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期刊论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企业管理期刊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时代,各种App的创新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包括信息的查阅等都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网络数据库等。虽然说这种数据库的出现,使得人们查阅资料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但对于我国传统的图书馆而言,却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

第一篇:企业管理期刊论文

中美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分析

摘要:以中美期刊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公益营销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两者异同。通过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公益营销效用和环境基础四个维度构建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可行性分析模型,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论述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项目类型。

关键词:期刊企业 公益营销 可行性

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开始践行公益营销,到2001年发展到个高峰。“9·11”事件促使众多美国企业为体現自身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而纷纷涉足其中。在传播其他企业公益营销信息的同时,传媒业开始大规模接触并尝试公益营销。其中走在前列的当属时代华纳属下的期刊企业时代公司。以《时代周刊》为代表的时代旗下期刊不仅刊登大量公益广告,号召读者为“9·11”基金捐赠,同时积极参与遇难家属的心理辅导和重建工作。时代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国际社会责任组织颁发的“企业公益奖”的期刊传媒企业。

2011年正值公益营销运动开展30周年,期刊出版业的公益营销进展如何’本文拟以中美两国期刊出版企业为研究对象,抽取部分样本对其公益营销现状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同时,还将对期刊出版企业公益营销的可行性及项目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我国期刊出版企业开展公益营销提供操作思路。

1、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调查法了解中美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现状。由于两国企业数量繁多,因而本文仅各选取5家较为有名的期刊企业在网上进行调查。具体操作为在百度、谷歌上搜索关键词,比如“时尚传媒集团公益营销”“时尚传媒集团公益活动”“时尚传媒集团社会公益”等,对于美国期刊企业采用中英文双语搜索。

对中美两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现状的调查结果分别整理成中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开展情况调查表(表1)、美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开展情况调查表(表2)。调查表共分为6个维度:年份:营销主体,包括期刊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表中有“等”字即说明有合作伙伴:营销对象;营销范围,公益营销开展的区域范围:营销项目,所参与、资助的公益活动;资料来源,获职调查信息的网站。从表1和表2可以大致看出中美两国期刊企业开展公益营销的异同。

2、中美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异同分析

2.1 中美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相似性分析

虽然中美两国期刊企业的国情、经营环境和实力等都有很大不同,但是从表1和表2中还是可以看出两者在公益营销上的些相似之处。

2.1.1 营销项目多样化

由于调查方法的局限,美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调查结果偏少。但就是根据这些调查结果,除了Prfinodia和时代公司的营销项目有类似之处(时代是通过“9·11”基金实施,因而还是有不同),其他企业选择的营销项目都不相同。国内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也有部分相似,但是营销项目还是较为多样化。多样化的营销项目能够保证企业公益营销的识别性,这也是二者间的相似点。

2.1.2 善于选择时机

“公益营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9·11”和“汶川地震”都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抓住这些时机开展公益营销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提升影响力,同时也能体现其社会责任。调查的这八家期刊企业大都把握住了这类营销时机,可见善于选择时机也是二者的相似之处。

2.1.3 重视与非营利性机构合作

乔·马尔科尼(Joe Marconi)、苏·阿德金斯(sue Adkins)等国外公益营销专家都强调在公益营销过程中寻求台作伙伴,尤其是非营利性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对国内期刊企业的调查发现,除了捐款、赠书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公益活动外,像关注环保、赞助和举办大型慈善活动等形式的公益营销都是有合作伙伴的(见表1“营销主体”带“等”字部分)。美国红十字会等非营利性机构进行公益营销的制度更健全,其期刊企业也放心与之开展合作或将公益营销项目交由其代为开展。显然,美国同我国一样也较重视与非营利性机构的合作。

2.2 中美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相异性分析

中美两国期刊企业在实施公益营销上更多地存在相异之处。这种不同是由于两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实力等存在差异,也与两国公众关注的社会话题不同有关。

2.2.1 主要关注的营销议题不同

两国公众关注的社会话题不同导致两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呈现相异性。相异性表现在主要关注的营销议题不同。美国期刊企业更关注健康类议题,原因是其民众的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对健康的重视度更高。我国仍有许多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教育公平是当今中国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我国期刊更多地围绕支持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展公益营销。

