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水文地质学基础”是与地下水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基础理论性强。以安徽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包括优秀教材的对比选择、四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任课教师的团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等。

第一篇: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

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这种环境背景不仅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研究是一项基础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资源安全,我们必须顺应国际潮流,开展综合性多学科研究,依靠高科技解决和探索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关键词: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构造;研究

引言

环境及水文等方面地质研究中包含了对地质构造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为国家基础建设事业提供服务,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文、环境方面的地质研究包括地质构造的研究,最终多是服务于国家的基础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那么对于基础建设也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地方式进行,对于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就应该更进一步,在科学层面上满足国家发展产生的大量需要,这也就要求者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必须顺应国际趋势进行。

1研究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重要意义

1.1水文地质研究

水文地质属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地下水的自然界运动及变化等。找水和治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治水研究内容是通过地质勘察分析各种活动对水体可能形成的干扰和破坏等。而找水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在对地质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底层水的分布位置和具体状况,同时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帮助人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地层水给人们开采各种资源所造成干扰。

1.2环境地质研究

环境地质是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在解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所提出的重要概念。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状况以及影响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地质情况等,评估社会经济建设重点区域和路桥工程等方面的规划,采用科学手段从环境方面开展地质勘测活动,并在这些基础上致力于降低人类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以及因地质变化等引发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从现阶段环境地质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各个方面的污染处理工作获得较大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理或合理规避了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将来环境地质的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1.3工程地质

顾名思义工程地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为了工程,那么主要的研究方向自然也会顺着工程建设的方向,在这其中对地区稳定性的研究如:地震、地层及地表岩体的稳定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就会成为其中的重点。因此对于突然进行的工程地质研究也会较为重要。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地质构成以及细部的结构进行研究,对工程中可行性方案提出意见,对工程的合理稳定进行技术层面的保证。

2水文地质分析

水文地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紧密结合新建项目地基实际要求,全面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情况,通过对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与整理,确保区域水文地质分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获取区域内水文地质信息,基于对区域岩土体基本性质的合理判断,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新建项目的影响数据。借助工程勘察技术对新建项目可能受由水文地质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若区域岩土体有较高的天然含水量,同时当地降雨量较大,冬季气温低,存在较厚冻土层,则应重点考虑新建项目及既有建筑物受地下水的影响。

(3)区域水文地质的调查分析工作重点在于探究区域内地下水储存情况、水位等对新建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依托相关技术、理论和科学方法建立分析模型,使其分析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区域水文地质现状及动态,为后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环境地质分析

我们在研究环境地质情况的过程中,偏差性其其中最大的问题。因为在我国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在研究环境地质的时候大多是以水流地域的地质地貌为主。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环境地质分为浅地层地质和地表地质。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以对地表地质资源的刺激换来的,然而因为其缺乏相应的关注度,地表地质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极大程度上容易被忽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在研究环境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还是浅地层地质。对于现阶段的工作模式要对其进行改变,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地带在研究工作当中可以通过“防治、疏导和利用”的方法来进行。再者,在具體的环境地质工作当中,对于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一定要注意。针对地表地质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加强其力度,做好地表地质的保护工作,将其工作质量提升上去。

4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科技化

科技化是越来越多的学科所提倡的发展方向,结合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进行科技化改造,是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需要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向,除了在科技以及设备的先进应用外,还应当对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应用在与政府职能机构服务内容相结合,在履行政府法律的方向上有所涉及,利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对于环境监测、区域水体监督的便利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此外,多学科的延伸也应当成为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在地质构造研究中开展的方向,利用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以及其他的学科进行结合,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更加具体,更有指导意义的作用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做好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建议

5.1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协作

协调多部门、多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优化自然资源系统的必要条件。例如:为了实现对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强水文地质和农业等部门专家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防洪策略,需要地质、水利等多部门专家的共同研究和努力。可见,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5.2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发展国策就是可持续发展,而要向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必须要将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做好。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地下水应用、开采系统,以达到预防地下水污染、改善地下水环境的目的,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此,要以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数据为基础,制定有利措施,加强学科间联系,重新建立环境资源利用与开发体系,从根本上保证自然和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地质构造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环境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构造的有效性,就需要对工程周围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而且还能够保证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振杰.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方向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286.

[2]王振友.浅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42.

[3]于立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10):389-340.

[4]王鹏.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5(16):151-152.

