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男生杀死同班同学案引发的思考

2024-04-24

从北大男生杀死同班同学案引发的思考(精选4篇)

篇1:从北大男生杀死同班同学案引发的思考

从北大男生杀死同班同学案引发的思考

———令人惋惜的大学生犯罪

(法学09乙班 汤佳丽 0991110202)

[摘要]大学生犯罪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犯罪案例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出现在我们眼前,例如报纸,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有很多人甚至亲身目睹或经历过大学生犯罪,大学生犯罪的新闻几乎每天都在报道,是什么使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呢?

当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贫富分化现象逐渐加剧,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文化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再加上这个变化极快的时代,从而造成部分人的心理失衡,空虚、迷茫,没有信仰,找不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充分的暴露出人性自身的弱点—贪婪、欲望、妒忌„„最终走向犯罪,这其中很多人是因为长期的压抑无法排解,一时冲动作出了一些不明智的行为,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其结果是令人痛心的,我们不能每次在灾难发生以后才来反思和补救,社会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从制度上、教育上来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尽量给予犯了错误的人重新改过的机会,防止没有犯错的人再犯错,无论什么时候,一般预防的效果总是好过特殊预防。曾经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学学子,是社会改变他们还是他们在改变着社会?然而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让人心痛和心酸的现实,是家庭,是社会,是金钱还是其他的客观原因导致了现在大学生犯罪居高不下。其实事情出来了大家都惋惜,其实我们旁观者不是最大的惋惜者,而是那些犯罪的大学生,其实他们才是最为自己惋惜的人!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 犯罪原因 预防措施 [正文]2005年6月25日早上6时多,21岁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学生崔培昭,在北京世纪医院宿舍内被同班同学安然杀害。检察院指控,今年22岁的北京人安然与同学崔培昭素有矛盾。案发时,安然在世纪坛医院教学楼西侧三至四层楼梯处与崔培昭相遇,并因琐事发生争执。后安然在追赶崔培昭到四楼平台时,用事先藏匿在四楼门后的菜刀猛砍崔培昭头面部、颈部等数十刀,并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刺扎崔培昭背部两刀,崔培昭因被砍切颈部伤势过重而死。

作案后,安然逃回寝室,将作案时所穿的衣服、鞋及作案工具藏匿在衣柜内。案发当天安然被警方查获归案。

在记者的报道中提到崔培昭的同学们说,疑凶与死者一直交恶,疑凶追求两年没有结果的一位同班女生与死者成为男女朋友之后,两人关系更加恶化。同学们推测,凶杀案可能与此有关。犯罪原因众说纷纭,媒体的报道真真假假,我们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全然相信,但这一犯罪案件已经确确实实发生了,并且给双方家长和学校带来相当大的伤害。

在我们的犯罪学学习当中,曾学到过犯罪原因这一章。犯罪原因有犯罪的自然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文化原因和犯罪的个体原因。在此案中,我觉得犯罪的社会原因与犯罪的个体原因比较突出。犯罪的社会原因即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通过网络在了解了整个案件的过程后,我觉得引发安然犯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可能性比较小。安然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安然的文化程度肯定不会低,整个案件过程中也没有提到他有什么经济困难。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坏境因素这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据了解,因为安然与许多同学不和,在来世纪坛医院实习之前,有些同学曾联名向学校请求,要求学校让安然退学。信中称,“我们将实习一年半,在那里远离学校和学院,这个问题就很尖锐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班一位叫做安然的同学。”在这封3000多字的信中,同学们详细描述了安然平日的所作所为。同学们担忧地说,“实习医院宿舍楼里没有保安,也没有学院老师,在实习医院会不会发生更严重的事?”“因此,我们恳求上级领导能„„解决我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问题。”同学王东说,在求助信发出后一周左右,辅导员便代表学院和除安然外的全体同学谈了一次,表示不可能出事,要大家放心,同学们当时就提出了异议,有学生还提出若有伤人或杀人行为能否自卫,被回复不能。该辅导员在接到记者电话询问时,表示“全都不清楚,请直接联系校办。”崔家的代理人沈腾律师认为,学生们反映的这些事实说明,案发前安然的心理和行为已经表现出显著的高度危险性,随时可能因心理崩溃而爆发。但学校却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反而在无人愿意与之同住的情况下,为安然独自安排了宿舍,令其有藏匿刀具的条件。学校的行为虽然不能说是纵容安然的犯罪行为,但学校对安然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疏忽大意,对同学联名上书的所反映的内容也没有查证,这其中校方的责任是不可推脱的,学校在管理上的失职、失误,与崔某的被害有因果关系。如果学校再收到同学的联名上书时,将事实调查清楚并同安然同学进行谈话,确保安然同学的行为得到纠正,如果这样的话,也许能避免安然的犯罪行为。

