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城市绿化新局面

2022-08-18

第一篇:开创城市绿化新局面

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开创绿化工作新局面

和社会团体等各种投资主体通过认建、认养、认管和栽植等方式,参与绿化建设,形成有效的绿化动力机制。鼓励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职业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倡导以认建认养绿地、以树代坟、门前绿化“三包”和承包管护古树名木等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建设“希望林”、“青年林”、“新婚林”等“市民林”和“纪念林”,营造以树寄情、以树铭志、奉献绿色的社会时尚。三是狠抓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在“搞活机制、加强管理、突出成效”上多动脑筋,通过划定一块地方作为义务植树基地,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五、加强绿化管理,巩固原有成果。一是注重保护原有树木。我们将在全区范围推广**区在**路建设过程中,利用单行道的行式,保住护路林带,做到道路建设和林木保护两不误的先进做法。正确处理好道路改造和树木保护之间的关系,不因为建设而毁坏现有成果,能不砍的尽量不砍,能移植的尽量移植。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坚持预防和扑灭相结合,加强森林植物的病虫害测报工作。二是实行绿地占补平衡。任何单位利用绿地建设的,必须通过我区绿化委员会的审批,占一补两,毁坏一棵种植两棵,决不能因建设而毁绿。三是创新管护模式。对于城市主、次干道的绿化、大中型公共绿地的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四是充分发挥绿化监督力度。完善举报毁绿有奖措施,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毁绿监督,依法严厉查处乱砍乱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

第二篇: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开创温州城市社区建设新局面

——温州城市社区队伍建设调查与研究

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说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根本,社区党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的话,那么社区队伍建设就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和基本力量。

一、温州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工作者,简称社工,应当说属于社会工作者(社工)中一分支。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1号),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臵、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所称的社区工作者其实也在从事上述工作,但不专门、专业,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国人部发[2006]71号文件并未把社区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范围,或者说把社区工作者从社会工作者职业范围中单独析出了。

社区工作是个专业,社区工作者是个职业,社区工作者包括哪些人?社区工作者有广义、狭义的说法,广义的社区工作者是指参与社区建设,专职或兼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社团班子成员、居民小组长、居民楼幢长、社区志愿者、社区理论工作者等。狭义的社区工作者是指社区主体组织的成员,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等。许多专家学者将社区理论工作者视为社区工作者之一,张纯洁在《活力社区—温州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一书中将社区理论工作者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之一,我赞同。应当说社区理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的指导员,在温州由本土社区实践工作者升华的社区理论工作者、社区专家以及社区理论方面有建树的人少之又少,培育社区理论工作者,鼓励社区理论研究,总结归纳温州社区建设成果,其意义在社区发展中可能是开创性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社区工作者是‚白忙官‛、‚百忙官‛。朱镕基总理一次到沈阳市视察,特意去看望一位社区主任,朱总理亲切地对这位社区主任说:‚你这个‘小巷总理’比我还风光嘛!你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代表党和人民感谢你!‛从此,全国各地的社区主任又多了一个‚小巷总理‛的头衔。

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2001年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杭州考察社区党建工作时指出:‚……另外,社区也是我们培养党政干部的地方。一个年轻的同志能把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当好,能把一个社区搞好,以后就可能把一个街道搞好,把一个区搞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也是我们从基层一级一级培养干部的重要的途径。‛

温州市相当重视社区队伍建设,目前一支热爱社区工作,善于社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已经形成。从2001年社区体制改革开始,温州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也如同国内社工一样,温州社工的‚四个千(走千家万户、讲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历千辛万苦)‛、‚五个百(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赏。温州的社工队伍,从队伍构成来看,由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社团(老年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妇女代表大会、文体团队、业主委员会等)班子成员、居民小组长、居民楼幢长、社区志愿者、社区理论工作者等构成;从性质上分析,分为有报酬的专职制的社区工作者(俗称‚坐班干部‛)、无报酬的义务制的社区工作者。我喜欢将上述社区工作者相对区分为社区实践工作者和社区理论工作者两类。

(一)有报酬的专职制的社区工作者

在温州,2001年至2004年间的‚社区管理办公室模式‛中,社区党组织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是兼职义务制的,社区管理办公室人员实行专职坐班制。社管办人员一般2到8人(包括个别民选社区居委会成员同时坐班),大多数社区4人,往往设主任1人,少数社区设副主任1 人,实行有报酬的专职制,受社区居委会委托,负责社区事务管理、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协助政府完成工作。实践中社管办社工由各街道统一招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聘用条件一般要求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50岁以下、身体健康等,程序有通告、报名、笔试、面试、确定人选、签订聘用协议等。最后由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和社管办社工签订聘用协议书,聘期不定,一般一年一聘,试用期为三个月。

1999年居委会‚坐班干部‛的平均年龄为51.5岁。2001年社区统一换届后,鹿城区638名社管办人员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约51.5岁降至42.1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由3.3﹪提高到8.2﹪,高中由32.9﹪提高到54.7﹪,初中由59.1降至31.5﹪,小学文化程度仅占0.6﹪,社区两委班子、工作者素质有了质的提高。2003年鹿城区706名社管办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6人,占6.52﹪,高中专文化程度477人,占67.5﹪。[1] 2001年社区体制改革前,据统计,鹿城区居民党员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82.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6﹪;居民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年龄60岁以上的达83.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3﹪;居民区支部书记的年龄在60岁以上占79.2﹪,年龄最大的78岁;居委会干部中在60岁以上的占50.1﹪,居委会主任平均年龄60岁,最大的73岁。2001年社区体制改革后,鹿城区社区党支部班子平均年龄由61.1岁降低到49.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由1.8﹪提高到7.4﹪,高中文化由16.1﹪提高到36.2﹪,而初中文化由70﹪降低到48.5﹪,小学文化由12.1﹪降低到7.9﹪。2001年社区统一选举后,鹿城区1014名社工中共有542名党员,交叉兼职面达50﹪以上,其中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或社管办主任有92人,交叉兼职面达65﹪。[2] 2001年温州社区体制改革后,一批相对有文化、年轻,几乎没接触过社区工作的同志走上了社区工作者岗位,他们成了温州历史上第一批‚社区主任‛。社管办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有过一定的工作经历,更是有一部分年轻的社区男主任,这在居委会大妈的时代是从来没见过的。有文章介绍说,‚他们有企业出来的职工,有学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有失业人员,有退伍军人,特别有从生意场上转向社区工作的,其选择看似离谱,实际上合情合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在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后,也想回归故里,尝试一下全新的社区工作。‛确实,这批社工给温州的社区带来了活力。2000年7月以来,他们经过了温州市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精品社区(文明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环境模范社区、品牌社区、魅力社区等等创建工作,经历了象非典、禽流感那样的突发事件,经受了琐碎的社区日常工作,这批社区工作者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批有报酬的专职制的社区工作者构成了社区工作、社区管理、社区创建的骨干力量。 2004年下半年,温州市对社区管理办公室模式进行改革,取消了社管办,设臵了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使这批社管办人员通过统一换届,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成为有报酬的专职制的居委会成员。社区居委会回到了2001年居委会改制前居委会坐班的角色。