作者:官丕贵

第二篇: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水文地质学基础”是与地下水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基础理论性强。以安徽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包括优秀教材的对比选择、四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任课教师的团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总结,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并且可供相关院校同类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 水文地质学基础 教学探索

一、引言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国内理科地质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

安徽大学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于2011年开设地质学专业。在我校地质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以培养学生具有地下水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本文就两年来我校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使用教材优中选优

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教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更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要反映学科最近进展。[2]因此,需精心挑选教材。

目前,国内水文地质学基础方面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本。①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2011年),该书是在我国水文地质学重要奠基人王大纯先生主编的《水文地质学基础》(前5版)基础上修订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②崔可锐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2010年),该书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3]③陈南祥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08年),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4]④肖长来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0年)。[5]⑤高宗军等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1年),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6]③④⑤三本教材针对非水文地质专业方向,不仅包含“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还包括地下水运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内容。

考虑到:①我校地质学专业有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等后续选修课程,因此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宜使用《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②调研发现,国内多数高校在水文地质学入门课程使用张人权等编著的《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该书着重阐明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地下水资源及地下含水系统概念,引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强调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1]因此,我们选用该书作为我校地质学专业本科教材。实践表明,选用该教材是合适的,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内容丰富且新颖。

(二)教学手段四位一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不同器官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一样。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同时使用这两种器官能记住获得知识的65%,在交流过程中对自己所说的内容能记住70%。而且,人通过不同媒介认识事物所需的时间也不同,通过实物、图形图像认识事物所需时间最短,通过语言描述认识事物的时间约是上述的2倍。[7]基于这一认识,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随堂讨论与练习、实验实习、上机操作等四位一体式教学手段,以增加知识的保持度,同时缩短学生对新事物认识所需时间。

1.课堂讲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8]因此,课堂讲授主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数字课件,辅以板书。本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精炼,图片(照片)经典丰富,不但配有水文循环、潜水承压水示意图等经典图片(彩色),而且还有黏性土的微观扫描电镜照片、淮南地区猴家山组灰岩(含裂隙)、巢湖地区南陵湖组板状灰岩照片(含裂隙)等任课教师科研中积累的照片及我校学生实习照片,全部课件有照片近200张。给文字、图片配以教师讲解,使讲授内容既丰富多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随堂讨论与练习

随堂讨论与练习主要是为了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以及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在详细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过的地质学基础课的基础上,教师以实际问题为例,以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概念和专业术语。通过教师和学生互提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试图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思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不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

比如在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部分内容讲授完之后,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随堂讨论达西公式的应用条件、岩土介质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等问题;并进行8个题目的练习,涉及实际流速与渗透流速的关系、地下水流向的判断、水力梯度与单宽流量的计算、地下水水位线的绘制等达西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问题。通过讨论和练习,增加了学生对达西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一些岩土介质渗透系数测试有意义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实验实习

由于初学者缺乏对地下水的感性认识,同时,地下水科学具有综合性,只有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掌握理解。因此,实验和实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环节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9]

我校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知名高校教学实验情况,从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定制水文地质实验仪器28台,开设了雷诺实验、孔隙与水、达西渗流实验、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潜水模拟演示、承压水模拟演示共6个实验,进行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达西定律的物理实质及其应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实例分析、读水文地质图等4个实习。

通过开设的实验实习项目,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我校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4.上机操作

数值模拟可视化是新兴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以实时动态模拟可视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表达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模拟结果的感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10] [11]

使用GMS软件,对学生进行了4个学时的上机操作训练,采用直接建模法演练了有降雨入渗、河流排泄、人工取水等条件下的地下水流问题。多数学生在练习之后的报告中直接谈到“通过上机模拟,直观地观察到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同时,也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把研究问题可视化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任课教师团队化

在教学过程中,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将“一课一人上”变为“一课多人上”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科研领域的独特优势,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部分,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领略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丰富模块的知识结构。

同时,任课教师把各自近几年相关科研成果实施到教学工作中来,提前让学生接触科研,打破他们对于科研的“敬畏”,并组建创新团队,对他们的新想法进行创新实验。比如,2013级地质学5位学生在进行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实验之后,积极思考,主动查找文献,设计并进行了粉煤灰及其改良砂质土壤的毛细上升试验,获取了粉煤灰中毛细水上升规律和过程。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教学中,考核方式具备检验和激励双重功能。一方面要全面、客观、公平的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课外拓展学习中的激励性。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中,细化考核因子,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图1)进行考核。

图1 考核指标体系及权重

1.增加平时考核的适用性

平时成绩是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面,要客观公平、全面,且要有实际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把平时成绩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出勤率(30%)、课堂知识回顾与提问以及小组讨论情况(30%)、课后作业练习及文献阅读等(40%)。这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不仅仅是要学生来到课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高试卷考核的开放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但试卷考核题型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避免出现试卷分数很高,但只记住概念,不理解概念的现象,要提高试卷考核的开放性,把基本概念的考核融入图件的绘制、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比如,在考查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等基本概念时,比较简单的做法是以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来考查学生。笔者考查的题型则是绘图分析题,具体题目是“绘制一水文地质剖面图,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埋深、承压高度、承压含水层厚度,以及潜水位、测压水位。”该题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既考查基本概念,又灵活开放,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记概念;②综合程度较高,该题目把地下水赋存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在内,而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学生对地下含水系统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基本概念简单机械的叠加;③该题目外延要求较高,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赋存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对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有一定掌握,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基本能力锻炼,这在平时练习中也是重点锻炼的。

三、结束语

通过优秀教材的比选,课堂讲授、随堂讨论与练习、实验实习、上机操作四位一体教学手段的构建,一课多人上的教学团队化建设,三级考核指标的细化等措施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今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参考借鉴。

[ 注 释 ]

[1]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2] 杨治东.对高校优秀教材研发要素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9-20.

