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022-08-18

第一篇: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典型带动 创新引领 开创技能人才宣传工作新局面

——全省技能人才工作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初冬的东津,寒意浓浓,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襄阳技师学院学术报告厅却暖意融融,这里正在开展全省技能人才工作宣传培训。根据安排,今天的培训在学院举行,来自全省的专家领导以及相关院校的宣传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座。

11月29日上午九点整,我院院长马永军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开创技工院校宣传工作新局面》为主题,向全体参训学员介绍了我院宣传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宣传工作的相关经验。

随后,来自《湖北日报》的高级记者杨宏斌围绕写作的技巧,向大家讲解了机关材料与新闻报道的十三个区别,并对大家在写作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朴实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引起了参训学员的强烈共鸣,培训现场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

培训结束时,来自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本次全省技能人才工作宣传培训班的负责人范栋,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并指出此次培训过程中专家的讲课很精彩,学员的学习很认真,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安排。同时,他还代表人社厅对大家今后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做政治上的清醒者、明白人。通过此次培训要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全面推动宣传工作。二是要做思想上的引路人、护林员。认真领会上级的政策、精神,及时做好传达。三是要做业务上的研究员、推动者。尤其要认真研究《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宣传工作中要把握站位、注重技巧、热爱本职。他还希望大家把学习到的经验、方法、技巧带到自己的工作中,促进提高!

开眼界,学经验,谋发展。参训学员们均表示此次培训让大家受益匪浅,并表示此次培训不仅夯实了技能人才宣传工作的相关理论基础,还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为全省技能人才工作创新跨越性发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和人才支撑。

第二篇:抢抓机遇 开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新局面

抢抓机遇

开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教育也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成为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通过本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的学习研修,笔者对常州技师学院的改革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要准确把握面临的发展机遇

1.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

2014年,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他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并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他还对2015年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2.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张德江委员长亲自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开展了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执法检查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区、市),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执法检查的主要情况。这是职业教育法从1996年颁布施行19年以来的第一次,为全面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健全和完善符合国情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并提供法治监督和保障。

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措施,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201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江苏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人社部出台的《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建设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许多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常州市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出台相应政策,提出了相关要求,其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求,到2020年常州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应达到1000人以上,而截至2015年底,这一指标为826人,对学院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要客观认识学院所处的发展阶段

只有对于学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才能认清下一步加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找准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抓住发展的机遇。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有50多年办学历史,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壮大,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已处于技工教育比较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已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得了巨大的建设发展成绩

一是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学院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所普通技工学校,到省重点技工学校,再到1994年建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从2000年全国首批挂牌成立技师学院,到2007年建成为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二是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院从改革开放之初在校生不到200人,发展到1986年突破1000人,2006年突破1万人,此后一直保持在万人以上的规模。三是办学质量逐渐提高。在为社会输送的11万多名技能人才人中,高级工、技师3达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全国首批中职示范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基础条件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2009年完成五校整合,2013年初建成新校区并搬入办学。新校区占地面积526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实习实训教学场地充裕,设备先进。同时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一期与学院新校区同步规划建设,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服务中心设在学院,并委托学校管理,汇聚了更多的资源优势。二是师资力量雄厚。48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4.8%,一体化教师占70.4%,373名专业教师中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占25.7%,还有一批从企业聘请的高素质兼职教师。三是管理严格规范。2003年起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并不断完善和深化,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严格规范,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信息化。

3.积累了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

一是大胆尝试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1988年试办高级技工班,1994年正式开办二年制高技班,1995年开办五年一贯制高技班;2000年起开设技师班,并逐步拓展技师班专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不同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自1998年起在计算机专业和旅游烹饪专业试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经认真总结完善,2002年起推行至电类专业,2003学年在全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三是积极参与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2009年承担人社部“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及维修电工、机修钳工两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制定;2010年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钳加工专业参与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2011年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钳加工、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修等4个专业成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4.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设置的专业目前达56个,覆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其中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17个,市级示范专业15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主持完成全国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成为全国主持项目建设的唯一技工院校。二是培养层次。覆盖全日制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以及职业培训中的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技师研修。三是职业培训。加快培育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培训规模加速扩张,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年职业培训和鉴定达2.2万人次;作为人社部首家“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近五年完成全国师资培训千余人。四是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实践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新路径,瞄准德国职业资格证书(IHK、HWK)与国内技师证书“双证”培养目标,2014年起与德国职业教育机构(EBZ、GBS)合作,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品牌――中德国际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外企业实践经历、掌握世界最新技术技能、训练有素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中德国际班已拓展到3个专业(分别为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械师)、2种学制(初中生源6年制、高中阶段生源4年制)、7个班的规模。

