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公司技术创新战略

2023-03-13

第一篇:物流公司技术创新战略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及战略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券商业务创新是在金融信息化、自由化、国际化背景下经常被提及却又相对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券商业务创新的基础理论框架和若干思考模式,认为券商业务创新的战略性实现切入总有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三大创新域;在此基础上对三个主要的业务创新域进行了分析,以求诠释券商业务创新,明晰券商业务创新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证券机构;券商业务创新;业务创新域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日渐成熟和规范,市场上的暴利机会已越来越少,中国券商面对金融信息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目前,我国券商的主要业务多属表层业务并且具有明显的粗放经营特点,券商要生存、发展,必须未雨绸缪、开拓思路、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以扩大利润增长点、降低成本和提升活动价值,从而通过积极行动来适应环境变化。

尽管业内已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业务创新运动,但迄今为止,业务创新仍然是一个经常被提及却又相对模糊的概念。首先,许多研究把券商业务创新混同于金融工程。从金融工程的角度来研究业务创新有其局限性,即金融工程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产品——金融业务概念,仅仅基于业务概念的创新只能使券商获得产品优势而非竞争优势,这意味着后者的获得必须考虑业务流程创新和业务沟通界面的创新。因此,把业务创新混同于金融工程实际上无形中缩小了业务创新的内容范畴。其次,也有许多研究从券商经营转型的角度来研究业务创新。这类研究突出了券商在金融自由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的战略性反应,但是这一类研究内容纷繁复杂,多是一种应对策略的罗列和描述,缺乏系统的集成,结果业务创新的逻辑思路显得过于笼统而不清晰。此外,也存在着把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等概念在不区分层面的情况下混为一谈的现象。

究其实质,当前对业务创新理解上的诸多混乱源于创新基础理论框架体系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弊端是:首先,缺乏对业务创新的系统化整体理解和全景式认识,容易在战略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迷失于个案化的创新;其次,无助于梳理业界众多的创新思想,探寻业务创新的规律性思维,把握业务创新的切入点;再次,不利于对业务创新的本质性理解,在组织和策划业务创新中忽视众多类型的创新行为。如果能够为券商业务创新从理论上建立一个基础逻辑框架,则对我们把握业务创新的思想脉络无疑大有裨益,从而也有助于进一步从实践上明晰业务创新的一些战略性实现路径。

二、券商业务创新的分析框架

目前,人们对券商业务创新的认识几乎都是从金融领域乃至证券领域直接切入的,但证券机构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金融服务型企业,从而启发我们可以把券商业务创新研究置于一般服务型企业的大背景之中来认识。尽管一般服务型企业业务创新的许多具体设计往往不能直接适用于证券业,但这一类研究从服务营销角度阐发的服务型企业业务创新的基本思想——对业务系统进行解构,把握业务创新的三个层面:业务概念(即核心产品与增值服务),

业务界面(即分销渠道,也是与客户接触、沟通的关键时刻),业务流程(出于金融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步性的考虑),仍然是研究券商业务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为券商业务创新开辟了广阔的思路。

券商业务是券商与客户之间的交互活动,任何一项业务系统都可以剥离成以下四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业务概念。业务概念是券商业务系统的核心。券商业务概念的内涵是指资本市场上的业务,券商业务概念的外延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能使券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所有业务。通常我们所说的如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核心产品等都可视为高一级的概念,还可以对这些高一级概念进行进一步细分形成更为明细的二级、三级概念。考察海外券商的业务结构变迁,可以发现券商的业务概念范围正由本源性、传统型业务(即承销、经纪、自营),向核心性、创新型业务(如购并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拓展,并最终挺进高层次、引申型业务(如风险投资、战略投资、产融结合等)。第二,业务界面,即券商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渠道,即分销渠道。券商对业务界面的认识应扩大,除营业部等传统的物理界面外,还有网站、手机、电话、电脑等虚拟界面以及如客户经理、经纪人等人力界面。第三,业务流程,即服务的实现过程。券商对流程的理解应该是灵活的。通常流程被理解为做事、运作的方式。流程具有不同的层级系统,次级流程系统的选择取决于高级流程系统的设定。此外,流程应区分不同的客户而有所不同,如大众化流程与个性化流程。通过券商与外部组织结盟,可以使流程从组织内部延伸到组织外。第四,技术的选择,即由于新技术的选择所造成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所发生的改变。

如果我们把技术因素的影。向分化到其它层面,券商业务创新的基础切入点就可以有三个大方向: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从这几个层面来考察,可以发现券商业务创新的指向非常宽泛,创新的源泉也呈多元化,远不像通常仅从业务概念理解的那样狭窄。事实上,券商只要在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三个方面有任何一项突破,业务创新即告成立。因此,狭义的券商业务创新主要是指券商业务概念的创新一概念内涵的深耕和概念外延的拓展,广义的券商业务创新则包括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诸方面整个系统的创新。券商业务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券商业务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

三、券商业务创新的战略模式

人们对业务创新的深入分析,就意味着对业务创新机会来源的思考;一般而言,基于业务创新机会来源的若干战略性思考模式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替代产业

从广义上讲,券商不仅与证券行业内的其它企业竞争,还与提供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所有金融乃至非金融企业竞争,客户在做决定时经常会不自觉地比较可替代物,正是可替代行业之间的空间,为业务创新提供了机会。就证券经纪业务系统而言,证券咨询机构、 IT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的分销网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是证券机构的现实或潜在竞争者,券商在业务概念、业务流程和业务界面方面均有广阔的借鉴模仿空间。而券商的资产管

理业务实质就是信托业务。因此,各类信托投资机构的业务运作无疑也为券商提供了参考空间,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则在借鉴众多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方面也如此。

(二)跨战略群

审视行业内不同的战略群(即同行业内采取相似战略的那些公司的集群)也可以发现新的业务空间。我们对券商战略群的区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根据业务种类范围,有经纪类券商与综合类券商;根据业务地域范围,有国际性券商、全国性券商与地区性券商;根据客户性质,则有机构业务型券商与个人业务型券商等。虽然同一战略群的券商可能在业务概念、业务流程和业务界面方面大同小异,但不同战略群的券商则可能大相径庭。券商考察这些不同的业务系统设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在业务创新上豁然开朗。