[3] 崔可锐,赵川,查甫生,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陈南祥.水文地质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 肖长来,梁秀娟,王彪.水文地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高宗军,魏久传,王敏.水文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7] 徐慧,章国安,严燕.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教学模式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77-80.

[8] 郭会荣,梁杏,孙蓉琳,等.《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4-77.

[9] 梁杏,郭会荣.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10] 夏源,刘汉乐,陈余道.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93-94.

[11] 施小清,吴剑锋.“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数值模拟可视化教学探讨[M].中国地质教育,2014(4):75-79.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姜春露 郑刘根 程桦 向必伟

第三篇: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摘 要】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地质水文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工程的危害,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找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勘察解决手段,对勘察工作的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对策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于容易被忽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在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所需要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工程地质勘察针对水文地质所评估的内容,经常缺少结合基础设计与施工中的实际需要所全面评价出的,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与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所带来的结果是,很多地区发生了许多起因地下水所造成的基础下沉、建筑物开裂等质量事故,我们应当意识到,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要总结从前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需要从以下内容中进行考虑。

1.从实际角度出发,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及建筑物的作用與影响,进而提出防治等措施与手段。

2.积极查明相关水文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前,密切结合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类型需要,选择工程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资料对工程作出具体安排。

3.在提出不同的条件下应当重点评价地质问题,从工程角度入手,按照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进行考虑,例如针对被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该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破坏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严密的计算与和合理评价;针对选用强风化岩、软质岩石、残积土、膨胀土等一些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合,应当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于这些岩土体可能会产生的软化,分解、膨胀及萎缩等作用;在地基的基础压缩层范围之内存在着松散或者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当对可能产生的潜蚀、管涌、流砂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挖基坑等类似作业,应当进行渗透与富水性的相关试验。并对由于人工降水所引起的土冻沉降,边坡失去稳定性进而影响物稳定性的可能等问题作出合理评价。

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二级公路是一条重要通道,日车流量达7000-8000辆。据当地群众反映,公路的隧道东南侧公路K3+900-K4+050右边坡坡体出现7条裂缝。初步认定为斜坡失稳,形成拉张裂缝,存在滑坡隐患。经勘察可知,滑坡周界在平面上呈箕状。滑坡后缘边界标高185m,滑坡前缘边界标高l25-135m,地形上见较多不规则的小陡坎,物探显示明显的低阻带;两侧大致以山脊向沟谷过渡线为界,所处海拔高程125-185m,地形坡度l5-35°,下部公路切坡段50-70°,主滑方向220-240°。局部坡上见有“马刀树”,推测滑坡体曾有滑移,目前处于蠕滑状态。经调查,在滑坡前缘边坡处未见基岩内有泉水渗透或排出。

因此,综合确定该滑坡为中型浅层滑坡。滑坡目前变形不明显,剩余推力大,处于蠕滑状态即临界稳定状态,遇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极易发生滑动。滑坡主滑方向220-240°,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危害性大。因此,必须对滑坡进行治理。

2.原因。(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干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第一,土体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第二,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第三,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发山体滑坡。第四,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3)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4)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强化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监测的途径

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测与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在建筑施工时不重视施工环境的水文地质预分析,使得建筑物地基下沉,为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麻烦。强化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监测及其重要。

1.预测地下水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之前应重点研究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危害,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以及精密的勘测,预测其有可能影响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风险因素。以便发现问题时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岩石是贮存地下水的介质。因此,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地下水类型的基础。一定类型的岩石就赋存一定类型的地下水(空隙类型)。不同类型岩石所赋存的地下水类型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岩土密度、地下水水位,经过科学的计算,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保障建筑产品的安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建筑商品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2.把握工程勘察与水文地质监测的有效结合。

要明确理论与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善于结合具体工程建筑和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文地质监测材料,以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而使监测结果出现误差。更为重要的是把握监测设备与工程勘察设备有着相通之处,至少保证设备的使用都能适应彼此之间的操作流程,对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着不同的工程勘察方法和监测方法。

3.建立严整的规章制度体系。

水文地质监测体系,并不是一项很轻松的工作,它关系到工程勘察体系的整体效益。我们要让水文地质监测更具合理性,让工程施工方更为注重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监测,就必须让其有法律上的限制和规范作用。在制度上,我们可以从监测人员、设备要求、原理要求等方面做出规定。设备要求则是建立在符合水文地质监测的要求上,能够跟进现代化的要求,能够保证监测任务的实施。而原理要求就是监测的方案具有科学性,监测的工作符合实际的要求。

工程地质勘查是整个工程周期中重要阶段,其结果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能否实现工程目标以及工程对社会经济的价值。在工程勘探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测定有关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利用水里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从而避免出现因水文地质作用而损坏工程或者影响工程施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姜海灏,陈兴源.关于工程地质勘探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6):141.

[2]许传荣.水文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M].科技论坛.2010(9).

[3]龚建波,李怀良.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作者:任长硕

上一篇:公民文化权论文范文下一篇: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