融供给的极度匮乏和单一。全镇只有镇中心三个金融网点,分别是信用社、邮政营业所和农业银行,每家仅有几个柜员,远远不够满足本镇七万多人的金融需求。而且三个网点仅能提供简单存取款业务,与乡亲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金融需求相比,太过滞后。贷款业务更是门槛太高,光是手续就让乡亲们望而却步。

虽然乡亲们收入不断增加,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但他们的金融知识却非常缺乏。他们只知道简单地存个几年定期,对于期限灵活的通知存款和最近流行的协议存款所知很少,更别说高收益、低风险和期限灵活的理财产品和有保障、收益可观的保险产品。一旦出现资金需求,他们也一般不会想到金融机构,只会找亲戚朋友们借点钱,与其资金需要相差太多。

篇7:作文之我见作文

有一次放学,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刚刚写完的作文掉在了地上,正好被刚巧从此处过来的托翁拾到了,便拿回家仔细地看了看。没想到,第二天托翁来到我的学校,按照我本上的资料找到了我,把本子还给了我,当我翻开本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托翁写的那密密麻麻的红笔字。

下课了,我和托翁边走边聊了起来。“我很羡慕你的才华,长大后我想成为您一样的文学家。”我说。托尔斯泰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耐心地说:“你有这样远大的理想很好,但是你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你要一直向前,就会离你的理想越来越近,若是退缩,你就会离你的理想越来越远。”

上课铃响了,托尔斯泰便说:“孩子,去上课吧,记住要认真听讲。”我望着托翁远去的背影,心里升起深深的敬意。

篇8: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提升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

作为语文教师, 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自身要有较高的语文水平, 想要给学生半桶水, 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准备。尽管工作繁忙, 教师仍然要多读书, 多总结, 多写作。

首先, 要博览群书, 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词汇量, 能够在平日的教学里展现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其次, 要多读教学理论的书, 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维以及教学方式方法, 掌握较多的教学理论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另外, 教师也应多写教学随笔或者生活随笔, 随时记录感悟生活的体验, 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给学生树立榜样。再有, 可以多写下水作文, 和学生同时写作同一个题目, 作为范文给学生学习,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 积累蕴涵

冰心说:读别人的文章, 写自己的文章。写作和阅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能掌握一篇文章的阅读关键, 可以提升学生自己作文构思和行文能力。所以, 教师平时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进行相关的阅读方法指导。读任何一篇文章, 都让学生明确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写了什么, 是概括文章大意;为什么写, 即为了解文章的中心;怎样写, 就是抓住作者写作方法, 构思、语言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读促思, 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 让学生去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其中的词汇、自己的感悟, 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积累方法。

另外, 平时课堂课外要多进行读书, 积累语言。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之一。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 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 教师除了课本必须记诵的篇章外, 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会观察生活, 笔记点滴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 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所以,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还取决于素材的积累。“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整个过程,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 就要及时记下来, 不断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 布置一些周记之类的作业, 帮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 告诉学生“写身边事, 做有心人”。这样坚持久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加强写作指导, 不流于形式

写作指导其实不能忽略,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 分专题练习。作文指导理论性很强, 学生可能比较排斥, 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写作指导。比如, 创设情境, 提要求加观察, 再写作。另外, 不一定非要开设专门的作文课, 在平日教学时, 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指导, 比如, 七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人记事的, 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对人物描写的指导, 告诉学生注重观察、关注细节。

五、重视多方评价, 取长补短

教师把握好评价的尺寸,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 更应加强对学生成绩的肯定, 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 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全班加以表扬, 进而使学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更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信心。作文课后, 还可以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 做成小报, 张贴在教室里, 让学生相互阅读,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六、组织学生互评

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写好的作文, 不是每一篇作文都必须教师批改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和同学交换作文, 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 因为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 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交换互改法往往能产生较好的修改效果, 学生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 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取长补短, 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互评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尽量让学生也挖掘别的同学的闪光点, 评语正面化、积极化,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也不打击个别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篇9:春节之我见作文

