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作室的发展理念

2023-01-14

第一篇:劳模工作室的发展理念

孙广喜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纲要

一、工作室宗旨

是弘扬劳模精神,积极围绕企业生产实际与发展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并积极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引领全体职工立足岗位、乐于奉献,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力争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起到引领及示范作用。

二、工作目标

工作室的主要目标,一是发挥劳模带头、示范作用,放大劳模效应,引领职工学习劳模、争做劳模;二是将工作室建设成为一流的创新型团队,研发具有系统性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工程施工与作业技术,争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体如下:

1、三年内完成三项技术发明,并申请国家专利。

2、每年至少开展2次科技专题活动,比如报告会、创新论坛、专题讲座等。

3、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每月参加一次在线研讨并积极发言。

4、三年内把本工作室建设成市内外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工作室。

5、工作站成员每年精读两本书,并在工作站读书沙龙中交流学习体会。

6、三年内高质量的完成二个研发课题,并通过市局级以上的评审或鉴定等形式的评定。

7、三年内汇编一本工作室成员论文、技术报告文集。

三、工作室思路

要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的基地、研发的平台、示范的中

1 心。

按照"围绕名师、凝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创新、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培训人才"的建设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训练、学习、交流、考察、研发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成员全程参与为形式,积极主动开展工程重点问题研究,加强研发创新团队建设,解决工程施工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活动,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的创新与攻关的平台。

工作室重点是创新示范、技术攻关、培养人才几大工作,开展企业内外交流,让更多的一线员工加入到本团队中来。

四、工作室主持和参与的研发课题

工作室目前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研发项目有如下6项:

1、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规范(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2、海上风电场导管架基础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研项目)

3、新型桶式基础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重点课题)

4、海上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预警技术研究(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B类课题)

5、海上风电场分体安装工法(中交三航局江苏分公司课题)

6、多仓负压桶式海上防波堤施工工法(中交三航局江苏分公司课题)

五、工作措施

1、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进行小结、交流、研讨和布置工作等;每月在网上进行集体交流、研讨一次;

2、通过集中和网上交流等方式学习、研讨、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

3、开辟网上主页,由领衔人在工作室主页上不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和文章等;

4、每个成员制定个人创新创造发展成长规划,确定短期和中期目标;

5、每半年检查通报成员完成规定目标的情况,并把研究成果在工作室主页上公布、交流。

6、配备必要的研讨、学习处所及相应的设备,如工作室、桌椅、计算机、打印机、网络、投影仪、电话、空调、厨柜、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7、每年公司提供适当资金,用于聘请专家指导、考察及工作室其他正常活动。

第二篇:营销理念的发展

品牌营销的 摘要: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同企业之间相互模仿和借鉴对方成功的做法(如独特的产品设计、创新的营销手法),市场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品牌成为企业引导顾客识别自己,并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它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持久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细节、服务

品牌战略管理首先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品牌管理视角与理念,它是品牌管理战略的基础。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商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形式的整合。在当代社会中品牌及其意义可能更加具有象征性、感性、体验性,是无形的,即与品牌所代表的观念、精神有关,它表达的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战略品牌管理是对建立、维护和巩固品牌这一全过程的管理,其核心思想就是有效监控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的发展,只有通过品牌管理才能实现品牌的愿景。

凯勒教授拓展了以往的品牌资产概念内涵。他认为所谓“品牌资产”就是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而不是由企业财务会计所决定和由企业营销业绩所决定的量化观点。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由企业通过长期的品牌战略管理在顾客心智上产生的品牌知识所致。品牌的力量存在于消费者心中,是消费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该品牌的感受和认知。当顾客表现出更喜欢一个产品,或更喜欢该产品的营销方式时,品牌就具有积极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在21世纪,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品牌来评价相同的产品。消费者通过过去用这种产品的经验和它的销售计划了解该品牌。他们分析品牌,找出满意和不满意的。特别是当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紧急和时间紧迫时,一个品牌简化购买决策和降低风险的能力可能是无价的。凯勒教授这一全新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理论视野,为其品牌管理思想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凯勒教授的战略品牌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未来的品牌管理战略就是要管理好“顾客的大脑”,因为你的品牌是经过消费者认可才建立起来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

凯勒主张创建强势品牌应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适当的品牌形象;

◦(2)创造适当的品牌含义;

◦(3)引起顾客对品牌的正面反应;

