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阶段理论

2022-06-25

第一篇:产业发展阶段理论

施恩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2008年06月25日 15:15

来源:51job 美国的施恩教授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

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一般0~21岁处于这一职业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

(1)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发展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为进行实际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2)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的角色模式,获取丰富信息,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作出合理的受教育决策,将幼年的职业幻想变为可操作的现实;

(3)接受教育和培训,开发工作世界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在这一阶段所充当的角色是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

2、查看工作世界。16~25岁的人步入该阶段。首先,查看劳动力市场,谋取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基础的第一项工作;其次,个人和雇主之间达成正式可行的契约,个人成为一个组织或一种职业的成员,充当的角色是:应聘者、新学员。

3、基础培训。处于该阶段的年龄段16~25岁。与上一正在查看职业工作或组织阶段不同,要担当实习生、新手的角色。也就是说,已经迈进职业或组织的大门。此时主要任务已是了解、熟悉组织,接受组织文化,融入工作群体,尽快取得组织成员资格,成为一名有效的成员;二是适应日常的操作程序,应付工作。

4、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此阶段的年龄为17~30岁,取得组织新的正式成员资格。面临的主要任务:(1)承担责任,成功的履行与第一次工作分配有关的任务;(2)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和专长,为提升或查看其他领域的横向职业成长打基础;(3)根据自身才干和价值观,根据组织中的机会和约束,重估当初追求的职业,决定是否留在这个组织或职业中,或者在自己的需要、组织约束和机会之间寻找一种更好的配合。

5、职业中期。处于职业中期的正式成员,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主要任务:(1)选定一项专业或查看管理部门;(2)保持技术竞争力,在自己选择的专业或管理领域内继续学习,力争成为一名专家或职业能手;(3)承担较大责任,确实自己的地位;(4)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

6、职业中期危险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是35~45岁者。主要任务为:(1)现实的估价自己的进步、职业抱负及个人前途;(2)就接受现状或者争取看得见的前途做出具体选择;(3)建立与他人的良师关系。

7、职业后期。从40岁以后直到退休,可说是处于职业后期阶段,此时的职业状况或任务:(1)成为一名良师,学会发挥影响,指导、指挥别人,对他人承担责任;(2)扩大、发展、深化技能,或者提高才干,以担负更大范围、更重大的责任;(3)如果求安稳,就此停滞,则要接受和正视自己影响力和挑战能力的下降。

8、衰退和离职阶段。一般在40岁之后到退休期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会衰退或离职。此间主要的职业任务一是学会接受权力、责任、地位的下降;二是基于竞争力和进取心下降,要学会接受和发展新的角色;三是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着手退休。

9、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在失去工作或组织角色之后,面临两大问题或任务;(1)保持一种认同感,适应角色、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急剧变化;(2)保持一种自我价值观,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各种资源角色,对他人进行传帮带。

需要指出的是,施恩虽然基本依照年龄增大顺序划分职业发展阶段,但并未囿于此,其阶段划分更多的根据职业状态、任务、职业行为的重要性。正如施恩教授划分职业周期阶段是依据职业状态和职业行为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又因为每人经历某一职业阶段的年龄由别,所以,他只给出了大致的年龄跨度,并在为职业阶段上所示的年龄有所交叉。

格林豪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2008年06月25日 16:13

来源:51job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1、 职业准备。典型年龄段为0~18岁。主要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须的职业教育。

2、查看组织。18~25岁为查看组织阶段。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处于此期的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是该期的主要任务。

4、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主要任务: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位职业生涯的后期。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萨珀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默认分类 2008-06-30 18:48:06 阅读246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长期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人有着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是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具体阶段的划分,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们最常见的、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则是萨珀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生涯发展大师萨珀(Super)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通过长期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1953年,他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0~14岁)

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

一是幻想期(4~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

二是兴趣期(11~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三是能力期(13~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2.探索阶段(14~25岁)

探索段属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也包括三个时期:

一是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

二是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

三是试验承诺期(22~24岁),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3.建立阶段(25~44岁)

建立阶段属于选择、安置阶段。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不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职位,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该职位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

一是尝试期(25~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

二是稳定期(31~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4.维持阶段(45~65岁)

维持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职位,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指引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实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70年代末。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发表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和市场的问题突出出来,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徘徊局面。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澄清了姓“社”姓“资”的是非,找到了“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 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出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又日益显现出来,不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就无法进行下去。1997年以党的15大的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形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实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解开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思想扣子。

这样,三次思想大解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新水平,是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邓小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的新内容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最具独创性的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明的是我国目前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国情基础。强调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核心层次把社会主义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构建了邓小平理论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使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有了可靠保证。

这三大理论的提出及其深刻的阐明,都是前人所未曾作到的,体现了鲜明的独创性,充分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

新判断,是侧重于理论背景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正确分析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依据,也是从事现代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邓小平理论集中地阐明了从“革命与战争”到“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性跨越,论述了发展科学技

术与增强综合国力的关系、发展中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与利用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更大的参照系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进一步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外交战略指导方针。从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

(四)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新体系,是侧重于理论框架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科学体系。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我们看来,社会科学的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要素:

一是前提要素,历史课题的重大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以来,国际共运中有两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一个是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它已经由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实践作出了回答;一个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是对这个重大课题的回答;

二是核心要素,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邓小平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百年内外的种种历史条件和发展趋势,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三是形式要素,概念观点的系统性。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和思想观点,又创新了许多。如:先富、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这样一些新的概念和思想观点,既涉及生产力层次上的问题,又涉及生产关系层次上的问题,还涉及上层建筑层次上的问题。而且,这些概念和思想观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概念和思想观点的系统性。

四是时效要素,实践验证上的正确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各行业取得的全面发展,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五是价值要素,具有立场上的人民性。邓小平总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绘制蓝图。

这五个基本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衡量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客观标准。按照这样的客观标准来衡量,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成熟的科学体系,是不难获得共识的。

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这“四新”归于“一新”,就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当代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我们的党,才会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更加丰富的创造力!