(二)无报酬的义务制的社区工作者

1、2001年温州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后2004年社区换届选举前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 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2001年4月11日《关于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鹿委发[2001]22号)提出:‚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组织,要按照《城市居委会组织法》中有关规定选举产生,其成员一般为7-9人,设正主任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任期三年。‛这些规定跟我国大多数社区的做法没什么区别,但温州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实行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这点上跟其它地方有所区别。我国大多数社区实行的是:居委会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居委会成员实行有报酬的专职制。而温州的社区居委会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民主议事机构,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实行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这是温州居委会改制的一种体制上的探索和创新。 2001年温州城市居委会改制后,居委会成员实行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个别兼任社管办成员实行有报酬的坐班制。2001年温州社区进行统一的普遍的选举,大多数居委会主任、委员由在职干部或离退休人员担任。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达东以全票当选为第一届琴棋书画社区居委会主任,成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在职县级领导担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郑达东说‚……对在职党员干部来说,一是执政党中的一员,二是享用源于人民的公薪,在本职工作之余,参加社区工作,直接为自己熟识的,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朋友服务,从岗位的普遍意义延伸到社区的具体指向的‘公仆’、‘先进分子’,是实践江泽民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途径。群众信任、选择了你,就更没有任何推辞的理由。所以,我珍视这个民选的头衔。……说句实话,在居民大会投票选举居委会主任时,我也投了自己一票。因为,我把担任这个职务作为当志愿者来对待。‛ 鹿城区五马街道于2002年1月完成社区选举,当选的22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在职机关干部占42.9%,100来名在职机关干部走进社区,干起不拿一分钱报酬的社区工作。有人觉得,居委会成员应该是‚民间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居委会班子成员实行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其做法可能还好些。

2、2001年温州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后2004年社区换届选举前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 在温州,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的社区工作者还有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第一: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即所谓的‚一肩挑‛,实行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加强党组织对居委会工作的领导,也为了便于党组织与居委会工作的协调,组织部门提倡居民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居民区(社区)党组织委员和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2000年12月22日《中共温市委组织部关于在鹿城区洪殿街道、南浦街道、瓯海区景山街道开展城市社区党建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对新建的居民区要同步建立居民区党组织,实现‘一居一支部’。‛实际中‚一肩挑‛还较少。温州市委办公室[2004]54号《关于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指出:‚提倡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按照法定程序当选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为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之后‚一肩挑‛情况大幅度增加。第二:社区党组织委员也实行无报酬的义务工作制。

3、社区社团班子成员

社区社团(老协、关协、残疾人协会、计生协会、妇代会、文体团队、业委会等)班子成员都是社区无报酬的义务制社区工作者。如社区老协、关协理事会往往二个牌子一套班子,在居委会的领导下,经老协、关协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会长设1人,副会长2-3人,理事若干,理事会职数一般为会员的10﹪;计生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妇女代表大会主席、执委;文体团队如健身舞队、腰鼓队等班子成员;业主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等等;他们都是社区无报酬的义务制社区工作者,社区社团是社区建设的依靠力量。

4、社区居民小组长、居民楼幢长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在社区中,居民小组长和楼幢长有交叉,不论是居民小组长还是楼幢长,他们都是居委会延长了的手臂,居委会面对上级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很多是依靠他们去做的,他们既是宣传员,又是信息员,还是调解员,更是卫生员,他们是真正的‚白忙官‛。2005年10月25日,温州都市报晚霞版块称‚‘小组长’‘楼长’们是居民生活状况的‘测温计’,也是居民最基层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百分之百的义工、志愿者。……他们就像社区里一盏盏明亮的楼道灯,守望着自己的岗位,照亮着邻居的心。‛确实如此。

5、社区志愿者 社区志愿者是个宽泛的概念。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无偿提供劳动的人,都是社区志愿者。在温州每个社区都建有一支以上志愿者队伍,台帐上‚志愿者‛专门有一块要求。志愿者队伍有不同划分,如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者,卫生义务监督队伍等。卫生义务监督队伍建立于1995年,是鹿城区为了强化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而成立的,鹿城区设大队,各街道乡镇设中队,各社区设小队,成员由社区楼幢长、小组长、离退休人员、居民等组成。卫生义务监督队伍志愿者同时又会是其它队伍的志愿者。这几年温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创建,文明创建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创建第一线,构成了城市文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者队伍以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普志愿者、护绿志愿者等;以年龄划分,可分为夕阳红志愿者、红领巾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以职业身份划分,可分为在职党员志愿者、共青团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新温州人志愿者、还有白衣天使志愿者等。有人称赞:志愿者队伍是一个社会人力资源中的生力军和宝贵的财富,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做好社区工作真的不容易,有人说社区工作者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是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有人说社区工作者要有外交家的口才、运动员的身体、宰相的肚量……

二、文明社区创建对社区队伍建设的要求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2000年12月25日下发的〈关于印发《浙江省文明城市(地级以上)评审条件评分标准》的通知〉(浙文明[2000]10号)中没有‚队伍优化‛的规定。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2003年9月1日下发的《关于浙江省文明城区评审条件的说明》(浙文明[2003]8号)中文明社区创建‚队伍优化‛规定:1.按照每400户左右1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配备社区工作人员,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知识结构。2.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社区工作者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3.建立社区工作者素质培养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指导和岗位培训。

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11月4日下发的〈关于印发《温州市文明示范社区考评细则》的通知〉(温文明办[2003]64号)把‚队伍优化‛项目的考核分为2部分:人员配备、工资待遇。评分要求与浙文明[2003]8号文件相比少了第3点的规定。

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06年3月20日下发的〈关于印发《温州市星级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和《温州市星级文明社区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的通知〉(温文明委[2006]8号)没有单列‚队伍优化‛考核项目,在‚组织健全‛中规定:按照每400户左右1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配备社区工作人员,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好,工作分工明确,有岗位责任制。