◦(4)创建与顾客之间适当的品牌联系。

具体通过品牌出现、品牌性能、品牌形象、品牌判断、品牌感受和品牌共鸣六个阶段实现强势品牌的建立。

战略品牌管理的要义 凯勒教授认为创建品牌资产更是一项品牌营销活动,具体包括选择品牌要素、设计营销方案、整合营销沟通、利用次极品牌杠杆以及评估品牌资产的来源等。其中品牌要素选择又是重要的一环。所谓品牌要素是指那些能标记和区分品牌的要素,主要有:品牌名称、URL、标识、图标、形象代表、广告语、广告曲以及包装等。可以通过选择品牌要素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

·在品牌要素选择与设计要遵循以下标准。

◦第一,品牌要素的组合要有内在的可记忆性,能使消费者回忆或容易识别。

◦第二,品牌要素的组合要有内在的含义,能告诉消费者该产品门类的性质或该品牌的特别之处及优越之处。品牌要素所传递的信息,不一定仅仅与该产品相关,还可以体现该品牌的个性,反映使用者的形象或展现一种情感。

◦第三,品牌要素所表达的信息并不一定与产品本身有联系,也许仅仅是一种内在的吸引力或可爱性。

◦第四,品牌要素的组合要在产品大类内和产品大类间具有可转换性,也能跨越地域和文化界限以及不同的细分市场。

◦第五,品牌要素的组合要能灵活地适应一个时段的变化。

◦最后,品牌要素的组合要能获得法律的保护,且能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自我保护。 凯勒教授认为品牌管理的任务主要集中在设计(或加强)品牌视觉形象方面以及品牌联想和建立深度的消费者与品牌关系方面。然而不少企业在品牌视觉设计的力量又经常被低估,像英特尔、可口可乐和万事达卡等品牌单凭它们的外观形象就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品牌无处不在,其外观形象不但在每次购买活动时激发人们想到它们,还影响了人们的品牌认知。像英特尔这样的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视觉形象,就已经让人们给予它们领导者、成功者、高品质甚至是激情和动力的评价。记住:对一个主导品牌,品牌心理认知结构中的首选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术的角度讲,品牌资产是由关于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营销效应的不同反应构成。 ·从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认知心理角度来看,品牌资产有三个关键成分。

◦一是品牌资产起源于消费者反应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该品牌的产品基本上被归类为一般产品。于是这种产品的竞争或许就常以价格为基础。

◦二是产生这些差别是由于消费者关于品牌知识的不同所致。品牌知识是由与品牌相关的全部想法、感觉形象、经验、信念等组成。所以,品牌必须使消费者相信它是强大的、有

利的、独特的。

◦三是构成品牌资产的消费者的不同反应,即反映在与一个品牌营销各方面有关的知觉、偏爱和行为上。有研究认为,品牌资产的关键利益主要有:品牌产品性能的改善、有更高的忠诚度、在竞争性市场行为中有较少的弱点、在市场危机中有更少的弱点以便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等。

综上所述,要实现战略品牌管理,最重要的目标是如何在消费者头脑中进行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使用品牌的目标消费者。

◦第二,参照系即对品牌消费终点目标的描述。

◦第三,差异点即要回答自己的品牌为什么是最优秀的。

◦第四,相信理由即对参照系和差异点提供支持性证据。

根据上述内容品牌定位的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目标市场和竞争的性质以及理想的差异点和共同点联想。其中确定合适的竞争参照结构取决于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观念集合的理解,这里的观念是指消费者在进行市场品牌选择时所进行的考虑。差异点是指那些品牌所独有的,同时也是强有力的、受消费者偏好影响的品牌联想。差异点联想的确定基于吸引力和可传达性标准,这些综合起来决定了品牌营销的水平和期望的品牌定位所需要的成本。另一方面,共同点则是指那些不一定是品牌所独有的或事实上与其他品牌所共有的品牌联想。产品大类共同点联想是指消费者认为作为某一特定产品大类中正规的、可信任的产品所必须具有的品牌联想。竞争性共同点联想是指专为抵消竞争对手差异点而设计的品牌联想。品牌定位正是基于这四个因素来确定,并据此决定理想的品牌知识结构。

