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毕业论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研究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现有措施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面临的困境,从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第一篇: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 要: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就业进展情况,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意向等情况,为更有“温度”地做好就业指导及帮扶工作,针对离校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关的就业指导意见,提高就业帮扶“精准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关键词: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切的话题,随着2020届毕业生人数的攀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因受家庭经济条件、生活和学业压力、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毕业就业的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提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采集、分析,有利于高校后期进行就业指导及帮扶工作的开展。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充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意向,试图发现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心态、期望值等方面的异同。本研究以河南某高校2020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对主要调研对象,于2019年11月12日-27日开展了问卷调研,其中参与调研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2303人,占总调研人数的比例为23.78%。

2 调查结果

(1)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所有参与调研的2020届毕业生中仅27.68%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专业就业前景很好。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非经济困难学生中认为前景很好的比例分别是27.6%、27.7%,两者所占比例均与平均值差别不大,由此说明,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与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因素相关性不大。通过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与学历层次、性别、所学专业以及生源类别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男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好的比例要高于女生4.55个百分点;专科毕业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好的比例高于本科生0.89个百分点;城镇生源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好的比例高于农村生源学生6.03个百分点;按专业类别分析比对,认为就业前景很好的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合作办学类31.22%、职业教育类31.68%、艺术类31.07%、理工类27.72%、语言文学类25.39、医学类25.05%、经济管理类24.72%。

(2)毕业后去向首选“直接就业”。根据调研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升学”“自主创业”“报考公务员”“参军入伍”“服务基层”“暂不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2.37%、31.3%、5.17%、6.08%、1.3%、0.56%、2.91%。经对比发现,经济困难学生选择“升学”比例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5.78个百分点,有意向报考公务员、参军入伍和服务基层的人数比例也略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但,暂不就业意向选择比例上明显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学历提升和继续求学深造比例上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

(3)就业期望值偏高。根据调研结果,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意向单位性质占比较高的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单位,占比分別是45.42%、40.08%和29.09%;其次是学校及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自主创业,占比分别是24.53%、23.19%、15.72%和15.07%。其中,对比非经济困难学生调研结果,经济困难学生选择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比例低于非困难生2.78和3.14个百分点,其他各项占比均较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

(4)薪酬待遇是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根据调研结果,参与调研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比较重视工作薪资待遇、稳定的工作环境,较为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其中,“薪酬福利”“工作地点”“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稳定性”占比较高,分别是57.75%、54.93%、43.25%和41.51%;其次考虑的因素是“单位性质”“专业对口程度”和“兴趣爱好”,占比分别是31.87%、20.36%和14.07%;“劳动强度”“单位规模和名气”“家人意见”等占比较低,分别是4.13%、3.34%、3.26%。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择业时缺乏长远考虑,容易被高薪、稳定的工作环境迷惑,未能及时考虑自身长远发展,这将不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

(5)省会城市成为学生就业地区的主要选择地。根据调研结果,66.8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内地省会城市”,12.77%学生选择“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或基层地区”。北上广一线城市不再是学生首选,省会城市成为学生就业地区的主要选择阵地。对比非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结果,其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和基层地区”的人数比例稍高。

(6)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晰。根据调研结果,很多学生面临就业时还没有完全做好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66.48%的学生表示“有目标,但没有详细规划”,19.32%的学生表示“有详细的计划,并在努力执行”,14.2%的学生表示“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对比非经济困难学生结果,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要稍好一些。

(7)自主创业意识有待加强。根据调研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已创业的占比1.3%;即将自主创业的占比7.82%;明确表示不创业的占比12.55%;另有26.36%的学生表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不高,已创业和即将创业学生比例均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0.24和1.62个百分点。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3 思考与建议