三、温州城市社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005年‚全国百城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显示,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生活待遇仍然偏低。[3]从总体上讲,温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基本实现优化,但社区队伍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予以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01年至2004年间,温州市由各街道统一面向社会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录取后,有的由社区居委会与专职社工签订聘用协议书,街道作为监证单位,有的街道办事处直接与专职社工签订聘用协议书,按照社区组织建设的要求和法律规定,这些做法有待探讨。

我认为,不管是街道或是社区居委会聘用专职社工担任社管办主任或成员,就形成劳动合同关系。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专职社工通过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由于专职社工工资低,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社区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社区工作者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浙文明[2003]8号及其它文件规定)标准的要求,过去部门会回复说专职社工不属于他们的管理对象,事实上劳动行政部门又把专职社工依照民选居委会成员来看待。我认为,如果专职社工与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发生劳动争议的话,就适用劳动法。并且如果街道与专职社工签订聘用协议书,一旦发生专职社工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话,将发生国家行政赔偿问题;如果与社区居委会签订聘用协议书的专职社工发生上述问题,将发生其它形式赔偿问题;但如果是民选居委会成员就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不存在劳动法上的劳动争议问题,也不适用国家赔偿法。

2、温州富裕,但温州城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的报酬普遍偏低,以前称之为‚白忙官‛,现在是‚白忙官‛加‚百忙官‛。杭州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由职级工资、奖金福利、补(津)贴、住房公积金缴费及社会保险缴费等五部分构成,其中职务等级工资分12级,最低级12级每月700元,最高级1级每月1280元;奖金福利分定额奖金福利、目标管理奖励;补(津)贴包括岗位津贴、物价补贴、门诊医疗补助、防暑降温补贴和国定假日加(值)班费等五项内容;社会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女工生育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五项。国内大部分地区社区工作者报酬有基本工资,少有奖金,极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保险,报酬低。社工的低收入甚至难以维持自身的生活开支,更不用说当一种职业维持家庭开支了。

鹿城区1999年前居委会办公经费财政没有补助。1999年始,每居财政补贴1万元。2001年9月坐班干部月补200元左右。2002年始每居财政补贴增至1.2万元,党支部书记坐班的原来每月补助180元,不坐班的仅20元,社区工作者,即原来的坐班干部每月200元之间,差额部分根据街道的经济实力增补。社区完成调整合并后(从2002年开始),社区工作者平均月工资600元。[4] 根据2005年10月份的调查,某街道(一个街道内社区工作者报酬基本一样,因为是街道制定按月发的)专职社工工资每人每月900元,年终奖金500元,社区主任每月950元,年终奖金1000元,保险个人缴纳20﹪,街道缴纳80﹪,这几乎算是温州社工报酬最好的街道了。报酬差的街道,专职社工每人每月六七百元,社区主任每月多几十元,没有养老、医疗保险。这还是2005年的调查数据,2002年更低些。据统计数据,2002年温州市鹿城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91元,全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6554元。2005年鹿城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5元。目前温州专职社工每人每年报酬在8000元至12000元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医疗保险多数没办理。浙文明[2003]8号及其它文件规定:‚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社区工作者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温州城市专职社工的年收入远远低于当地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水平,大多数也没有为专职社工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保险。有的街道上报民政部门说已为专职社区办理养老保险,比如有的街道每人每月100元,有的街道每人每月140元,当保险费包含在报酬里(本身1个月报酬就七八百元),街道没有将保险经费统一缴纳给社会保险部门,其实社工拿到所谓的包括保险的报酬后,也没有去办理什么保险,没有社会养老保险手册,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保险。

几年来,专职社工的报酬低成了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为此他们提了不少提案、议案、建议。社区工作者职、责、权、利极不相衬,严重地挫伤了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也确实我们看到他们的付出与获得是不平衡的,但他们依然辛勤地劳作,赢得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我们没有理由说国家机关中在基层的工作人员收入就要低些?我们没有理由说一个系统中下级与上级其收入相差就要这么大?我们没有理由说同样作为劳动者专职社工同机关工作人员的收入相差就要这么大?我们认为,由于职务、级别、知识、专业等差别,工资收入适度拉开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差距如此之大没有任何理由,也显失社会公平。

由此看来,改进专职社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待遇是必要的,要建立相应的合理的社工报酬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街道无力解决社区工作者的报酬问题,我认为市区两级政府应当执行有关专职社工的报酬规定,同时温州市应统一专职和兼职社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的保险项目。

另外在社工报酬的问题上,我还想谈点看法。民选社工无论专职、兼职是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其报酬应根据本社区经费情况通盘考虑,每个社区的集体经济不同,民选社工报酬自然不同,不受劳动法调整,受居委会组织法调整(但我还是觉得专职的民选社工其报酬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兼职的民选社工应给予适当补助)。《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浙江省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社区工作者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这里的社区工作者应理解为专职社工,各级政府应执行文件规定,政府能做到不做不应该,但问题是现实的,有的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刚性强,政府只能在保证财政资金支付能力的前提下,逐年逐步提高社工的报酬。我认为党政领导干部应将心比心,社区工作者也是一线劳动者,政府应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劳动报酬问题。

3、社区工作人员上岗业务培训和日常综合培训缺乏规范,仅在上级下派工作任务时组织临时性应付培训,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培训。几年来,鹿城区也举办了多次针对社工的专业培训,但都不如浙江省民政厅、浙江行政学院举办的浙江省社区工作者上岗培训班培训效果明显,至2004年底,浙江省共有2728名社区负责人参加了省级培训,取得了浙江省社区工作者岗位资格证书,温州市也组队参加了各次培训。象这样的培训应持续化、规范化。 根据2005年‚全国百城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在从事社区工作前的职业人数中,下岗人员最多,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其他依次是在职人员、待业人员、应届毕业生、其他人员。温州也一样,社区工作者中年轻社工储备不足,女性偏多,男性过少,年龄偏大。社区工作具有专门性、专业性,经常性、规范化的岗位业务培训是相当必要的。

4、社工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想进入社区工作的人很多,包括大中专毕业学生;另一方面许多在职的社区工作者任期未到提早离去。我调查过一个社区,原本只有三个专职社工,三年里换过7个人。调查显示打算较长期在社区工作的人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其中又以女性居多。打算短期干的往往将社工当作一种过渡性的职业或增加人生阅历、工作经历的渠道之一,往往持边工作边观望态度,遇到好时机便一走了之,有的甚至于干几个月就走人了。有的社工对社区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有着混日子和干不好大不了走人的想法,不能全心投入。一些社工的从业动因是为了谋生和充实生活。现实中社区工作给人没有出息的感觉,社会对社工职业认可度低,社工报酬低等等,导致社工思想不稳定,社工整体素质不强,社区队伍不稳定,造成社区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社区建设难以上台阶。