(三)跨客户群

在证券市场里,众多券商都朝着一个方向竞争,他们对目标客户的定义几乎是一样的,经常会锁定单一的客户群。重新对客户进行定位分析,可借着转换客户群,从而发现创新机会,引发业务创新。传统上,经纪类券商对代表性目标客户的需求理解无不是提供通道服务加信息服务捆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客户的捆绑式需求偏好已开始分化,通道服务与信息服务相分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嘉信理财等券商便是通过客户细分,敏锐地把握住了客户新的需求定位,离析出并锁定了新的客户群,从而大胆创新,开始提供廉价的折扣经纪业务——纯粹的通道服务,并籍此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一跃成为了美国证券经纪界的翘楚。

(四)跨关联产品或服务

券商未开发的业务往往还隐藏在相关联的产品或服务之中,尤其可超越行业范围考虑相关联的产品及服务。从客户的观点来看,往往存在着单项业务实现“一条龙”处理,多项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的需要。这启发着我们可以从纵向延伸业务链的上下游,从横向联合其它的业务链来实现业务创新。在证券经纪业务中,投资者资金转移所经历的从现金存取、银证转账到银行卡炒股、银证合作新股申购的诸阶段已体现了这一思考模式。在资产管理业务中,一些券商也正在考虑与银行和保险公司结盟,推出综合理财账户,开辟综合性理财网站。在投资银行业务中,解决企业购并咨询过程中的过桥融资需求也将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而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内容之一。

(五)跨情感诉求

随着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客户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标准化的服务,对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期望越来越高,从而迫使券商也越来越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以证券经纪业务为例,传统齐一化的营业部业态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以迎合不同层次投资者的偏好,并为投资者提供各种舒适性、体贴性的便利服务;在业务流程和增值服务方面,则从大规模的服务生产趋向大规模的服务定制。就资产管理业务而言,特别账户理财也体现了这一要求。

(六)跨时间

券商业务创新是一个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在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是不同的。一些国家券商的业务创新行为未必在另一个国家如此,因而券商业务创新在国际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性。一般所说的券商业务创新,是指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的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的金融创新。因而,创造性的模仿也成为后发的证券市场中券商业务创新的一个主要研究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大量未言明创新,而旨在系统阐述海外券商业务体系的浩如烟海的文献形成了我国券商业务创新研究的重要思想智囊。

四、券商业务创新域的具体分析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我们在此引入业务创新域概念。业务创新域是指券商可以选择的,能够引起现有业务发生变化并导致新业务出现的各种业务要素群的总和。由于影响和制约业务变化的相关因素很多,所以各种业务创新域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且有些业务创新活动必须在若干业务创新域里展开。本文将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视为三个大业务创新域进行分析。由于各种业务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动态相关性,所以对于不同业务创新域的进一步深入划分没有绝对的意义。以下将就三个主要的业务创新域作具体分析。

(一)经纪业务创新

目前,证券经纪行业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券商的经纪业务创新应旨在实现低成本和差别化,基本上可归于三个创新域展开。一是业务概念。在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下,经纪业务分销系统只能提供证券类产品,而证券交易产品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层面的创新。因此,围绕着已有和未来可预期推出的核心交易产品,通过细分客户来开发增值服务,便成为当前公司层面的创新选择。此外,代理保险类产品分销,开发银行类的中间业务产品(如代保管有价证券等)也是可行的思路。二是业务界面。主要涉及营业部的业态创新(如巨型化、缩微化、连锁化等)以及各种虚拟界面和人力界面的功能整合创新。三是业务流程。流程系统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活动价值,降低成本。当前涉及经纪业务系统的高级系统流程的主要创新包括集中化的证券交易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息配送系统、证券客户综合服务系统等。

(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

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可行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业务概念,即投资选择空间。投资运作的选择空间因受托资源不同而有异。就券商最主要的受托资源资金来说,其主要的投资选择空间是金融资产,即股权类产品、债权类产品、汇市产品及其衍生产品,此外,对银行类产品与保险类产品也可进行考虑。对投资选择空间还可以根据地理区域来考察。其二是业务界面,即受托资源。一般地说,券商受托的资源有资金、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乃至无形财产等。其三是业务流程。资产管理的运作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基金、私人专户管理和事业型经营三种方式。证券市场上的资金管理可分为基金和私人账户理财,其中私人账户理财又可划分为增值账户理财和特别账户理财。基金是一种大众化的理财工具,公司层面的开拓创新可主要依据投资工具(如新股认购、B股投资、债券投资、票据投资、外汇投资、衍生产品交易等)和投资策略(如指数化的运作、成长型的运作等)。账户理财的开拓创新主要依据委托者的个性需求,如特别账户理财中的公司现金管理方式、风险管理方式、个人专户管理方式 (为个人客户提供理财计划、管理实施个人退休金计划、管理个人信贷账户等)等。事业

型经营主要是企业托管(如受托证券营业部、受托股权管理等)、收购培育管理等。

(三)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也可从三个创新域入手。其一是业务概念。主要就顾问咨询、资产证券化、CDR、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风险投资领域等未来的投资银行业务概念来进行分析,这些业务概念投资银行进入了新的基础产品市场空间,也使投资银行业务链得到延伸。其二是业务界面即客户资源范围空间。主要分析因政策开放而扩大了的服务对象如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国企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这种需求使投资银行进入了新的客户市场空间。其三是业务流程。这里主要既涉及投资银行业务运作整体层面的高级系统流程,也涉及具体业务项目的次级系统流程。传统上,投资银行的运作多是单步业务处理的交易型服务,业务服务概念多是单一化的,而且后台的运作也基本上是松散的信息管理。目前,投资银行的运作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多步业务处理的关系型、一站式的业务服务发展,并且日益强调后台运作的知识管理。

五、结论

根据券商业务创新的基础理论框架,券商业务创新的战略性实现切人点有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三大业务创新域。众多的业务创新要素构成了众多的业务创新域,而这些业务创新域又构成了无限广阔的业务创新空间,在每一个业务创新域及若干不同业务创新域所构成的业务创新空间里,便存在着众多的业务创新点和业务创新群,券商可以任意选取其中某一点进行业务创新。这样,我们可分别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对由多个业务创新域所构成的多维的立体的业务创新空间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即分析其中由每一个业务创新域所构成的创新平面里的若干重要的业务创新群、业务创新带、业务创新点及其组合与选择问题。在对创新空间进行细致分析之后,券商可就自身业务系统创新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的思路是在自身业务系统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创新空间选取适当的主要业务创新点,以求有利于打造券商自身的创新业务。