(1)引导转变就业观念。一是认清就业形势。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加速调整的阶段,增长速度略有下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中美经贸摩擦反复叠加等因素,可能导致就业需求岗位等有所下滑,整体就业形势不容过度乐观。二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变非稳定体面的公职岗位不去的传统择业观念,找准切合自己实际的工作定位,可适当关注创新创业型的公司,虽然创业型公司品牌不占优势,但整体数量较多、成长潜力较高、职场发展空间大。三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求职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越来越重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主动把握,注重日常积累,树立自强意识,敢于面对贫困,有意识地主动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努力培养自身技能使之用人单位需求相契合,从而有效增强综合素质软实力,牢牢握住择业主动权。

(2)加强专业能力培养。调查结果显示,44.6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就业信心不足。一要坚持人才培养就业导向,确保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生存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动机制,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二要加强部门联动。学校就业部门应有效结合教务和院部专业特点,摸清市场对专业人才所要达成的素养及职位素质等要求,努力使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配套,助力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与适应性。三要构建职业能力培育体系。加强学生相关能力的通识教育,把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育有效结合。

(3)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因其拥有的社会关系较非经济困难生少,信息获得渠道相对狭窄,更加需要学校层面上开展专门的职业教育辅导。但现实中,很少有高校开展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当然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不愿参加这种带有明显标识性的专门化的培训和指导,故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前,一要注重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要应充分加强毕业前的实习实践经历,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司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行业,稳固提升专业技能,为顺利就业做好铺垫,增强求职信心。三要加强职业定位设计指导、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宣传,有针对性的开展求职择业过程中面试技巧、服装礼仪、简历制作、公文写作等培训活动,同时,要加强院部辅导员老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成效,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自信心。

(4)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求职信息的畅通性和时效性是确保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发挥好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一是学校层面要不断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推送优质招聘信息,确保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畅通;二是院系层面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校友和企业精英进校开展讲座活动;三是针对学生年级、专业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特点,努力开拓实习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有針对性的校企合作和校外勤工助学实习实训平台;四是引进专场招聘活动,签订相关协议,助力于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偿还助学贷款利息及本金等,给经济困难学生以经济上的保障和心理上的援助。

(5)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因此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创业要比一般学生压力大,困难多,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也要重大。一要注重拓宽经济困难学生求职择业渠道,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创业资金支持力度,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和负担,提升创新能力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由“他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思想引领和转变。二要正视经济困难学生创业的艰难,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经济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创业还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和风险承担心理准备,因此,面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的创业需求,学校应不断加强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培训力度,开设SIYB创业培训班,加大“双创”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融资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持,确保有创业意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并提升创业成功率。

(6)有效提供援助保障。当前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还停留在保障型资助层面,在经济层面上基本能满足学生求学所需,但经济困难学生由此带来的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少得到关注。一是建议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就业援助保障措施。当前,政府对经济困难毕业生已经实施了每生2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建议进一步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取事业单位的考试报名费和培训费,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帮扶措施。二是定期开展公益性的求职心理讲座,公益性的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创业辅导等。三是增设援助基金,适当延长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贴息时长,减轻学生一毕业就要还息的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

参考文献

[1]吴韵洁.浙江省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金陵:浙江师范大学,2015.

[2]柳文花.关于2018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J].文化与探索,2019,(3):138-139.

作者:关俊霞

第二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摘 要 毕业论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研究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现有措施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面临的困境,从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ZHANG Yanfei, ZHU Haiying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Jizhou, Hu'nan 416000)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esis; quality improvement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大学教学成果尤其是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与各相关教学环节密切相关,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质量既是对学生能力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也是对高级院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国家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结合自身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分析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以期为提高经济管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吉首大学商学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形成了创新教育环节、实践教育环节、研究教育环节和课堂教育环节“四环合一”的教学模式,当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为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进行了不少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专门开设SPSS统计软件操作课程,鼓励学生通过量化分析手段,提升论文的档次;实施案例分析等课程改革项目,通过实地调研编写原创性案例,支持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安排和筹划。将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提前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进行准备。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提前,从第六学期期末即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暑假即开始结合社会实践调查着手论文的开题和初稿写作。