接着,从家庭环境的角度看,不完整、不和睦、行为不良的家庭,或者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都会是诱发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整个庭审过程中只提到安然的母亲,就我个人猜想,安然的父母可能离婚或者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而离开了安然母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家庭冲突程度远高于一般家庭。据安然的母亲说,平时,他常为一些小事而想不开,母子之间经常发生争吵,搅得四邻不安,有的邻居被迫搬家。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安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导致他经常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行为。

除了社会原因,犯罪的个体原因也很重要。所谓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题的内在素质极其相互内容。此案中,大多数人认为安然的杀人原因是安然与崔培昭一直就有矛盾,以前在北大医学部,两人同住一个宿舍,经常闹矛盾,还打过好几次架。死者崔培昭有一个女朋友,就是同班的一位女生,而安然长期追求这位女生没有结果。也许出于嫉妒心,一时冲动杀了崔培昭。这个也许就是犯罪学中说到的“不良情绪与犯罪”。以报复心理为例,它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情感因素,可能使持抱有这种情绪的个体实施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现实中的委屈和挫折也会造成仇恨,这是产生这种情绪的另一诱因。还有据同学反映,安然的许多表现让同学都无法忍受。比如上解剖课应先给动物打麻药,其他同学在解剖时,动物在麻醉状态下显得非常安静。但安然却下手比较狠,被解剖的动物总是惨叫不止,整个楼道都能听到。安然的母亲也提到过安然从1999年开始在一家医院进行精神治疗,也许将安然归为“变态心理与犯罪”过于严重。但是。从安然有别于一般同学的行为,我们不得不猜想他个性上的缺陷。

在为安然和崔培昭惋惜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呢?

1、提高的大学生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教育的同时,有效地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造就他们成为心智健全与人格完美发展的有用之材。

2、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有针对性的引导。老舍说过,“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老舍出身寒门,终成一代文豪,就是她母亲对他进行严格教育的结果。学校对大学生的引导是整体上的、普遍性的引导,而对大学生有针对性、个别性的引导则要靠家长了。因此,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有 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3、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理念。根据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守法精神、敬法精神和护法精神,增强他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4、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组建一支由从事高校德育工作的政工干部、心理医生、心理学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障碍。

最后,我只是想说,父母,把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拉扯到进入大学校园,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之中所投入的,就不说那些捉摸不到的爱意与心意了,就是金钱也早已经不计其数。为什么那些人在把冲动化为现实的时候,就不多考虑一下别人的付出,而一味地专注于自身的得失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都要学会宽容,以和为贵不是更好吗?

篇2:从北大男生杀死同班同学案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保兰德;海外退市;案情简介;案例分析;启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至2015年间,我国每年选择前往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多达150余家,每家企业平均获得的融资额均超过2亿美元。然而,自2010年,我国赴海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峰值423家、融资额为1108亿美元后,到国外的许多上市企又业纷纷回归原点,选择私有化退市。如2012年2月,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从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完成退市;2015年底,亚洲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从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降入一般板等。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的退市行为,已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案情简介

保兰德集团是一家以专业皮具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外商独资跨国公司。集团主营产品包括鞋帽、箱包皮具、服装与家居用等,旅行包、时装包、学生包和钱包等系列产品远销中南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现已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国际销售网络。2003年,保兰德集团引资回国,投资2610余万美元,在福建成立了保兰德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建立了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工业生产基地。并于2005年和2006年创办了福建保兰德鞋业有限公司与广州保兰德箱包皮具有限公司,专业经营女式钱包、手袋与拉杆包等产品。此后又相继建立了10家分公司,开设了多个城市专卖终端,在国内形成了从生产、研发到销售的完整体系。