2.2.2 与业务的有效结合度不同

调查中发现美国期刊企业的公益营销更多与美国社会关注的议题相吻合,虽然康泰纳仕和赫斯特关注健康话题与旗下女性娄和保健类期刊的主营业务有关,但是其他的与其主营业务并无多大关系。从整体上与其主营业务的结合度并没有国内高。而国内与业务的结合度更紧密,比如读者集团向山区教师免费赠阅晴睹》、瑞丽义卖创刊八周年所出版的当时世界最大尺寸的杂志、家庭集团建立“和谐家庭公益基金”等,都和企业业务或者产品结合起来了。

公益营销最理想的是既支持了公益建设。彰显企业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宣传品牌形象和展示产品。公益营销的策略之一就是与业务有效结合。从这点来说,我国期刊企业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2.3 实施主体不同

公益营销实施主体一般指赞助、支持该项公益活动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一般只作为合作伙伴,作用是为企业与公益建立联系并构建企业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调查发现,美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一般以企业甚至是所属集团的名义开展,而国内以期刊名义开展所占比重更大。调查结果中美国只有《时代周刊》在“9·11”时以期刊名义开展公益营销,而在国内23个调查结果中有8个是以期刊为主体实施的。

当然,调查范围过小是本文现状调查存在的大问题,这可能导致分析存在片面性。但是,由于公益营销对企业的策划执行能力和资金支撑能力要求较高,而本文选取的是两国发展较好的各5家期刊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反映整体的大致状况。

3、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可行性分析

本文前半部分调查研究了中美两国期刊企业的公益营销,以下构建的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可行性分析模型(图1),并不仅仅针对两国期刊企业而言,模型中的四个分析因子具有普适性,对其他国家期刊企业也同样适用。

3.1 理论基础

理论指导是实践能够发展的重要保证。公益营销理论是期刊企业实施公益营销最根本和直接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对公益营销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效用和应用方面。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公益营销能显著

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企业品牌形象:大量个案分析也总结了许多应用公益营销的方法和原则。目前,公益营销理论己渐成体系,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公益营销理论发展至今为期刊企业公益营销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此外,战略管理学和整台营销传播学等也为公益营销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与操作方法。这些也是公益营销可行性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实践基础

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开始实施公益营销时,只是承诺在旧金山艺术节期间,该地区消费者使用一次运通卡就会为各类慈善机构捐献两美分;一位新客户申请该卡时则会捐出更多。最初该公司并末对这一活动促进公司业务提升抱有多大期望,但是令人吃惊的是1983年开展“自由女神像修复基金”项目时,在3个月内共捐出170万美元。活动仅开展1个月美国运通卡使用率就上升了28%,新卡申请率增加了45%,公司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提升。

今天,公益营销往往成为跨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在他国实现本土化的重要工具。可口可乐在中国实施的是全方位的公益营销战略,并集中在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摩托罗拉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主要在希望工程、环保、扶贫、救灾重建等方面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在实现企业和社会公益双赢的同时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传媒行业也积极投身于公益营销的热潮。迪斯尼和美国保护动物协会签订了

系列价值达几百万美元的合作协议,在全美实施一项大受家庭观众称道的保护动物、提高动物福利的公益活动。国内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举办的《闪电星感动》大型慈善晚会,不仅资助公益事业的发展、宣扬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更是将媒体影响力扩展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等国家。通过前文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期刊企业也在尝试公益营销,并取得了定成效。

众多成功的公益营销实践是其可行性的构成要素之一,尤其是传媒业的成功更能为期刊企业提供借鉴,坚定其实施公益营销的信心。

3.3 公益营销效用

公益营销效用是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可行性的前提,主要具有如下几点效用。

(1)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这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企业维持竞争优势更多地是依赖难以复制的品牌形象,而公益营销“首先的得益就是提高公司或品牌形象”。公益营销能够改变消费者认知、促进消费者与企业沟通,并通过整合营销传播企业品牌形象,形成品牌信任,进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2)展示产品。“公益营销讲求匹配,即在宣传企业品牌的同时宣传企业产品”。与业务有效结合的公益营销策略正体现了这一目标。时尚传媒集团的《华夏地理》“探索大敦煌”公益讲座、家庭期刊集团资助全国性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和专著出版、读者出版集团向贫困地区免费赠阅《读者》等实践形式,在赢得公众对期刊企业好感的同时,对企业的产品推广也有积极意义。

