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的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经济类的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課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能使学生理解经济法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其法律实践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然而,现行经济法案例教学实践中,适用方法简单而不科学、价值定位的偏离,仍然未摆脱传统案例教学。

第一篇:经济类的论文范文

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适于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在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经济类专业;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因而各个高校都积极加强了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改革,一般都在经济类专业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培养既懂经济又懂经济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已在各高校普遍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寓抽象的经济法理论知识于生动的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来加深对经济法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且案例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經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法》课程内容多,理论性较强,如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对枯燥的理论讲授不感兴趣。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需自行查阅资料,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特别是在没有法学理论基础的经济类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便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处事能力。案例教学法需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是一个小团队,由于时间限制,每个成员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因此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所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需要不断讨论,交流看法,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时,还需共同应对其他组的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处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3.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经济法》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这些素质正是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

4.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较高。任课教师既要精通经济法理论知识,又要懂经济类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因此,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滞后、课时偏少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深入开展。目前虽然有一些针对经济类专业编写的《经济法》教材,但专门针对《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教材较少。有些教材出版后就很少进行修订,而经济法具有较强的时事性,需经常修订,但经济法教材更新较慢,因此很多经济法教材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课时偏少也是制约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法内容繁多,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密切,各高校一般安排32—51课时,教师很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案例交给学生,讨论几分钟,就由教师代为分析,匆匆结束。由于课时的限制,实践中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的现象颇为严重。

2.教学案例参差不齐,针对性不强。案例教程的缺失导致教师要自己准备教学案例。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随便在网上搜索几个案例,也不进行整理,就拿来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这些案例有的是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跨越几个部门法,过于复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案例,学生无法展开讨论。而有的案例过于简单,学生一看便知答案,根本不需讨论,这样的案例也不宜作为讨论案例。此外,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配有手机,教师在网上搜索的案例,他们自己在网上也能够搜到答案,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案例讨论环节中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但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不一定令人满意,大部分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这种由学生担当主角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有些学生则是因为基础较差,不理解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无法参与讨论;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不善与人交往而独自分析,从而可能会导致冷场现象的出现。

4.缺乏合理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由于案例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考核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考核不重视,甚至直接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而平时成绩的计分依据一般就是凭学生的出勤率及作业完成情况,而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不计成绩,或只是对参与讨论积极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为他们只要在考前突击几天,就可以轻松通过考试。因此,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亟需改革。

四、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

1.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及时更新教材。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因此有必要增加教学课时。教学课时宜安排60—68课时,这样既保证了理论讲述,又有较为充分的案例讨论时间。同时,经济类的法律法规经常修订,应选择最新版的经济法教材,保证知识的新颖性。

2.课前精选典型性、新颖性及针对性案例。针对经济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案例有一定的要求,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一个经典案例能有技巧地考查具有关联性的重点知识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加深对其所隐含知识点的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教学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案例,也可以选择一些发生在本地的案例,这样学生比较感兴趣,分析、讨论案例的积极性也会较高。

3.实施多样化的案例教学。(1)案例讨论式教学法,這是最常见的案例教学方式。首先,教师需提前将学生分组,各小组选举一名小组长,同时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各小组,由各小组长给本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其次,在课堂讨论环节,各小组集中分析、讨论案例所涉的问题,大家相互交流看法,集中探讨。再次,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汇报完后其他组可以提问。最后,由学生互评讨论成果的汇报情况,之后再由教师点评,肯定其做得好的方面,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待下次改进。每位学生最后都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巩固其讨论成果的成效。(2)观摩影片式案例教学法。观摩影片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放映一段反映相关案例的影片,学生观摩完毕,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讨论影片中涉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应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案例式教学方式运用生动的影像,没有文字案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3)情景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与观摩式案例教学法类似,只不过是事先将案例材料交给学生,让部分学生亲自上阵,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其他同学分别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较耗时,不宜经常使用,但偶尔实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行动导向式案例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给定书面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合同法、公司法、企业法等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如要求学生订立一份合同、模拟创立一家公司或企业等。

4.实行多样化案例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期末考试不再以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方式,而实行案例名词“完形填空”、撰写小案例解释相应经济法理论知识及模拟案例角色等方式[1],实行多样化的案例考核方式。同时,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情况也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引起学生对课堂讨论的重视程度。

五、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法》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应适当使用[2]。同时,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特别要注意案例教学与理论学习的结合[3],《经济法》毕竟涉及很多理论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经济法》案例教学只有结合其他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勇.法律类课程开展案例式考核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

[2]马晓峰.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探讨[J].知识经济,2015,(11).