自2006年起,保兰德集团的出口总量年均增速为70%,2007年销售总额达8248万美元,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生产总值仍实现了40%的增长。经过数年发展,保兰德(中国)有限公司已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品质等始终位于行列领先地位,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授予“中国箱包领先品牌”与“亚洲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箱包礼品。经过数十年发展,保兰德集团在国内的经营范围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与香港等一、二线城市开设了100多家直营店,企业管理日益完善、实力逐步提升,成为中国女包的领军品牌。

2011年4月11日,保兰德集团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高级市场进行了首次股票公开发行(IPO),融资额为9490万欧元,发行量为632.5万股。其中有50万股来源于原始股东,新股发行500万股,绿鞋发行82.5万股,发行价与开盘价分别为15.00欧元与16.50欧元。此次IPO发行成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官方监管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第六家中国企业,意味着POWERLAND(PLD)品牌运营步入国际化。保兰德赴德国上市有利于建立更多国外专卖店,拓宽企业销售网络,进一步提高PLD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营业额与利润。

在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环境下,保兰德集团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并建立了一张稳定高效的国际销售网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2年,保兰德推出了海洋贝壳包系列,成为品牌明星产品,引领了国际流行趋势。目前,集团又与戴尔、惠普和索尼等电脑品牌企业合作,开始生产电脑包。2013年以来,受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保兰德集团的销售总额与盈利稍有下降,但总体上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如此,保兰德集团在德国上市后第二个财务年度便遭遇了延迟发布年度报表的风波,导致集团股价大幅跳水,市值蒸发超过50%。虽然在2013与2014年度,保兰德集团并未延迟发布年度报表,但由于我国赴德国上市的多数企业丑闻频现,致使投资者对集团的信心大幅下跌,公司股价却持续下滑。直至2015年11月,保兰德集团管理层决定回购股票,主动退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市场。

二、案情分析

(一)资金周转失衡,公司信誉降低

全球奢侈产品市场不断降温,我国本土奢侈产品也陷入运营泥潭,一直自称国产奢侈品牌的保兰德集团因难以赔偿巨额债务处于“破产状态”。根据多家公司的投诉意见得知,该集团已拖欠巨额货物款项长达一年之多,在具体法院强制实施时发现,集团名下已无可以提供实行的财产。据法院裁判信息显示,保兰德集团拖欠供货商家、贷款人员的债务接近2亿元,而公司董事长郭顺元已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之中。例如,广州一家皮具公司被广州保兰德箱包皮具公司拖欠60万元货物款。这两家公司于2013年签约总体金额为200万元的协议,交付相关货物之后,经过几番周折才分期收到保兰德公司支付的140万元货物款,并称对方生产的包袋不符合要求,被拒绝支付剩下的60万元货款。实际原因是,资金周转失衡,由于保兰德公司经营不完善,集团陷入债务危机,才导致2015年11月保兰德集团已经从法拉克福退市。

(二)经营方式不当,品牌转化率低

据保兰德品牌经营的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之前,保兰德集团的机场店在其所有分店中占70%左右。在打造品牌方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应用于新店铺创建、销售和邀请明星路演,仅运用于机场经营的资金高达8000万元,明星代言费用多达300万元,但效果不佳,据北京商报网显示,2016年,多地机场的保兰德专柜已撤离柜台,北京区域仅剩下通州、海淀、与顺义的三家店面。同时,依据保兰德集团的经营销售方式,推广新产品时经常邀约明星出席路演活动,之后又对新款产品打折销售,致使严重损害品牌价值,出现居高不下的退货率,造成品牌形象受损,例如,保兰德集团曾在唯品会上,实施低至2.7折的新产品销售策略;目前在天猫旗舰店,品牌仍实施3-4折促销活动。由此可知,保兰德集团长期以来运营方式不妥当,品牌转化率极低,致使该公司退市德国。