三、要精准实施学院发展的改革举措

在当前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形势下,未来一段时间,学院的发展应立足现有的条件,坚持技工教育发展的方向、传统和特色不动摇,以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以突出内涵建设为核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以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为突破,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扎实的措施,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1.做优学制培养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对现有专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开发提升一大批新专业,打造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产业专业群,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建设布局。二是拓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巩固提升现有办学成效。办好目前的中德国际班,进一步拓展新的中德合作办学机构,开设新的国际合作专业。同时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参照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和日本、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办学。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和评分标准、选手集训基地建设标准和集训方法、专家教练遴选标准以及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内容、方法、途径,以及教学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着重梳理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全面完成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修订或制定工作,根据课程标准建设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试题库,“十三五”期间不断优化提升,推进教考分离制度的实施,根据各专业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企业需求,探索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新方法。

2.做强社会培训

一是充分发挥各专业社会培训主体作用。进一步调动专业系培训业务开发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培训业务开发的工作能力和成效;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优异的培训效果带动培训业务的巩固和扩张。主动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用好用足现有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二是大力开拓职业培训工作的业务领域。探索服务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新领域,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具有高技术技能特征的授权类培训,积极开展特定对象(农民工、复员军人、残疾人、毕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再就业等)的专门培训。探索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专门招生窗口,做到职业培训常年招生。努力开拓国际合作培训,与在华知名国际企业合作,开展高端社会培训,推动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等与国际接轨。三是争取开展建设职业训练院试点。按照人社部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完善职业训练院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高水平的职业训练院建设试点工作典型案例,为人社部开展职业训练院建设和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3.深化校企合作

坚持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完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教学模式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办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实施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在办好省级试点班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合作企业,逐步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二是建好校外生产实训基地。按照每个专业3~5个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在完成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的基础上,都能在紧密型合作企业相关岗位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与重点企业及相关院校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组建技工教育集团。三是管好用好常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培训发展状况,适时调整与增加培训项目,通过高端带动和典型引路,建立企业、学校、人力资源市场与实训基地紧密联系机制,扩大培训服务覆盖面,逐步拓展和完善基地培训项目,形成能够满足社会培训各种需求的菜单式项目体系,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人才服务能力。继续启动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建设工程,积极引企入校,争取引进社会资本,探索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服务中心的混合所有制建设运行及管理模式创新。

4.提升师资水平

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制教育专业教师师生比争取达到1:25左右,其中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占25%以上。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职业资格等级,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二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专业教师中的比重达45%以上,专业教师中同时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比重达30%左右。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机制,激励教师走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成长之路。支持教师参与社会培训,通过社会培训熟悉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加强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团队负责人的培养,以创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以专业群为单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具有国际职业教育视野的省内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第三篇: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11年5月12日)

刘玉亭

同志们:

总局党组和周伯华局长交给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系统人才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十二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充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创新执法,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刚才,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系统人才工作取得的进展,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系统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不断开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受总局党组委托,就贯彻落实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全系统人才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十一五”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国家发展同步,伴改革开放前行,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坚持不懈推进人才工作,坚定不移提升队伍素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喜人。

(一)真抓实干,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的五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决贯彻落实总局党组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系统人才工作开启了全新的局面。

一是人才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围绕依法履职、服务发展,着眼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大局,总局党组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引,相继提出了“三个过硬”、“四高目标”、“四个只有”、“五个更加”等一系列有关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发展理念,强调了深化“四个更新”、加快“四个转变”、具备“四种能力”、争当“四个模范”等一系列有关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的要求,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全系统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各地在统一思想、提升认识的基础上,立足地区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深化人才发展理念,在工作中强化队伍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工商行政管理特色、符合工商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工作思路和模式,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人才工作的主线更加突出。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主线,一以贯之,常抓不懈。2006年,总局在山东召开了全系统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会议,为“十一五”期间基层人才建设明确了方向;2007年,总局在新疆召开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各地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大规模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生了良好效果;2008年,以落实新“三定”、停征“两费”为契机,全系统围绕职能调整和队伍转型,大力开展基层干部业务培训,成效显著;2009年,各地狠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年,总局在重庆召开了全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各地在基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三是人才工作的举措更加务实。为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总局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普遍建立了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互动、各方广泛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全系统围绕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人才工作举措更加立足队伍实际,更加注重效能提升。特别是在教育培训方面,各地坚持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培训工作更贴近基层工商实际,更符合队伍发展规律。