[3]刘蕴.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

作者:付五平

第二篇: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課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能使学生理解经济法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其法律实践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然而,现行经济法案例教学实践中,适用方法简单而不科学、价值定位的偏离,仍然未摆脱传统案例教学。对此,必须对经济法案例教学运用方法有所突破,转变其价值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主体;翻转课堂

一、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法》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参加诸如法律资格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自身薄弱的法律基础,《经济法》课程中生疏难懂的法条、凌乱庞杂的经济法律关系,使得学生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效果差。同时,很多教师页都觉得《经济法》这门课程的教学非常难以驾驭,正因为此,很多教师都尝试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但并就目前而言,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案例选择问题

案例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选择恰当的案例对于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中,还存在下列缺陷:第一,案例选择没有体现专业异质性。在实际教学中,一名教师往往要承担若干个不同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任务。我们知道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学习合同法时,国际贸易专业可能更需要介绍一些国际货物买卖法方面的案例,而对于金融专业的同学,保险合同方面的案例可能更能满足其专业需求。如果授课教师不考虑专业的特点,采用相同的案例则不能满足学生对其专业领域法律知识的需求。

第二,选择的案例缺乏综合性、时效性。受精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案例教学的案例大都是由教师自己收集的,老师在收集案例时,信手拈来,往往缺乏深入的、通盘的考虑,这种方式选择的案例往往呈现碎片化、综合性程度不强的特点。有些时候老师选择的案例直接来自于网络,学生通过手机很容易找到答案,达不到启发学生的教学目的。还有些时候,授课教师选择的案例太过久远,不具有时效性。

(二)授课时数少、学生人数多制约案例教学的深入展开

课时偏少是目前我们在组织案例教学所面临的常见难题,目前大部门高校安排《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课时是32或48课时,而《经济法》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却极为广泛,至少包括合同法、商事组织法、票据法、知识产权法等教学内容,在现有的课时内,要将教材全部内容讲授给学生,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简化教学内容或者蜻蜓点水式的进行案例教学,这样就无法发深入地组织案例教学。

除课时少因素外,学生人数多是难以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另一个制约因素。随着高校的扩招,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为了解决老师人数短缺和教学场所紧张的困境,许多学校采用了合班上课的策略,目前在笔者所在高校每个教学班级的人数都超过60人,这就给案例教学的分组讨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案例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讨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并不太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法律基础薄弱。目前经济类学生一般是在大三开设经济法课程,但是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学过相关的法律基础课程,对诸如物权、法人制度、法律行为等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不全面,而经济法案例的讨论往往会涉及这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因此他们缺乏案例讨论的基础。二是缺乏合理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在很多学校,案例教学还在摸索阶段,所以相应的考核机制也不完善。在很多学校,老师采用的考核方式还是期末闭卷考试,或者期末闭卷考试加上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只是简单地由出勤或作业完成情况决定。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内在动力不够,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考前临时抱抱佛脚就可以度过考试关,所以改革案例教学相应的考评制度势在必行。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不够

目前在《经济法》的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主要采用采用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在这过程中,老师承担的是信息输入者的角色。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已经开始尝试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目前,许多教师在案例教学采用还是老师通过PPT给出案例,然后自己进行案例分析,这样案例分析变成了老师个人的案例分析,老师很少用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案例教学方式与案例教学所需要的质疑、挑战、讨论的要求不相符合,不利于学生形成批判、创新的思维。除此之外,这样这种单一、满堂灌式的案例教学方式,还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出现了错位,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够,因此无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实际教学效果差。

二、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前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我们要选择的案例要体现下列特点:

第一,案例要具有代表性。经济法包含的案例很多,有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案例、有针对某一章的小综合性的案例,也有涵盖众多知识点的大综合案例。经济法中并不缺少案例,同一个问题也能找到很多案例加以说明,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案例都加以运用,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案例,选择最为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在讲合伙企业法时,选择案例一定能体现合伙人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特点,以区别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有限责任。

第二,所选择的案例应该难易得当,贴近生活。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基础薄弱,选取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案例会使学生难以进行讨论分析,因此,在案例选择时应该尽量贴近生活,难度恰当。比如,在介绍公司法中的隐名股东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谁动了我的麦当劳”这个案例来说明,在介绍《商标法》的商标侵权时,可以选择“乔丹”案例以及“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的案例来说明。

第三,所选的案例要具有时效性。法律法規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修正的,案例的选择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比如在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来,我国公司法已经历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四次修改,因此相应的案例必须要反映这一变化。在介绍破产法时,可以选择国家发改委在最近几年公布的几单罚单,通过这些热门案例的介绍,使同学更容易理解我国反垄断的动态,反垄断的必要性。

(二)课中实施合适的案例教学

首先要把握好讲授案例的时间和时机。经济法案例教学是为理解、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服务的,所以案例教学应用需要与其理论内容讲授应相得益彰。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是讲授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插入案例来强化该知识点或是补充该知识点。实际上,案例导入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千篇一律。一般来讲,案例导入有讲授知识点前导入、讲授过程中导入和教授过程后导入三种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掌握案例导入的时机。比如,在介绍商标法时,由于其理论知识点相对较容易,所以可以采用教授知识点前导入案例,在案例分析后总结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而对于合同法,由于其内容较多,有些知识点难度较大,所以可以采用讲授过程中导入教学案例。

其次,构建多样化的新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针对目前单一的案例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等多种模式来组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包括:(1)注重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的结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如手机APP、微信群、 QQ群等,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现代教学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一些典型案例、热点事件,扩大教学容量。另一方面,教学和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充分地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提高教学效果。(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翻转课堂体现的是“学习知识在课外,消化知识在课堂”的教学意图,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经济法案例教学中,也可以尝试使用该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该堂课的教学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学不用再花时间介绍理论知识,而是直接给出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扮演的角色是旁听者和秩序管理者。(3)引入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模拟法庭对法学专业来说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辅助模式,但是对非法学专业而言,实践得则很少。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在电视看到的场景在课堂中再现。

再次,恰当地调节和控制案例课堂讨论的氛围和节奏在实际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案例讨论中,教师需要掌控课堂讨论的节奏和氛围,对教师来说,掌握控制课堂讨论的技巧很重要。在发现部分学生开小差时,适时地点名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掌控方法,而对表现积极或表现优异的同学来说,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同样重要。在同学讨论呈现不同的见解时,教师不要急忙给予解释,而应该估计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上课案例讨论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三)课后注意教学反馈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1.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

美国著名教育家加涅认为:“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案例教学而言,学生的课内外反馈同样重要。课外的反馈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调整,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通过反馈,使学生对正确的进一步强化,对错误的理解进行纠正,从而真正掌握教学内容。

2.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目前,很多学校学生的期评成绩来源于期末卷面考试,有些学校虽然也在强调平时考核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呈现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比重高、平时考核随便的状况。这种考核模式会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临时抱佛脚也会轻松过关,因此他们会忽视平时的过程学习。为此,

我们应积极加强考试改革,实现多元化的考评模式。首先改革评价目标,我们经济法案例教学的评价目标是“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我们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持续的记录、观察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和团队精神。其次,改革评价主体,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案例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团队案例分析、辩论等模式,这样我们在评价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老师评价结合的模式,这种做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是单一评价主体的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再次,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除了期末卷面考试的评价形式外,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一方面,加大平时实践环节的评价比重。另一方面,平时过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案例讨论课,可以根据学生的案例准备情况、PPT的制作水平以及学生的案例分析表达能力来确定学生的成绩。而对模拟法庭课,则根据学生角色扮演水平、表达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三、结束语

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在经济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也是目前我们《经济法》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是经济管理类《经济法》课程的一种比较适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不能取代理论教学,应该注意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纪恩,沈意浩.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91-293.