(3)强化论文质量的控制。要求老师进行全程监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后,且经过指导老师确认签字后才能离校。实施毕业论文盲审,对全院所有的学生论文进行多轮盲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督促教师加强指导,推动学生提升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1)题目浮夸,概述不明确。论文题目的选择大多是在一个界定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叙述。内容也是空洞无力,毫无价值,甚至是教材内容的照搬。许多同学抓不到当前的时事热点,更不能对其有精准、客观的理解。文章观点模糊不清,论述条理不明确,论文的头尾也没有合理的组织联系起来。

(2)东拼西凑、网上下载。大部分的学生对论文重视不够,不是从自身的实习经历与个人知识积累出发,而是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很多学生是在最后时刻才急急忙忙的乱拼一篇,敷衍了事。

(3)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毕业论文中采用模型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非常有限,不少论文还是纯理论性的分析,创新性和实践性不够,能够达到优秀论文的数量极少。同时,不少论文口语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甚至WORD的基本操作都不会。

2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升的困境

2.1 学生层面的困境

(1)学生的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毕业论文不管质量如何都可毕业,加上往届学生极少因毕业论文问题而无法毕业的事实,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环节就是走过场,毕业论文质量优劣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应付心态比较明显。

(2)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许多学生很早就产生了“读书无用”的念头,学习毫无动力,导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特别是不少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课程知识掌握薄弱,难以有效的运用计量工具进行分析,模型和量化分析知识严重欠缺。

(3)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欠缺。不少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部分学生只知道照搬教材内容,甚至不知道毕业论文需要查阅期刊。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电子数据库。

2.2 指导教师层面的困境

(1)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毕业论文工作量大,指导教师需要从学生选题、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及反复修改等全过程都要给予指导,费时费力,但相应的报酬却很低,每个学生仅有8个学时,但是实际的时间远大于8个课时;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往往不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也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指导热情。

(2)指导老师水平和精力有限。部分教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自己没有科研课题或研究方向,把握不住专业的学术前沿,指导过程中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由于师资不足,教师实际指导的毕业论文一般都超过10人,有的甚至多达20余人,同时教师还有比较繁重的教学、科研等其他必须完成的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论文的指导。

(3)部分教师监管不严。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和知识水平与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取和论文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关注度不高,不忍心见自己的学生因为论文而煞费苦心,因而放松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2.3 学校管理体制层面的困境

(1)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缺失。部分高校重课堂教学,轻论文写作。大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没有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技巧。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基地,由于条件有限,现有的实习模式多为自主分散实习,学生自我选择,传统的单导师、一学期指导毕业论文的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2)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多、时间长、难度大、监控成本高,论文质量在国内尚无科学统一的评判标准,加上毕业论文与学生的离校实习等因素,导致现有的监控督促机制难以发挥效应;由于毕业生人数众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重形式,轻内容,检查主要集中在抽查、检查记录和格式等,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教学的实质内容。

(3)监控措施执行困难。虽然学校也有不少论文监控的政策,包括论文的中期检查,后期的质量抽查等,但实际的执行力度不够。学校面临毕业率、考研率和就业率等巨大压力,如严格执行毕业论文制度势必影响“三率”,迫使教师放松了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无论好坏基本都能通过,使得监控毕业论文质量的不少措施成为摆设。

3 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3.1 改变学生观念,提升写作能力

(1)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加强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将现在的激励与评优制度进行改善,并且选取比较优秀的论文,汇集编纂成册以及将荣誉证书进行发放。要严格执行论文指导中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对少量不达标的论文实施推迟毕业的政策。

(2)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加强对日常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大社会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综合实践技能,强化其社会意识。

(3)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需要在平时多多进行练习,还要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写一些短小的日记式论文,对原有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训练、对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提高自身的科研兴趣和思考意识。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指导能力

(1)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逐步降低指导论文的师生比;将指导论文的能力和论文质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挂钩;加大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师提升指导质量的积极性。

(2)提升指导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建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以加强导师的配备和管理;尽可能地选用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保证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加强指导老师的梯队建设,要对现有教师进行选拔和考核,并对后备人才进行遴选和培养。

(3)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构建毕业论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将单学期毕业论文改为从2年级开始的全程式教学模式,建立由同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整个流程进行系统性指导的模式,保障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系统性。