(二)务求实效,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跨越发展的五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工程,以“三个过硬”为目标,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抓培训强素质,抓基层打基础,工商人才队伍在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与突破。

一是重吸纳,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各地紧紧抓住公务员招录契机,立足人才需求,严格按照逢进必考、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招录原则,积极吸纳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招录更符合工商人才标准,人员吸纳更有利于队伍结构优化。“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招录干部2991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3336人,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

二是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针对干部队伍相对老化、专业结构单

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监管执法业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一步加快队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实现人才队伍在机关基层之间和城乡之间合理分布。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占干部总数比例由2005年的52.78%增长至88.25%,增长了约35个百分点;其中与工商业务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干部占78%;全系统硕士、博士研究生从2005年的480人增加到6431人,增长了12.4倍,干部队伍的高学历比重进一步上升。在调整知识结构方面,各地通过招录、在职进修、业务培训等方式,重点解决食品安全、电子商务、反垄断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管人才缺口问题。

三是重培训,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依托总局行政学院及各级干部培训机构,全系统以提升现有人员素质为重点,推进干部培训,鼓励岗位成才,深入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系统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万期,培训干部330多万人次,圆满完成了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实施“领导人才培训工程”,截至目前,省、市、县工商局“一把手”轮训任务已全面完成,地(市)局副职领导干部轮训基本完成,省局副职领导干部轮训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提高监管执法能力为重点,实施“基层执法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符合基层执法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建设专业化行政执法人才为重点,实施“执法骨干人才培训工程”,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素质优良、规模适当、能够攻坚克难的梯次骨干人才队伍;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协调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工商人才培训工作,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已经成为在现有条件下提升队伍素质、加快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有效推动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重效能,人才队伍建设显现成效。各地在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应用,以人才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人才应用促进业务提升,工商行政管理“三个过硬”的干部队伍建设在依法履职、服务发展、应对国家大事难事中凸显了强大的战斗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中,工商部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企业的广泛好评;在服务保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工商队伍展现出了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基层工商干部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作风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赞赏;在妥善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应对拉萨“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中,基层执法人员积极维护市场稳定和民族团结,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实践证明,在应对难事、办好大事中,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作出了贡献,得到了认可,多年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经受住了实践检验。

(三)注重长效,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过去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五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着眼长远,注重长效,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快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能够保障工商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的制度体系,为全系统营造了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围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总局在广泛调研、准确把握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加大完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力度,制定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了一批涉及基层建设、人才发展、教育培训的制度规章,为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始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阶段。

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2007年10月总局行政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发挥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我们初步建立了一支社会化的师资队伍、一套符合工商人才队伍特点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初步建成了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培训的良好开局。以总局行政学院为中心、各级培训机构为支撑,培训制度日趋完善,保障机制日益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培训体系初具规模,实现了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并行、总局培训与地方培训互补、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三个过硬”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拔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各地积极探索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为基础的督察考评体系,不断完善以职务晋升、评先表彰和教育培训为主的激励机制,以事业心激发干部工作热情、以实现岗位价值带动岗位成才;建立了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广泛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制度,有利于人才队伍发展的选拔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在国家公务员局的大力支持下,总局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基层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基层工商干部的积极性。总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先进表彰,以及一年一度的先进模范代表休假疗养制度,在全系统和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树立了工商部门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鼓励成才的良好形象。

四是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人才配置机制。各地坚持在工作实践中用好用活人才,加大实践锻炼力度,将轮岗交流、挂职锻炼作为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普遍开展了机关干部基层挂职、基层干部机关挂职、所长与科长交流,省局处长与地市局长交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岗位交流等工作,在交流中实现队伍素质提升和人才配置优化。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圆满完成党和政府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使命和各项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过硬”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紧紧围绕提升依法履职、服务发展能力这个关键;必须从干部队伍现状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主动,多措并举。这些都是对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建设带规律性的认识,来源于全系统的丰富实践,集中体现了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智慧,对推动全系统人才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倍加珍惜,切实加以运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意识仍有待加强,梯队人才的建设机制还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培育工作任重道远;干部队伍相对老化明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短缺,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统计分析等专业人才缺口仍然较大;人才激励机制还存在欠缺,更加有效调动干部积极性和创造力,仍是当前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