[2]付五平.经济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07-208

[3]廖晓虹.高职院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6):516-518.

[4]李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2009(6):107-109

[5]王丽萍.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4):166-167.

[6]黄晓峰.经济法与民法教学案例的有效运用探究[J]. 高教学刊,2018(5):121-123

[7]胡青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程中的优化路径探析[J].海峡科学,2012(8):164-165.

[8]李友根. 论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以“经济法学”课程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5(3):47-51

[9]万群英.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238-239.

[10]彭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以湖南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69-71

[11]谷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1(2):521-523.

作者简介:余妙志,男,经济学博士,汉族,1974年出生于浙江淳安,现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WTO与法。

基金项目:本文是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度校级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经济法》案例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号:KG2016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余妙志

第三篇:地方电视台办好经济类节目的分析

摘要: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各级广播电视媒体中均开设了经济类节目,大众普遍认为经济类节目的受众群体都是高经济水平或高端专业人才。但从微观角度对此进行展望发现,开设经济类电视节目的初衷是面向普通民众,帮助他们建立财商观念。在我国传统的经济观念当中,认为经济类节目的内容都是极其专业化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多元化,现今我国经济类节目的内容也应该随之多元化。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经济;受众群体;专业化;栏目

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形势,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地方电视台中经济类节目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地方电视台如何开办好经济类节目,本文对此展开深度探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众所周知,经济类电视节目开办是向大众传播经济资讯、提供经济服务,通过所传播的经济资讯对大众进行经济理论知识普及和应用,并且帮助社会大众进行经济理财分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频道中邀请专业性、权威性的经济专家对现今的经济趋势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分析,因此,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频道收视率占领巨大市场收视份额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电视台也越来越重视经济类栏目的设置。但是由于地方电视台资金有限,收视覆盖面局限等原因,制约了地方电视台经济栏目的发展进程。

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地方电视台开设的经济栏目,用多方面、多角度的视角将人们生活中的教育、娱乐等方面融入到经济节目的素材当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和背景,经济类栏目的内容也逐渐丰富。福建泉州地处闽南沿海,是著名的“晋江经验”发源地,民营经济活跃,安踏、特步等驰名商标品牌企业都在当地,当地的泉州广播电视台经济节目中心就应景推出了《品牌泉州》和《泉州财经报道》等栏目,从政策和社会经济及企业发展的角度关注、报道企业发展,搭建政府、企业和市场桥梁,促帮企业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由于经济类栏目对媒体策划、主持、制作等参与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对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敏锐感知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对当下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的专业度,从而使社会大众通过从经济栏目中所获得的经济资讯管理自身的经济财富,引导受众通过观看节目获得经济资讯,从而提高、增进对自身经济财富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也通过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及本土经济政策,精准对接企业发展。但是在当前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地方电视台办好经济类节目的竞争也尤为激烈,如何办好地方台的经济类节目宣传、推广和后续的运营工作,也是当下和未来经济类节目发展的关注重点。

拓宽经济类节目的受众群体

在传统观念当中,经济类栏目的受众群体必须是公职人员、高级技术型人才、经济领域从业人员或对高端经济比较感兴趣的社会人才。随着我国各经济领域的不断丰富,社会经济类栏目的受众群体也更加多元化,很多地方经济类栏目的内容也是充分结合了社会大众的生活,对大众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多元角度进行分析,将生活中的娱乐、医疗、教育等方面融入到节目内容中增加观众的关注粘性和信任度。但是由于地方电视台基本上都是自收自支的“企业型”事业单位,发展栏目需要具备的人才和资金都相当有限,所以很难保证经济节目的广度和高度,很难邀请到权威经济专业人士对国内外经济局势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帮助当地社会大众进行自身财富的合理分析。缺乏有高度广度的见地,缺乏甄别经济变化的专业素养,也就很难把握受众的忠实度,也难提高受众群体的构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频道作为我国顶尖的经济专业频道,从起初的经济论坛发展至如今多元化的经济类节目,可见任何级别的经济类栏目都需随着经济发展趋势而不断调整更新。专业人士通过对现今经济市场资讯的与时俱进的分析,使经济类栏目的受众群体从起初的高知识层次、高收入水平、社会高端人群拓宽到知识架构、经济层面更加丰富的受众群体,这也为地方电视台办好经济类栏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地方经济类栏目的内容选择方向