由于品牌资产的增值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品牌心理的变化,对品牌资产来源的评估就显得格外重要。凯勒教授认为当顾客对某个品牌有了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并在记忆中存在着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随之产生。但品牌资产增值主要是由影响顾客品牌联想的三个因素决定,这对分析品牌资产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品牌联想强度。它是指接收的信息受到加工的数量和质量的函数。某人对一个品牌信息思考得越深且能更多地与已有的品牌知识相关联,由此而产生的品牌联想的强度就越大。有助于增强品牌联想强度的两个因素是:信息与个人的相关性和信息的一致性。

第二,偏好性。偏好的品牌联想是指那些适应消费者需求,并能成功地通过产品和营销活动传递给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品牌联想可直接与一种产品相关,也可与非产品(如用途或使用者形象)相关。

第三,独特性。要想建立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不同反应,就必须将该品牌与独特的、

有意义的差异点联系在一起,从而为顾客提供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使顾客明白为何应当购买该产品。

这三个因素对品牌经理人来说就是,营销不仅要充分了解消费者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对各种品牌的认识、判断以及感受。评估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来源其实质就是评估品牌认知与品牌形象的各个方面,因为正是它才导致了品牌资产价值的差异。

综上所述,凯勒教授的战略品牌管理理论为今天经理人的品牌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全面、更长远的视角。其理论的创新点在从艺术与科学统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和管理品牌的理论架构,同时这一理论架构又有坚实的现代心理学基础,使我们能够深入地解析消费者品牌知识的结构及其激活规律,这正是品牌资产增值的关键,这也为我国的品牌建设研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这正是我们对品牌理论研究所缺少的,也是我们与西方管理理论的差距之所在。

战略品牌管理案例 惠普的战略品牌管理

“战略品牌管理”是营销学者凯勒的观点。在他看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同企业之间相互模仿和借鉴对方成功的做法,市场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品牌成为企业引导顾客识别自己并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它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持久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事实上,惠普的品牌变革,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惠普不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变化,而是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进行变化。

要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进行变革,惠普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战略定位,即如何选择一个跟竞争对手不同的定位。1999年,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上任,当时的惠普正面临一个定位难题。当时,许多IT大佬都要面对一个战略分水岭,即所谓的后PC时代难题,并由此分为“左派”和“右派”:“左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消费类市场,以惠普为例,它并购了康柏;“右派”认为未来的方向是企业级市场,以IBM为例,它卖掉了自己的PC部门。

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对惠普的新战略定位做了这样的描述:“第一,进入21世纪的惠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当时有很多方向可选,菲奥莉娜决定和康柏合并的时候,惠普选择了IT基础设施的定位,不做应用,不做顾问咨询,等等。第二,企业市场是惠普的传统市场,但是菲奥莉娜确定惠普要拓展个人消费市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2002年之前,惠普的品牌定位偏向企业级市场,其品牌特性是“技术化”的。2002年惠普合并康柏后,惠普的品牌定位则偏向消费电子市场,其品牌特性是“个性化”的。

惠普转身的幅度是相当大的,这一转型完全改变了惠普品牌的传统定位。而惠普之所以能够超越戴尔、IBM,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定位。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惠普最大的亮点是在个人消费市场,其中,惠普笔记本电脑增长24%,消费类电脑产品增长19%,一体机增长22%,家用照片打印机增长70%,多功能打印机增长160%。

因此,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来看,才能发现惠普品牌的变革之谜。惠普品牌变革的成功,首先就是它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战略品牌定位,其次才是具体的执行变革。2005年,惠普现任CEO马克·赫德上任时,第一个决策就是不改变费奥瑞纳的战略。

事实上,不少“反败为胜”的品牌变革案例,都是先解决了战略品牌定位难题,而且这个战略定位要很清晰。比如,三星电子的品牌变革就是基于战略定位的,从 “模拟时代的跟随者”到“数字时代的领先者”。摩托罗拉的品牌变化也是如此,过去摩托罗拉的战略定位是“技术导向”,当它调整为“设计导向”后,品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而不少日渐老化的品牌,或那些变革不成功的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没有从战略品牌管理的角度去重新规划品牌定位,或者是定位不清晰,比如福特、柯达,等等。

书 名: 战略品牌管理

作 者:(美国)(Kevinlanekeller)凯文·莱恩·凯勒

一次好营销活动是前期宣传,中期执行与后期延续都非常好的衔接的.如能做出连续性并且主题

常鲜重要明,的比活如动现是在的非购常岛好事的件. . 并且营销营销,指的就是经营销售,并非单单销售提升单次业绩.并且会制造利用新闻点也非具体的内容与方法,还是要根据您经营的产品,与具体体现文化得出,并且要有可执行性.