5、社工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是官非官官官都是百忙官,百多项社区日常工作,还有临时突击性任务,另外计生、禁毒、安全等一票否决也压到社工身上,令社工疲于应付,专职社工报酬低与超强的工作负荷难以对应,超负荷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其结果往往是选择提前离开奔向其他地方。

‚去社区居委会工作,可时间不长就纷纷离开了‛有人做过调查,调查显示‚认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太差;认为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不明确,即不明确其是否为国家公务人员,无编制;认为人们对这项工作常常不给过高的评价;认为单位太小,大材小用;认为居委会权财有限,解决不了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提到居委会工作繁重,琐碎事多,使大学生无法适应,这些现实情况使大学生奉献社区的热情受挫。‛社区人才留不住,原因多方面的,社工负担重是一重要原因,其外社工报酬低,现实社会所逼,特别对于年轻的男性社工来说,面临养家糊口的社会压力更大些,这是年轻的男社工少的一大原因。

6、社区工作者是个职业,但不是炙手可热,社工专业、职业的含金量低、职业期望低。社区工作与管理已专业化、社工已职业化,但社区工作者出路是个问题。2005年11月11日,温州晚报第8版《‚精英教育‛忧思录》一文讲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8月、12月和2005年3月、10月先后四次发布40个新职业,社会工作者是其中之一。曾有国人预测,20年后中国最热门的高等学府所设的专业中,当推社会学。然而,眼下的社会学专业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眼下,温州大学(筹)法政学院这些即将毕业的首届社会学专业大学生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对口的单位进不了,不对口的单位也难以跨入门槛。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班里,55个同学中,约有10个人选择考研,而选择考研和参加公务员考试‚双保险‛的则有40多个。前不久举行的国家报关员资格考试,虽然跟他们的专业毫不相干,但班上居然有十几个同学前去报名应考。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这个班也有40多个人参加了。而对于到企业、社区工作,则普遍不怎么看好。找工作有的和本专业没多大关系,待遇也很差。有的同学动起了其他脑筋。《‚精英教育‛忧思录》从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开始的设想很不错;现实落差太大;大学仅是‚技能教育‛四方面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温州面临的‚水土不服‛的窘境。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7、政府批准设立新的社区,文件会要求‚新设立的社区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社区日常工作。‛但街道往往不依法指导选举产生居委会,就聘用几个社工以居委会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在居委会选举和日常管理中,街道习惯于随意指派、调动、撤换居委会成员、干涉居委会工作。有的街道对居委会规定了详细的考勤(作息、上下班、签到、请假)等制度,无视居委会的性质、权利及民选居委会成员的权利(当然对街道聘用的专职社工这样规定另当别论)。

四、对温州城市社区队伍建设的探讨

《居委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居住地居民应当理解为居委会辖区居民,现在各地方社区选举仍然大多以本社区户籍在、非农业户口居民为对象,不利于社区建设,既然社区区域确定,居住在本社区的居民不管是非农业还是农业户口,不管户籍在还是不在,都是社区管理的对象,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都应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街道招聘的专职社工参加居委会换届竞选,就算落选也可干专职,如居民参与候选,就算选上也兼职,还有街道随意指定、调动、撤换居委会候选人,干涉居委会选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参选者和选民的参与热情。居委会选举难以真正民选产生,原因较多,还如参与渠道不畅通,组织化参与不足等。社区选举参与率虚高或一定程度地参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004年温州市城市社区统一换届选举,鹿城区规定,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鹿城区居民,街道向社会公开招聘在社区工作一年以上的(不到一年的但工作实绩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如持有不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选举证明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由于社区管理办公室的成员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有的工作人员非鹿城区居住地的居民,在这次统一换届选举中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法参加选举成为工作所在居委会班子成员。这给了政府和社区理论工作者、社区实践工作者一个提示,社区体制创新不要紧,要紧是要衔接好相关的问题,特别是要衔接好法律上的问题。社管办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非本居住地(本社区)居民,就如目前许多乡镇干部存在的走读现象一样,温州的社区干部也存在着走读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居委会组织法的意图不符,也不利于社区居民自治。

《居委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2004年温州城市社区统一换届选举规定:候选人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文化知识,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年富力强,热心为居民服务,年龄原则要求在50周岁以下,学历高中以上,原社区工作者成绩突出的,年龄可放宽至60周岁,文化程度可适当放宽。选举中限定居委会成员的候选任职资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的年轻化、知识化。有专家指出‚如果将任职资格绝对化或当成硬性指标,又未免过于苛刻和不公平,有悖于居委会组织法精神和居民自治的发展方向‛。又有人问‚如果不对居委会成员的候选任职资格做种种限定,又怎么保证提高社区队伍的整体素质呢‛?我们认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必须的,社区体制创新是必要的,也就是说1.保证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不变质。2.相对有利于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3.正视当前政府事务繁多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事实。在以上三个标准上,我们可以尝试多种社区组织体系模式。下面我介绍几种社区组织体系模式:

1、上图我们如且称之为‚分设模式‛:社区工作站(各地名称不同)与社区居委会分设,同级,并行。工作站受街道办事处领导,承担政府事务和协助完成社区事务,受社区居委会监督。工作站工作人员专职,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由政府(街道)面向社会招聘并签订聘用合同,受街道考核。

2、上图我们如且称之为‚下设模式A‛:社区工作站受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领导,承担社区事务和政府事务。工作站工作人员专职,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由政府(街道)面向社会招聘并签订聘用合同,归社区使用,受居委会考核。

3、我们如且称之为‚下设模式B‛:社区工作站受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领导,承担社区事务和政府事务。工作站工作人员专职,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由政府(街道)面向社会招聘,由社区居委会签订聘用合同,归社区使用,受居委会考核。

4、我们如且称之为‚内部模式A‛:居委会工作人员(非民选居委会成员)专职,承担政府事务和社区事务,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由街道签订聘用合同,归社区使用,受居委会考核。

5、我们如且称之为‚内部模式B‛:居委会工作人员(非民选居委会成员)专职,承担政府事务和社区事务,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由社区居委会签订聘用合同,归社区使用,受居委会考核。