地方电视台在开设经济类栏目时应注重对栏目内容的选择,因为地方电视台的受众基本上是当地居民,因此在地方电视台开设经济类栏目时,应更加结合当地实际经济情况对现有经济状态进行分析,将社会大众的生活融入到经济类栏目当中,使社会大众通过通俗化、大众化、家庭化的电视传媒方式获得最新的适合自身的经济资讯。

将专业化的经济资讯通过电视传媒对大众进行通俗化讲解,使受众更容易理解经济趋势,并充分结合自身的经济需求进行经济规划。此外,在地方台开展经济类栏目的过程中,要结合对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际报道,带领大众通过经济类栏目对自身所处区域的经济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分析。通过地方电视台经济类栏目中对经济信息的有效报道,引领大众更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泉州广播电视台经济节目中心的《聚焦科技引领》栏目,就是针对当地的科技数控企业发展,对接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让大专院校的科技研发成果落地企业对接,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泉州也是茶叶、卫浴、鞋服之都,电视台开设相关的直销栏目,助推企业销售成果。由此可见,经济类栏目的选材极其重要,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特色,并且促进对地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将经济资讯转化为从经济发展角度的合理分析,使更多大众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进而使地方电视台经济类栏目播放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泉州广播电视台通过微信公眾号宣传相关防疫知识,帮助市民迅速强化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对自身生命的保护意识。疫情对各大中小型企业及个人的经济冲击极大,因此对于疫情过后产业的复产及个人的复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重点关注,因此泉州广播电视台经济类栏目也抓住这一经济热点话题进行报道,开设《复工复产》专题栏目,通过邀请政府人士、经济专家对经济震荡后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及复工重建的经济架构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可行性意见。对于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社会性经济话题,地方电视台应及时抓住这样的新闻报道素材进行合理化的新闻报道。

对于地方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播出,可以使经济节目的专业晦涩性得到削减,并使节目具有的亲近性和趣味性得到增加,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收视兴趣。因此,地方台经济类栏目需要在内容上合理进行选择,确保能够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使其对此类栏目产生浓厚兴趣。例如,黑龙江电视台在市场经济报道中,曾经在区县经济栏目当中播出具体的“松鹤轩陵园欢迎您”栏目,对五常的旅游胜地进行了详细介绍,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使其想要去五常观光。通过此项栏目的播出,极大地挖掘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并对黑龙江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整合,相关邮件数量和反馈电话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地方电视台经济节目中,需要对经济报道的实用性进行强调,从而有效强化经济节目的报道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经济和生活间的密切联系逐渐加大了关注,并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储备意义产生了深刻感受。通过强化经济节目的实用性,需要在经济报道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传递,采用通俗化模式对其中的实用要素进行提取,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还能够得到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提示。

提升地方电视台经济栏目的宣传推广力度

地方电视台开设的经济栏目,由于宣传经费和频率覆盖面的限制原因,一定程度上略显粗制和不够恢宏大气,使得观众更多会选择如央视或相对成熟的经济栏目进行观看,对于地方电视台经济栏目的包装,应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宣传和推广,不要一味地追求模仿高端电视栏目中的包装方案,而是要结合地方特色,建立富有地方特色、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经济类栏目。结合地方电视台现有的经济资金情况对所在地区之内经济财富创业代表人物进行采访,将地方经济振兴文化中表现突出的人物事迹在地方电视台经济栏目中的专业剖析,向社会大众进行合理化的阐述,并让社会大众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地方财经运转情况。