二、认真贯彻落实人才战略部署,为实现 “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题主线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而是一场深刻变革。工商行政管理更好地推进“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根本要靠人,关键在人才。只有实现人才建设的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保证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才能支撑和促进“五个更加”的实现和深化,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总局党组和周伯华局长认真分析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加强“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等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的要求,以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各级人才库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既有人才资源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培养造就“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抓好落实。为切实把人才战略落到实处,根据周伯华局长和总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要着重抓紧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努力形成人才优先的发展格局。

人才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和市场监管水平的保证。努力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格局,重点是在优先上下功夫。

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就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二是大力营造人人争当人才的浓厚氛围。人才的本质是知识性、技能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人人争当人才的浓厚氛围,就是要从人才的本质出发,重知识、重技能、重创造、重实干。全系统四十几万人的工商干部队伍,是我们人才队伍的基础和基石,是工商系统的宝贵财富。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强调学历但不唯学历,重视资历但不唯资历,尊重知识但不纸上谈兵。三是努力形成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努力形成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就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坚持优先发展、重点突破、创新机制、统筹推进等基本原则。要深刻理解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准确把握人才优先战略布局的内涵,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工商系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要认真按照周伯华局长提出的要求,经过几年艰苦不懈的努力,争取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效能显著的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二)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作用。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就是要扎实推进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层监管执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充分开发工商系统内外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领导人才、专业化监管执法人才、高水平技术支持人才、复合型基层实用人才和高效能综合管理人才等五类重点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事业中来。

一是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实施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高素质领导人才,是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各级领导人才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工商系统履职效能的关键,是决定工商事业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实施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各级行政机关一把手为重点,全面提升各级领导人才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既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培养教育体系,也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轮训制度;既要注重现任领导人才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后备领导人才能力的提升。二是以提高专业技能为核心,大力实施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业精于勤,贵于专。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中,需要大量的专家型人才给予智力支持。大力实施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要注重发现、培养、引进、使用那些在专业领域业务精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背景、具有创新能力、对专业工作发挥引领作用的人才。三是以提高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复合型人才具有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适合并胜任多种岗位职责要求的特点,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要着重选拔那些熟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具备综合知识和能力、善于把握全局、擅长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重点使用。四是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基层监管执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数量众多、体系完整、覆盖广阔的基层执法队伍,是全国工商系统的根基所在。大力提升基层监管执法干部的能力,至关重要。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到2015年,基层业务标兵和岗位能手分别占基层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5%和15%的目标。五是以提升新型领域执法能力和工商信息化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目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乏高水平专业性人才。各地要紧紧围绕工商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强紧缺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制定详实的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开发计划,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各地要积极探索聘用制公务员招录、聘用等方法,引进更多的紧缺人才。六是以实现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培养工程。要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努力造就一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工商英才。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系统形成关心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人才干事业的良好氛围,给干事的青年才俊提供舞台,给干成事的青年英才提供发展的空间;要引导青年干部牢固树立“国徽头上戴,责任肩上挑”的人生理想,在市场监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建功立业。到2015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培养的青年英才,要达到占本机关40岁以下青年的10%-15%的目标,为工商事业改革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七是以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程。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和政治性任务。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建立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领导人才、专业人才帮扶中西部地区,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师资团”、“人才服务团”等活动,促进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中西部地区的省区市工商局要制定本地区人才发掘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业务骨干到对口帮扶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总局机关学习锻炼,增长才干。总局和各省市工商局要积极鼓励人才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流动,推进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三)全面开展人才库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事业发展和干部成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人才库建设是事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十二五”期间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周伯华局长在讲话中对如何全面开展人才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构建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四级五类立体人才库。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总局党组的部署,按照急用先建、整体推进的原则,分批次建立健全涵盖领导人才、行政执法、专门技术、基层实用和综合管理人才的立体人才库,实现各级各类高端人才入库管理。总局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司局要抓紧制定入库人才标准,增强人才库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入库人才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二是以高端人才带动“三个过硬”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突出业绩能力的入库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高端人才库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系统内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视野。要及时总结各级各类高端人才的成才经典案例,加大高端人才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在全系统形成重品德、讲能力、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员成才的自觉性主动性,以高端人才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带动“三个过硬”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人才与工商事业的融合发展。要制定入库人才优先培养、优先选拔、优先使用的配套政策,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管理制度,形成人才辈出的长效机制。在建立向高端人才倾斜的干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按人才能力、贡献配置资源的机制,使人才能级序列与领导职务序列一并作为队伍管理与激励的重要手段,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四)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化、科学化。