(三)会计制度运用方式不统一,审计环节漏洞较多

2013年,保兰德集团出现了上市之后财务年度因审计师不愿出具审计意见,年报难以通过审核计算而推迟发布风波,由此造成财报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在保兰德企业丑闻频发消息公布后,市值蒸发多达50%,致使该集团的股价不断下滑,例如,保兰德公司的大股东,在南非一家公司,曾打一笔巨款至保兰德公司账户,保兰德将这笔款项列入营销收入,而审计师依据企业营销与海关记录,认为这一笔美金不是营销收入,产生分歧,影响营收与利润数据,致使加速在德国退市。还有,根据审计师提出到银行稽核保兰德公司的现金流水帐与贷款记录,保兰德集团和审计师之间对于会计制度的理解,分歧太大,最终决裂,可见保兰德集团在会计制度的运用方式上不统一,致使审计环节难以过关,也影响其他投资者信心,最终退市德国。

(四)德交所信息披露制度缺失,公司决策效率低

在德国上市的保兰德集团业务基本在国内,其受不同法律制度束缚,对德国而言,德交所不能对保兰德的运营行为实行相关监督,不能保证其在上市的整个过程中资本与其他方面公开透明。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的投资基于对股票与上市企业各项基本信息的了解,而其信息来源则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为主,然而由于保兰德企业的信息不能透明,信息公开制度未能有效落实。虽德国《交易所法》、《交易所许可法》等法律,对企业上市提出了相关规定,包含必须披露的内容、信息、披露的相关标准等,但面对保兰德企业时,以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为主的各项制度,均难以监管落实到位。加上国内上交所相关信息披露监管要求比较严格,对于我国保兰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又有许多操作带来不便,使对手可以轻易掌握公司情况,拖慢公司的决策效率。

三、几点启示

(一)完善适应国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网络

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主板、创业板与场外市场的建设力度,构建新型资本市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网络。应根据差异化层次市场,设置不同的转板通道,既为退市公司继续发展提供余留空间,又为与条件相适企业提供恰当的市场交易与上市环境。例如,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符合上市条件与交易标准的企业,其股票可从粉单市场或不交易转入场外市场,再间接或直接转入纳斯达克市场。当然,企业退市后的大部分股票也可以在场外市场交易,小部分不符合场外交易市场标准股票,会被退至要求更低的粉单市场,其余的则不再进行交易。我国政府部门应借鉴纳斯达克这种“可上可下”的资本市场网络,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系统,为企业退市与上市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二)主动与强制退市相结合,健全退市制度

我国应健全退市制度,以保证退市公司能在保证中小投资商的利润前提下,高效地完成退市交易。应将主动退市与强制退市相结合,弱化A股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的强制退市制度,提高A股财务业绩较差上市公司的主动退市率。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参考发达国家退市交易中心的的各类原则,如美国退市交易中的公平价格与公平交易原则等;并结合我国已有退市制度,健全资本市场的主动退市机制。同时,证监会应不断推出主板与创业板退市的基础性制度,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初步配置,大幅提稿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绩效。此外,应不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并降低公司上市门槛,包括减弱对公司的审查力度、放宽硬性指标等,从而减小A股市场的吸引力,使上市企业愿意主动退市。

(三)确立企业退市与再上市相关程序与标准

我国应确立企业退市与再上市相关程序与标准,为海外上市企业退市与再上市提供制度保障与有效途径。一方面,我国应进一步优化退市标准,舍弃传统单一的“净利润”退市标准,采用净资产、总资产与股价退市等“多元化”退市标准;相关部门应制定A股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程序与原则,严格退市规则,简化原先繁琐的退市程序,明晰企业退市的后续安排。另一方面,我国应确立退市企业再上市的相关标准与程序,强化再上市程序与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防止市场炒作。交易所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根据已有海外上市企业的退市具体情况,修订完善、科学的再上市标准与规则,并对退市企业的再上市行为与程序进行监督和规范,促使企业再上市有效实现。