3.3 完善约束制度,落实管理政策

(1)实施开放式毕业论文管理。建立当面指导结合网络联系的立体多维指导渠道,实行就业—考研—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模式;尝试实施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的“双师”模式,以社会资源和外部条件弥补学校之不足,提升论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完善毕业论文教学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奖励制度,加大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力度。建立对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约束制度,对学生坚决执行推迟毕业或再答辩推迟授予学位的制度。

(3)落实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政策。建立校、院、系三级检查制度,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层层把关。建立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制度,组织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针对毕业论文的专项检查。建立与检查配套的整改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相应处罚。学校管理部门必须改变毕业论文向就业妥协的政策,坚决执行论文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果(教高函[2010]15号);吉首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SYJG024)

参考文献

[1] 王卫芬.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72-73.

[2] 彭芳春,陈李宏.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基于地方多科性大学分析[J].当代经济,2012(7):144-146.

[3] 刘福成,刘冬华.企业实践对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7):121-123.

[4] 周红星,李兵,赵瑞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5):177-178.

[5] 凃朝莲.文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6-97.

作者:张琰飞 朱海英

第三篇: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跨系跨学科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建立,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本项目立足于探讨跨系跨学科合作如何解决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所存在问题,通过对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跨系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优势指导毕业设计,从而得出跨系跨学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数据 ; 法律 ; 跨学科 ; 毕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目前大多数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的指导主要由法律专业教师指导完成,“判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广泛使用,此处的判例并非案例分析题那样简单,而是选取我国各级法院审判实践当中的实际判例,研究者在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之上,比较并讨论相关案例的判决结果,阐释法理,将法律的理论性及实践性相结合,并昭然于眾,最终融入司法及立法建议之中。

但是判例的选取、收集和整理是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因为只有大量的个案才能实现相对的真实,同样,这也是研究的难点所在。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依据该办法,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最高法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一般均应在互联网公布。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生效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明确,最高法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因此,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为我们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判例数据库,但如何从大量的裁判文书中提取关键分析项目,这需要IT技术支持。本次研究依托于我院的技术背景,我们通过与云计算系合作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云计算系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体制的最新产物,是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开设高等教育本科阶段云计算技术系统化教学的专业系,他们具有云计算系统和跨平台应用开发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集教学、实验、测评为一体的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全云环境的云计算基础实验室。

二、实施流程(流程图见图1)

本次项目改革亮点体现在流程图中的第① ② ③ ④ 处

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改革探索主要困难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同专业交流沟通问题。我们以前没有类似经验,不同系别的同学一起进行一个项目,我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方在做什么,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的同学对很多法律上的专有名词存在疑问,而经济与管理工程系的同学又不能理解操作项目时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尽管双方多次交流,但跨系之间的一些理解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只能尽可能的缩小这种理解差异,以求达到最好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另一个是法律学生需求分析和语料库的建设问题。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我们最终要完成一份交叉学科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换句话说我们的项目本质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的项目;从宏观角度来说,处理的目的是通过让计算机寻找并学习大量判决书材料的规律,并根据一个未知按键的细节来解答这场案件最终是否可能胜诉以及消耗的时间、金钱等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并不十分明确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在这个时期多次沟通,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如何提取判决书的信息,提取哪些信息上面,后来经过多次讨论才最终确定了我们的基本需求。

四、改革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成果质量,学生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快速高效沟通,如何让法律专业学生能在大数据技术实现原理的背景思维下去创建尽可能丰富的语料库,这需要对双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以适合他们专业背景,方便理解为最终要求去建设和开设通识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双边学生在进入项目团队之前就能从对方专业去思考问题,提高项目推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凌.大数据革命的商业与法律起源[J].文化纵横.2013(03).

[2]胡凌.大数据兴起对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高琪,李位星.本科毕业设计中群组指导模式的实证研究[J].

[4]汤勇.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探究[J].

作者简介:刘萍(198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法律。

图1: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实施流程图

作者:刘萍

上一篇: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下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