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论文范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地质勘察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的问题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也是基础工程的地质环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第一篇:地质勘察论文范文

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摘 要】水文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所以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类型区;地下水

1.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工程所属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1.1自然地理条件

这里面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1.2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1.3地下水位情况

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1.4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2.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

2.1定义

水文地质类型区是指按照地下水含水层岩石的结构条件及地貌形态和成因相似性划分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区域。

2.2特征

水文地质类型区的特征是地下水按一定的地下水流域分布、运移,在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制约下,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储、运动,完成补给、径流、排泄过程。

a.具有一定的边界类型和构造组合。

b.具有一定的容积和内部组合。

c.在空间范围内有势能的转换机能。

d.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即同一地下水类型区中,一定的排泄量等于一定的补给量(或包含部分储存量的变化量。

e.与相邻的水文地质类型区存在一定的联系。

f.具有一定的水质类型和组合关系。

g.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历史。

2.3划分原理

2.3.1划分原则

a.水文地质类型区勘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相结合。

b.水文地质类型与地质成因相结合。

c.主要含水层的介质类型与地形地貌、埋藏条件、岩性、透水性能和地下水化学类型相结合。

d.舍小就大原则。

e.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要达到分类命名简单、便于操作和水政管理为目的。

2.3.2划分标准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采用自然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埋藏条件、边界条件和含水层的储存条件来综合考虑,侧重考虑水文地质类型区勘查方法和评价方法。划分标准选用地貌类型和不同的含水介质相结合作为划分标准。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

对工程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但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通常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今后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评价:

3.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3.2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赋存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分析和预测今后在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良作用。

3.4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建筑物都很重要,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要分别对待。

4.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者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当地下水位变化频繁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胀缩幅度也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和变化规律。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5.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分析及对策

5.1传统地下水测量方法的一些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测量与计算沿用的传统方法为:(1)钻孔;(2)提取岩芯后0.5h,测量孔内水位;(3)有条件时,测量终孔后24h水位,作为稳定地下水位。对于只有含水层贯通的地层,这种方法是合理的,但对于含水层不贯通的地层和局部(或大部)不透层水的地,这种方法会带来一些问题。

5.2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为测取岩体中的真实地下水位,进而找出透水带,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钻孔中进行水位测量。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钻进方法,设计好每天的钻进工作量,开钻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钻进量为一段。每天钻进结束后,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测量水位,即可查明该段是否含水。若上部地层均不含水,则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若上部已有含水层(如第四系含水层),则需将测量段密封起来,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测量该段是否有水及水压大小以确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况。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无水,总体来说,由于岩体中渗透的裂隙性,钻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区段有水(一般在断层、密集节理带产出部位)。这样,通过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含水段与不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确定出地层的含水部位(裂隙带)与不含水部位(与水文地质中的找水勘探类似)。以此资料作为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要准确可靠得多。含水带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含水带的分布特点,用裂隙渗透的原理,来确定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6.结语

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正确运用各种方法准确地测定各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是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应该在工程勘察中切实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评价,使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更具实用性和预见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辛新.水文地质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中国煤田地质,1996,8(2):39~40.

[2]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5,(111):177~178.

作者:赵福群

第二篇: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

【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的问题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也是基础工程的地质环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措施

1 岩土水理性质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岩土水理性质指的是, 岩土与地下水互相作用时所显示出来的相关性质, 其结果并不单一。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物理性质两者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这些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岩土水理性质不仅会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起到影响作用, 而且有一些性质还可能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过去的勘察中, 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相对重视, 而对岩土水理性质却存在忽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的。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以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相关影响, 因为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和地下水两者互相作用所显示出来的性质, 地下水按照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以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重力水这三种形式,其中的结合水又可细分为弱结合水与强结合水两种。岩土所存在的主要水理性质以及测试它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软化性、透水性、给水性、崩解性、胀缩性等。

2 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因素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其二是根据地下水的若干特征综合考虑进行分类。如按照地下水的来源、水温、化学成分等特征分类属于前一种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各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后一种分类方法即综合分类, 它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主要特征, 同时也考虑到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它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规律和特征。综合分类主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 空隙) 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按含水介质( 空隙) 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 认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

3.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②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③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3.3地下水动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3.4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发生,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孔隙比增大,含水量增多,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5 基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基坑工程一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地下水问题突出, 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1)恶化基坑开挖施工的条件。地下水渗入基坑, 淹没工作面,将严重影响开挖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坑内排水会造成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变形, 导致周围建(构)筑物下沉、变形、开裂、倾斜等破坏;

(2)造成流沙、管涌等不良現象。在颗粒细小的非粘性土中开挖基坑, 由于坑内外产生水头差, 导致地下水向坑内渗流, 甚至产生流沙、管涌等破坏作用, 严重影响基坑工程及周围建( 构) 筑物的安全;

(3)软化基坑周围的土质, 降低坑壁、坑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侧壁变形、底鼓等。

(4)增大支护结构上的压力。由于地下水的存在, 设计挡土止水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增大, 相应地增加基坑支护的费用和施工困难。

4地下水控制采取的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 使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性能变差, 从而产生各种不良的后果, 诸如滑坡、流沙、地基沉陷、隧道涌水、坝基渗漏等, 给各种土木工程的施工和运用造成不良的后果, 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地下水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例如CO2、SO4- 2、CI-等, 对水位下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产生侵蚀、破坏作用, 缩减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主要有明沟排水、降水和隔渗等几种类型。