第二篇: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一)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相继破题。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创新进入了观念转变快速、思想动员广泛、创新活动高涨的时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松绑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内证券公司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有竞争力综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行业、全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行业各参与者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 第一, 正确的行业定位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创新对于促进经济

结构调整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证券公司应回归资本中介本位,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为并购重组提供资产定价、资金融通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 制度的创新,给行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市场创新步伐很

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例如,《证券法》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既没有采用定义方式,也没有采用列举方式进行界定,而是以适用范围作为替代且范围狭窄,但随着资产证券化、资管产品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证券的种类与范围大量增加,这些均有必要纳入《证券法》进行调整,凸显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日趋复杂多元,对如何识别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机制等基础制度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藉《证券法》修订契机,

注重统筹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证券”的范围,为创新提供法律支持和拓展空间;尽快完善基础性制度,研究制定行业统一的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标准,完善产品发行、销售、转让等规则体系,规范创新发展。

第三, 基础产品丰富,结构合理是行业创新的基石。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证券

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都建立在相对丰富和完备的产品结构上。各机构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

第四, 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给行业创新提供保障。现代证券行业高度依赖信息

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全行业持续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先后在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察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综合业务处理平台上线以及个股期权模拟交易等。目标是通过推进各交易平台、交易系统的整合优化,在保障核心交易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证券行业创新活动提供快速、灵活、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第五, 独立的、轻型化分支机构组织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证监会于2013

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取消了分支机构设立的主体资格、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不具体限定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同时,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和合规控制的要求,鼓励证券公司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市场机制,在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协会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2013年3月,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在符合开户流程、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放宽客户非现场开户限制。目前,证券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和非现场开户工作已经平稳开展。各分支机构由于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各地的灵敏触角,全面协助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

(二)

第一, 经纪业务由传统低附加值的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2012年12月证监

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暂行规定》,截至13 年3 月底,已有近40 家券商取得业务资格。目前券商可提供的金融产品涵盖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业、PE 和期货等,已极大托管了居民财富增值渠道。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给券商向客户提供全方面财富管理提供基本的起步条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70%以上是现金和存款,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关键。目前各大券商都在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积极搭建各自财富管理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以投资顾问服务为主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以高效率的资金结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为基础,构筑集聚客户资产的开放式资金通道,逐步形成以产品加咨询驱动为主的收费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综合”、“集成”和“支付。

第二, 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中型地方券商提供发展新机遇。从目前中小企业私募

债承销情况来看,承销总额排名前十位的主承销商中,只有三名属于大型券商(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前十),其余均为中型券商,尤其是地方性券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如东吴证券、齐鲁证券、浙商证券和华创证券等。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模较小,按照券商收取1%的佣金费率

测算,仅可为券商提供1%左右的收入。但是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可以为中型地方性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变证券公司市场格局。

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对证券公司内部结构梳理和业务拓展有较大

的促进作用。纵向——完善投行业务链:目前投行的主要业务仍是IPO 及企业债、公司债等,项目相对而言较大,成功率较低。而中小企业私募债虽然单个项目利率低,但是项目审批周期快,发行简单,可以“以量抵价”,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券商投行业务的知名度。另外,对于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以为券商提供发债——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定向增发的产业链条,增强券商的竞争力。横向——整合固定收益、投行、资管等一系列部门,形成集团化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

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做为券商固定收益投资标的的良好补充,提升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券商资管部门设计更具备风险收益配比多样化的产品,体现投资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比如广发证券推出的广发金管家弘利债券,就是国内首款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理财产品。

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能成为银券合作的新“通道”,券商通

过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委托贷款提供通道服务,能够有效地对“银信合作”提供可替代产品;能增强券商在和信托竞争时的吸引力。

第三, 资产证券化为券商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

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以美国的经验来看,1980-20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由1108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其占美国同期信贷资产余额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美国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6 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4.5%;存量规模达9.86万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25%,其中MBS(房地产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占比七成。在资产证券化从产品发展初期,年均符合增长率超过35%。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仅为242 亿元(占同期存款金

融机构80万亿信贷存量的0.03%),其中CDO193.7亿,RMBS13.4亿,

ABS34.9亿元。我们认为,一旦相关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MBS和CDO,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考虑信贷资产存量的增长,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规模达到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8000亿;若达到5%时,资产规模可达4万亿。实际上,截止2012年底,统计口径内的银信合作规模2万亿,银证合作规模接近2万亿,总规模已达4万亿。若通道业务通道控制之后,至少同等规模的信贷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出表,以缓解贷款比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若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4万亿,假设证券公司从中收取1%的承销和通道费率,则收入可达400亿元;若证券公司进一步通过做市,或发行定向资管产品、或创设权证方式购买专项资管产品,并收取2%的中介费

的话,则可另外创造收入800亿元。增量收入将推动证券行业收入翻番(2012 年全行业收入1280亿元)。

实际上,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信贷资产存量60%、占债券市

场规模的25%的经验来看,即使中国证券化率相对美国低,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达到十万亿以上仍是十分有可能的,尤其是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在前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新规相比于2010 年的试点指引:

1、明确扩大了基础资产的范围,将信贷资产等纳入其中。

2、降低了业务门槛,放宽对证券公司的业务限制。

3、强化了流动性安排。新规的实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边界将得到拓展,对原有信托公司的收益权类信托业务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前景广阔,将成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又一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 场外市场是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证监会主席肖钢在

2013年5月6日表示,“二十余年资本市场由小及大,正在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提升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性存在严重失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重场内市场、轻场外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继续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良好的资本市场应有完整的市场层次体系和组织体系,顶层设计已

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设计阶段,资本市场内部主板、新三板、区域市场和柜台市场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大宗商品市场、理财产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内部品种亟待丰富,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扩大新三板试点和规范多种投融资方式。

今年是以新三板为代表等场外市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目前,新

三板全国范围扩容的方案呼之欲出,各大券商也是摩拳擦掌,纷纷加大

在新三板业务上的人力物力投入。虽然,从单个业务来看,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只有100万左右,更培育一个企业IPO上市的承销费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IPO仍未开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券商更应该紧跟证券市场潮流,积极把握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跑马圈地”,为今后更大更宽范围的企业投融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渐进式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 2013年华为收入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6%,总规模超越爱立信,成为世界第一通信设备商,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对华为的市场战略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华为的发展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都采用了“渐进式”发展战略。国内市场阶段,从农村市场起步,初步站稳脚跟开始进攻城市市场;国际市场阶段,立足国内市场,并开始拓展国际市场,最终国际市场销售额比重超过国际市场。

