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2023-01-27

双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同时出现2个胎儿, 属于高危妊娠。据流调学显示, 我国双胎发生率为1.5%[1]。双胎妊娠在妊娠以及分娩并发症、围生儿死亡率上均高于单胎妊娠。因此本院抽取51例双胎妊娠患者进行分析与总结, 旨在防治各种常见并发症, 同时选取最佳的分娩方式与处理方案, 从而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51例, 占同期所有分娩产妇的1.23%。51例孕妇年龄20~36岁, 平均25.70岁;初产妇37例, 占72.55%, 经产妇14例, 占27.45%;孕龄25~40+4周, 平均孕周为36+1周, 孕龄大于37周的为40例, 小于37周的为11例, 其中孕龄小于33周的5例, 含有小于28周的3例, 早产发生率为15.68%。另外, 抽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42例单胎妊娠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双胎妊娠并发症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2]。根据不同双胎妊娠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用不同的分娩方式[2~6], 包括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术。

1.3 分组

51例双胎妊娠者共获得新生儿102例, 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 剖宫产指征参考:第一胎儿非头位者原则上进行剖宫产分娩;胎儿窘迫;合并妊娠高血压征;合并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之一的体重在3500g之上;合并有瘢痕子宫、宫缩乏力者, 见表2。

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妊娠合并症情况 (表1)

3.2 双胎妊娠者的不同胎位采用2种不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情况 (表2)

4 讨论

双胎妊娠早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前置胎盘等, 其胎位多为纵产式, 尤以头、头或头、臀多见, 其他胎位较少见 (由表2也可知) ;妊娠晚期由于子宫膨大、压力增高容易造成胎膜早破以及早产。在双胎妊娠分娩期的异常状况更多, 如胎膜早破等, 其次胎位异常和胎盘早剥等也较常见, 另外由于分娩期易发生宫缩乏力, 导致产妇难产、产后大出血等。

因此双胎妊娠对母婴都是不利的。正常母体为了适应妊娠, 全身的新陈代谢发生了变化, 而双胎妊娠的母体更承受了剧烈的生理反应, 若机体无法及时适应变化就会产生如前所述的并发症, 增加了围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因此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有效地分娩方案是提高婴儿存活率、降低孕妇死亡率的手段。

注:▲P>0.05, 说明当胎儿均为头位时, 采用2种方法对新生儿的窒息不存在差异;◆P<0.01, 说明如果胎儿中其中一胎不是头位时, 新生儿的窒息率阴道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说明新生儿的存活率低

4.1 积极防治并发症

妊娠期间及早确诊、加强监护, 中期时可进行宫高、腹围和胎心的全程监护, 如胎儿的发育、是否缺氧等, 对于异常给予治疗, 提高母体的营养也至关重要。良好适度的营养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提高缺氧难受的重要措施, 也是减少母体并发症的手段之一。避免体力劳动, 以防胎膜早破, 延长孕周直至足月。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应加强监测, 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

4.2 分娩方案

双胎妊娠围产儿的存活率不但与妊娠期间的并发症有关, 其分娩方案也是其关键因素。51例双胎妊娠:当胎儿均为头位时, 采用剖宫产还是阴道的分娩, 对新生儿的窒息没有明显差异, 但如果胎儿中的一胎不是头位, 而是臀位或其他位置时, 剖宫产组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

不同胎位及分娩方式直接影响胎儿的成活率。李秋香[7]也认为双胎胎位不正是最危险的合并症, 能够增加围产儿的死亡率, 建议对先露异常者, 尤其胎儿较大者应采用剖宫术, 故应适当放宽双胎中有一胎方位异常的剖宫产指征。

综上所述剖宫产不但能减少母体危险性, 而且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但需注意的是剖宫产对于减少窒息发生率存在长处, 而对早产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仍需积极防治。

摘要:目的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与分娩方案。方法分析51例双胎妊娠情况, 并与42例单胎妊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并发症高于单胎妊娠, 不同胎位及分娩方式直接影响胎儿的成活率。结论双胎妊娠者并发症多, 选择分娩方式极为重要。

关键词:双胎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郅隆.高危妊娠的监护与处理[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71~184.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9~154.

[3] 王佰娟.双胎妊娠的分娩式与妊娠结局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8) ∶490~491.

[4] 林琼霞, 左绪磊.89例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9) ∶566~567.

[5] 漆洪波, 李燕.双胎致梗阻性难产的预防[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2) ∶92~93.

[6] 郑雪湘.双胎5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 2005, 31 (2) ∶99.

[7] 李秋香.双胎妊娠44例临床分析[J].中国局解手术杂志, 1998, 7 (3) ∶147.

上一篇:我国档案中介机构服务规范化的监管保障研究下一篇: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