(四)推进设立完善退市责任的赔偿机制

退市责任的赔偿机制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国应设置退市整理期,为企业退出提供便利,健全退市责任的赔偿机制;上交所应创设风险警示板,增强信息披露,资本市场应设置退市风险警示标识进行风险警示,加强退市风险的信息披露要求。如包含申请于全国性的场外式交易市场、其他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中挂牌转让等,进而完善退市责任的赔偿规则。并且,证监会应积极推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设立完善退市责任的追究、赔偿与司法救济机制等,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并做好新旧型退市制度的有效衔接,保障平稳过渡。另外,应借助资本社会化契机完成海外上市,打造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转变我国企业运营与监管机制,推进创建完善的退市责任赔偿机制。

参考文献:

[1]樊帅,田志龙,邓新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模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02):59-64.

[2]汪颖博,徐阳.中国企业赴德国上市的动因与绩效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7):139-150.

[3]花冯涛.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模式研究——基于“无锡尚德”案例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05):18-20.

[4]杨科.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退市分析——基于阿里巴巴退市案例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3(03):22-27.

篇3:从“赵C”案引发对姓名权的思考

摘要:众所周知,姓名权是公民人身权范畴的具体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姓名权这项重要权利并没有被民众重视。近些年的户籍管理工作中,姓名权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对此,社会各界及公民对自身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对姓名权这项权利越来越关注。如备受瞩目的“赵C”改名一案,虽已告一段落,但这一案件出现的法律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关键词:姓名权;限制;保护首先从“赵C”案说起。“赵 C”,江西鹰潭人,其父赵志荣。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使用“赵 C”这个名字。直到2006 年,赵 C 到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区分局换发第二代身份证。民警要求其改名,理由是名字里不能有“C”字。同时户籍科也告之,“赵 C”无法录入公安部户籍网。2007 年,赵 C 提出申请,要求继续使用原名“赵 C”。得到的结果依然是需改名。为了维护自己的姓名权,赵 C于2008年将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告上法庭。一审判决原告胜诉。随后公安分局向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判决结果为: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赵C同意变更姓名。对于此判决,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法院作出的裁决是恰当的;也有人认为和解并不妥当。下面针对此案件,下面就姓名权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一、姓名及姓名权的概述

(一)姓名概述

姓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系统的总称。在我国,姓、名两个部分共同组成姓名。姓,或称姓氏,是家族血统关系的标志;名,是用于区别人与人的称谓。姓名包含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内容:广义的姓名既包括本,还包括别名,如字、号、笔名等;狭义的姓名指本名和曾用名。

(二)姓名权概述

姓名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决定、使用和变更其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其姓名的一项人身权利,是人格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姓名权法律保护的内容

(一)姓名决定权

姓名决定权是指命名的权利。是指自然人有权利依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的姓、自己的名及姓与名的组合。

(二)姓名变更权

姓名变更权是指自然人有权利依法改变自己姓、名。每个自然人都有权依法改变自己的姓名。

(三)姓名的使用权

姓名的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照法律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其他人不可以阻止、妨碍、盗用或是假冒。

(四)姓名维护权

姓名维护权是指自然人在其权利遭到侵害时,有权依法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救济。

三、姓名权遭到侵害的形式

(一)非法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这种侵害形式主要是干涉他人的命名权。通过暴力或其他违法方式强迫他人命名或不命名,改变或者不改变自己的姓名等行为。

(二)假冒姓名

此形式是通过冒充他人姓名谋私利,达到某种利益。

(三)盗用姓名

盗用他人的姓名是指在权利人不知情情况下,擅自用他人姓名进行某种活动,属于违法行为。

四、侵害姓名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一)停止侵害

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也可以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解决。

(二)赔礼道歉

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人通过口头形式或者登报等方式对姓名权人赔礼道歉。此外,权利人还可以得到精神层面的安抚。

(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人为其恢复名誉并消除影响,如在报纸、杂志上进行公开说明。

(四)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即在侵权人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失时,侵权人应将取得的财产利益返还给权利人。

赔偿损失是在侵犯姓名权的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利益损失时,受害人应获得相应的数额的赔偿。