以上各种社区组织体系模式国内各地也出现过,大致也就这么几种,各模式各有利弊。社区组织体系创新既要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又要体现社区发展方向,这确实是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需慎重对待的问题。我认为,政府不要干涉社区居委会选举,居委会组织法规定民选居委会成员5-9人,规定民选居委会成员候选任职资格,我们必须遵守,政府不能干涉,不能另立法律规定以外的前臵条件,要完善、健全民主选举过程、机制、制度,特别是要引导居民选举相对有文化、有素质、年轻的人选。居委会按组织法规定承担相应职责。政府经费定好后不经街道一次性直接下拨社区居委会,由居委会自我支配。居委会成员专职、兼职与否,职数多少,补贴多少,由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社区经费不够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居委会自行解决,体现了居民自治。民选居委会成员以外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由政府和居委会共同决定具体事宜,以暂时承担繁重的政府事务。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到一定程度,可视情况取消‚为暂时承担繁重的政府事务而设臵的民选居委会成员以外专职社工的模式‛。

无论哪种社区组织模式,对于民选居委会成员以外的专职社工的建设,我认为可以由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尝试许多做法,可以象公务员的考核录用那样面向全社会招聘优秀的人才进入社区,以提高专职社工队伍的整体水平,这个完全可以做到,不受《居委会组织法》等法律约束。

下面我介绍北京和浙江的一些做法。据京华时报报道:2006年北京市首批招聘2000名大学毕业生到郊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3年内,到京郊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争取达到8000名,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正式招聘2006年2月全面启动。招聘统一招收、统一安排,入选大学生与乡镇政府签订为期3年的合同,平均月薪2500元,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外地生源可解决北京户口。3年后可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如果被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在村镇工作年限计入工龄;如果大学生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又据新京报报道,有北大学生报名竞聘,其中有硕士、博士,北大也对当选村官的同学制定了奖励政策。

2006年7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6]72号),计划通过5年时间基本实现一村(社区)至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招聘到村(社区)的大学生原则上以安排助理职务为主。收入不低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有考公务员、考试加分,竞升优先,物质奖励等优惠。规定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招考公务员主要从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5]乐清市在温州地区率先启动村村有一名大学生工程。2007年计划首次公开招聘5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基本报酬按大专学历人员每月一般不低于1200元,本科学历人员每月一般不低于1400元标准确定,奖金由村、社区自行确定。 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对于村居建设来说,其意义是重大的,对提高村居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总之,‚社区里具有规划能力,能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能帮助人们做决定,尊重社区里所有的人,善于同居民沟通,被居民普遍认为可以信任的人。这些人既可以是老年人,也可以是年轻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可能比较富,也可能比较穷。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年龄、性别或财产,而是他们具备的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所应有的民主意识、善于决策,开拓创新等素质。‛[6]这是对社区队伍建设的最好阐述。

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温州要实现第三次跨越‛的宏伟目标令大家鼓舞,现在,温州的发展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城市建设,重视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的基层、基础部分,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社区建设中,社区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和基本力量。我想只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了,活力社区发展了,实力社区提升了,和谐社区构建了,我们就能开创‚三个温州‛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实现温州的第三次跨越!

第三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创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创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主旋律,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敢于争创一流的胆略,树立争先之志,练就落实之功,努力把阿克塞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入快车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实际来看,经过建县50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916万元,比“九五”末增长36.6%,年均递增16.9%。全县人均gdp达到19650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997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48.3%和21.3%,年均递增21.8%和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7元,比“九五”末增长12%,年均增长5.8%。经济综合指数在全省86个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全省22个少数民族县中名列第1位,在全市县市区排名第3位。结合自身实际,我们提出在今后20年内,分两个阶段迈进,到2012年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把阿克塞县建成全国一流的少数民族富裕县,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自治县的资源特点和区域发展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

一、加快培植工业经济,构筑工业强县的新框架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强有力的工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一句空话。阿克塞县的工业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体系趋向多元,由单纯的石棉采选拓展到矿山设备、石材加工、炸药、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10多个门类;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石棉工业集团公司万吨选厂扩建项目、神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铵锑油炸药技改项目、塞阳石棉设备制造公司选棉设备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建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西部石棉市场的建成有效地规范了石棉生产经营行为。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到2002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6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776.9万元,比1992年翻了3番;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56%;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达到3430人,占县内从业劳动力总数的60%;工业税收完成1568.4万元,工业直接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95%。地方工业的稳步发展,不仅保证了自治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克塞经济要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今后我县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思路是: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发掘和培植,构建有竞争优势的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树立大农牧业观念,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加快石棉等工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加快具有民族特色轻工业的发展,以争取较大的经济利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群落优势,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以减少地区经济发展风险,提高成功率。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年均递增9.6%,占gdp的52%,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占所有制成份的80%以上,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5%。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树立竞争优势观,沿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培育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工业经济强县。

为培育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亟须将比较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完善开发政策,制订竞争优势导向的跨越式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制订和战略规划,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路标,明确鼓励、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行制度安排(如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等)和组织构建(如建立民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从而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等途径推动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加快工业化进程主攻“六个方向”:

1、以石棉为主的工业经济向股份制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石棉工业是阿克塞县的主导产业。以石棉为主的工业经济向股份制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就是各个骨干企业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本质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选择股份制、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以资产为纽带,企业间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组建专业化的企业集团,对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外成为具有相当市场竞争优势的规模较大的竞争者。组建甘肃塞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力争早日上市,募集全社会资金,发展阿克塞经济。

2、以地方特有的牧业资源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向工厂化方向发展。一是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群众的自愿合作,使畜牧业生产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主要是草场、牛羊以及耕地向放牧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发挥他们的特长,并把一部分劳动力从农牧业中稳定地转移出来,从事

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二是围绕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产业龙头建设,重点进行肉类、奶类和乳品系列及皮革系列等资源型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开发升级,从而将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形象,促使企业生产上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摆脱传统低效益的以畜产品原料经营为主的格局;四是强化市场开发。从育种、育肥到畜产品加工,实现规范化经营和运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畜产品销售市场,按市场需要生产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

