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论文范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地质学基础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采取校企结合的双层面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论文范文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研究

摘 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更加的如火如荼,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建筑工程中,地质勘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做好勘查工作非常重要。下文对地质勘查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础地质;工程场地;地质勘察;应用研究

若想保证各类工程建设的安全與稳定,那么最为关键的就是做好基础地质工程。工程在开展过程中极易受到施工地区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状况就会被波及。在这样的条件下,基础地质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还降低了基础地质针对各类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做好基础地质工程的勘察工作。

1 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地质工程中,员工应特别注意施工的准备,只有在进行初步准备后才能有效开展地质工作,一旦地质准备工作没有做好,那么整体的工作质量将会堪忧,这时就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协调,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我国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地质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普通员工很难判断地质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施工工作,只有专业的地质学家才能进行分析。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而工业没有矿产资源就无法发展工业。在开采地质矿产资源之前,应进行环境研究,以避免在开采和挖掘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并通过地质勘测将对环境的损害降至最低。

2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的应用

2.1 研究阶段的应用

在地质勘察的研究阶段,工作人员的勘查范围非常的广泛,因此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并仔细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然后做出评估。以某地工程项目为例,工作人员在评估地质条件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地质不稳定问题会给整个工程带来的危害,要勘察地震断裂的位置和强震场地效应。其次,应该重视地质评估结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工程项目中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此所选择的施工场所应该处于最佳位置,以尽可能避免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该过程需要进行完整的地质数据收集,确定了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察人员要根据岩体的实际情况、颜色和湿度分为特定的指标,以解决勘查信息使用不一致的问题。

2.2 初始勘察阶段的应用

工作人员在开展地质初级勘探阶段工作的时候,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地下水、岩石和工程场地。一旦获得了有效的研究结果,那么就能够为基础地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示性依据,从而地质变形检测的效率变得更高。在展开地质勘探的初始时期里,最应该勘查基础地质工程的地质结构,即仔细的分析地下水深和埋深,得出数据后可以确定地下岩石的特性。为了做好地质勘察相关者必须划分基础地质工程的垂直边界并建立检测工程部门地质环境变化的点。为了检测多变的工程区域,有必要扩展领域并增加观察点的设置密度,以使它们成网状分布。水文地质监测工作应结合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类型来进行,以确定增加排放量的适当条件并测量实际水位。由于砾石土壤的勘查更为复杂,并且不能保证岩芯采取率,因此,位于砾石中的薄弱土壤层将难以检测。尽管砾石本身在基础地质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但它可能导致对地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应用连续渗透法,从而找出砾石土壤中有没有存在软弱夹层,从而确定施工场地砾石的密度和均匀性。但是就目前的工程和地质勘察工作而言连续贯入法的适用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无法实现勘察的连续灌入,特别是当工作人员对地下水位的区域进行观测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做到全方面的考虑技术工程环境的情况,那么勘测出的结果无法真实地反映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勘察人员一旦确定了地下水位的位置,就要确保在24小时后能够开展钻孔施工工作。通过这种方法,工作人员可以与钻孔的标高于水位观测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准确性。

2.3 详细勘察阶段的应用

在详细勘察阶段,工作人员要认清楚工作开展的重点,那便是科学合理的评价岩土的特性,具体的评价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工程地质的条件、处理土壤的方法、地质区域的划分、不良地质危害等。工作人员在详细勘察阶段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首先要确定工程地质的特性,然后分析地质的成因,也要研究地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勘察可以获取许多有效的数据,工作人员通过分析数据来制定出一些预防地质灾害的方案。除了要勘查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外,还要对该项目周边的一些地质类型进行勘察区分。勘察了工程周边的地质特点之后,还要写出报告,从而将工程地质的各项因素体现出来。在勘察工程施工场地地下水的情况时,勘察人员要查看地下水的实际水位,并测量出水的埋藏深度。只有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才能够知道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在实际的勘察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布置一些勘察点。工作人员要分配人力来观察各个观察点的情况,对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掌握。工作人员在开展数据测试与取样工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地层结构的数据,并将其按照数据类型进行区分。通过研究大量有效的真实数据,还能够设计出稳定性强的地基。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受力层的作用范围,一旦土层发生沉降的情况发生,就要再次进行取样和测量,并得到新的数据。在采取原状土的时候,要准备许多的取样器,然后将不同的土壤和岩石分别放到不同的取样器中。可以采用薄壁取土器来取软土,使用二重管取土器来取硬土。取样之后要仔细的保管这些样品,并存放到合适的地方,防止其受热或受冷。除此之外,还要对地质勘测人员多加培训,优化操作过程,降低出现错误的概率,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对勘测结果的审查控制,一旦发现了偏差,就要立刻进行纠正,从而防止勘测结果的准确度过低。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多数的地质工程项目而言,顺利进行工程施工是整个工程建筑的重要目标,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有效地保障地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整个施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前期保障。本文重点针对其实施过程中的研究阶段、初级勘查阶段以及详细勘察阶段进行全面控制,希望能够提升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懿.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0):242+244.