(3)赢得外部支持与信任。公益营销其实是一种公共关系营销。期刊企业开展公益营销主要涉及社会公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以及同行这几类外部公共关系。公益营销要求对外部公共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外部公共关系策略,处理好外部公共关系,从而赢得外部支持与信任。

(4)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公益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相关研究很多。这也是公益营销的主要效用之一。影响力与品牌的契合度以及消费者对公益活动的涉入度有关。当期刊企业实施的公益营销使契合度和涉入度都处于较高水平时,就能使消费者将企业品牌与公益活动产生联系,激发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最终影响其购买意愿。

3.4 环境基础

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环境基础是赢得社会公众对企业公益营销的接受和认可。美国多项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美国消费者更青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国内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消费者对企业公益营销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这也为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是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可行性的保证因素之。

以上可行性分析模型中的四个维度,对于一般期刊企业具有普适性。公益营销对于一般的期刊企业都是可行的。

4、期刊企业公益营销项目类型分析

公益营销项目指的是企业开展公益营销时所选择的与企业品牌相关的或者能够反映、表达和传播企业品牌形象的社会公益活动。可供期刊企业选择的公益营销项目很多,因为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几种笔者认为适合期刊企业的项目类型以供参考。

4.1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这可能更适合中国的期刊企业,因为中国的教育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这也是目前在我国比较受欢迎的公益项目。但是纵观这几年的发展,其中做得好的并不多。许多企业的公益营销活动或者没有连续性,或者仅仅是捐款、捐书或者建立希望学校就了事。摩托罗拉自进入中国市场后就持续资助“希望工程”并形成跟踪反馈。该公益营销项目成为摩托罗拉打开中国市场的助推器之一。这里,持续进行和跟踪反馈的做法值得有意开展此项公益营销项目的企业参考。

4.2 策划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且还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广告”。公益广告这两年发展迅猛,很多企业都尝试通过公益广告宣传企业文化。这比商业广告更为有效,公众也更易于接受,是期刊企业可以尝试的公益营销项目。公益广告可以是印刷广告、户外广告也可以是电子媒介广告。如读者出版集团长期在报纸上为中国青年基金会“希望工程”活动做公益广告,既支持了公益事业建设又传播了企业形象;《时代周刊》在“9·11”之后也刊登了几个重量级公益广告,这些广告避免了民众对其真诚性的怀疑”。

4.3 文化进社区活动

社区概念在美国已经比较健全,可能也更适合美国的期刊企业。不过,随着城市建設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也发展起来了,这也是值得我国期刊企业尝试的项目模式。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的期刊企业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更能与社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赢得社区的支持与信任。这是企业发展的立足点之。

4.4 组织公益讲座

公益讲座以其公益性和知识性既丰富所在地区市民的文化生活,又能为其提供学习发展和获取知识的机会和场所,因而大受民众欢迎。公益讲座已成为帮助企业提升在该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公益营销手段。北京出版集团从2005年开始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定期举办公益讲座,并在《北京晚报》等媒体上刊登相关信息。该讲座已经成为部分北京市民一项固定的文化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出版集团的社会形象也得到有力提升。对期刊企业而言,组织公益讲座最好能长期坚持,同时将活动与企业产品或形象等联系起来,此外相应的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还有很多公益营销项目,比如捐赠、捐资助学、义卖活动和举办大型慈善募捐晚会等,因为篇幅有限,此不赘述。

5、小结

公益营销发展至今不过30年,学者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时间更短,对一些相关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笔者赞同对其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公益营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公益活动或公益事件为对象,以整合营销传播为手段,以政府支持、公众参与为基础,以激发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与对企业的信任感为目标,以实现双赢为基本原则。

本文分析了中美两国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现状、可行性及项目模式。通过调查发现中美两国已经有了公益营销实践,且部分企业还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时代和时尚传媒为此获得了相关奖项。通过建立可行性分析模型,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公益营销效用和环境基础四方面论证了期刊企业公益营销的可行性。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供了几种公益营销项目类型以供参考。