通过地方台所创办的经济栏目,可以对所在地区内的财富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进行探索和分析,激发观众对地方经济栏目的主动观看兴趣,并且与切身经济需求达成完美契合。面对现今国际关系中社会经济多变的现象,地方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中应以大众为经济主体对所在地区的经济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并且开设财富通道专线与观众进行互动,积极搜集观众所需求的社会经济信息,将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筛选出适合在栏目中报道的经济资讯。通过记者对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经济资讯进行调查核实,并通过经济专家对所发掘的经济现象进行专业化分析,也可邀请提出该经济现象问题的观众来到栏目中做客,通过观众与专家对话,让更多社会大众对经济栏目刷新传统认识。

地方电视台经济栏目中公益性元素体现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了大批量的带有公益特色的电视节目,地方电视台的经济栏目可通过与公益性元素的完美融合进行经济报道。公益性元素的融入更能激发观众的社会责任感,并从中体会到社会的温暖,挖掘观众的社会主义情怀。但是公益性元素融入不要过分地抢占节目的占比范围,节目的主体元素还要以经济趋势分析为主,不要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一定要具有融媒体思维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地市级电视台会逐渐被合并。媒介融合既给各种形态的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近年来,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对自己拥有的经济类节目进行改版、创新,力求以特色化、多样化频道形式,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注重栏目的包装与播出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也从高速增长的成长期逐渐向成熟期进行过渡。在此市场环境下,相关媒体行业需要在竞争过程中有效强调节目内容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从而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想要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过程中提升竞争力,需要有效构建和彰显节目品牌。在此过程中,除了要认真选择经济节目内容,还需要对以下内容加大重视。首先,需要对观众接近以及获得节目的收视成本得到降低,具体需要规范节目的播出时间、广告插播时间以及播出方式。其次,需要通过自身频道时间和媒介来有效推广媒介。最后,需要对大型媒介事件和活动进行积极策划和实施,并要与当地的地域和文化优势相贴近,确保其具有个性和轰动效应。对于地方电视台的经济节目,工作人员往往容易忽略播出环节。对于具有深度的经济节目,想要确保节目的稳定发展,需要对节目播出加大重视,合理选择节目的播出时间,从而保证经济栏目播出的稳定性。针对地方电视台而言,由于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不仅在本台内部存在其他频道的新闻、电视剧以及娱乐等节目,而且在外还有央视以及其他电视台的同类节目,这需要地方电视台对受众群体的收视心理进行认真分析,确保能够和其他电视台的同类节目表现出明显差异,这样一来可以对经济栏目的播出时间进行确定。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

对于县级媒体而言,由于其资源比较有限,因此无法有效保证大而全。对此,相关地方电视台想要在受限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結合自身条件科学进行定位,并对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凸显个性,对区域特色品牌进行打造。例如,枞阳台所打造出的《消费新看点》品牌栏目,既可以对枞阳台的形象和制作水准进行充分展示,又可以对枞阳百姓的消费生活进行引领。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的生活品味和消费时尚也加大了关注度。针对《消费新看点》栏目而言,需要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住房、美容、汽车、饮食、服饰以及娱乐等内容作为具体的报道重点,从而为百姓消费提供相应的服务指南,以此作为消费市场风向标。除此之外,随着经济栏目的快速发展,报道领域也逐渐向着旅游、IT产业、家电等领域进行扩展,可以使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开扩思路,引进人才

在地方电视台的经济节目播出过程中,相关电视台需要有效开扩思路,并积极引进人才,从而为经济栏目的播出奠定坚实基础。在经济节目的播出过程中,需要通过引进人才,对媒体的文化选择、价值取向以及综合实力进行充分反映,从而提高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例如,枞阳县广播电视台采取比赛方式,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进行重点选拔,这也为枞阳台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为经济栏目的播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对我国现今地方台开展经济类栏目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通过现状给予了合理的科学整改意见。现今,国内外经济市场不断变换的发展趋势下,地方电视台所开设经济类栏目的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因此地方电视台经济栏目的发展想要得到本质的改善,只能通过对其内容、结构和多元化的宣传进行节目改革。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事件进行相应的合理报道,同时,借助融媒体的“翅膀”,突破地域局限性,使地方电视台经济类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高。

作者:王艳娣

上一篇:职高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品社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