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权保障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

2022-09-11

作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人权保障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人权保障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哪些人权问题尚未解决?这些人权问题上升到什么地步?未来中国人权保障建设方向是什么?评价中国人权状况时要在什么的基础上进行, 大家应该是保持一个客观的理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中国人权保障建设思路

(一) 提升对政治权利的保障力度

公民在生存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被赋予一定的政治权利, 这代表着公民对生存质量的追求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政府要想让宪法得到准确的实施, 就必须要公民有与之社会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也就是说,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方式, 也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直接展现, 更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主要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没有底限的, 随着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权状况, 我国的人权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在实际的工作中, 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规划, 进一步丰富的东西, 并且在人权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来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经济情况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而政治环境也愈发稳定。我党的实践经验证实了政治与经济之间紧密的联系, 而要想人民生活富足, 人权状况良好, 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但是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国内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我国优良的社会制度给人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好处, 政府应当首先致力于保证群众的经济权利, 在此基础上为其政治权利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这才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所应当具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的以往的发展道路中, 有的地方政府一味的强调要赋予公民适当的政治权利,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甚至滥用权力, 使国家公务机关成为了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人权, 反而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这种错误的发展方式应当给我国地方政府予以警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我国保障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权、政治请愿权等政治人权的情况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还有很多需要予以提升与完善的地方, 这也是我国接下来的人权建设工作需要考虑到的地方。

(二) 提升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力度

作为人权保障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发展状况。弱势群体人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 我们要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在任何一个国家, 其法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备, 而衡量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备的重要标尺正是该国对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在一国的人权保障体系中, 如果没能重视社会弱势群体, 其权利体系的构建肯定是不完备的。人权在性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 可以用来评判现行法律制度。通过人权保障的贯彻落实来观察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 不仅能看出很多问题, 也是体现弱势群体自身权利是否得到满足的主要方式。

(三) 提升对专项经济社会权利的保障力度

在人权的发展过程中, 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也是人权保障更加高层次的发展方向, 能够给公民带来较高的生活质量, 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稳步增长。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就开始公民经济社会权利的保障工作,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给社会带来的不仅是财富的剧增, 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权问题。很多人民群众在就业、劳动权益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权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犯, 这对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其次, 中国现在的政治和社会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制度还不完善, 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由于政府之前把社会管理“大包大揽”, 因此不公平和低效问题也很多, 而许多司法救济不能落实到位, 这直接造成了很难实现经济社会权利。最后, 经济和社会权利是整个社会都会出现的问题, 其影响力也就很大, 它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应当如何评价我国当前所取得的人权成就

(一) 对我国人权的发展要抱着批判却又积极的态度

中国人权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我们要明白这一点, 只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努力建设和改进就好。以往的地方政府往往对人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概批判, 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对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己的眼光, 从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来评判中国人权的发展状况, 而不是只要出现了问题就一概否定我国在人权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首先, 人类社会中必然存在人权问题, 而社会的发展会让人权问题越来越凸显。处理好人权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任务, 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解决好人权问题, 也不可能要求人民群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不再提出人权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要赋予人民充分的人权。中国政府在长期努力的过程中, 已经解决了一些广泛存在的人权问题, 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国人民群众的人权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而建国50多年以来,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以往诟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国家通过信访等手段来展示了公民的声音, 通过严格的司法体系为公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都是我国在人权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 不应予以忽视。

其次, 人权的发展眼光要长, 不能只看一点就以一盖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人权保障逐步完善是形势主流。如果从所有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 现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演进中人民生存和发展最好的时期, 人们所享有的权利是以前不能相比的。这个事实是不能忽视的, 虽然在实际的社会中存在一些人权问题还有待解决, 但是我国人权事业总体处于上升期, 人权状况正在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大踏步改善。

