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成果思想汇报

2022-07-11

思想汇报与工作报告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工作报告侧重于对于工作内容的汇报,而思想汇报侧重于对于思想层面、价值观层面内容的汇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培训成果思想汇报》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培训成果思想汇报

党校培训成果应用情况汇报

5月13日,我参加了省行党校2010年第二期提高班的培训,学习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分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以及《阳光心态塑造》、《管理者全方位沟通与教练技巧》和《企业经理执行力有效提升》的课程,并参加了由“灌能咨询管理公司”组织的破冰活动与拓展训练,感觉比以前形式更新颖.实用性更强了。互动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学员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提高了授课质量;教材的选用更加切合实际,从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入手,通过改善积极阳光的心态,提高沟通与教练技巧水平,进而使人的执行力得以大幅提升,使我们参训学员受益匪浅。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聊城分行综合管理部下辖文档、工会、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四个团队,为充分发挥各团队的职能作用,为我行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服好务,首先组织本部员工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使大家在讨论中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然后依照各团队、各岗位的特点,本着为一线服务、排忧、解难的原则,制订出各自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的方案和措施,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工会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作用,极大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忱,挖掘出员工的潜能与智慧,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我行经营管理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

方案制订出来,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否则便是纸上谈兵.废纸一张。如何才能把主动服务落到实处,光是统一认识还不够,还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与工作能力。通过先行塑造员工知足、感恩、达观的阳光心态,使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新形势、新岗位、新工作的要求,尽情感受工作的乐趣、体验自我价值实现时获得满足的快乐。

众所周知,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一个团队来说也如此。我们首先从互动双赢的角度,让员工明白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职业化要求是什么?本职工作要求是什么?如何去做才能满足上述要求?从而取得员工的认同。在积极做好团队内外协调的基础上,注重细节,鼓励创新,使团队的执行力在循序渐进中得以提升。

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如果想顺利达成目标,就必须与其他团队或个人进行沟通,让大家全面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在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行为风格及其优缺点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发展、咨询三个步骤,使其较系统地掌握策略性沟通系统模式的七种类型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聪明的沟通。进而通过营造支持性的气氛,与被沟通者建立友好关系和获得相互间的信任,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对方的意见和感受,更能引导对方接受新的观点。

通过近五个月的实践,在第

二、第三季度的绩效考核中,无论是从行领导还是市行部室或支行、分理处的层面,对综合管理部工作进程维度的考评成绩都越来越好。现在的综合管理部,员工热情高涨,人人发奋进取,个个勇于争先,呈现出良好浓厚的工作氛围。下一步我们将在建立和谐的内外部关系.提高工作的精细度和前瞻性上狠下功夫,把综合管理部建设成为团结协作.纪律严明.工作主动.执行力强的团队,为我行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网络培训研修成果

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远程教育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体会颇深。经过一轮的培训,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便有如下点滴体会和思考。

一、教学方式初探

1、小组合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小组合作模式比较容易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们是互致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体现互助和竞赛。学生们学得愉快,学到的自然也就更多。

2、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地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有些平时在考试中并不出色的学生,就可以利用此活动大显身手,大大增强了其自信心。在角色表演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既“导”又“演”,一节课下来是“苦不堪言”,而学生好象“还不领情”。

3、讲故事比赛

每个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就可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如在学习《春秋战国》这一节时,可以开个春秋战国故事会。学生自愿选择讲故事类型,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任选,教师参与按历史时间给所讲的故事排序。

4、小教师活动

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改变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当一当“老师”,教师则做一做“学生”,这是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角色转换。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小组派“小教师”上台讲解。小教师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历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程。新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知识结构体系方面,仅有历史知识是绝对不可能把新课程教好的。对此,我不得不求助于网络,求教于其他学科教师,甚至要请学生帮帮忙(找资料);利用双休日积极开发一些校外资源(地方史),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时看书、读报、看电视要都留心一些相关知识、时事新闻。古人云:名师出高徒,自己感觉到惟有经常地、终身地学习,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基于现有条件所限,学校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料很少,加上时间限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对已用传统教学手段教了几年书的我将是一次新的挑战。

2、适时调控课堂纪律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上课态度较过去平和多了,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了,学生自主的时间也多了。有时学生的兴奋情绪就收不住,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喧闹,一点小小的“乱”。对此,我认为这也是情感体验所必需的。同时,教师就应担起组织者的角色,及时调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不要着急,一个个说”,即保护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及时控制了课堂纪律。有时,只要学生不过分,教师一个小小的眼神,就让学生感受到了必要的尊重,会回报一个甜甜的微笑。但孩子活泼的天性决定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插曲”,这也是我今后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3、如何把握课堂45分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如何把阳光雨露播撒在每个孩子身上,这就需要认真备课、充分预设。但备课再仔细,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见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个矛盾也将是必须克服的一个难关。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渐进的过程。面对新课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篇:校长培训研修成果