春节;新旧民俗结合;文化能量

[中图分类号]K8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13-02

一、春节的定义和传统节俗风貌

春节指农历的元旦。在古代,最早是指春天的节序,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于是人们便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已有三四千年,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期间的种种民俗活动多如繁星,喜庆表达又各具特色,体现了人们消灾祈福、追求平安幸福的共同心理。传统的民俗,如:转糖饼、皮影、斗鸡、踩高跷、舞龙灯等民间绝活表演,历来都在中国的春节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普遍流传于大众中的贴春联、贴门神、贴福字、守岁、祭财神等春节必有的活动,是每家必参与的春节活动。“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正因有了这些,才算是有了“年味”。在我国的南方,尤其是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在过年前,都会提前熏好大量腌腊制品,作为过年必用的食品,也是过年的一个信号。吃年夜饭,应该是春节的高潮环节,年夜饭的意义原本不止是一家团圆的晚餐,还有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对祖先的祭祀和家园的守望。年夜饭是一顿早有准备的团圆饭,鱼,是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年菜,“无鱼不成席”,因为“鱼”、“余”同音,寓要年年有余,预示在新的一年里家庭衣食用度丰盛有余。同时,各家各户要供奉祖先牌位,将家里煮好的年夜饭分食祖先一份,象征着先人与后人共享团圆,同时也祈求先祖的庇佑。还有舞龙灯,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寓意请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般会在农历正月初三出灯,十五结束。舞龙灯时非常热闹,前有二至四对排灯开道,排灯后还有鱼、虾、蚌壳、灯笼等,在锣鼓、号角声中晃头摆尾,畅游在各街头巷尾。

二、传统春节民俗的日渐式微及其表现方面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及生活方式选择的个性化,导致传统的春节习俗已经日渐式微,现代年青人对春节的民俗文化已经不那么熟悉了,很多习俗已经从都市中在慢慢消失,春节活动日趋简单,就身边的人来举例,只有不到两成的人会“烧纸摆供品祭祖宗”,在都市里的比例就更少了。在以前,家家会在年除夕的时候写“福”字和对联,然后悬挂于门上和两旁。拿古代来说,在宋代,人们写对联是写在桃木板上。其一,桃木有镇邪的意义;其二,则是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其三,是装饰门面,以求美观。今天,人们在红纸上写对联,因为红纸象征着吉祥喜庆。在除夕的时候,人们就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春联贴于门两边,用于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现今的年夜饭,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一些家庭的年夜饭选择了去饭店里团圆,而不是在家里,当然也就不会有饭前对祖先的祭祀了,这样的年夜饭少了些许神圣和隆重,但也许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现代人经济的发展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分不开。鞭炮,原本有很多功能,在辞旧迎新的“交子”时刻,鞭炮有划分新旧的作用。鞭炮还有驱鬼逐邪的作用,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山臊”,传说是西方山中的一种怪物,高一尺多,生一只脚,从不惧怕人。人若触犯了它就叫你发冷发热,生起病来。如果用竹筒子放在火种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山臊”就吃惊害怕,很快的逃遁。因此人们放爆竹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春节民俗文化的变迁—“新民俗”的兴起

文化有其变迁性,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也会随之而改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宗族群体的淡化,人们春节的过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增添了许多过年的“新民俗”。人们会在除夕的时候用手机短信提前拜年,而不是节日期间再去挨家挨户的拜年。可以自创祝福的短信,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一味的使用已经编写好的短信去四处群发。

春节的放鞭炮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民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从消防安全角度考虑出发,许多大中城市出台了“禁放令”,没有鞭炮噼叭声,自然减少了些许年味。但是在禁放年代里,并没有掩盖住人们放鞭炮的热情。从前些年开始,国家对鞭炮实行了限放,对燃放地点和时间做出了限制,但是不管怎么说,爆竹现在已经又“回归”民间了。在对待爆竹燃放方面,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行为,又要尽可能的保证安全。

过年讲究团圆,但是在现今社会,人们因为春运不堪负重或者是经济上的种种原因,选择了留守,选择了不回家过年,一些人便兴起了网上追寻年味。可以在网上燃放“鞭炮”,不同的鞭炮会产生不同的“燃放效果”,还会网上聆听着清脆的爆竹声。网上还有电子“美食城”,可以“品尝”到“电子水饺”等美味佳肴。在虚拟社区里,人们可以参与网上逛庙会,网上猜灯谜等活动,网友还可以把自己家乡的春节年俗拍摄后放在网上社区空间里供大家欣赏。虽然这些活动都是虚拟的,但是依然感受到过年的氛围,这样的活动颇受很多时尚的年轻网民的欢迎。过年出门旅游,是春节人口流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人们兴起的一种新的过节方式。春节期间,全国各个旅游景点都推出了和过年相关的民俗文化旅游。如成都的武侯祠每年都会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举办大庙会,包括走喜神方、赏花灯、猜灯谜、皮影戏表演、川剧表演、各项民间杂耍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外在和内在精神,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为这些民俗文化回归民间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四、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面对旧民俗的日渐消失和新民俗的兴起,春节“年味”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有其传承性,应该让这些更有年味的民俗代代相传下去。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来保护:鞭炮从过去的“禁放”到现在的“限放”;国家已经将春节列为我国向世界“申遗”的首位。春节,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族群认同、社会整合、社会交际、文化教育、民风民俗、道德教化、孝道礼仪、宗教信仰、寻根祭祖、自然崇拜、文体娱乐,经济贸易及文化承载等多种社会功能,丰富多彩、盛传不衰。春节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和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包括民俗在内,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

