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2022-09-18

现代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智育和德育的统一。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 学生思维活跃, 易接受新鲜事物, 为此, 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对学生进行生物道德观念培养很有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而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起导向作用。

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生物课的教学, 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 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生物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本身就是一部辩证唯物主义和辨证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因此, 生物学中充满了十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 只要善于挖掘与恰当的引导, 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1.1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有多个层次, 如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亚显微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组织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系统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归纳并认识其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结构上看: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从功能上看:细胞的不同结构虽具不同生理功能, 但却是协调合作的, 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2 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统一的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不仅体现在组成部分的协调上也表现在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上。从调控上看, 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细胞核内的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从与外界的关系看, 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并最终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因此, 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体现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 也是道德规范。生物科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它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根据国情制订的基本国策。教师必须带着爱国主义的情感, 投入到备课与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克服自卑感, 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2.1 以国情为题材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录像、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我们自己伟大的祖国,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一节中, 教师就可介绍一下内容: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 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4%。我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特有和古老的物种种类多。例如、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金斑喙凤蝶、银杉、珙桐、水杉等。

2.2 以史学为题材的教育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取得过不少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 也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例如, 在“绪论”的学习中可介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约成书于公元533~544年间,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农书;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成书于1578年, 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世界名著;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成书于1639年, 是一部农业科学专著。通过这些内容进行教育, 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 而且更易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3 以我国当代科技成就为题材的教育

近些年来, 我国在生物科学上研究成就巨大。例如,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特别是在农业上, 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杂交水稻, 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 西方世界称, 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其杂交稻系列种子的品牌价值1000亿人民币。通过对袁隆平院士的成就和贡献介绍, 教育学生必须学好生物知识,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建立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

3 生态学观点

当前, 以人为因素为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人类已深受其害。这就需要我们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态学观点, 尤其是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它决定着学生对待生态问题的行为方式和基本态度。例如, 通过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的,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 植树造林, 绿化环境的重要性。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意义时教育学生要增强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4 乡情教育

乡情是国情的一个组成部分, 故乡是报国的出发点。爱不爱自己的家乡, 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情操程度, 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根据教材内容, 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和地方志是乡情、县情、市情、省情教育的有效方法。由于是自己收集身边的题材, 所以学生在学习时特别感兴趣。不仅取得了较好教学的效果, 还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真正实现了“寓德于教”。

5 法制教育

近年来, 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 例如跟生态系统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生物资源保护法》等等, 虽然早已公布了, 可是滥伐森林, 滥垦荒地、猎采、买卖野生动物, 乱排”三废等种种违法违纪的行为, 屡禁不止.因此,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 要教育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应该遵纪守法, 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总之, 生物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内涵极为丰富, 在教育学生时,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当代生物技术, 来体现道德教育的时代性。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课堂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这就要求教师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潜移默化, “寓德于教”地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发展

上一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