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民间自治引发的几点思考

2022-09-12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朝代更迭, 有盛有败, 无论盛衰, 百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 我们仍然倡导着以民为本, 为人民服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纵观古代各朝治国治民, 却好像从未有今时之困扰。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员, 对于古代民间自治, 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纵观中国古代各朝立法, 都能看出君主对国家刑事立法、行政管理的重视与严格, 但对民间纠纷,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民商事纠纷, 却很少予以法律管制, 而古代的民商事纠纷也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繁多和易发。就拿我们法庭来说, 2013年, 法庭收案为1000多件, 2014年达2000多件, 将近翻了一番。2015年截止3月底, 民事收案已经达1000件左右。为什么现在会有如此多的民商事纠纷, 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出现过?我想,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自治, 中国古代审判的民商事案件少, 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民商事纠纷少, 或者说中国古代的民众不讼。中国古代有很多商会、宗法, 许多民商事纠纷化解都在商会、宗法处理中。加上中国古代礼法合一, 礼作为一种原则和精神, 既贯穿在刑事法律、行政法律中, 更以训条作为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的依据, 而且直接具有民事法律规范的效力。例如唐代, 《唐律》是唐代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也是后世借鉴和评价颇好的法律, 唐律中虽然饱含了很多涉及身份、财产和婚姻、契约等民事法律规范, 但多以刑事惩罚的手段处理, 并未有用大量民事法律制度和条款规范民事纠纷, 而唐代州县官处理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案件, 也多以当地的习惯、传统、习俗和宗法为重要依据。这也使得中国古代的商会、宗族地位高, 有威信。联想到我们现在, 虽然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快,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有所提高, 但面对社会转型期矛盾的多发, 纠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化解, 而是统统都归到法院, 使得法院成了社会矛盾的“唯一”化解地。而法院在某些案件上, 并非是最好的第一手处理者。例如婚姻家庭案件, 某种程度上讲, 我认为此类纠纷由妇联或者居委会、村委会现行处理会更好, 作为此类纠纷的当事人, 面对熟悉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 他们会更愿意诉说家长里短, 更愿意听有威望的村干部说句话, 而不是面对从未谋面的身穿法袍, 拿着法槌的法官。

其次, 民间自治体现了法律“意思自治”原则, 更符合民商事纠纷的形成, 也利于民商事纠纷的化解。私法强调“意思自治”, 尤其在契约领域, 需要严格遵循双方当事人的意思, 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 不违法国家强制性规定, 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 不是违法约定, 就应当严格按照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来履行, 而在发生纠纷时, 也应该按照双方契约的约定进行评判, 这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原则和应当遵循的理念。但现今, 我国的民间自治组织虽然不少, 国家对鼓励民间自治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对民间自治的组织也立法予以规范, 而民间自治组织却并未能发挥好作用, 甚至在处理行业内纠纷时几乎完全没有作用。而中国古代的商会, 在促进行业发展、进行公益活动、维护行业秩序、化解行业内纠纷、代表行业内成员进行外部维权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我们现在的行业协会, 成立的很多, 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几乎没有。所以, 我认为, 应当重新重视行业协会, 促进行业协会履行古代商会的职责。其实现在法院的很多纠纷都可以不要直接进入法院审理, 先由其他行政机关或者行业协会进行处理, 法院只是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门, 而非唯一一道门。例如, 合同类纠纷可以先由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 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是同一行业的, 就可以请行业协会进行协调处理, 如果这些纠纷能够先由行业协会或者仲裁委进行处理, 那么进入法院处理的矛盾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而且社会效果肯定会更好。而法院受理的案件大大减少后, 不仅从工作量上对法官是个减负, 更好的是, 法官能够从繁多的案件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一些时间, 可以好好钻研法律, 更注重进入法院审理案件的法理分析、法律关系, 使得法院判决的案件质量大大提高, 司法公信力也自然会有所提升。

当然, 中国古代民间自治之所以能够起到良好的维护秩序, 解决纠纷的作用, 离不开中国古代代代相传的以德为首德思想, 中国古代上至君主下至黎民百姓, 都很讲究诚信, 君主一言九鼎, 商号诚信为本, 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人与人之间, 商与商之间都视诚信为立身之本。这样也使得中国古的民间自治组织能够顺利的发挥化解纠纷的作用, 试想, 如果纠纷双方都不重视诚信, 不愿意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再好的民间组织甚至是官府有时也是难以解决的吧。而数千年后的我们, 周围的商人唯利是图, 见利忘义, 应当承担的责任拒不承担, 明摆着跟你耍赖皮, 人人已耍赖取得“好处”, 占据“有利”地位而自豪, 这样的风气, 这样的立身理念, 也多少限制了民间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也许民间自治的路在中国还有很远, 但古人能做到, 我们也应该深思为何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无法做到。我还是希望有一天, 法院不再有如此多的案件, 被挂上失信名单的个人和企业也越来越少, 大家都能以诚信立身, 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些信任, 多些和气。

关键词:古代,民间,思考

参考文献

[1] 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 (第2版) [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 曾代伟.中国法制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电视新闻采访与画面剪辑有机结合的实践分析下一篇:井下作业质量问题及现场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