目前几乎没有相关研究,本文也仅是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对中美两国期刊企业开展公益营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仍需进一步、全面地进行调查分析,项目类型的选择也需与期刊出版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不过笔者相信,随着期刊企业公益营销实践的发展、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业界关注度的提高,未来期刊企业必能从中获益。

作者:曾元样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化管理与期刊服务策略研究

[摘 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时代,各种App的创新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包括信息的查阅等都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网络数据库等。虽然说这种数据库的出现,使得人们查阅资料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但对于我国传统的图书馆而言,却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使得我国的图书馆以及阅览室的用户量减少等问题的出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以高校的期刊阅览室为例,简单分析了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30

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从以前的有线互联网,变成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从以前的2G、3G变成了现在的4G。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使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使得我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互联网中的电子期刊出现后,给我国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要从头到尾、从内到外的全部进行改革,因为它的管理模式等已经不能满足于现阶段人们的需求了,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其需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改善。

1 高校期刊阅览室的现状

阅读人数越来越少。因为网络的便捷性,以及人类自身所共有的惰性,使得人们会自主的选择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活动等,包括查阅信息等方面,就连新闻等也不在是通过报纸进行阅读了,直接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阅读即可。再加上电子的期刊的内容丰富,但其体积等比较小,而且检索的时间等各方面都比传统纸质的期刊阅读更好更便捷。因此,我国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基本上都会直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查阅等,减少了去期刊阅览室或图书馆的次数,就使得期刊阅览室的阅读人数越来越少,使得馆藏的期刊没有被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

期刊重复。期刊基本上是定期发行的,其内容也会不同。但,我国高校的期刊阅览室在征订期刊的时候没有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就使得大部分的期刊重复,变相的浪费了有限的经费。而且期刊阅览室内还有大量的电子期刊,所以,在图书馆征订印刷型的纸质期刊时,又要去收藏电子期刊,就使得同一區域的各大高校的期刊阅览室内的资源基本上是一样的,使得期刊资源的重复现象非常的严重。

管理方面。为了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中的期刊阅览室中,也大量收藏电子期刊,但,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并不使用于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共同管理,所以,就使得两种类型的期刊管理出现了分离状态,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纸质文献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电子期刊的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使得读者在查阅的时候非常的麻烦,而且在找期刊的时候也需要在几个阅览室之间来回的奔走,并没有达到一个便捷的服务目的,使得读者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服务水平不高。图书馆和期刊阅览室的服务人员,基本上都是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水平不高的,他们的整体素质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最新的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其只能为学生提供最简单的最传统的服务。

2 解决措施

可以将期刊阅览室进行取缔,建立一个电子期刊的查阅平台,然后将期刊阅览室与图书馆进行合并,把电子期刊的查阅平台放到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平台中去,让学生和教师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及时的通过期刊和文献等进行所需资料的获取。而且,将图书馆和期刊阅览室合并还能降低学校对期刊方面的经费。在加上期刊本身的内容就和文献的内容不容,期刊的内容都是简单而精干的,直接将内容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期刊基本上可以利用电子收藏即可。

在期刊阅览室进行期刊征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征订的期刊不会出现大量的重复等,使得有限的经费不会被浪费掉。还能将期刊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起来,让教师和学生到阅览室进行查阅的时候,不会在因为重复资源的问题,消耗大量的时间等进行查找。

管理方面,在这个方面,期刊阅览室可以建立一个网络的管理系统,将纸质的期刊和电子的期刊共同的放在其中,只需要进行一个特殊的标识,让管理人员能分辨出纸质和电子的即可。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管理者的管理压力,以及学生和教师进行借阅的麻烦等,还能降低期刊的重复率的问题,使得整个期刊阅览室的工作效率被提高了,其资金的花费也被降低了。

提高服务水平。现阶段,我国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包括高校的期刊阅览室中,也同样的需要这类型的人才。因为,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着多种学科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过硬的人,在中西交流越来越频繁的阶段,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也需要具备更专业的知识,以及英语水平等,使得其能在传统的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现阶段人们所需求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为学生和教师等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让其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且期刊阅览室为了保证服务人员的意识先进性等,还需要定期的举行培训等,让其能学习和掌握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充分应用到服务工作中去,让其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

3 结 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无论是我国的图书馆还是期刊阅览室等都需要根据现阶段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发展要求及进行改善和调节,保证其发展能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我国的各大高校在建立一个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能共用的管理系统之后,还需要建立共享的平台,以便于各个高校的资源都不会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漫江.开放存取期刊与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资源建设发展策略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9.