[关键词] 华为;市场战略;通信设备商;案例分析

1引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7年广东深圳,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1]。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2]。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3]。

根据华为2013年年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390.25亿元(394.63亿美元),同比增长8.5%。营业利润率同比增长12.2%,达291.28亿元,净利润210.03亿元,同比增长34.4%。华为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爱立信的35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设备商[4]。但是据研究机构Infonetics Research调查显示,爱立信和思科排名紧随其后,竞争激烈。

华为2013财年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1665.12亿元,同比增长4.0%;企业业务收入152.63亿元,同比增长32.4%;消费者业务收入569.86亿元,同比增长17.8%。华为构筑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和消费者领域均获得了稳定健康的发展。

华为2013年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840.17亿元、1550.0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35.15%、64.85%,同比增长14.2%、5.7%。欧洲中东非洲片区、亚太、美洲分别占华为销售收入的35.4%、16.3%和13.1%,同比增长9.4%、4.2%、-1.3%。表明国内市场是华为收入的稳定市场,欧洲中东非洲片区也是华为的重要市场,亚太地区增长有限,由于受到美国安全政策的影响,华为在美洲的收入下降。

2华为内外部环境分析

从通信设备产业背景、产品结构、公司发展历程、公司治理架构四个方面介绍华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2.1通信设备产业背景

当前,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关键节点。受制于运营商投资放缓,传统通信设备产业正陷入新一轮增长低潮,未来发展空间受限。与此同时,伴随信息通信产业融合加剧,IT 软硬件技术正全面渗透和深刻影响通信设备产业。通信设备产业面临从发展范式、产品架构、制造模式到产业生态等各方面的重大变革。2007 年以来,全球通信设备产业全面进入低速增长轨道,产业规模仅由 1347 亿美元增长至 1382 亿美元,年均增长 0.4%[5]。与此同时:近三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 50%,2013 年近 10 亿部,已达 PC 的 3倍,移动智能终端高速发展[6]。

我国通信设备产业和国际大环境基本一致。运营商网络市场未来拓展空间有限,企业网市场短期难以取得显著突破,但是2013 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23 亿部,全球份额贡献逼近 50%,移动智能终端高速发展。

2.2产品结构及未来发展

华为按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类型将业务划分为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 运营商网络

 方案

 服务

 产品 企业业务  产品  业务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消费者  手机  平板电脑  移动宽带

图1 华为产品业务结构

华为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继续在三大业务上发力。运营商网络业务方面:研发400G商用解决方案,率先发布骨干路由器1T路由线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样机和全光交换网络AOSN新架构。持续领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经进入了全球100多个首都城市,覆盖九大金融中心。推动欧盟5G项目,积极构建5G全球生态圈。企业业务方面:为适应云计算、BYOD、SDN、物联网、多业务以及大数据等新应用的需求,发布全球首个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架构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消费者业务方面:旗舰机型华为Ascend P6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智能手机业务获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球TOP3,华为手机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长110%。

2.3华为发展历史沿革

时间

1987年

1992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5年 公司于深圳成立 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 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

下一代无线网络。

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2000 万部。

发布HUAWEI SmartCare 解决方案。

发布5G白皮书,积极构建5G全球生态圈

持续领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经进入了全球100多个首都城市,覆盖九大

金融中心。

旗舰机型华为Ascend P6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智能手机业务获得历史性突关键事件 2008年 2011年 2013年

时间

关键事件 2.4华为公司治理架构

股东会

独立审计师

人力资源委员财经委员会 董事会常务委员会 监事会 审计委员会 战略与发展委员

图2 华为公司治理架构

华为持续改善公司治理架构,面向用户市场,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伙伴关系。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工会和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为董事长孙亚芳,副董事长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任正非,等。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轮值CEO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公司生存发展负责。2013年的轮值CEO由郭平、胡厚凯、徐直军轮流担任。

3.华为的市场战略

华为公司的发展按照国内外市场销售额比重划分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国内发展阶段,从农村市场起步,逐步站稳脚跟后开始进攻城市市场;然后是国际化发展阶段,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最终国际市场销售额比重超过国内市场。这两个阶段华为都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渐进式战略。

3.1国内市场战略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成立

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7]。

但是,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难以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巨头直接竞争。而且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进入恶性竞争阶段,国际电信巨头依仗雄厚财力,也开始大幅降价,妄图将华为等国内新兴电信制造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任正非通过对国内电信细分市场进行分析,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事实证明,这个战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因此,在当年与华为一样代理他人产品的数千家公司,以及随后也研制出了类似的程控交换机的中国籍新兴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倒闭的时候,华为在广大的农村市场依然迅速发展。

从1987年创立公司到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华为用了11年完成国内市场的渐进式发展布局,最终在中国通信设备产业站稳脚跟,成为知名民族企业。

3.2国际市场战略

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见所闻让他大为震撼——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那么清晰地看到了华为与这些国际巨头的差距。任正非回到华为后不久,一场持续五年的变革大幕开启,华为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这个“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为华为国际化作了充分准备。

1999年,华为员工达到15000人,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120亿元。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华为,先后在印度班加罗尔、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美国设立研发中心,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走向。2000年,华为的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2002年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华为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与其采用渐进式战略密切相关。华为的国际渐进式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8]。

第一步: 进入香港。1996 年, 华为与和记电信合作, 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 这次合作中华为取得了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 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 也促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第二步: 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重点是市场规模大的俄罗斯和南美地区。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建立了合资公司, 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2001 年, 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 亿美元, 2003 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 亿美元, 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1997 年华为在巴西建立合资企业, 但由于南美地区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北美电信巨头占据稳定市场地位, 直到2003 年, 华为在南美地区的销售额还不到1 亿美元。

第三步: 全面拓展其他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 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在泰国, 华为连续获得较大的移动智能网订单。此外, 华为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 如沙特、南非等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第四步: 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西欧市场, 从2001 年开始, 以10G SDH 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 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 华为的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北美市场既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 也是华为最难攻克的堡垒,

华为先依赖低端产品打入市场, 然后再进行主流产品的销售。

3.3总结

结合华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历史以及Johanson 和Wiedersheim Paul( 1975) 、Johanson 和Vahlne( 1977) 提出的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可以看出华为的市场战略模式是“渐进式”的。从竞争策略上,发挥成本优势,在国内表现为首先开拓进入农村市场,在国际表现为首先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从模式选择上,国内市场阶段,先做交换机然后向通信全领域产品发展;国际市场阶段,从出口到合资再到创立销售/研发机构, 随着华为试验性活动的增加和对当前经营活动的掌握, 其对国外市场越来越有信心, 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华为.发展历

程.[EB/OL].[2014-06-09]..

