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藏族大学生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的关系:自我调控的中介作用

2022-09-10

一、问题提出

十九大报告中,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的转变, 青年问题, 尤其是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关乎我国边疆稳定持续发展的西藏地区青年心理状况与社会适应更加成为国内各界人士的焦点。

以往对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之间关系的研究, 都是从各自不同关注点进行的不同的研究, 因而最终得到的结果当然也都不相同, 很难有统一的解释。Rosenberg等人对自尊和三种青年问题——行为不良、学校表现差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自尊与行为不良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学校表现和自尊之间关系主要表现在学校表现对自尊的作用上;而且, 自尊和抑郁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相互的[1]。Eisert等对大学生自我评价和社会比较的研究证明, 青年对自己在同伴中的身体和角色地位的自我评价会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适应策略[2]。Kahle等也认为, 青年的低自尊会导致多种人际问题。国内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研究认为, 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满意程度是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 和谐的亲子氛围可以塑造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 使得孩子有一个良好自尊水平;而亲子关系较差的学生极其容易引发消极的自我评价[3]。另有一项针对我国青年的研究也发现,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年的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抑郁、社会焦虑水平和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一项专门针对大学生学习适应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心理症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高适应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低适应组[4]。

综上所述, 针对目前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三者关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 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和改善, 以便使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我国西藏地区青年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调控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同时得到一个合理的关系结构, 充实补充该方面理论, 为西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由此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1) 社会适应通过自我调整间接作用于社会适应; (2) 自我调节起部分而不是完全的中介作用。

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抽取西藏大学在校学生300名, 发放《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量表进行施测, 其中男生130人, 女生170人, 分别占43.3%, 56.7%。大一69人, 大二68人, 大三81人, 大四82人, 分别占总数的23.0%, 22.6%, 27.0%, 37.3%。

(二) 研究工具

1. 自我认知量表

本研究自我认知量表采用江光荣教授《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修订的自我分量表中的自我认知量表。该量表共三个维度, 分别是学业自我认知、社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自我认知, 其中2个题项为学业自我认知, 社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自我认知各占3个题项, 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2. 社会适应

研究对社会适应的测量采用张大均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6],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重测信度为0.84, 效度检验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该量表共有22个题项, 分别具体包括身体方面的适应、情绪的适应、人际关系方面适应、学习方面的适应、社会方面的适应, 以及生活方面的适应等六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法 (1=完全不符合到4=完全符合) 。

3. 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也叫自我控制, 主要分为外部调控, 投射调控, 认同调控, 整合调控, 外部调控是指个体通过使用某种方法行为是为了掩饰责备或着获取奖赏。投射调控是指某种行为的动机是追赶或者超越别人, 另外向其他人展现自己超强的能力, 借此获得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认同调控是指行为主体在一种行为的原因, 使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所做行为的目标价值, 然后主动发起该行为并根据目标进行协调控制。整合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控制感, 也能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该量表共有22个题项, 5点计分式, 被试根据与自身符合程度进行选择, 从1“不符合”到5“符合”。

(三) 分析方法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初步统计分析

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对各个维度变量上的均值、标准误和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 各个变量与变量之间均呈正相关, 在p<0.01水平上显著。

(二) 自我认知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

为了探求自我认知的各个变量是否对社会适应存在或多或少的直接影响, 该研究建立自我认知直接作用于社会适应的结构模型。本研究将自我认知的相关变量作为结构模型的外源潜变量[8]。此外, 利用变量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先进行验证自我认知变量对社会适应是否具有直接作用, 之后, 通过检验之前加入的中介变量后的模型拟合指数情况及每个变量间的路径系数的显著程度。

自我认知与社会适应的直接作用路径极其显著 (β=0.17, p<0.001) , 其各项拟合指数指标分别为:X2/df (257.04/57) =4.54, RMSEA=0.07, TLI=0.91, CFI=0.94, NFI=0.95, RFI=0.90, IFI=0.93。