五、姓名权的法律限制及问题解析

(一)公序良俗原则

具体说来,是指公民在命名时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與公共利益相一致。

(二)利益协调准则

此原则是指在自然人命名时,必须兼顾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应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利益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利益而存在的。

(三)法律相符原则

该原则是指只有相关的法律才可以限制公民姓名权的使用,除此外其他的任何限制都是违法的。

根据以上原则,下面针对赵C案进行解析。第一,赵C这个名字符合公序良俗原则。赵C一名自出生起在使用过程中未给国家、他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赵C并没有违背公序良俗原则,赵C有权继续使用此姓名。第二,赵C诉诸法庭是因为想要维护其姓名权,和解结果显然并没有将其姓名进行保护。赵C维护其姓名与“C”无法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其实并不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赵C并没有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第三,赵C案发生时,公安机关根据正起草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的规定而要求其更名的。

六、赵C的思考与对我国完善姓名权的建议

赵C一案的发生,使公民更加注重自身合法利益的保护。每一位公民都应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日益增多的案件,我国应该加强姓名权的民法保护。

同时可以考虑在宪法这一根本法中加入姓名权作为基本人身权这一内容。(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超.刘慧.论公民姓名权的法律保护.2013(6)

[2]沈庆中.吴礼洪.齐晓琨.简论姓名权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研究与争鸣

[3]李永军.论姓名权的性质与法律保护.《比较法研究》.2012(1)

[4]刘风景.管仁林.人格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李新天.对人格权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法学评论,2009(l)

[6]江平.民法各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273

[7]曹相见.姓名权限制的规范解读.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8]卢文超.关于审理姓名权案件的几个问题.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4)

[9]冯兴兴.姓名权的法律保护.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4:从北大男生杀死同班同学案引发的思考

高考的硝烟刚刚消散,来自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北大、清华便为“抢”状元扯开了拉锯战。高考放榜后,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在微博爆发火药味极重的“舌战”,互相撕破脸皮。在广东一中学,两校招生老师为争抢一名全省理科前十的女生,甚至将人逼到了墙角。一位老师透露,北大、清华用电话轰炸、两校互黑的方式争夺优秀学生,甚至将高分考生接到北京,隔绝与竞争对手的联系。

姑且不论这两所顶尖学府在招生过程中这种行为是否得当,但面对招生老师使出的各种招数和诱惑,部分考生和家长的行为引入深思。

北大、清华为了争抢尖子生,开出的条件都十分优厚,包括可以选择最好的专业、谈奖学金的额度等。这些“糖衣炮弹”让部分家长昏了头,开始越俎代庖,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根据大家眼里专业的好坏、奖学金的多少等条件,替孩子做决定。

“替孩子做决定”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高考学生家长中,在报考的过程中,没人关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喜欢什么?在条件和梦想之间,该看重什么?

父母做的主,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孩子成绩优异,被北大、清华争抢,原本是件好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很重要。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是,父母不去了解孩子要什么,把家长自己认为的好专业当成了选择的第一条件。一位考生家长向北大咨询时,已被明确告知可报考心仪的专业。但他转头就跟清华招生组撒谎,说北大承诺给他更好的专业。清华为了招揽这名考生,向家长许诺一个好专业。结果这位家长又找到北大招生组,说了清华开的条件,“威胁”要一个光华管理学院的名额。

孩子未来发展的大事,就这样被家长当成了一桩买卖。的确,天下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平坦、光明的将来,可是这些一意孤行的家长是否有问过孩子的志向呢?

大人们的观点是,学校排名很重要,能上211、985,哪怕是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也比去二流学校强。好专业也很重要,只要选好了专业,未来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是手到擒来的事。与家长更看重排名、就业等现实因素不同,孩子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喜好和理想是否得到满足。有些父母在报志愿这个问题上固执己见,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

说到家长忽视孩子兴趣的原因,大多家长认为其无关紧要,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可是家长不知道,兴趣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学习需要调动勤奋、坚持等意志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往往苦不堪言,如果有兴趣的帮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兴趣可以化身内在动力,相较于成就动机(我们称之为间接兴趣)、外部激励等,直接兴趣的原始动力能量更大。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即使天资很高,也很难取得顶尖成就。