作者简介:马静娅(1995-),女,回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电磁勘探。

作者:马静娅

第二篇: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法研究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采取校企结合的双层面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以上4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地下水的观测、进行地下涌水的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云南省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5级开始在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中招收高职全日制脱产和函授大专学生,到2010年已有三届毕业生、三届在校生。先后有10个教学班开设了《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高职教育中,资源与测绘大类的专业少,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专业更少,学习本门课程的人数少,课程在专业以外的认知度低。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水文地质学基础》应作为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主干课,曾在相关教师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根据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概览》才尘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学校教材,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素质高,上手快,技能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职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选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学科理论介绍多,实际应用介绍少。

适合课堂教学的电子课件少,教师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专业性强,尽管近年来多媒体电子课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但关于《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课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实用的电子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但由于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再加上水文地质工作目前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施,高职教师参与很少,导致现在的课件以罗列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质量不高,适用性和吸引力不强。

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学生没有机会到实地考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对应,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学习围绕课本和考试,沿袭着“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单一,课程缺少吸引力,导致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学习方式单一,学得快,忘得快,导致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更是降低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从2006年开始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到2010年,已经完成了10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经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水文地质专家或专门从事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而是让他们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将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水文地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水文地质教育,应该面向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水文地质与勘查、金属矿开采、矿山地质等工程领域的应用,以掌握基本理论、突出实践应用为目的。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清《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企业办学,隶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讲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结合集团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编写了高职《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尝试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2006、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讲授中,尝试性地引入讨论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在讲授“岩石中孔隙”时,先讲清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查阅砂岩、泥岩、泥质灰岩中孔隙的异同,最后让学生结合《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展开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对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动员时,笔者结合实训基地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了即将实习的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这一尝试在学生一年后的毕业论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参与评阅的12份毕业论文中,有多达11份介绍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有的还提出了矿山巷道涌水的处理方案。在给2008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讲授“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时,恰逢降雨,笔者便直接将学生带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通过地表的一个新鲜垂直剖面给学生介绍此部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是积极与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建议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注意介绍水文地质的内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计算、地下涌水的处理、矿山巷道水的处理等,增加课程对实际工作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从2008年开始,笔者将教学讲义的部分章节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向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转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应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及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课程,有责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其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普及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中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违背,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水文地质的具体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学习目标及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流网时,可引入如何判断矿区的潜水含水层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的内容,利用动画模拟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这些直观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流网的认识,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若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课件,会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应增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教学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实践性、开放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产一线积累的水文地质理论和经验带进课堂,将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事例带进课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若能在学生实习实训时,请带实习实训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作面对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整个课程的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应开发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素质高,上手快,技能强”。因此,必须开发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有影响力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和教学的针对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方面,要为后继课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课程本身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实际生产,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如此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体现出课程自身的特点,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大纯,张人权,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张人权.关于水文地质学的一些思考[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1):1-6.

[3]陈梦熊.环境水文地质学的最新发展与今后趋向[J].地质科技管理,1995,(3):28-32.