(二) 人权发展具有客观性, 不能因为社会问题高发就忽略了人权工作的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我国社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社会转型需求强烈, 因此社会问题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例如经常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问题, 这些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概否认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而应当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总的来说, 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有三个主要类型, 其一为落后的物质生活质量引起的问题。食品质量不安全、地沟油、矿难等事件使人们对中国出现的人权问题感到恐慌。董教授提出了两个观点, 一是, 对于现在的人权状况, 我们既要看到它的进步, 也要看到它的问题;第二, 看待人权问题要有客观性, 要看到社会问题高发的进步因素。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 高品质的生活习惯逐渐成为了社会主流。因此人们更加关心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不仅仅是吃得好, 还有吃的健康与吃的放心。这也是导致食品安全类社会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而第二类社会问题与我国社会的发展历史遗留问题是分不开的。我国以往由于监管不严, 催生了许多医疗、教育的乱收费问题, 使得民众叫苦不堪却又无处申诉。第三类社会问题来源于落后的社会民主管理制度, 说明我国当前的民主措施贯彻落实的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 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人权工作

不同的社会阶层群众对我国的人权现状有着不同的理解, 对如何提高人权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同的人群关注政治的方式与渠道有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也导致了不同的人权需求。评价中国人权问题不能单独想当然的去评论, 应该结合中国的具体社会环境与人权现状, 全面客观地来评价人权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人权状况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 应当让人权保障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直接挂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现阶段中国是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 这样才能满足国内人民的生存, 也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老一辈的领导人在结合周边国际形势与我国具体国情之后, 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我国长远发展的人权工作方式, 从法律层面给了人权工作更多的支持。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社会全面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 难以得到保证的就业率以及一系列问题, 都让我国的人权现状面临着挑战。这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附带品,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才能实现, 因此中国人权保障不断改善是一个基本潮流。

其次, 我国不能寄望于经济发展来改变人权现状。我国当前的社会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人权问题, 由于人权保障措施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人权保障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贯彻落实人权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困难, 但是也在困难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虽然经济发展给人权保障带来了一定积极的因素, 但是不能说经济发展一定能保证人民群众的人权。

第三, 人权状况要与中国社会的政局稳定结合在一起考虑的, 中国人权保障持续发展进步就在于此。一个国家人权制度的保证有赖于稳定的政治体制, 人权工作与政治制度才是分不开的。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是导致群众的人权难以得到保障的关键因素, 假若权力过于集中, 很容易使相关单位称为贪污腐败的温床, 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没有有效的制裁措施, 现在使用的立法也不能有效实施, 人权在司法方面, 落实不到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 中国的人权保障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在法律范围内的问题, 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人权保障进步, 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改革就需要有效的实行。

三、结语

笔者认为在评价人权事件时, 对于侵权方和维权方都应该在民主与法治下去考察, 这样才能得到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评价, 才能给人们更多正确的价值导向, 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我国的人权现状。假如有人的人权遭到了侵犯, 就应当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 追究侵犯人权者的法律责任。也存在一些打着维权的名义, 做了许多有损公共利益和法律规定的事的人, 比如比较常见的破坏交通危害等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通过权力来谋求个人利益的错误行为应当予以严厉的制止, 鼓励和声援的行为应该要命令制止, 同时还要严肃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法治秩序。民主与法治并重的做法很好, 也只有这样的人权保障原则, 中国的人权事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摘要:中国的人权问题一直很严重, 但是现在中国在人权保障问题上也取得了巨大效果。未来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建设方向, 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和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加强人权研究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二是在人权保障方面创立中国理念和中国模式。对于中国人权制度的评价, 要客观公正、正视问题、要有国情意识以及对民主与法治的共同考量。

关键词:人权成就,人权问题,建设重点,人权评价

参考文献

[1] 常健.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人权保障政策[J].理论探索, 2013 (5) :56

[2] 季若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权保障对策浅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3 (4) :127-131.

[3] 田晓润.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看中国人权保障变革[J].新西部 (中旬刊) , 2013 (10) :76-77.

[4] 生态文明首次纳入中国人权保障[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3 (6) :52.

上一篇:AutoCAD二维图形编辑一讲课的教学设计下一篇: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