在春节期间,将一些古老的民俗搬进庙会,虽然很多已经脱离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是对其中有价值的文化也起到了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比如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北方叫作“扫房”,南方称为“掸尘”。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大扫除的时候就知道春节快要来临了。扫尘不仅仅只是起到清洁的作用,更有着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春节前每家每户打扫卫生,是我们中国人民素有的优良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此传统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中的意思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像这样优良的传统民俗就应该传承下去。传承春节传统,不仅仅是口号上的喊喊而已,更是行动上的勇于创新。春节习俗是一种文化,它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改变。这种习俗会因时而动,因需而动,富有更多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内容。

从对春节的保护发扬可以看出,其意义不仅仅在文化本身的传承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坚实根基与深厚资源。春节是最凝聚中华文明的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地位。首先,其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进行的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与民众生活有直接而重要的关连。再次,传统节日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能够显著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强烈影响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和认识。传统节日也是异文化群体认知我们民族特色文化的一个窗口,身在异国的的游子、华侨、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也都很重视保持自身传统习俗欢度祖国的节日,这点在每年的春节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海外华人以此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国的人文情怀,也向周围异文化族群表明自己的文化身份,展现自己所属群体的文化特色。传统节日的基本主题是保持与促进人际和谐,作为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加强人际交流方面最为突出,体现出贵人论、重亲情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的重要主题,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保护传统节日,有助于达成民众情感的和谐,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生存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的重要寄托方式,春节习俗中以红火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是人们对欢庆吉祥的传达,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是对民众情感需求的尊重和对民众精神利益的维护。

五、结语

春节这一古老的民俗节日在数千年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和谐稳定、自信乐观、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民族认同感的文化精神。在新旧民俗的融和中,春节可以扩大其外延,挖掘其内涵,富有更多的时代意义,让这一古老的节日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让古老的春节焕发出代代流传的生命力。

[1]中国民俗文化—择吉[M].中国社会出版社.

[2]董晓萍. 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文化[M].中华书局.

篇10:创新作文之我见

作文教学改革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而当前的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现状很值得我们关注。从应试的角度看,作文在语文高考中一直占据着半壁河山,但不少高中生对写作还怀有厌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证明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下面,谈一谈笔者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拿来主义”

高中阶段科目繁多,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在数、理、化、英的包围之下,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本身就少,能够单独用来写作教学的课时就更少,而教材中的选文,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课内教学资源进行写作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谈素材 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素材学生在生活体验、人生阅历上还比较欠缺,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若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利用,我们的课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就是作者讽刺批判的对象,就是那些对于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一类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勾践灭吴》中的勾践就是在失败中崛起的素材;辛弃疾一生只想上阵杀敌,收复中原,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但可以提示学生从人生选择中来谈稼轩的“忠”是否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素材可以是同一个,但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不同的评价。如《鸿门宴》中的刘邦,既可以说他狡诈多端,也可以说他大丈夫能屈能伸;而项羽,既可以说他优柔寡断,缺乏远见,也可以说他拥有君子心胸。《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既可以从邹忌的角度说要善于表达,忠言不必逆耳,也可以从齐王的角度说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课文中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个人魅力及笔下的感人故事,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个例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二)谈技巧 引导学生在赏读文本中学习写作的技巧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成包括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几方面。而我们教材中的选文各有特色,无论是独具匠心的立意、典型新颖的选材、精巧严谨的结构,还是充满特色的语言、各式各样的表达技巧,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很好的典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领悟它们的精妙之处,进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从而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阿房宫赋》这些文章语言十分优美,并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圈点其中优美的词句,熟读或者背诵,感悟其美感,再进行仿写练习。还有如《祝福》的倒叙写法、《师说》的对比论证、《劝学》的比喻论证、《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套中人》的夸张与讽刺等等,都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示范作

用。

(三)谈想象 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的翅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学完了辛弃疾的两首词后,学生对于稼轩的壮志难酬都已了解。而时下电视、网络热播的“穿越剧”,于是给学生布置了《我和稼轩的谈话》的周记。学生兴趣很浓厚,形式多样。如电视访谈形式、QQ聊天的形式以及好友秉烛夜谈等,用语幽默、真挚,形式多样,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并且展示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尤其是他们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提高了思考深度。

二、注重学生的平时积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作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关重要的基础。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怎样就难说了。”叶老所说的“基础”恐怕指的就是平时的积淀吧。反观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重,在生活体验、人生阅历上都比较欠缺,更谈不上深厚的积淀。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从而出现千人一面,大话、空话、废话满篇的现象。(一)坚持写读书笔记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平时积淀。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学会积累,养成多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平时笔者给学生读文章,讲名人事迹,介绍优秀者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积累的好处,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将报刊上的热点问题、经典评论收集起来。