3、围绕石棉等工业矿产资源和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以小型企业为主的现代工业。民族自治县经济不可能单靠农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工业的兴起。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发展工业的着眼点应放在围绕资源开发和小型化企业为主。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是阿克塞县的一个重要特点,工业发展的主体不应完全绕过自然资源而寻求别的门径。开发自然资源,多层次、广范围地加工利用自然资源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开展,信息知识日益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但自然资源的优势并不会随之而丧失。自然资源的丰度,尤其是开发利用的状况,是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将开辟自然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和利用的新领域,并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从人类社会总体看,新技术革命不是导致自然资源的贬值,而是增加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新手段。从现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看,在阿克塞县工业开发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在经济规模上以小型企业为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良好发端。小型企业以它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不仅易于起步,而且采用的技术可视条件多样化,既可以是传统技术,也可以是现代技术,还可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技术。以小型企业为主,并非越小越好,在战略上不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大型化,而是追求企业规模的合理化。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建立“起始规模”——不亏损的最小有效规模;二是努力实现“合理规模”——不亏有盈规模;三是尽量争取“最佳规模”——消耗最少而产出最大的规模。实现合理化的关键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克服“小而全”的自然经济倾向,实现专业化,形成“小而精”、“小而盈”的企业。同时,发展小型企业并不排斥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建立,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借助外部力量。因此,应创造条件吸引外部投资,共同开发利用石棉等工业矿产资源和畜产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技术、产品档次和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4、围绕旅游业开发,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阿克塞县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有高原湖泊(大、小苏干湖)、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广阔的草场、敦德冰川旅游线和浓郁的哈萨克族风情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应发挥这些旅游资源与敦煌的人文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把阿克塞作为敦煌旅游的一个景点,与大型旅游企业合作,启动民族旅游业;同时顺应旅游消费需求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娱乐服务业。还要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标准化,既要做到旅游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等软件的标准化,还要做到旅游设施、住宿接待、交通等硬件设施的标准化,达到一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5、实施联合开发,引导企业建立新型企业合作机制。一是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海西洲、新疆若羌联合开发畜产品,提高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水平,提高畜产品档次,增加畜产品的花色品种,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与国内其它地区、企业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合作勘探,合作开发,合作设立矿产品企业。三是加大从国外特别是中亚等地招商引资的力度。我县哈族居民与中亚等地(如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国家的居民,民族相同,语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相同,文化传统相同,血缘关系相同,我们可借助这种特殊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境外哈族企业家和商人来阿克塞投资兴办实业,开展经贸活动。

6、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把新上项目放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促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今后一段时期,着重围绕三个方面上项目,即:围绕优势资源上项目,开发建设超细重质碳酸钙、石灰岩、白云岩、蛇纹岩、氯化稀土、天然气等项目。每年投资100万元,加大境内矿产资源详查力度,合理利用和开发境内优势资源;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上项目,加强石棉精深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资1500万元,加快水选改性纤维项目、乳化炸药生产线、万吨精选厂等项目建设;围绕农畜产品开发上项目,兴办草、肉、乳、毛加工项目,开发民族特色产品。每年有3—5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度达到8000万元以上,有效拉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以现代化为方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县委、政府抓住县城搬迁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城市人居环境、文化硬件建设不断改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丰富多采,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活跃起来,城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为经济繁荣打造了宽阔的平台。到2002年底,城市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供热普及率,城市天然气气化率,有线电视普及率均达到100%。城市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98%以上,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82%的牧民在新县城定居,户均住房面积120平方米,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天然气“六通”,通过集中配置资源和集中定居,增强了城镇的聚集效应,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农牧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城市化。走上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阿克塞县人民从农牧民生活方式进一步社会化和城镇化,以及他们生产、经营、消费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不仅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小康社会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今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和目标是:以现代化为方向,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个性,培育城市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构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新格局。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政策上打破城乡界限,变牧民为市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不分城乡一起享有同等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到2012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gdp达到4.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城市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均居住面积,人均教育水平、人口平均寿命、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人居环境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

城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指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乡村人口或农业人口改变其传统的经济活动方式,使他们在生产上、生活上、行为习惯上和价值观上与城镇形态相融合。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市民化对传统农牧区人口在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教育、卫生意识、公德意识以及与城镇化、工业化相应的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发展和要求,我们应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1、培育城镇经济增长点,提高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一是进行市场运作,开发利用土地。对城区内的土地,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效益,拓宽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形成“投入开发再投入再开发”的良性循环。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向市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方针,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外资、社会闲散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城镇经济增长点。通过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矿产品深加工,以及销售活动的地域集中,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延长产业链条。四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餐饮业、商业和娱乐业。五是加强城镇管理,降低

二、三产业的进入成本。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商业园区,实现

二、三产业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和经营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放宽各类企业经营资格、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创办成本;创造廉洁高效的政策环境和税费环境,减少“三乱”和其他不合理费用,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

2、促进城镇布局合理化。为了城镇的长远发展,在城镇布局上,要特别强调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即办公区、商贸区、工业区、文化区、市民居住区和农牧民定居区的合理布局。既要有利于生活和生产,又要便于管理;既要在视角上美观大方,又要在投资上经济合理。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县城的区域特点、社会人文环境、民族文化习俗等因素,坚持规划先行,超前规划,一步到位,促进县城高起点、高标准、统一有序的建设。

3、将县城定居农牧民纳入城镇社区管理。搬迁到新县城的农牧民已经在县城长期定居,在用电、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与城区居民没有区别,但户籍关系仍隶属于各乡镇。一些按城市户籍关系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这些农牧民享受不到。例如,县城的冬季集中采暖供热等社区服务,目前只普及到城市居民户。因此,要通过户籍管理制度的创新或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县城定居农牧民的需求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围,使他们能够与市民一样同等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4、促进城镇人口适度增长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相对于分散的农牧民自然村落而言,城镇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集中及其产生的规模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城镇经济对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减少农村人口,增加流动人口为基本途径,适度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同时,把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注重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扩大引进自治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5、加快县城建设,促进商品市场发育。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有力措施。要加快城镇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使农牧村的一部分生产力转移出来,在城镇发展加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和运输业等,以促进社会分工,完善市场组成。

6、用信息化提高县城的社会服务质量。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信息化也是提高第三产业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在县城建立较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政府网站定期或随时公布新信息,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各族人民群众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联系渠道,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建设信息化城市。