[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设备产业白皮书(2014年).[EB/OL].

[2014-06-10].

.

[8] 户婧. 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 动因, 战略, 竞争力 [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 (3):79-80.

第四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

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

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顾客需求偏好的日益多样化和产业边界的日趋模糊,企业间竞争的时空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者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的重要性迅速提高,孤立的创新者和企业已经无法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传统的企业之间的个体竞争模式逐渐被结盟企业之间的群体竞争模式所替代,形成了以合作竞争为基本特色的"新竞争"格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合作方式,技术联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形成的广泛的技术联盟,如联合研究和产品开发,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且带来了高水平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促进了企业创新的快速发展。

辣椒产业作为技术相对薄弱的涉农业产业代表,企业间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故企业急需从单纯的技术自给转变为技术相互合作和技术相互依赖,利用合作伙伴的产品开发设施或市场渠道是促使辣椒产业企业积极寻求战略联盟的重要因素。因此"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孕育而生。

为进一步明确"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各成员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保联盟的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推进辣椒产业关键、共性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新技术、提高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进步,做强做大贵州辣椒产业,提高辣椒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思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和省有关精神,特成立"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第二条

本章程所称的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建立的一种共同投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

第三条

联盟宗旨

立足缔约各方共同利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有关科技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集聚创新要素,持续解决辣椒产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难题,形成技术创新链,为辣椒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辣椒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引领辣椒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条

成立联盟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二)体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符合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贵州省辣椒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重点突破原则。立足自身产业特点,着力构建优势,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思路,分类确定创新联盟的重点行业和企业。

第五条

技术创新联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第二章

联盟任务

第六条

聚合资源,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创造知识产权重要标准,保障知识产权共享。

第七条

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提升联盟整体竞争力。

第八条

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联盟成员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九条

共同进行市场开拓,积极为联盟成员发展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争取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过程中的话语权。

第十条

联盟主要工作内容

(一)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辣椒育种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主攻辣椒育种,加强地方特色辣椒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围绕辣椒深加工对专用型辣椒原料的需求,加大辣椒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力度,研究开发辣椒专用品种,提高辣椒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二)大力发展深加工,提高辣椒产业发展效益

充分发挥贵州辣椒品质优良、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潜力大、开发空间十分广阔的优势,开发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深加工产品,加大培育和催生以辣椒深加工产品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基础与市场、企业的关系

搞好辣椒生产基地布局,着力改善辣椒种植区的交通条件、水利设施、市场网络等环境条件,同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抓好辣椒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切实改变目前大部分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或配套原料生产基地规模小、辣椒加工企业与基地之间联系松散、产业链衔接不好等问题,促进辣椒产业良性发展。

(四)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加快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集散、价格信息、促销服务功能,把辣椒市场建成辣椒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集散中心,同时健全辣椒市场网络体系,从而加快辣椒产品的流通进程,拓展新的流通空间,解决辣椒生产中常常出现的区域过剩、品种过剩、时段过剩等问题。

(五)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业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辣椒制品加工方面,切实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强产品安全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等工作。

(六)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型合作机制

建立辣椒产业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关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建立基于辣椒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新型合作机制,开展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开展科技招商与技术合作,联合培养科研、技术工艺、实用技术推广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联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联盟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十一条

联盟组织机构设置为理事会、秘书处和专家委员会。

(一)理事会由联盟大会选举产生,理事成员数额在联盟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届任期三年,换届时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二)秘书处负责联盟大会的日常工作;

(三)专家委员会成员由联盟成员(只限科研院所、院校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联盟常务理事会聘请的在辣椒产业领域中的资深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第十二条

联盟理事会

理事会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决策机构,其职责是:

(一)维持联盟稳定运行,制订和修改联盟章程;

(二)批准和取消联盟成员资格;

(三)选举联盟理事长、技术委员会主任、秘书处秘书长;

(四)听取和审议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报告;

(五)根据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决定联盟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资金筹措、使用、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

(六)审议、批准和修改联盟内部管理条例;

(七)决定联盟组织的变更和终止;

(八)决定秘书处内部机构的设立和撤销;

(九)审议财务预、决算报告;

(十)讨论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以会议作为其决策方式。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经四分之一理事提议可以召开临时会议。必要时可增加、提前或延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召开通讯会议。理事会由理事长或受理事长委托的副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须有理事会成员2/3 以上代表出席方为有效会议。理事会形成的决议,应由出席理事会成员2/3 以上同意方能有效。但以下事项须经出席理事会的成员一致同意方能生效。

(一)修改联盟章程及有关专利许可的协议及相关约定;

(二)联盟的终止、解散、分立、合并;

(三)其他规定的需理事会成员一致通过的其它事项。

第十三条

秘书处

秘书处是联盟的常设办事机构,是联盟具体事宜的执行组织。秘书处设在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秘书处职责是:

(一)秘书处主要行使协调责任,遵循以较小的协调费用保持联盟高效运行的原则,负责《联盟项目管理办法》、《联盟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协议起草。协调联盟各方工作进度,协调各方的责、权、利以及工作方式,加快文化整合,寻找各方的最佳契合点,提高联盟经营效率;

(二)具体执行理事会的决定、决议,协助理事会管理各专业部门及成员在联盟内的活动;

(三)对成员单位承担的战略联盟各项工作的进度进行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

(四)向成员单位提交工作报告,及时准确地披露联盟相关信息,提高各方信任度;

(五)负责收取会费及财务管理工作;

(六)负责联盟文件的收发、起草、存档等日常事务工作。

秘书处实行秘书长负责制,设秘书长一人,由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派出人员担任;副秘书长一人,由遵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派人担任。秘书处工作人员二人,由秘书长聘任,任期三年。秘书处办公地点设在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秘书处所需公用办公经费由联盟理事会根据秘书处工作计划负责提供并给予切实保障。

第十四条

专家委员会

联盟专家委员会是为提高联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设立的。其主要任务是为创新联盟在辣椒领域开展的科技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并对科技活动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

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负责制定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和资金支持;

(二)对项目进行论证、监督、评审,根据辣椒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制定联盟内项目滚动计划;

(三)指导项目负责人提出制订与该项目有关联的技术战略方针;

(四)审查各课题技术方案,检查和评定项目及课题的执行情况。

(五)技术委员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共识后向理事会提出建议;