永城市陈集镇刘河小学:刘锋

如今,信息发达,知识不断更新,新观念层出不穷 ,思维方式的转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使从事教育管理几年的我晕头转向。!按照永城市进修学校学习计划,结合我个人实际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按步就班,不至于一曝十日寒。平时挤时间看专家讲座,边看边动笔,再思考,与同事们交流,结合学校管理,倡谈学习心得,对照管理理念排查我校管理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环节。有时为了内化一观点,不惜耗时翻阅课堂笔记,加强理解。休息日回想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完成作业。

观念与思考积累

一、我对校长学习力的理解

我们常讲要提高学习力,而究竟什么是学习力知之甚少。结合培训内容和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力可理解为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具体讲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而校长的学习力不仅是个人学习内容的“长”、“宽”、“高”的 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包含校长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校长的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校长的知识增量,能否将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对学校集体而言,组织学习力是人们创

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它倡导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团队具有整体搭配的学习能力,团体内信息和知识自由流动,高度共享,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 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对校长而言,学习是经验的改造,是为了重新认识过去,更好地设计未来。所以说,校长的学习力对一所学校,对一团队都是举足轻重的。

在实践中我们学校成立了“读书俱乐部”和“文化院”“科学院”,学校除了有专一的教师读书读报阅览室,还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了书厨,要求每个教师都有读书笔记,学校在“读书漂流活动”中,“组织读书长跑”,读书笔记交流,交流心德体会,确保读书流量,质量,吸纳量。

二、现代管理理念对校长的要求

北京五中校长有这样一论述:没有与世界的先进潮流合拍的理念,是没法当校长的的;没有丰富的德才学识和博大的胸怀,没有抗挫的能力和在矛盾中奋斗不息的意识是没法当好校长的。因而我体会到现时的校长必须做到:

(一)将管理理念内化为观念再转化为实践。教育理念是引领人的思维的发展,思想的升华。其最根本的是校长运用先进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以“校本”为主,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摸式。达到管理最高境界:“管”而不“理”,“管”而自“理”。

(二)强调主体意识和自信心的宏扬。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无论是哪一学校的管理模式都不可复制他校的管理模式,这就与世上没有两片相同树叶一样,每一学校都有不完全相同的校情,在管理的实践中要以“校本”为主,尽量做到人云我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学校管理的“根”;“以人为本”,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参与管理,研制出管理方法,管理目标,在实践中完善提升。是学校管理的“本”。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校长要激情不了,要有“我能行”的思想,要看到自身管理摸式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出管理的个性。

(三)开放的方式和合作的意识。要合作,首先就要开放。要开放,关键在解放思想。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上的更新,合作就无从谈起。所谓“开放”,就是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说实在的一所学校要纯粹依靠过去累积滚动的方式寻求更大规模的发展就非常艰难;除了校情的差异和规模的不同,大家在竞争面前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找准自己的弱点,看到自己的问题,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 所谓“合作”,就是要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及时赢得竞争优势。学校的管理质量的竞争不完全是竞争关系,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合作是为了更高水平上的竞争,竞争又可以促成更大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引进新的观念,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建立更大的发展平台,意义都十分深远。

开放意识体现在合作上,就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首先是合作对象的全方位。通过合作,我们尝到了甜头,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开

放与合作上的决心。其次是合作内容的全方位。三是合作形式的全方位。比如,走出去是合作、请进来也是合作。据条件和时机,可以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 增强开放与合作意识,同样有助于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效能。学校在发展中,尤其是在战略发展阶段,特别要增强对内开放与合作意识,促进大团队建设,提高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任何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乐于听取不同意见、带有个人色彩的行为,都是刚愎自用、故步自封的表现,都是排斥组织、排斥提高的表现,无益于学校发展,最终也无益于个人发展。随着学校管理组织的快速发展,分工与合作日益明显,沟通层级与范围不断增加,需要交换的信息量和协调的工作量也在快速增长,没有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内部沟通与协调机制,就很难实现有效的组织推动。要建立这样的内在机制,树立开放与合作意识是前提。因而,谁在开放与合作中赢得了主动,谁就有机会赢得先发优势。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走进七小校园,学习管理,确实体到了好的效益。事实说明要走出校门,放眼教育界,登山顶,取他山之石,“兼容并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校长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变化

(一)、要有学习意知。校长的思想、思维、管理的激情,唯一的来源是学习。校长有了学习意识,管理思路、管理的措施才会不断出新,才能下活全局一盘棋。

(二)、要有多元的管理知识。校长的管理知识不仅是教育界的,还有其它行业的,丰富多彩的管理知识决定学校管理的措施

更新力,而校长的管理更新力来自于多元的管理知识的储备,这样校长可根据学校管理的中期目标调整管理标杆,例如我校由“为普通老百姓办好一流的学校”的目标提升“为学生营造幸福的学习环境”。管理观念由“学生第一”调整为“教师第一”。这些是为了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三)、 要有与时俱进的素质。新的管理理念要求校长应既是教育管理行家里手,又是教学教科研的高手,还应是一个懂的教育规律并用教育规律经营学校的能手,从而使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校长要有开阔的心胸,强烈的责任意识;校长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亲和力,能达到师为己用的效果,起到魂领功效;校长应树立终生学习观,丰富自身内涵;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价值引领,打造整个团队竟争意识;校长应把握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育政策的脉搏和前沿动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持续发展为管理目标。校长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家庭、生活、学习、工作,让教师感受到尊敬、关爱,从心灵上产生共鸣。在相互尊重和合作中达成一个默契:我们有着共同的专业目标和追求,共享着同一的价值观。