第四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开创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回顾近年来人才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前段时间,县委专题听取了人才工作汇报,并就人才工作作了研究。下面,我就加强我县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对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具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要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始终围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的,按照“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同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依靠过高消耗资源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变为现实的人力资源,走上一条知识驱动、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新型发展道路。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去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紧缩银根、调整外贸出口政策、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举措,对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积极的态度贯彻落实好宏观调控政策。中央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并没有变,要变的是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为我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科技创新,核心是人才建设,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人才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的制高点,谁就在区域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有可能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要牢固树立人才强县观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海洋开发、生态立县四大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深加工型和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对已经明确的、可以实施的项目要抓紧进度;对可以争取的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赶快做好项目的争取工作;对明确过当前无法做的,要头脑清醒,既不要去碰“高压线”,又不要轻易放弃,不碰不等于不做,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同时,土管部门要积极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全力做好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注意方式,不要做违法违规的事。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目标,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还要实现人和社会的现代化。长期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必须看到,发展是不全面的、不协调的、不平衡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要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就必须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所以,我们要把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作为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2003年底,我县人才总量2.8万人,比1999年增长8800人,年均递增10%。每万人口中人才数为528人,比1999年增加160人。二是人才整体结构逐步改善。到2003年底,全县具有高级职称人才520人,中级职称人才4410人。全县县管领导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8.2%;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3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获得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人才5人次。三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日趋完善。大力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强化继续教育,完善社会教育,一场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热潮正在兴起。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了高教园区,开通了浙江大学象山干部远程教育中心,通过出国深造、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去年,与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企业管理人才500余名。完善人才市场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兼职、委托项目开发、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人才的柔性流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退出淘汰机制,重能力、重绩效的用人导向逐步确立。四是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科研项目集聚人才,以创业基地集聚人才,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促进了人才智力和技术能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县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等人才创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去年我县获得授权专利数达91件,其中发明专利数达5件。科技进步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人才工作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服务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1、人才总量和整体素质与经济百强县地位不相称。从人才总量看,到2003年底,我县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8人,不及全市每万人666人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市处于下游水平。从人才整体素质看,全县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具有研究生等高学历的人才仅5名;规划、绿化等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紧缺,具有规划高级职称的仅2名。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年龄严重老化,45周岁以下只占28.5%。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多,30岁以下的少。企业员工队伍中,全县4200余家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仅2800余人,平均三家企业合用2名专业技术人员,很多个私企业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2、人才结构状况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2003年,全县现有高级、中级、初级的结构比例为0.3:2.4:7.3,与国际公认的1:3:6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育、卫生和经济、会计类专业技术人才占了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近50%。工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从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不到12%,我县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针织、建筑、旅游,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外经外贸等专业人才和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预计2005年需求缺口将达2500名以上,这与我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与我县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3、创业平台和人才环境建设与人才成长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效果明显的项目偏少,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30亿元,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我县企业的规模、档次和科技含量都不高,企业自主设立的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不多,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吸引和接纳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平台缺乏,影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部分企业满足于现状,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给人才的引进带来阻碍。就政府层面而言,人才开发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人才使用还不够开放灵活,人才创造的价值还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一些部门和地方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集聚、使用,出现人才引进后“留不住”现象。我县一名引进的人才在离开象山时说:“我从安徽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家乡贫穷落后,我也不会被引进到象山。但工作生活中,象山人一听到说普通话的,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人,直接称呼‘安徽人’,很伤自尊。我很希望象山人消除排外心理,消除狭隘的地域优越感,把象山建成一个接纳外来人员、包容外来人员的大气的城市,为象山的引资和引才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据统计,全县引进人才的流失率高达40%以上,且流失的大多是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此外,随着全社会对人才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周边一些地区都在以优越的地域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经济待遇招揽人才,给我县人才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在这场日趋激烈的区域人才争夺战中,象山并不占优。因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强烈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推进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临难得机遇。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推进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县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一段时期,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年均增长11.5%,每万人口中人才数达到1100人以上,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或拥有各种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2万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200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10000人,把我县建设成为与经济百强县地位相适应的人才强县。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条:

——坚持扩大总量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人才总量同我县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适应,人才素质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根据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法和内容,促进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多途径多渠道引进人才,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实现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投入机制,建立政府为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各方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加强人才工作,根本任务在于完善人才规划、增强人才实力、激发人才活力、营造成才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

1、搞好人才规划,抓牢三支队伍。规划是龙头。要紧紧围绕县域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培训等各类规划和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象山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科研项目等领域人才的科学预测,真正把现有人才,所需人才,缺多少,缺什么,哪里来等问题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才需求标准,为有目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打好基础。我县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已基本完成,正式颁布后,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以人才建设规划纲要为龙头,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党政人才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要着力提高知识层次和实用技术水平。要以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较为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投入,全面实施十万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2、围绕能力建设,增强人才实力。构建象山人才高地,引进是“外增变量”,教育培养是“内生变量”。要把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一要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人才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象抓基础设施、抓项目、抓技改那样抓人才培训,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由县财政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对企业投入人才培训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大力实施公务员培训计划,建立党政人才培训考核学时学分制度,选送一批干部赴国内外重点高校进修深造,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抓好浙大远程教育三级干部培训网络建设,三年内覆盖全县90%以上的党员,逐步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继续加强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有条件的要选送赴国外学习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战略思维、国际眼界、竞争意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利用长三角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加强与各类名校合作,优化整合电大、党校、成人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研究探索各类人才差别化、个性化培训新做法。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要发挥主体地位作用,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尤其是一些骨干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注意人力资本的投入,推广员工的专业化教育。

二要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海洋开发、生态立县”四大战略,以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合理设置切合象山实际的专业课程。县职业高中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探索订单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等新路子,重点培养一批象山急需的专门人才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当前,要突出抓好机械、针织、旅游、宾馆服务、养殖等专业的培训。为引导鼓励企业对人才培训的投入,县里已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由县财政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对企业投入人才培训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三要把人才引进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为了切实改变人才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除了加强教育和培训外,还需要切实加大引进的力度。要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大力引进我县急需的外经贸、法律、规划、高新技术人才,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以及其它高级经营管理等急需的人才。2002年以来,我县采取“实习+就业”人才引进模式,从兰州等地引进了一批机械、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引才方式很好,要继续加大力度,改进方法,把触角延伸到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生活比较贫困的其他地区。要充分发挥柔性人才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进一步加大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象山籍人才的“回归”工作,我县每年向国内各类高校输送了上千名优秀学子,去年达到2400名,但回象山创业的人数并不多。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在校学子、在外创业人士的跟踪联络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鼓励他们回乡创业。

3、围绕市场取向,深化制度创新。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要按照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研究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和实绩评价机制,重在群众认可,扩大民意在党政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评价机制,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完善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积极探索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二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和调任制度,完善竞争上岗,推行绩效考核,改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方式、方法,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期制、试用制、辞职制等制度。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等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等制度。

三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完善统

一、竞争、有序、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行政驱动和规范市场规则等手段,使各类人才实现自主择业与双向选择,在市场平等竞争中成长。加快建设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其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引导工具。消除人才的地区、部门、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三支人才队伍之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人才的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机制,鼓励经营管理、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兼职,放宽部分高级专家的退休年龄。实施重奖制度,对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境)外智力项目,县财政根据市补助额度按1:1安排配套资金。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开展两年一次的“杰出人才奖”制度,对达到考核评定体系要求的企业,授予“人才型企业”荣誉称号并予以奖励。

4、围绕优化服务,营造成才环境。任何一种人才工作机制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相应的环境条件。对各类人才来说,事业是内动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是凝聚力。一方面我们花很大投入去引人才,另一方面却有大量人才从本地流失,因此,我们必须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加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