“十二五”时期,全系统要把人才教育培训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注重提升人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切实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一是把提升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要围绕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和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培训;围绕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切实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围绕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围绕提高执政为民和创先争优能力,全面开展职业道德和作风素养培训。对提升能力的培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的教育培训,更注重实践的培养锻炼,做到虚实并重,突出实效。二是将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教育培养专家型、复合型的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为工商系统依法履职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高度重视基层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基层监管执法干部是工商队伍的主体和主力。工商系统的工作落实靠基层,工商队伍的形象看基层。要把系统专业化建设和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步进行,深入开展基层干部轮训培训,优先保障基层培训经费,注重为基层培养师资,推广在线学习、远程网络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三个过硬”高素质基层执法队伍。四是坚持以用为本,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实训化、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在于有用,培训的效果在于实用。要挖掘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全系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分级负责的培训体系。深化分级分类培训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同级分类培训大纲,重点开发实用性培训教材,大力发展远程教学和网络培训。突出实践特色基地建设,引导培训机构以实效求发展。

(五)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扎实做好人才工作,是全系统长远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要在夯实人才工作基础上花大力气,在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上下真功夫,为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工作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全面推行岗位职责管理。三是深化人才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四是加大人才储备力度。五是加强政策研究力度。六是加强人才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同志们,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呼唤人才,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需要人才。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事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按照总局党组关于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以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科学谋划,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切实做好人才工作,为大力推进“三个过硬”的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发挥会员作用 开创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协会事业新局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挥会员作用 开创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协会事业新局面

作者:孔祥国 傅岳平

来源:《职业》2012年第05期

2012年3月27日上午,湖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会员代表、引智重点服务单位、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湖南省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邓群策同志主持会议,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王瑰曙作工作报告,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编办党组书记、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彭崇谷作了题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湖南省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协作事业新局面”的讲话。

“十一五”期间湖南全省引进外国专家两万多人次到湖南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比“十五”期间增加一万人次,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引智项目两千余个,每年在湘服务外国专家达五千人次。引进专家涉及高新技术、节能降耗、钢铁与有色深加工、民用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

湖南省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同志指出,湖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是湖南省引智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为引进外国智力、促进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协作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希望广大会员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决定的要求,更加努力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紧紧把握时代需要,不断拓展引智业务领域,强化服务意识,坚持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国际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分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全面开创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新局面。

第五篇:努力开创督查工作新局面

督查工作是各级党委、领导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办公部门的重要工作,更是衡量和体现领导水平和办公室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兵、*党委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对督查工作的领导,拓宽督查工作领域,改进督查工作方法,增强督查工作实效,确保了政令畅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确保督查工作顺利进行

