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究

2022-09-10

一、引言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实训实习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1]。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训实习环节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在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形势下, 实训实习过程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通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促进就业基地建设, 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 高校主导式、企业主导式[2]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学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高校与企业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3]。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缩短大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转变周期, 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仍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 教学计划主要由高校负责制定, 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 容易导致高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高校为了保障理论课程的统一进度不受影响, 实践教学往往在理论教学周之外集中安排, 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及时的互相补充, 企业为了降低学生实习的成本而减少相关方面的培训, 或将学生安排在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 使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方面的实践技能, 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习的效果。

其次, 企业积极性不高, 实习基地稳定性较低。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个别企业虽然勉强接收, 但也是应付[4]。主要原因有:企业担心学生实习妨碍正常的生产, 影响企业效益, 泄露商业机密;管理和安全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培训成本, 实习结束后离开企业, 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招聘的需求;高校不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等工作, 不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困难或带来社会效益。

再次, 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同学生的就业观不同, 对实习企业了解不够或不符合学生的就业方向, 以及实习期间大部分企业不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工资待遇, 而高校的经费有限, 学生自己承担的费用较高等, 均导致了学生对于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实习实训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影响

近年关于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结果关系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 工作前的实习环节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整体结果产生有利影响, 一定的实习经历能够增加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筹码,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5]。因此, 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互利双赢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能够为大学生实训实习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效果。

(一)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生通过在生产一线的实践操作, 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培养团结合作、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6]。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训实习工作由高校转移到企业进行, 使得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从实践出发,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意向, 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

实训实习阶段是大学生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的阶段, 该阶段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发展。实习过程中, 大学生对自我特长、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不断加强, 对社会职能机构和职业分工的认识不断加深, 逐渐树立自己的就业观、择业观, 不断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目标, 对于学生再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共性要求是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因此, 培养就业与毕业零过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目标。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提供的机会能够使学生接受行业熏陶, 尽快掌握相关岗位技能, 提升沟通、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7]。

四、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模式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达到“校、企、生、师”互利共赢的目的, 提出在深化校企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模式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既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实习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 同时企业与学生、高校三方互相了解, 学生在与几家企业进行双选后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训实习, 提前进入就业阶段, 有利于学生稳定就业。

(一) 针对专业特点, 开发多家实训实习单位

高校经过实地调研, 选择多家与专业、行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确保实训实习基地的稳定性。扩大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的可选择范围的同时, 充分考虑学生生源情况和就业意向, 选取多地区的企业开展合作,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实训实习企业、合理就业, 从而增强学生实习就业的稳定性。

(二) 选择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协调开放式办学

通过调整教学计划, 安排学生适时进行专业见习、实训和实习, 熟悉生产线和企业文化, 由专业课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 聘请企业专家给相关专业学生讲座或讲学。

(三) 加大宣传力度, 提前营造就业氛围

学生进行专业前景介绍时即安排合作企业的宣传, 通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合作企业的了解;通过与合作企业设立各种奖励制度加强企业宣传;通过邀请企业中的老毕业生宣讲, 加深学生对实训实习企业的了解, 为学生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四) 企业与学生进行双选, 带薪实习, 提前进入就业阶段

打破集中实习模式, 采取每个专业选取3-5家企业, 学生与企业进行双选后开展实训实习工作的模式, 提前进入就业阶段,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在考察阶段即与合作企业洽谈确定学生实习期间工资待遇, 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用。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训实习最后留在企业继续工作的学生比例较大, 减少了企业人员的流动, 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企业也愿意与高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 对于企业和学生都有一定的益处。

(五) 签订协议, 严格要求, 做好实训实习工作考核

双选确定实训实习企业后, 学生与实习企业、高校签订实习协议, 明确实习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实习结束后学生可自行选择去留。企业为学生配备的指导教师同学校分配的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的指导和考核, 保证实训实习的顺利进行。

(六) 做好跟踪调查, 保证学生利益

高校每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占有份额等进行调查, 对毕业生工作状况进行跟踪统计, 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为后续合作提供保证。同时, 长期、大量向同一企业输送学生, 必然造成本校学生之间的竞争, 影响学生在企业的晋升。因此, 适时调整实训实习学生的数量, 积极开拓新的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是高校今后开展实训实习与就业工作的重点。

五、结语

基于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模式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建立了一批稳定、互利双赢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不断加深校企双方的合作和协同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实训实习效果, 实训实习过程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的实践水平、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且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到毕业时能够获得较高的起薪, 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摘要: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场地。本文针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以校外实训实习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为出发点, 提出了“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模式”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做好实训实习工作的基础上, 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实训实习,就业,校外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 刘伟.地方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 2009, 7 (4) :85-88.

[2] 易洪雷, 薛元, 张彩云, 裘玉英, 詹建朝.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4 (4) :139-142.

[3] 吴波, 隋金玲, 闫笑非等.具有鲜明工程特色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9) :9-13.

[4] 李卓谦, 孙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 (17) :123-126.

[5] 曾宏.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结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1) :181-183.

[6] 韩新才, 潘志权, 丁刚, 王存文.建设双赢的生物化工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3) :56-58.

[7] 李敏.基于校企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职教通讯, 2010 (12) :133-134.

上一篇: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入党动机的利益视角分析——以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为例下一篇:怎样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