作者简介:

方荣(1972—),女,云南建水人,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主要从事地质类课程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方荣

第三篇: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基础地质学”教学的启示

摘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教学命题。受以上命题启发,探讨了基础地质学教学的“学生中心论”、基础地质学的“教育”即地学专业学生的“生长”、从做中学“基础地质学”等教学理念,对基础地质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地质学教学;启发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学命题。基础地质学是我校卓越工程师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角度给“基础地质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上带来一些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一、基础地质学教学的“儿童中心论”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忽视,特别注重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他认为,儿童天然具有社交、制造、探究和表现等活动本能,这些活动本能即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所在,教育的一切措施都需要围绕儿童转动[1]。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以教科书、课堂、教师为中心,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和能力的发展[2]。教学上要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让儿童有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自身活动中去学习[1]。《基础地质学》是地学相关专业一年级的第一门地质基础课,对于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就是地学知识殿堂里的“儿童”。该课程有如下特点:(1)具有文、理兼修的特点;(2)需要理解记忆大量的基本理论(概念、定义);(3)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观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4)与数、理、化等课程联系不太多。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从教学上可采用基础地质学教学的“儿童中心论”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兴趣的作用,把兴趣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认知矿物的教学课程中,可对学生展示华丽的矿物标本或图片来引发对自然界造物的惊叹,启发学生主动钻研矿物的兴趣。(2)在教学内容方面,可在实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讲授穿插本专业方向的知识,如断层知识点的掌握,物探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断层通过的位置,地质体的物性参数如电阻、激化率是有异常的。而水文专业学生需要了解,断层是一个导水构造,但在某些情况下又是蔽水构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CAI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为主,再配合图片展览、标本和地质博物馆参观等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

二、基础地质学的“教育”即地学专业学生的“生长”

杜威从各种不同角度论述了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试图从不同的侧面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即生长”是他关于教育本质的经典概括之一。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生活就是个体不断生长的过程[3]。“生长就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1]因此,衡量教育的标准就在于它是否唤起了学生生长的愿望以及为这種愿望的实现所提供的方法是否有效。对地学专业学生来说,在专业方面的教育本质在于培养其称为一名合格的地学工作者。基础地质学课程内容包括矿物、岩石、矿床、构造、大地构造和地史等若干方面,某些悟性较好的学生经过基础地质学的学习,可以成长为一名普通的地学工作者。因此笔者根据“教育即生长”的教育理念,在该课程的教学上侧重:(1)重基本概念。基础地质学课程注重掌握现代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质学的术语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该课程也是打好地学基础的过程,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作铺垫。(2)重启发。在基础地质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不宜过多的对学生强调具体的学习目的,但可以制定一定的计划引导,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质科学的精神,推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如在讲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中的“喀斯特”概念时,首先应尽量对喀斯特地貌的展示显示地下水的鬼斧神工,但作为一名地学工作者不能仅仅只看到它的奇特地貌,而应从专业角度引导其思考形成的条件、如何避免地质灾害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专业觉悟,培养其专业意识和思维,使其能较快进入地学工作者的角色。

三、从做中学“基础地质学”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他认为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以教科书、课堂、教师为中心,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和能力的发展[1]。教学上要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有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自身活动中去学习。“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原则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最后亲自解决问题。基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有大量的实验课程和野外实习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也是启发学生更进一步地走进地学殿堂的良好机会,而且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完善学生的素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做中学“基础地质学”,拟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以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地学野外实习描述地质现象时,多数情况是教师口述,学生记录,学生成了简单的记录员,记录完之后学生认为任务已经完成也就不仔细观测地质现象了,这样就达不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若首先仅仅对观测要点进行讲述,然后学生自己观测与描述,然后对学生描述的内容进行点评和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而且也在实践中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5],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总认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没有独立行事的权利。因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地位低下、被动,完全随着教师的指挥棒来执行“指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妨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工作环境,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本次实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成为成功的体验者,从而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仅仅起监督和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在工作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使学生不断地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本科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可以开展自选小专题撰写小论文与设计的改革探索来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开展实习考试改革,推广综合考试,避免忽略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杜威.教育论著选——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曹观法.杜威的生产性实用主义技术哲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3.

[5]刘传德.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汤静如,王葆华,周婧,赵义来,胡荣国

上一篇: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行政复议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