(六)定期召开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会,构建其交流、合作平台,协助联盟内的企业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第四章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

第十五条

联盟成员的组成和加入

联盟由辣椒加工生产、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中介等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独立法人组成。企业(在贵州省工商部门注册)注重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大学或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其他组织机构也可成为联盟成员。

高新技术企业或承担过市级以上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可优先批准入会。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加入程序:

(一)承认并遵守联盟章程,自愿向联盟秘书处提交申请表;

(二)联盟秘书处初审申请表并上报常务理事会;

(三)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四)签署相关协议并缴纳年费;

(五)成为联盟会员。

第十六条

联盟成员的权利

(一)发起单位有直接成为理事会成员的资格

(二)可以使用联盟成员的标识;

(三)对联盟的各项事宜有质疑、监督、表决权;

(四)联盟成员有保守各自经营利润、核心技术、内部政策等商业秘密的权利;除此之外,对于有利于公共利益用途的信息应按照联盟要求提供;

(五)享受联盟提供的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

第十七条

联盟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维护联盟合法权益;

(二)积极参加和支持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严格遵守活动的有关规定;

(三)对联盟组织编发的有关信息资料,负有保密责任;

(四)承担联盟指派的科技项目;

(五)积极参与联盟的建设,为联盟发展献计献策;

(六)定期准确填报秘书处下发的各种报表;

(七)按本联盟章程规定,及时缴纳年费。

第十八条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的退出

(一)联盟成员退出联盟时,应提前三十日向秘书处提出书面通知,并补齐应交的年费。秘书处在收到书面通知后于三个工作日内报常务理事会批准,取消其成员资格;

(二)联盟不返还已交纳的年费;

(三)联盟成员退出后,一年内不得申请重新加入联盟。

第十九条

联盟成员的除名

(一)联盟成员严重违反联盟章程,损害联盟利益或声誉,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予以相应的处罚或除名;

(二)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可以对不履行义务的联盟成员做出除名的决定;

(三)联盟成员连续3次拒绝承担联盟指定的科技项目或连续2次不能完成所承担的项目计划任务的予以联盟除名处理;

(四)联盟成员被除名,联盟不返还已交纳的年费和赞助费;

(五)联盟成员除名后,两年内不得申请重新加入联盟。 第五章

课题任务、联盟经费和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

常务理事会接受企业委托,责成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项目研究,形成企业项目来源。

第二十一条

常务理事会讨论形成的科技项目,由常务理事会指定联盟成员单位承担项目申报工作,项目成本费用由联盟经费承担。

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联盟成员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受联盟专家委员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

联盟秘书处负责管理联盟经费,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

联盟的经费主要由联盟成员交纳的年费以及项目经费等组成。

年费每年收缴一次,每年六月底前完成。联盟年费的收缴由秘书处负责联络办理,具体标准为: 联盟成员类型 年费标准 企业 10000元

第二十四条

联盟经费全部用于联盟专项工作及日常管理等有关开支。

第二十五条

联盟经费预决算由秘书处编制,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向联盟成员公布。经费的使用由秘书处负责财务核算,秘书长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由理事会进行监督。

第二十六条

联盟经费收入、使用情况应在工作报告中向常务理事会和联盟大会报告,秘书处每半年向联盟成员通报一次经费使用情况,并就经费使用情况接受联盟成员的质询

第六章

联盟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七条

战略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将根据各自在项目合作研究中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项目所取得的知识产权,其比例在项目合作协议中另行约定。在实施和推广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在联盟科研项目启动前,由各承担单位与项目组织单位共同签署知识产权协议,事先约定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及推广应用时的利益分配原则,参与国家项目的各承担单位须对知识产权的共享原则做出承诺,项目完成后形成的科研成果,联盟成员享有优先使用权。

(二)对于以国拨(省拨)经费为主做牵引开发的共性平台技术,无偿向联盟内成员单位辐射和推广,充分体现国家利益和成员利益。当联盟共同开发的技术向联盟外辐射和推广时,将采取有偿转移方式,所形成的利润归联盟所有,促进联盟持续创新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对于利用联盟共性平台技术深度开发的有特色的产品技术及工艺技术,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在向联盟外其他企业辐射和推广时,将采取有偿转移方式,所形成的利润归深度开发联盟成员单位所有,不能作为"排他"技术由承担单位所垄断。

(四)联盟成员在完成科研技术成果,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及合作各方一致同意,才能申请专利。合作各方共同申请专利前,应签署共同申请专利和确认专利权益的协议,明确申请专利的费用以及专利年费的分担内容,申请人排名按约定的单位排名执行;一方书面确认放弃专利申请权的,其他成员才可申请专利,其中申请费及专利年费由申请方承担。

(五)联盟项目所产生的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秘密、非专利技术成果以及与技术成果开发内容有关的著作权属于项目责任方和合作方共同所有,其排名顺序按责任方和合作方的实际投入及具体贡献程度商定。

(六)联盟项目产生的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秘密以及非专利技术成果向联盟外许可或转让须经理事会审议,以书面形式执行。其所获收益,各方按实际投入及贡献大小商定分配比例。

(七)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各方可以在本单位无偿地使用本项目产生的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秘密以及非专利技术成果。合作开发方均有在本单位的使用权,该使用权指将本项目开发的技术成果或产品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中使用。

第二十八条

联盟各方均有保护联盟知识产权及技术秘密的义务。联盟项目启动之前需签订技术保密协议,技术保密不得与联盟协议中相关规定矛盾。

第二十九条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条款的修改,由联盟成员提出并经联盟理事会讨论通过方可生效。

第七章

违约责任

第三十条

任何协议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经联盟理事会决定,可从联盟中除名,由联盟理事长或联盟理事会指定的其他联盟成员代表联盟追回其承担联盟研发项目中政府资助资金和联盟配套资金,给其他联盟成员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当联盟内某一成员单位主动提出退出联盟或被除名时,专家委员会应对申请退出单位进行知识产权和技术档案进行审查,不得将共有技术据为已有,并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后方可退出。申请退出单位将作为自动放弃与联盟的合约关系,也不再享受其在联盟内对归属联盟的知识产权及其它资源的共享权利,但仍应承担保守联盟及联盟成员技术秘密的义务;对已经许可联盟其他成员在联盟项目中使用的知识产权,相应联盟成员仍有权按原有条件继续使用,对于已投入联盟的各类资金不予退还 第八章