第三篇:弘扬劳模精神 共谋企业发展

-- 公司召开劳模先进座谈会暨劳模创新工作室研讨会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5月11日下午,公司召开了劳模先进座谈会暨劳模创新工作室研讨会,热烈祝贺吴培玉同志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公司总经理周磊、副经理刘存富以及2014年度公司十大标兵、单位先进代表、共计34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公司副经理刘存富主持。

座谈会上,吴培玉同志首先动情回忆了4月28日上午在县政府五楼会议室参加全县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接受县委、政府领导人的颁奖的激动时刻。他说,段新书记朴实而又真切的话语始终萦绕在耳边,激励着自己要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公司广大职工,努力在公交建设的新征途上再创新业、再立新功。

十大标兵、班组长代表等与会人员也纷纷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和心得感受,就如何学习好劳模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行了踊跃发言,也对公司安全、服务、技术等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大家表示,要以吴培玉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作风,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带动更多职工投身到公交建设中。

车队负责人尹宝刚同志围绕吴培玉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及取得工作成效先后发言,介绍了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优质服务、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三个小组16名人员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创新,总结归纳出“十心”工作法和“六点服务法”,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二公司职工为单位节约燃油费近17万元,节约材料费近14万元,事故费支出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0万元。

公司总经理周磊针对劳模创新工作室下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固成绩,强辐射,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示范作用,放大劳模效应;二是抓共识、强领导,吸纳2014年度十大标兵加入工作室,发挥劳模先进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强保障工作机制,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加入工作室领导小组,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总公司工会提供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市总资金,保障工作室的运转;四是突出三个结合,即与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司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五是强宣传,造氛围,开展“劳模一线传经验”活动,搭建技艺传授平台,逐步将工作室打造成制度规范、长期坚持、企业欢迎、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工作室,掀起推进公司服务质量大提升的热潮,为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总经理周磊代表公司向吴培玉表示祝贺。他说,吴培玉荣获全县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新生公交公司的光荣和骄傲,吴培玉作为保德公交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愿奉献“的劳模精神,要在公司积极开展向劳模吴培玉同志学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五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这一铿锵有力的口号在公司和社会蔚然成风,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在公司形成正能量。同时周磊对与会先进代表提出五点建议,一要弘扬劳模精神;二要维护和珍惜荣誉;三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四是要实现人生价值;五是加强自身学习,立足岗位,努力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转型升级、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信访工作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信访工作理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顺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提升认识,强化领导,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一)提升认识,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信访工作承载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对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也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与过去相比,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群众观念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前提。群众来信来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信访,改变“群众信访影响社会稳定”的错误认识。社会有纠纷、有矛盾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总是相伴而生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不满情绪。要通过化解矛盾和疏导情绪的过程,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从群众信访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反思我们的群众立场、政策制定、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完善;把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的现实举措,使人民群众平等地参与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群众感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首先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权利意识,在抓经济发展和制定完善方针政策的同时,认真解决好群众的现实诉求,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摆正位置、端正作风,经常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寻找解决困难的措施和办法。第三是要具备深厚的群众感情。站在坚持好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党的执政宗旨、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高度去认识、谋划和推进信访工作,把其作为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切入点,将化解矛盾的过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执政能力、打牢执政根基的过程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生动实践。绝不能简单地以没有政策为由对群众的诉求一推了之,以超出职责范畴为由把信访群众拒之门外,更不能将改革发展与保障群众权益对立起来。

(二)加强领导,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

群众工作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群众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个现实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去统筹部署,把群众工作的理念贯穿于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每一个细节,准确把握信访规律、深入剖析信访成因、科学制定工作举措,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的主体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制观念、搞好示范引导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抓好领导包案、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初信初访办理、复查复核、督查督办、非正常上访处置等日常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

第五篇: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作者:施芝鸿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5-11-17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中,持续推动了各方面理念特别是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

●只要全党同志普遍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就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更加有效地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就是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逐步酝酿和明确提出,得益于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根据我的学习理解和系统梳理,可以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思路通俗地、形象地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领新常态,为民造新福”这四句话。