(三) 自我调控的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研究, 我们发现, 自我认知变量与社会适应变量两者间的路径系数直接效应在统计学上呈显著相关, 所以呢, 研究中使用中介效应来进行检验分析。同时呢, 研究将以自我认知变量作为外源性潜变量, 也就是该模型的自变量;把社会适应变量和自我调控变量定义为内源性潜在变量, 模型中的社会适应是因变量, 而自我调控则是方程模型中的中介性的调节变量[9], 经验证性分析得出, 该模型所考察的自我调控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指标分别为:X2/df (340.37/77) =4.42, RMSEA=0.06, NFI=0.95, RFI=0.93, IFI=0.96, TLI=0.94, CFI=0.96。将自我认知与社会适应的路径系数约束为0, 约束模型中X2 (77) =340.37, 无约束模型中X2 (78) =340.66, ΔX2 (1) =0.29 (p>0.05) 。两模型无显著差异, 表明自我调控在自我认知与社会适应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四) 自我认知的各组成成分与自我调控、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讨研究自我认知变量的各个组成成分, 其中包括学业自我认知、社会自我认知以及情绪自我认知等这些分量表对社会适应的产生的不同影响, 将自我认知的3个观察性变量作为本次关系结构模型的自变量, 同时呢保持模型的其他分变量和路径情况都没变化, 再一次分别建立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两者间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 在同一个模型中来整体考量自我认知三个分量表:学业自我认知、社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自我认知与自我调控、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10]。结果发现:自我认知量表与社会适应间的直接作用路径显著性水平由原来的极其显著变为不显著p>0.05;中介效应的各项拟合指数指标分别为:X2/df (239.98/64) =3.82, RMSEA=0.055, NFI=0.96, RFI=0.93, IFI=0.96, TLI=0.95, CFI=0.97。为了进一步考察自我认知各个维度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自我调控、社会适应的影响。我们继续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再次构建新模型, 即把自我调控的外部调控, 投射调控, 认同调控和整合调控用于自我认知与社会适应的中介变量。

自我调控完全通过外部调控作用, 而后再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自我认知进而影响藏族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性适应水平。经检验各项拟合指数指标分别为:X2/df (233.73/62) =2.15, RMSEA=0.047, NFI=0.86, RFI=0.84, IFI=0.93, TLI=0.90, CFI=0.92。

四、讨论

自我认知的3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对自我调控、社会适应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 自我认知的各个组成成分对于自我调控变量和社会适应变量的预测效果是不尽相同的, 自我认知的社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自我认知在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在藏区青年大学生研究中, 自我认知对自我调控以及社会适应的影响最为突出。同样也有国外相关研究表明, 个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力起到正向作用, 有一定的搭桥性, 然而个人的自我认知力对其社会适应力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个人的自我调控方式对社会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五、结论

社会适应通过自我调整间接作用于社会适应。自我调节起部分而不是完全的中介作用。

摘要:西藏地区青年心理状况与社会适应事关我国西藏地区健康、稳定、持续和美丽发展, 藏族青年大学生更加成为国内各界人士的焦点。本研究试图借助已有文献综述理论, 试图就心理健康的内在影响因素自我, 心理映射在外的社会适应方面展开研究, 借此探讨藏区高校大学生在心内外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江光荣等人编制的《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西藏地区藏族青年大学生300人进行施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适应、自我调控与社会适应三者间的关系。在控制其他外在因素影响下, 结果发现: (1) 社会适应通过自我调整间接作用于社会适应。 (2) 自我调节起部分而不是完全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社会适应,自我评价,社会适应

参考文献

[1] Bachman, J.G. (1970) , Youth in Transition, Vol.2.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 Bandura, A. (1977) ,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s”,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84, 191-215.

[3] Bolognini, M.et al. (1996) , “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Adolescence:Development and Gender Difference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Vol.19, No.3, 233-245.

[4] 答会明.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 (4) :227-228.

[5] 唐光政, 郭兰婷, 黄雪竹.成都市区11-18岁青年人群心理问题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1) :878-881.

[6] 高建中.当代青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5.

[7] 方晓义, 戴丽琼, 房超等.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3) :47-52.

[8]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 2004, 36 (5) :614-620.

[9] 王亚琳.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对研究生学业拖延的改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2) :208-210.

[10] 于丽丽, 丁亚平, 王荣洁.研究生学业拖延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2) :270-273.

上一篇:坚持教育四个优先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下一篇: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