解决争议约定

第三十二条

争议解决:因履行本协议而引起的任何纠纷应通过相关各方友好协商解决,或通过联盟理事会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向联盟常设机构所在地(如联盟秘书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约定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法律适用:本协议及其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三十四条

联盟的解散和清算

根据联盟理事会商定或发生重大事件时可解散联盟,解散程序和清算办法由理事会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决定,并通告各联盟各成员。

第九章

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由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通过后生效。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会。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

(签订协议日期:

2010年 09月18日)

贵州遵义县贵山红辣椒系列食品厂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虾子辣椒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省遵义县虾子朝天椒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磊鑫辣椒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康绿辣椒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页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旭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省遵义县辣椒食品厂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茯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贵辣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春禾绿色食品厂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永乐红辣椒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页

陕西科技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江南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西南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第五篇: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联盟的 名称: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第二条 本 联盟是木竹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是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网络,是由从事相关业务的境内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新型科技合作组织。

第三条 本联盟的宗旨是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木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 建立 市场为驱动、技术 为支撑、项目为纽带 的 开放式产学研合作模式, 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主导 ,按“谁投入、谁收益”的市场机制运行 , 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决定权由企业确定, 以成员累计加盟年费决定联盟理事会的 投票权重 。

第五条 本联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社会道德风尚,贯彻执行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第六条 本联盟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邮编: 100091 。

第二章 职责与任务 第七条 本联盟的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 联盟成员研究 木竹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参与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

(二)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专业实验室、中试条件和人才支持等;

(三)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联盟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加快木竹产业技术的提升;

(四)向国家和地方有关科技部门申请并承担木竹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任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产业咨询以及政策建议;自筹资金设立联盟自有的技术创新课题;

(五)建立联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维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组织 联盟成员单位有关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等活动,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

(六)开展本联盟宗旨所允许的其它活动。 第八条 本联盟的任务是:

(一) 以木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分工合作开展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二) 整合资源提升能力,提高木竹资源利用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并建立现代木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三)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加盟企业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包括专业实验室和产品创制基地),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四)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引领木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使联盟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木竹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围绕木竹产业技术的发展开展咨询,举办研讨会、论证会、交流会等;

(五) 整合联盟成员间现 有技术、人员、信息、仪器设备等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升联盟成员市场竞争力。举办培训活动,提升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六)承担木竹产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创建集生产中试、检测、信息、交流和推广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各种创新资源,加强联盟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联盟成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孵化及技术咨询与推广、合作与交流等条件。

第三章 联盟成员 第九条 联盟按照开放合作的原则,由木竹产业相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组成,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木竹产业相关产品、技术、标准、投资、应用和销售等境内企业和机构均可自愿申请加入。

第十条 本联盟坚持“自愿入盟,自愿退盟”的原则,并采取优胜劣汰的创新进出机制,若联盟成员单位不能履行义务,经理事会审议可以劝其退出或除名。

第十一条 申请加入本联盟的成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独立法人单位;

(二)拥护联盟章程,遵守联盟协议规定;自愿加入本联盟,履行联盟成员义务;

(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原则上年销售额在 5 亿元人民币以上;大学、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相关中介机构等可根据联盟技术创新的需要作为成员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按时交纳联盟年费,企业视自身情况加盟年费可在 5 ~ 30 万 / 年之间自愿选择 ,企业单位联盟会费每年1月 1 日 ~ 1月 31 日之间交纳,不可退还。

第十二条 联盟成员加入、退出与除名

(一)联盟成员的加入 1 、 提交加入联盟申请书;

2 、提交有关证明文件和材料(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企业荣誉证书等复印件); 3 、秘书处形式审查,理事会审议决定;

4 、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由理事会 颁发联盟成员证书(或匾牌)。

(二)联盟成员的退出

• 向理事会提出书面退出申请,交回联盟成员证书,在联盟秘书处备案,秘书处负责向全体成员通报;

• 退出后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加入联盟; • 成员单位退出联盟,其单位相关人员同时退出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

(三)联盟成员的除名

1 、给联盟造成重大声誉损害和经济损失;

2 、不能履行联盟成员义务,不遵守联盟章程和协议;

3 、经联盟理事会讨论,做出联盟内警告、经济处罚以至除名决定; 4 、除名后五年内不能申请加入本联盟 。 第十三条 联盟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联盟的各项活动 ,参与决策联盟重大事务,由累计加盟年费决定联盟理事会的 投票权重;

(二)优先优惠共享本联盟中研究所、高校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等;

(三)优先优惠承担联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产品的优先推广权;

(四)优先优惠享有联盟成果、合作开发市场、共享市场调研信息以及成员间的各项优惠,包括知识产权使用上的优惠;

(五)主持或参加联盟技术创新课题;

(六)设立(或联合设立)专业实验室和 / 或产品创制基地,由联盟理事会颁发匾牌;

(七)在联盟组织的系列推广活动中享受优惠;

(八)对联盟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十四条 联盟成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

(二)维护联盟的声誉和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联盟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分担联盟运行经费,为联盟提供技术、信息、设备、人才等支持;

(五)尊重联盟内以及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产权;

(六)保守联盟以及联盟成员秘密。

第十五条 联盟成员的名称等发生变化,由变化后实体继承联盟成员的资格。

第四章 联盟组织结构与职责

第十六条 联盟对外承担责任主体:联盟指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法人作为联盟对外承担责任主体,对创新项目实施负总责,承担项目组织实施的法律责任,根据合同预定的责任分担机制,代表联盟向课题承担单位行使管理和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 联盟组织结构由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构成。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联盟的决策机构,由全体成员代表组成, 领导联盟开展日常工作。理事会设理事长一人,根据需要可设副理事长若干人。

(一) 理事会 的职责

• 制定、修改和解释联盟章程;

• 任免联盟 理事长 / 副理事长, 决定联盟工作机构的设立与撤销 ; • 任免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 副主任; • 任免联盟秘书长 / 副秘书长; • 审议批准联盟发展规划;

• 审议批准联盟议事制度、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联盟内部管理制度;

• 审议批准联盟计划和工作总结以及联盟财务预决算; • 代表联盟向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本行业的科技政策性建议,为行业自主创新创造宽松环境;

• 审议批准联盟成员的加入和退出;

• 对联盟的变更、终止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 • 理事会提出的其他有关重大事宜。

(二)联盟理事长的职权

• 任免联盟各工作机构的负责人 , 以及专家委员会成员; • 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工作; • 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 审议并确定联盟理事投票权重系数; • 代表联盟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 联盟理事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三) 联盟 理事会 的有关事项:

1 、联盟理事会原则每年召开 1 次以上,由联盟理事长或者其委托人负责召集,由秘书处提前发出通知,理事会全体成员或者其书面授权人出席会议;在联盟理事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或紧急情况,由理事长或其委托人召集召开联盟理事会特别会议。

2 、出席理事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为理事会人数的一半以上。遇有重大和紧急事项,经3名以上理事向秘书处提议,简单多数理事同意,可召开理事会特别会议。

3 、理事会投票权:企业单位联盟权重根据交纳会费多少设定权重系数, 5 万元的单位权重系数为 1 , 10 万元系数为 2 ,依此类推。事业单位和协会联盟权重系数为 1 。

• 理事会应首先寻求以充分协商的办法达成一致。在不能就某项议程或决议达成一致时可投票表决,每名理事有一票投票权,每一票根据其联盟权重系数计算权重,总权重半数以上通过的议案表决有效(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表决有效)。 • 秘书处负责理事会会议筹备、会议召开以及会议记录工作,会后形成会议纪要,以邮件方式或书面等方式通知所有理事。

6 、与会者应保守秘密,不得随意泄露会议内容。

第十九条 专家委员会是联盟研发工作咨询机构,由联盟成员单位分管研发负责人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联盟理事会负责,设专家委员会主任 1 名、副主任若干名,由联盟理事会选举产生。

(一)专家委员会职责是: • 拟定联盟发展规划;

• 课题论证、评审与监督(包括联盟承担的国家与地方科技计划和联盟自设课题),指导联盟秘书处科研管理工作;

• 审议联盟重大技(学)术活动; • 理事会安排的其它技术性工作。

(二)专家委员会议事事项:

1 、不定期召开会议,由主任或者副主任召集,一年至少召开二次。 2 、专家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或投票方能召开,其决议需得到二分之一以上的与会委员同意方可生效(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表决有效)。

• 会议形成会议纪要,重大问题提请理事会审议,一般工作问题提交秘书处执行。

4 、与会者应保守秘密,不得随意泄露会议内容。

第二十条 秘书处为联盟日常办事机构,暂定挂靠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负责联盟日常工作,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和专(兼)职办事人员组成, 秘书长负责 。 秘书处职责如下:

1 、对理事会负责,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2 、接受专家委员会指导;

3 、在理事会领导和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在联盟章程范围开展工作; 4 、执行联盟理事会决议,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 5 、筹备和组织联盟理事会会议和专家委员会会议; 6 、起草联盟发展规划;

7 、拟定工作计划和财务预决算;

8 、管理联盟资金,在秘书处挂靠单位设立财务专户; 9 、负责以联盟研发项目合课题组织、管理和验收; 10 、组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

11 、组织发展联盟成员,并对拟参加联盟的成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12 、提出违规成员除名议案及受理成员退出联盟的申请; 13 、联盟理事会安排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一条 联盟理事长 、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任 。

理事长、理事由联盟成员推荐和自荐,经联盟理事会选举产生。秘书长经理事会讨论决定,由理事长聘任。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 联盟经费来源与用途

(一) 经费来源

(1) 联盟运行经费。包括联盟成员加盟费、政府专项资助经费、联盟课题成果转化收益提留和项目管理费等,以及其他合法收入,主要用于联盟事务的日常管理。

(2) 联盟创新项目研发资金。包括联盟组织成员申请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的课题经费,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社会捐赠、企业特别资助经费、联盟自有资金和联盟外单位委托研发课题经费等。

(二)经费用途。

分联盟运行费和 创新项目研发 经费两部分;联盟运行费主要用于联盟日常事务管理、科研规划、项目检查验收,以及联盟的其他公共事务等。 创新项目研发 经费特指用于科技计划的经费支出,包括国家与地方各级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和联盟自设课题;联盟自设课题资金包括部分联盟运行经费和企业特别资助经费,专项用于创新研发;

第二十三条 经费使用

( 1 )国家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按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执行;联盟计划课题经费按照联盟课题合同执行;联盟运行费使用由秘书处每年制订预算,报理事会批准后严格按管理程序执行。

( 2 )经费账户设立:在秘书处所在法人单位设立联盟运行经费专项账户;课题承担单位必须在依托单位设立课题独立帐目进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 联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课题主持单位和联盟秘书处每年向理事会汇报经费使用情况, 接受联盟理事会监督,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并接受第三方的独立审计。

第二十五条 联盟工作人员的工资、保险及福利待遇,由本联盟承担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知识产权,指所有联盟成员共同拥有(或部分联盟成员共同拥有)的专利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技术秘密等。

第二十七条 知识产权归属划分原则:谁投入、谁收益。

联盟组织实施的各类研发项目和课题产生的知识产权,由具体完成单位和联盟共同拥有。申报前各承担单位应签订协议, 明确各自投入的基础知识产权、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其权利共享的范围和方式(包括自用范围和方式),并按照 该协议的约定执行;特殊情况按照具体完成人事前的协议约定办理。其他特殊情况按协议约定办理,签署协议时由联盟 对外承担责任主体单位 代为签署。 第二十八条 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持联盟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鼓励联盟成员在研究开发立项及开展经营活动前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

第二十九条 按市场化配置的原则促进知识产权的应用。支持联盟成员优先利用联盟所属或联盟成员所属知识产权, 开展应用和产业化,缩短产业化周期,全面提升联盟成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 联盟知识产权首先满足联盟成员的使用需求,联盟成员转让知识产权费用应比非联盟单位有较大比例的优惠(具体细则参见《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第七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条 本联盟章程的修改,需经秘书处或者 10 名理事联名提请,理事会表决审议。 其修改决议需经半数以上联盟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三十一条 联盟修改后的章程于次日生效,若第二日为公共假期,则定为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修改后的章程内容需在 15 日内以公告的形式通知各联盟成员。

第八章 终止程序

第三十二条 本联盟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其它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议案。

第三十三条 本联盟终止议案需经理事长审查同意并经联盟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四条 联盟终止前, 须按有关规定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 须在理事长及有关方面指导下处理善后事宜。 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本联盟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理事长及有关方面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联盟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九章 附 则 第 三十六 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联盟理事会。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另行补充。

第三十八条 本 章程 自 2010 年 月 日起生 效 。

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〇 一 〇 年二月二十四日

上一篇:文件资料移交清单免费下一篇:物流管理岗位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