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快象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做强企业创业载体,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层次,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县科技创业园和科技孵化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凡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开发机构,在企业内部形成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全县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00家。要积极创造条件,尝试在有关城市建立“象山科研创新中心”,使其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锻炼成长的有效载体和舞台。要推动社会进步,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步伐,促进社会领域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使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二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县人事局要强化服务功能,开辟人才“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窗口服务。对柔性流入我县服务的国内外人才要发《特聘工作证》,其子女入托入学等待遇等同于人事关系和户籍随迁的同类人员。加强与引进人才的联系、沟通,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增强引进人才对象山的归属感。关心人才的工作和生活,让优秀人才在文化教育、交通服务、医疗保健、休闲活动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实施县人才公寓工程,三年内要兴建人才公寓1万平方米。切实按政策解决引进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以及各类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问题,以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我为跨越式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活动,落实“四个尊重”重大方针,不断营造包容的开放的社会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要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寻找学习活动载体,让每个组织、每个家庭都重视学习,营造人人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县科协和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技术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交流发展平台。要强化文化氛围,加快科技人员俱乐部、博物馆等设施建设,为人才提高素质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对高层次人才每两年要组织开展一次健康检查,人事局要做好组织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人才的交流、学习、娱乐的需求,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三、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人才强县战略是一项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大局和未来发展的大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党管人才。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推动我县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对人才的认识不到位,人才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提高认识关键在党政领导,要建立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听取他们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组织,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制订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挖掘出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人才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有相关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等宏观方面的问题,也有情况汇总、信息交流、工作协调等具体工作。为此,县委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初步构建了人才工作的新格局。组织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认真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着眼大局、超前思考、及早谋划,做好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三个家”一起建;县人事局作为综合职能部门要履行好职责,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镇乡、街道都要相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同时,各地要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主动与各类人才交朋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推进我县人才工作,县委、县政府在这次大会上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象山县2004—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供各地各部门讨论参考,有意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可以书面形式向组织部门反映。各地各单位领导要切实负起做好人才工作的主要责任,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提出针对性的落实措施。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制,明确分工,任务到人,层层落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把人才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创造一个人才活力迸发、聪明才智涌现的新局面,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五篇: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城管局局长张建平在全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全县建设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县十五届四次全会和全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今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部署会、动员会、鼓劲会。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会议确定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坚持以两场(厂)建设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推进城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精心打造文明卫生城市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充分发挥城管综合执法职能,深入持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形式,集中对县城主干道、背街小巷、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行整治,针对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店外经营、破坏公用设施等城市管理中的“顽症”,要采取强硬措施,严励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一系列联合执法活动,使城市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达到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广告匾协调美观、市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目的。

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一是继续做好改进垃圾收集方式和源头治理两项工作,将垃圾袋装化收集区域扩展至中心街、府前街、凤栖街,扩大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覆盖面,着力解决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二是强化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今年县政府在原购买40个公益

- 1 -

性岗位的基础上又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60个,全部充实到环卫生产一线,壮大和稳定了清扫保洁队伍。街道环境卫生推行16小时轮班作业,全天保洁,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无堆积、无死角。三是改善环卫生产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环卫生产工人待遇,为一线环卫工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继续开展为环卫工人过生日送蛋糕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切实加强各类市政设施管理。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严格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审批管理,严禁随意开挖占用城市道路和城市其他公用设施。切实搞好城市道路、排水、路灯等市政设施管护工作,制定设施管护标准和作业规范,建设设施清洗保洁制度,完善设施巡查和问题解决机制,提高设施管护效率,确保设施完好整洁,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园林绿化是打造生态洛川、和谐洛川,营造宜居城市,实现“城在园中、楼在林中、人在绿色中”城市构想的重要途径,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搞好城市绿化工作。一是采取缝播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等措施,积极探索城市绿化的新路子,不断扩大县城绿化规模,使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化地占有率明显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庭院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各项制度,促进城市绿化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加快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设步伐。今年计划完成垃圾场地质勘探、设计、场区道路开通和坝体工程建设,购置垃圾填埋设备,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向上申报项目,争取国债资金。目前,设计、地质勘探合同已经签订,道路工程已于3月13日正式开工,预计4月底全部完工。

完成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今年计划完成选址、土

- 2 -

地预审、地质勘探、环评、可研编制、初设等前期工作。同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找投资建设单位。

实施迎宾大道绿化亮化工程。绿化工程于3月10日开工,现已经完工,共栽植行道树棵,云杉株,绿化绿化带面积1760m。点亮工程计划4月中旬招标,预计7月底完工。

开工建设环卫生产基地。解决车辆停放,职工学习、生活等问题,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强化行业安全管理,努力建设和谐平安城市

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行业发展的高度,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责任心。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落实年”活动,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燃气安全抢险应急预案。加大对燃气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液化气储配站、经销点、燃气器具经销和安装行业,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督促燃气企业加大对供气管网、设施设备的巡查检修力度,严肃查处随意侵占、乱挖等人为破坏供气设施的行为。与在城市设置公用设施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督促在城市地上地及空间设置公用设施的单位定期对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出现破损丢失,及时维修、更换或补设。

四、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行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管规范性文件,协调有关部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城市绿线管理暂行办法,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不断强化行业监督,克服“重许可、轻监管”现象,加强批后监管,确保执法行为做到“公平、公正”。

创新管理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管干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市政、环卫、园林、燃气管理工作责任,采取划段包

- 3 -

2干、岗位考核、绩效挂构等形式,强化对城管人员的管理,努力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突出行动向长效管理的转变。

推行人性化管理。在县城开辟临时市场,为农民进城卖菜、下岗职工摆摊设点提供方便。着力建设12319服务平台,24小时为市民排忧解难。郑重承诺,城市举报,10分钟内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努力打造服务型、亲民型、爱民型城管。

推进城市无型资产“有形化”运作。树立“以城养成,以城兴城”的城市经营理念。挖掘城市公共空间、扩栏、灯箱等城市资源,对城市街路冠名权、广告使用权进行公开拍卖,盘盈城市资产。

五、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和改进城管行业作风

坚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复合型、廉洁型的城市管理队伍。达到“一队多能、一员多用”要求。进一步强化严格执法、亲民执法、和谐执法“三大”理念,做到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案,见违必纠,处罚有据,及时查处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又关心弱势群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尊重当事人的人格,主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队伍廉政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转变和改进城市管理行业作风。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促进城市发展上来,增强管理好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振作精神, 锐意进取,扎扎实实搞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城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 4 -

上一篇:快递仓管员业务流程下一篇:就这样种下一颗种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