(1)明沟排水。明沟排水时在基坑内设置排( 截) 水沟和集水井, 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集水井内排出, 达到坑内无地下水的目的。明沟排水适用于潜挖基坑, 地下水位高出坑底不多, 且坑壁土层不易产生流沙、管涌或坍塌。

(2)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是利用井( 孔) 在基坑周围同时抽水, 把地下水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的降水方式。常用的井点降水方式主要有: 电渗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深井井点。

(3)隔渗。基坑隔渗方法包括侧向隔渗和封底隔渗。侧向隔渗方法非为截水墙、截水帷幕和冻结法等。基坑侧向隔渗设施应穿过透水层底且应进入下卧隔水层一定深度。当透水层埋藏深、厚度大, 侧向隔渗设施穿过透水层难度大或不经济时, 也可采用悬挂式侧向隔渗( 未穿透透水层) 与基坑封底隔渗相结合的方法。

5.结束语

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文地质勘测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充分利用水文地质条件已经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有效消除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明确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的内容及采用的方法,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作者:酒路斌

第三篇: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摘 要】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地质水文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工程的危害,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找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勘察解决手段,对勘察工作的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对策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于容易被忽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在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所需要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工程地质勘察针对水文地质所评估的内容,经常缺少结合基础设计与施工中的实际需要所全面评价出的,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与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所带来的结果是,很多地区发生了许多起因地下水所造成的基础下沉、建筑物开裂等质量事故,我们应当意识到,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要总结从前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需要从以下内容中进行考虑。

1.从实际角度出发,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及建筑物的作用與影响,进而提出防治等措施与手段。

2.积极查明相关水文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前,密切结合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类型需要,选择工程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资料对工程作出具体安排。

3.在提出不同的条件下应当重点评价地质问题,从工程角度入手,按照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进行考虑,例如针对被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该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破坏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严密的计算与和合理评价;针对选用强风化岩、软质岩石、残积土、膨胀土等一些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合,应当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于这些岩土体可能会产生的软化,分解、膨胀及萎缩等作用;在地基的基础压缩层范围之内存在着松散或者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当对可能产生的潜蚀、管涌、流砂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挖基坑等类似作业,应当进行渗透与富水性的相关试验。并对由于人工降水所引起的土冻沉降,边坡失去稳定性进而影响物稳定性的可能等问题作出合理评价。

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二级公路是一条重要通道,日车流量达7000-8000辆。据当地群众反映,公路的隧道东南侧公路K3+900-K4+050右边坡坡体出现7条裂缝。初步认定为斜坡失稳,形成拉张裂缝,存在滑坡隐患。经勘察可知,滑坡周界在平面上呈箕状。滑坡后缘边界标高185m,滑坡前缘边界标高l25-135m,地形上见较多不规则的小陡坎,物探显示明显的低阻带;两侧大致以山脊向沟谷过渡线为界,所处海拔高程125-185m,地形坡度l5-35°,下部公路切坡段50-70°,主滑方向220-240°。局部坡上见有“马刀树”,推测滑坡体曾有滑移,目前处于蠕滑状态。经调查,在滑坡前缘边坡处未见基岩内有泉水渗透或排出。

因此,综合确定该滑坡为中型浅层滑坡。滑坡目前变形不明显,剩余推力大,处于蠕滑状态即临界稳定状态,遇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极易发生滑动。滑坡主滑方向220-240°,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危害性大。因此,必须对滑坡进行治理。

2.原因。(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干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第一,土体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第二,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第三,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发山体滑坡。第四,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3)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4)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强化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监测的途径

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测与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在建筑施工时不重视施工环境的水文地质预分析,使得建筑物地基下沉,为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麻烦。强化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监测及其重要。

1.预测地下水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之前应重点研究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危害,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以及精密的勘测,预测其有可能影响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风险因素。以便发现问题时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岩石是贮存地下水的介质。因此,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地下水类型的基础。一定类型的岩石就赋存一定类型的地下水(空隙类型)。不同类型岩石所赋存的地下水类型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岩土密度、地下水水位,经过科学的计算,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保障建筑产品的安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建筑商品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2.把握工程勘察与水文地质监测的有效结合。

要明确理论与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善于结合具体工程建筑和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文地质监测材料,以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而使监测结果出现误差。更为重要的是把握监测设备与工程勘察设备有着相通之处,至少保证设备的使用都能适应彼此之间的操作流程,对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着不同的工程勘察方法和监测方法。

3.建立严整的规章制度体系。

水文地质监测体系,并不是一项很轻松的工作,它关系到工程勘察体系的整体效益。我们要让水文地质监测更具合理性,让工程施工方更为注重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监测,就必须让其有法律上的限制和规范作用。在制度上,我们可以从监测人员、设备要求、原理要求等方面做出规定。设备要求则是建立在符合水文地质监测的要求上,能够跟进现代化的要求,能够保证监测任务的实施。而原理要求就是监测的方案具有科学性,监测的工作符合实际的要求。

工程地质勘查是整个工程周期中重要阶段,其结果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能否实现工程目标以及工程对社会经济的价值。在工程勘探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测定有关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利用水里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从而避免出现因水文地质作用而损坏工程或者影响工程施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姜海灏,陈兴源.关于工程地质勘探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6):141.

[2]许传荣.水文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M].科技论坛.2010(9).

[3]龚建波,李怀良.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作者:任长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地质勘察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勘察论文范文05-08

地质论文范文05-08

地质环境论文范文05-09

地质测量论文范文05-09

地质科学论文范文05-09

地质档案论文范文05-09

地质勘查论文范文05-09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05-11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05-11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05-11

上一篇:学校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监理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