[2]王晖.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用户服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作者:肖霞

第三篇:浅析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问题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改制进程的加快,外宣期刊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显,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不能拖事业发展的后腿。理顺目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才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顺利完成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本文从财务规章制度、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机构管理、驻外机构财务五个方面分析了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影响,并简要提出了财务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问题

随着改制的进程,外宣期刊的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拨款的方式和规模也发生变化,这些改变也将导致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如何利用政府对转制单位的政策优惠和对外宣事业的扶持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资金,怎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激励和刺激扩大自主经营创收,使外宣期刊在转制的浪潮中继续生存下去,是外宣期刊单位亟待解决的命题。随着转企改制工作的逐步推进,外宣期刊社管理体制逐步由事业管理朝企业管理转变,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显,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不能拖事业发展的后腿。因此首先必须理顺目前外宣期刊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才能够顺藤摸瓜,顺利完成财务管理模式改革。

目前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外宣期刊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和下放,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资金使用浪费;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严;缺乏严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监督乏力,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

首先从设计动因看,期刊社现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多数是在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应领导要求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另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补充有一些管理办法,可以说这些规章制度不是从管理理念和实际需求出发而全面考虑设计,从而导致它内容全面性和效果有效性的缺失。如在《流动资产管理办法》中有流动资产、纸张及装帧材料、低值易耗品、稿酬发放、发票管理等相关方面的规定,这些完全是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零散的拼凑而成,没有涵盖流动资产的全部内容,各个环节之间也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的资产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其次从内容上来讲,一方面这些规定是多个具体办法拼凑起来的,比较零散,不是根据财务业务的特点、流程进行的全面设计,内容也不严密,各个规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制定这些具体规定的时间较早,近年社会经济环境改变,那些陈旧的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在财务管理要求,如果继续执行容易延缓工作进度,降低工作效率。

二、会计核算薄弱,会计信息不够准确和有效

目前期刊社会计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求进行,执行《企业财务通则》的同时还有部分业务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核算,工商税务部门要求其报送企业会计报表,而由于从国家财政获得拨款,有些项目资金要求按照事业会计核算方法核算,必须报送事业会计报表。这种情况造成这些单位会计核算相当混乱,两种完全不同的财务核算理念同时并存,某些业务既可以按照事业会计核算原则进行也可以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理念进行,关键在于核算者的个人理解和选择,操作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会计核算薄弱,具体表现在;

首先财务软件功能比较落后,多年未升级。在基本功能方面,会计报表模块没有数据对比分析的功能,甚至不能一键打印所有报表,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在报表内容的设计上,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外还涉及了很多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明细表,甚至有些报表就是下级科目的明细账,根本就不需要单列表呈现,其中有些表没有自动取值,必须手动计算,加大日常工作量的同时效果也不明显。会计报表模块上年数据取值也没做,数据对比只能通过辅助表手工进行,从帐表中取数导致报表分析基础工作非常繁重。

其次在会计核算方法方面,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既定好的方法执行,期刊社没有修改的权限。而上级主管单位是参公的事业单位,下属单位既有出版企业、集团、网站,还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纯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报表还是多年前设计的,近年来企业会计准则发生较大变化,财经、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科目和报表的改进,而下属的期刊社又没有擅自改变科目和报表、核算方法的权限,导致很多工作都很落后,不符合目前会计工作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按季度结转生产成本、驻外机构帐务处理滞后、人员费用区分不合理等。譬如,在职工福利费核算方式上,还是沿用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并没有设立“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职工福利费的发生还是沿用老准则先记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在结账的时候全部转至“管理费用—其他”科目,一并简单处理记入当期损益,并没有按照编录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分别记入编录经费、经营费用等科目,明显与新准则的规定不相符,导致利润表中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数据比实际偏小,而管理费用中人员费用比实际偏大。而本来这些问题社里的财务人员很清楚,只是由于管理权限问题无法擅自修改报表和科目,或者说修改程序过于复杂而使这些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