第三篇:第六章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三、教学时数:

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是列宁。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1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说来,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基本路线的提出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开始将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联系起来。

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第一,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最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第四,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 3 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

最低纲领: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制定的纲领,如民主革命纲领,过渡时期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等。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新三步”: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具体化,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社会的含义

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然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章小结: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思考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阶段性总结

高庙王第一小学校本培训

高庙王第一小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

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总结

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培训期间,我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原来所倡导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理念被彻底颠覆了,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是一股泉水”的思想,这种思想要求教师要具备再学习、再教育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培训中,我一直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观摩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第一次听到案例教学,开始感到茫然无绪,现在慢慢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了一个分析课堂教学的头绪。我们以前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更很少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改变了对学生一贯的只有终结性评价的模式;突出了发展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从而使自己变原来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在这次培训中,不仅使作为培训教师的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更加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所发挥出的重要的作用。在和老师们交流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尝试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在课件的制作,计算机的管理等方面得到提高。

高庙王第一小学校本培训

培训学习期间,老师们认真详细的做笔记,课后相互交流和思考学习,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了。与以前相比较,我感觉到自己比原来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这次校本培训使我补了些元气、添了些灵气、去了些傻气,引导自己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去延伸、创造、发挥和演绎。

我将会学以致用,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充分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成为合格的骨干教师。

高庙王第一小学徐红杰

2012年12月20日

第五篇: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D )

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

B )

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C、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的阶段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

A )

A、一百年 B、一百五十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C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防子法制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6.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 )

A、非对抗性 B、仍然是对抗性的

C、有时是非对抗性的,有时是对抗性的,但以非对抗性为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D )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1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C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领导 D、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蓬勃的活力就在于它(

A )

A、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1.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B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3.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C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B 改革开放实践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 14.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A、基本路线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纲领

15. 200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从21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

A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B、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发展阶段 C、加快发展,解决温饱,达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D、全面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富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2 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D )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7. 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

C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8. 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现小康目标的时间是(

B )

A、1990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20年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改变“两高、两低”的状况,“两高”是指高投入、高消耗,两低则是指(

D )

A、低效益、低支出 B、低储蓄、低通胀 C、低工资、低物价 D、低效益、低产出 20. 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是(

C )

A、战略目标 B、战略方针 C、战略重点 D、战略步骤

21.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邓小平强调,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时候,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

D )

A、沿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B、沿海要停下来帮助内地发展起来 C、沿海要继续发展,内地要加快发展 D、沿海发达地区要大力支持内地不发达地区

22. 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D )

A、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1985年《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C、1986年《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 D、1988年会见捷克斯洛伐克胡萨克时的谈话

23. 我国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

C )

A、邓小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国务院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D、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3 2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

C )

A、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B、第

一、

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D、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25. 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

D )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 C、党的领导

D、党的基本路线

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 )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27.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C ) 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2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A ) A、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B、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C、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C )  A、四个现代化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B、实现祖国统一

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32.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B ) 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 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33.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党的基本路线的是(

A )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是(

ABCDE )

A、毛泽东曾经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十一届三中全会划清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的界限,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 D、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E、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

ABC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确立 B、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 E、社会主义等于资本主义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

ABCE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5 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小康

E、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

ABCDE )

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一个中心” B、“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E、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集中概括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

ABCDE )

A、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基础 B、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C、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E、反对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离开社会主义的“左”右倾错误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BCDE )

A、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 B、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 C、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D、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E、抵制“左”的和右的错误观念的思想武器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是(

ADE )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战争与革命”转到“和平与发展” C、从“两个凡是”转到思想解放 D、从墨守成规转向社会主义改革 E、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对外开放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

AC )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还都不完全、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6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BCE )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这是由于我国社会注意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D、这说明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

E、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0.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BE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11.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有(

ABCDE )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E、坚持独立资助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2.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ABCD )

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13. 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有(

ACD )

A、生产力比较落后 B、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D、上层建筑不成熟

1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们党先后提出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包括(

BCD )

A、“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

7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基本路线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5. “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是(

ABD )

A、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B、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1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为(

ABD )

A、这条基本路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正确的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长期过程 C、这条基本路线的适用期限是一百年

D、这条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线 17.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

ABC )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排除“左”、右倾的干扰 D、反对各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18. 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

ABD )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 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BCD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D、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ABCD )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8 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工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 21.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有(

ABCD )

A、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 B、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C、体现了中国人民雄心壮志同实事求是精神的有机统一 D、其实现过程是一个台阶式的发展过程

22. “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包括(

BCD )

A、基本实现现代化 B、解决温饱 C、实现小康 D、达到比较富裕 23. 邓小平强调,经济发展没有速度不行,但在讲速度的同时必须(

BC )

A、讲投入 B、讲质量 C、讲效益 D、讲数量 24.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两个大局是(

AC )

A、沿海要先发展起来

B、内地要加快速度与沿海同时发展

C、沿海发展起来后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 D、国家要对沿海与内地一视同仁

25. 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是(

ABCD )

A、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E、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6.党的十七对新世纪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做了新的总结的发展,正确的是( ABCD )

 A、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C、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9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27.关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两者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过程中 B、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C、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D、对遥远的未来做具体的设想和描绘,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导致实践的挫折

上一篇:餐饮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初一写景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