(二)多交流 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背一句名言警句或一首诗词,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并且,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的时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又多又好,并让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所写读后感,然后由每个小组推荐一至两篇,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评比,更激发了他们阅读、积累的兴趣,从而养成积累的习惯。在教学中,笔者还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三)课前三分钟训练 或引导学生赏析背诵一首诗词;或引导学生赏析一篇美文;或当堂出题目让学生口头作文;或随意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最喜欢的作家,诗人,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其喜欢的理由;或就一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事迹,社会风俗等等。学生对这样的训练都比较喜欢,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训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篇11:高中作文之我见

把提高语文写作分为下面几类:

(三)只需三字要求

1、稳:

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

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篇12:小学作文之我见

主题词:教学 作文 指导 研究

论文摘要:构建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工程,为断改进“积累、命题、指导、改评”教学环节,有效地转变学生习作心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这是一个直困师生的难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对小学作文的一些体会。

一、积累,作文的基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能有片言只语。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不但应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我们要注意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并重。生活积累如土壤,语言积累如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这棵大树大才能枝繁叶茂,作文才能“开花结果”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家长消除“孩子参与各类活动会吃苦受委屈”的顾虑,让孩子们尽可能地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辟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新编教材阅读量虽然增加了1/3左右,但毕竟有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通过这外例子让学生获得读书的方法,但决不能让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教材上。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读的书目,可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背诵比赛,读书成果汇报会等,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二、命题,作文的兴奋剂

作文命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科学合理的命题是小学生作文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厚积薄发,以题激趣,以题激思。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上下求索,倍尝艰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

1、作文命题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语言正在发展中,对周围人、事、景物的认识不够。因而作文题目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换句话说,作文命题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最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如《那次,我真开心》、《暑假见闻》等作文题目学生就乐于接受。

2、作文命题要顺应儿童心理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对外界都有一个独特的认识,而这些只有讲清了才会满足,心理才会平衡。这种强烈表现自我的欲望就是一种心理需要。命题时,应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切入口,从儿童心理需要出发去拟题。如命题《一件难忘的事》我就从孩子渴望成长的需要出发,把题目拟为《我长大了》

还从孩子们渴望表现的需要出发,把题拟为《那次,我真难忘》

这样的命题充分挖掘了学生心理需要,3、作文命题要激发儿童情趣。

“趣”是个总要求。命题要有趣,要特别具有童味,让学生一见就喜欢,一见就想写,一见就跃跃欲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情绪。这样,他们在作文中就会说真话诉实情,一吐为快,就会真情自然流露。如《家给我××》要求补充“爱、幸福、欢乐、希望、烦恼”等,这个命题就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作文时,孩子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自然,他们所做作文篇篇都声情并茂,有趣且有真情。

三、教师引导,作文的指南针

目前,不少教师对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有的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有的变“教”为“导”

有的用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但我认为,作文指导课的教改还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1、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作文指导课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阅读入手,进行写作训练。不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作铺垫,创设条件,只是在作文教学中为写作而谈作文,实际是舍本逐木,不会有好的效果。

2、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期基说:

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向。

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主动地写作,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3、坚持“口头作文”与“笔述作文”并重,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相结合。根据,、《今天、我当家》等。我、《让我告诉你》等。学生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就是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小语“大纲”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应十分重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因此,学生每次组材构思完毕后,我总是指导学生照着自己的写作提纲口头叙述文章内容,再启发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各抒己见,然后我总结论述。在口述作文课上,我有计划地鼓励学生大胆说文,特别是对一些口述能力较差的学生,更给予较多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笔述作文”即学生口头作文后,根据师生初评意见用书面语言叙述文章的全部内容。笔述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充分启发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尤其是要铺导笔述困难的学生。同时,要分类抽查,以发现学生口述作文时的问题和学生笔述时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教师先指定1~2名中上等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并再次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缺点,使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改评,作文的催化剂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要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有的老师采取启发设问式的“批”,比如:“这儿可以简略吗?”她眼睛里的目光是怎样的?可以具体形象地写写吗?这种批法具体明了,又没有包办代替。也有的老师采取设计练习题的方法,如某句某段删去了或改得精彩,老师拟出诸如“为什么要删?有何好处?”“这么精彩是怎样改出来的?”等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在作文本上,这虽嫌费事,但对开阔学生思路,加深认识,训练其改文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改”包括增、删、调、换等,批改要内容和形式并顾,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多就少改,提倡“面批面改”,增强实效。讲评,要文道统一,突出重点,找出共同问题,肯定成绩,热情表扬,慎重批评,指点迷津。一般以老师以主导,组织学生参与修改评价,也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从旁启发、引导,其方式有综合讲评、专题讲评、佳作讲评、对比讲评等。

上一篇:互联网造字对文化的影响下一篇:乘 务 员 服 务 用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