最后,外宣期刊社一般都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虽然引入了成本核算等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但是许多业务还是沿用事业会计的简便处理方法,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存在明显差异,使转制资产界定不明确,支出也不能反映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资金管理滞后。

三、财务分析体系薄弱,限制了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

首先从财务分析服务的目标群看,期刊社财务分析的读者对象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级领导、社经营创收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是预算执行进度、资金的控制使用情况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社级领导关注的是整体财务状况,包括利润、现金流、资金运行情况、人员工资支出情况、经营创收、绩效考核指标等内容,社经营创收部门关注的是经营创收的不同渠道的指标完成进度以及数据的纵横对比分析。财务分析者进行分析完全是为了了解以上各个对象关注的内容和数据情况,期刊社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关注的内容简单拼凑构成了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而非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财务分析。

其次从财务分析手段看,期刊社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没有对财务分析模块功能进行定义,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功能目前不能使用,这是该软件一个很大的缺陷。期刊社目前的财务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手工填制辅助表进行数据对比,其缺点一是工作量较大,二是人工填表容易出现数据串行、填错等失误,三是辅助表受其设计内容和操作者计算机水平和个人运用excel技术所限功能发挥有限。

最后从财务分析内容看,目前期刊社财务分析内容包括经营创收、成本费用、利润和预算执行情况四个方面,这是由期刊社主要财务业务范围所决定的。期刊社基本不存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不必进行盈利分配,除了日常的往来款结算产生的小额应付帐款之外,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债务,所以不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围绕经营活动,同时受财务软件和分析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分析内容上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对比,难以为报表使用者了解期刊社过去、评价期刊社现状、预测期刊社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四、财务机构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首先,现有的财务人员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知识化的理财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一切服从领导指示,理财观念滞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财经类中高级职称员工较少,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缺乏轮岗和强制休假等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由于期刊社现有的财务人员年龄、业务水平、性格特点、专业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各个岗位之间很难进行轮换,会计人员由于没有进行过岗位轮换,都只熟悉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业务,一旦发生岗位变动难以迅速适应新岗位的业务,容易出现错误,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再次,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缺乏常态机制,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业务培训,也没有走出去与其他出版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继续教育工作滞后,培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结合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五、驻外机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

首先,驻外机构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职财务工作,而且兼职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经过财务业务培训,缺乏专业会计知識,不懂得基本的会计记账方法和原理,因此导致驻外机构报账系统的使用无效,只能沿用传统的流水报账形式,内容简单甚至易错,难以达不到会计规范要求。其次由于人员经常变动,经常报账不及时,财务事项的沟通也不通畅,导致驻外机构财务管理滞后,资金的使用和审批程序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总社只能是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功能较弱。再次,总社对驻外机构缺乏财务审计程序,经费的使用只能根据账面的情况检查分析,不能到驻外机构进行常态的审计检查,财务监督比较薄弱。

外宣期刊社多为差额补助,近年来拨款连支付日益膨胀庞大的人员工资也不够,自主经营创收的能力又因为统一的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地促进,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同程度的挫伤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资金来源紧张,资金规模逐渐缩减。转制过程中,单位进入市场经济大环境,这种市场环境的改变给财务投资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信息不对称会加大决策风险,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时机掌握不好等因素会带来存货、资金使用的风险。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事业财务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转制单位市场化的需要,必须加快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外宣期刊社必须转变观念,早日制定应对措施,促进改革顺利进行。改制过程中,期刊社各类管理机制逐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变和运行,财务管理模式也必将配合随之调整。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设计建立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加强资金运作,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内部机构管理、驻外机构财务管理等方面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设计和修改,严格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由此实现由传统事业财务管理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中国会计学会出版分会.《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2]杨驰.转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郑晓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5).

[4]裴永刚.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问题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

[5]蔺新菊.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5).

[6]杨松令.事业单位转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R].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7]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2012]68号.

[8]企业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0]25号.

[9]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6]3号.

(作者单位:今日中国杂志社)

作者:曾芳

上一篇:小学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历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