江总书记深刻指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可见抓好督查工作,对于实现决策目标,保证政令畅通,顺利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团场改革和企业改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加强督促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的研究并解决问题。因此,抓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要强化领导行为。抓好督查工作是维护党委权威,保证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是决策的谋划决断者,又是决策的组织实施者,所以我们要把督查工作作为系统的领导行为,从上至下狠抓落实。二是要强化群众观念。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加强督查工作,可以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到困难、矛盾和问题较多的地方去,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统一思想,务求实效,充分认识运用督查手段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性。三是要强化大督查观念。一方面我们要抓好中央、自治区和*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另一方面,督查工作也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系统工程。兵、*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的落实,事关全局,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领导班子要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在一些重要环节上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督查部门搞好组织协调工作,以便督查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督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党委更加重视督查工作,把督促检查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为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一是各级领导亲自督查制度化。*领导除了经常深入自已扶贫挂钩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外,还经常有针对性地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召开扶贫帮困汇报会,及时、全面的了解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进一步健全督查机构,加强督查力量。*专门成立了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把一些工作经验丰富、公道正派、责任心强、敢于反映和处理问题的同志纳入领导小组。按照*党委督查室的要求,*及时在农牧团场和工交建商企业中选定181团和油化公司两个单位作为*党委督促检查监测点,以点带面,健全了机构,加大了基层监测力度。三是*党委高度重视办公室督查工作。不论是*党委督查室的文件,还是*两办的督查文件,*主要领导都视为特办件,及时阅办批示。平时工作中为督查人员提供阅读有关文件和资料、参加有关会议、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等必要的工作条件。*主要领导还专门召集办公室领导及督查工作人员开办公会议,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大大提高了督查工作的效能。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督查工作的实效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督查工作的重点放在上级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上,放在*党委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上,放在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个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上级党委和*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督查工作。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生产总值以19%的速度增长,职均收入以21.8%的速度增长。就*来讲,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党委的安排部署,以“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增强戍边实力”为目标,特别是在落实张司令员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方面,把培育新的、大的、有带动能力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常深入团连、农户、企业进行调研,明确重点,制定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畜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可持续发展工程,紧紧围绕实施畜牧业“双百万”工程和“2001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养殖空白户的活动,筹资2500万元资金继续加大向畜牧业的投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组建肉食联合加工厂,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工程。把城市经营和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通过融资改造、整合提高和捆绑包装,在*城市建立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集团公司,涵养税源,支撑城市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把渔业和高经济动物养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旅游业,注重培育和开发利用口岸和边境特色旅游。深入贯彻*“1+8”“1+3”文件精神,加快农牧团场和工交建商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为确保这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全面发展,*领导亲自研究督查方案,督促督查部门逐级逐项进行督查落实,并定期召开汇报会,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对督查部门遇到的难题,及时出面协调解决。同时,要求办公室及时将有关信息和决策落实情况上报*,为*党委进一步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加强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的督促检查,抓大事。为尽快使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委的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尤其是对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委四届八次、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及兵*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们认真进行了督促检查,特别是把涉及全局性、对*团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列入决策督查的重点,如贯彻落实*“1+3”“1+8”改革文件精神情况、*大力实施发展畜牧业“双百万”工程、“2001”示范工程及*千名干部帮扶畜牧业大户和空白户活动情况,明确职责和完成时限。目前全*承包土地使用证发放达到95.33%,两用地划分达到100%,户均2.91亩,全*1144名副连以上干部与2288户贫困户签定了帮扶责任合同。为此*党委组织了十几个检查组,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狠抓落实。今年以来,我们对15项工作进行立项督查,向基层单位下发《督查通知》10余件,为*党委督查室报送《督查专报》30余期。

二是突出加强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抓难事。领导批示往往是一些比较具体复杂、办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并亟待解决的事项。如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个确保”、企业内部稳定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大局,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办好领导批示,对促进重大问题的解决,推动决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维护兵*党委的权威,促进决策落实,*领导的批示,*领导直接督办,*党委的批示,办公室领导直接督办,一督到底,做到批则必查,查则必清,清则必办,办则必果。

三是突出加强*党委专项督查的办理工作,办实事。*党委高度重视*党委督查室针对中央、自治区及*党委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所下发的《督查情况》、《督办通知》和《查办通知》,认真传阅,并及时向办公室作出办理批示,要求根据实际,认真组织督查活动,狠抓落实,并按照程序、保质保量、及时办结、按期上报。比如加强企业和社会稳定工作、扶贫帮困工作、职工增收减负工作、危旧住房改造工作等,兵*党委始终十分关心和重视,我们牢牢抓住这些问题不放,认真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并及时上报有关落实情况。今年,我*接到*《督查通知》8份,按时办结率100%。

四、找出差距、改进不足,开创督查工作新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督查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离*党委督查室和*党委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反馈情况还不够主动,反馈的内容质量不高,反映一般性的工作措施和成绩多,反映问题和带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的东西少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督查工作在*党委及督查室的领导和指导下,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兵*党委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督查意识,健全督查制度,优化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督查实效,使督查工作在推动兵*党委的决策落实上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一是紧紧围绕兵*党委的中心工作,抓好兵*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抓好领导交办事项的查办落实。二是及时、准确地向*党委反馈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况,反馈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和建议。三是加大督查调研工作力度,力求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四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立便捷、畅通、有效的督查网络,落实目标任务。在*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不断充实督查队伍力量,重视督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机关各有关部门和基层督查点的作用。要求*每月上报1-2期《督查专报》,根据工作需要,下发1-2期《督查情况通报》,*督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每月向*办公室提供10条督查信息,督查监测点平均每月上报*1期《督查专报》。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重在落实,力求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科技创新商业计划书下一篇:建筑业协会工作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