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最大思想亮点,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也是《建议》谋篇布局的鲜明逻辑线索。可以预期,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我国发展全局、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应运而生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同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相契合,同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新期待相呼应,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7年来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已接续奋斗了13年。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产物。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由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激发活力,必须由全面依法治国来提供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必须由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保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其中,创新发展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完全可以说,同十六大报告刚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相比,现在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律的认识,比那时深刻得多了、经验也丰富得多了。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中,持续推动了各方面理念特别是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比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执政理念;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从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都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的体现,都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鲜明体现了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性。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和总书记对《建议》的说明,深刻阐明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首先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三个新的特征;其次是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四个战略转变”;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使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为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这就必须按照《建议》,从过去较多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转变为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从过去较多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转变为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从过去较多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推动发展,转变为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过去较多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

以上这些,就是《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历史背景,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变为经济发展新强态的必然选择。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体现了应对发展新矛盾新挑战的现实针对性。

“十二五”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建议》也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五中全会作出的总体判断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十三五”时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因此,这个时期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

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对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问题不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不妥为处理,特别是如果对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就有可能导致问题激化。所以,《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也是针对应对风险、化解挑战提出来的。只要全党同志普遍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就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更加有效地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紧迫性。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就是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补齐短板,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提出来的:一只木桶的装水容量,不是取决于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分析判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主要存在于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特别是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就是最突出的短板。《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动员全党在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时,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深。统一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及时补齐短板,有助于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整体效能。

《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所谓“深刻变革”,既是指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变革,也是指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指发展体制机制的变革。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在协调发展中,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在绿色发展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在开放发展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在共享发展中,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都是涉及观念变革、制度变革、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变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所以,按照《建议》要求,“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的。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以来接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逐步酝酿、到五中全会正式形成的

《建议》首次明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逐步酝酿和明确提出,得益于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第一,我们党在新世纪之初和十六大以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分别形成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雏形。

1、关于“创新”的理念。从新世纪之初到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还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他还提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全民创新活力,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2、关于“协调”的理念。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关于“绿色”的理念。从2004年到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有关讲话中先后提出: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要“提倡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他还强调:“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4、关于“开放”的理念。最早出现在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中。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同志还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他还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5、关于“共享”的理念。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内涵和要求时提出: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他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时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第二,习近平同志在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这3年治国理政实践中,分别提出和集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了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以及包容的发展、公平的发展、全面的发展等重要理念,还分别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

关于“创新发展”。2012年12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我国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择天下之英才而育之。”1年之后,他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他还郑重提议:把“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作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重点议题。

关于“协调发展”。2014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2015年4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2015年7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还提出:“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向全面小康”。

关于“绿色发展”。2013年4月,总书记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指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2013年12月,他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关于“开放发展”。2013年10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推动形成亚太地区政策协调、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发展格局。”2014年11月,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15年10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关于“共享发展”。2013年3月,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内涵时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014年9月,他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视周边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2015年4月,他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强调:“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思路总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3年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党和国家、也为各行各业的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和基本的遵循。

根据我的学习理解和系统梳理,可以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思路通俗地、形象地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领新常态,为民造新福”这四句话。

所谓“一二三四五”,就是“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大发展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五个现代化”和五大发展理念。

“一个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憧憬。我们党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两个一百年”,就是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大发展战略”,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三大发展战略”,这是推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大支撑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从目标、动力、保障、保证四位一体的角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到2020年如期实现。

“第五个现代化”,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继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之后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就是要求各级各类干部都要以专业的思想、专业的素养、专业的方法,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符合客观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牢固树立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为了完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党中央要求统一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比如,五中全会《建议》在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这“三个为中心”并提,不是要改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新的发展理念的新意所在。

所谓“上山打老虎”,就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深入开展的反“四风”、反腐败斗争。我们党对“四风”的严厉整顿,对裸官的系统性清理,对腐败的零容忍惩治,对境外逃犯的不懈追捕,这一系列既“打虎”又“拍蝇”还“猎狐”的雷霆反腐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点赞,体现了我们党“开弓没有回头箭”,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勇气和坚定决心。

所谓“引领新常态”,就是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所谓“为民造新福”,就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总之,对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以及对五大发展理念所体现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这四大方法论原则,我们都应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使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全局真正起到关键引领作用、战略指导作用、有力促进作用。

(作者为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上一篇:老年护理学第一次作业下一篇: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