久被限制、忽视兴趣和自由的孩子会渐渐丧失活力和自主的能力,变得听之任之。不难想象,没有兴趣的孩子会连带创造性的受损;他们学习、做事甚至生活都缺乏热情,被动、易受挫放弃;更可能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未来发展受限。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将来能带着光环走向社会,却不知,失去了兴趣的大学生涯,最后很有可能带来的是暗淡的未来。

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出于以下几种心态,因而不信任孩子,不愿意放手:

强加自己的愿望、理想(尤其是未实现的)和意志在孩子身上。

过于溺爱,娇生惯养,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不相信孩子成长的动力。

过于控制,认为孩子是我的,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孩子什么都听自己的。

只注重成绩,忽略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包揽了生活及一切决定。

将孩子的独立、自主判定为逆反,加以扼杀。

经验主义,自认为走过的桥比孩子吃过的盐都多。殊不知,经验会过时,父母的体验,即便是成功的,也不能代替亦无法直接移植到孩子身上;适合父母的未必适合孩子。

焦虑,不忍心让孩子面对选择的困难和挫折,以为能替孩子铺好路、设计好人生,帮助孩子一辈子。

好面子,怕“输”给别人,因此为孩子选择看上去更“风光”的专业。

父母包揽一切,孩子自主性差

喜欢喧宾夺主,大事小事都大包大揽,是中国家长的通病。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起,父母们便开始为孩子设计人生。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上学、找工作、谈恋爱,父母们无时无刻不为孩子操心,填报志愿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家长一味地为孩子做决定,鲜少给孩子自主选择、自我表达的权利,会导致孩子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迷茫不知所措、过分纠结、犹豫,无法做决定,或干脆就是父母捉刀做主,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家长越俎代庖为孩子决定一切事物,会让孩子在自主性上越来越差。即使暂时过了填报志愿这一关,也只是将孩子自己需要完成的心理成长任务延后而已,未来这一功课还得补上,补得越晚,负面作用越大,因为后面的人生大事和抉择越来越多。

对自我认知比较好的孩子,会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自小便尝试着寻找适合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风格,在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等思考和选择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类孩子会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这类孩子中有少数人还会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若干年后,自会成为行业的顶尖人士。

而对自我认知较少、由父母决定一切的孩子,一旦脱离父母单飞,会“飞不起来”,重重地摔倒。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孩子性格中的独立、勇敢、责任、创造等基因,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停止生长,至少,不会得到充分自由地生长,对父母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由此导致,许多孩子普遍有一种意识,父母无论怎样为自己付出都是应该的,自己怎样依赖父母也是应该的。这类孩子在未来发展中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他们的人生由于一直屈从于别人的选择,在重要事情上没有自己的想法,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生活与工作也不会有特别的成绩。

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帮助到孩子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本,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循序渐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生活小事的自我管理到学习的自主性、自我探索、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选择和决定的自我负责等等,这些显然非一日之功。若问题已迫在眉睫,只要意识到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孩子已然成年,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首先,父母要摆正心态,孩子才是他人生里的主角,毕竟将来是孩子上大学、找工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帮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家长要少指责,多鼓励,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家长可以把填报志愿当作第一次的训练课程,不直接替孩子做决定或给答案,而以教方法和引导、提问为主。

其次,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能做的是更早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帮他找到自己人生最想做的事。关于孩子的梦想,或许可以从孩子上小学、初中时就开始启发了。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尊重。对于孩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家长不要斥责或否定,要给孩子做适当的解释,告诉他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会发生什么状况。在孩子对事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鼓励并支持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是孩子迈向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另外,我建议填写志愿的过程由孩子自己来完成,让孩子有机会体会为自己人生做主的感觉。有了参与感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责任心,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无论将来面对什么困难,都要主动面对,不能逃避。

第三,让孩子了解某些错误行为的后果。一方面能让孩子养成做事考虑后果的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责任感;一方面孩子能自主承担后果,从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孩子为将来的事情做出正确的抉择。

上一篇:天籁心泓丹青写意人生抒情散文下一篇:试岗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