校长是学校 “领导者”或“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中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越来越由边缘被推向中心舞台。因而校长须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术专业的进修,研读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加强道德修养,为师之表,用自身的言行默化团队每一成员,实现管理质的转变。校长应强化教科研意识,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组织开展示范课、同课异构、研究课等教学展评活动,

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以企达由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的目的,丰富教学管理的内涵,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管理目标。

学习,是净化校长灵魂的途径,是校长的工作的动力;学习,对校长,不是知识的叠加,不仅是知识的重组,更是知识资本的转化,是管理的资源,是化学反应;学习,是引领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是主动参与管理的内动力,是学校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四篇:科研成果提炼培训

关注细节,提炼优质科研成果

引言:

我们学校2010-2011学年的科研工作以绝对的优势胜出,被评为科研工作优秀学校,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这一年里老师们写了大量的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老师都很会写,但我们每次收集起来的文章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细节性的问题,所以,今天在这儿就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分四个板块:

1、常见的科研成果形式;

2、各类成果的概念界定及基本写法;

3、科研成果主体文本之外的一些基本要素;

4、不可忽视的细节。

一、常见的科研成果形式:

我们经常都在写东西,或许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定位为科研成果,但其实它们也就是科研成果,如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育论文„„这些都是科研成果,遇到上级科研成果评选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些都可以参评。

但并不是我们随手写写都可以评到奖,不同的文章形式有不同的规范化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此对各类成果形式的概念及基本写法做简单的介绍。

二、各类成果的概念及基本写法

(一)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说得白一点就是针对教育教学工作写日记。日志和日记的区别是日记可以写生活中的感受、想法,日志带工作性质,要求客观。教育日志就是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日志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为了我们日后好查阅,我们在日志中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事件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

(二)教育反思

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一些思考和评判。一般要求篇幅不一定要好长。

以上三种形式我们以前也在写,很好理解,一般也没有专门的评比。但这些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科研的过程性或成果性资料,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些材料的收集。

1

今天重点讲讲以下几个经常参评的成果形式:

(三)教育叙事

关于教育叙事,我记得以前杨燕给大家讲过,但我在这儿还是再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

教育叙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教育理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叙事一般不需要总结和点评,基本特征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告诉教育“为什么”,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怎么做”,不直接告诉读者什么教育道理,而是给读者讲一个教育故事,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理解,让读者从这个教育故事中了解、体验、感受、顿悟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让读者有所感”。要能够使人“有所感”,就需要以情感人,需要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事件具有相对完整性;要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情节具有曲折性;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细节描写要生动。因此写教育叙事可以在忠实于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上,借助于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包括情节的修补、细节的加工、合理的想象等。

优秀的教育叙事应该具备真实性、体验性和故事性等特点。

1.题材鲜活、有趣,具有真实性。选择叙事题材是撰写教育叙事的第一步,是撰写教育叙事的基础。首先,所选题材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其次,所选题材必须是有趣的,而不是平淡的。一次激烈的冲突,一个意外的发现,一次轰动的演讲,一个感人的瞬间,一次突然的转变,一个深刻的回忆,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能够引起人们好奇心的教育叙事的题材。

2.情节曲折、跌宕,具有生动性。所谓情节,就是指故事的变化和经过,通常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者说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情节不难,有生动的情节不易。情节要生动,就需要情节曲折,就需要情节具有矛盾冲突。冲突越宏大、越激烈、越深刻、越不可调和,与这种矛盾冲突相关的故事也就越可读、越动听、越感人。

2

3.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教育叙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教育理论、教育观点等,否则,就不是教育叙事,而是教育案例或者是教育论文;也就是说,教育叙事要求叙事者掌握、领会相关的教育理论,然后把这些教育理论巧妙地隐藏在教育叙事之中,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这样的教育叙事领会了其中的教育理论。“主题”就是教育叙事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就是教育叙事所包含的内容的核心。教育叙事所叙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例如,你觉得彭艳艳这个人是个坏人,你不必直接表明你的观点,而是选择一个典型的真实的事件,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让人一看就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并且深刻地感悟到彭艳艳这个人确实太坏了。

(四)教育案例

案例其实就是举例子,什么情况下需要举例子?我们想要说明某个问题,为了让别人更明白,我们往往需要举出实际的事件来进行“例证”。那么教育案例自然就应该是我们为了说明某个教育问题时,列举一些教育方面的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让我们的观点表达得有理有据。因此 教育案例应该是选择一个或者数个具有问题性、典型性、生动性的教育教学的实例进行理性分析,挖掘内涵,总结经验,归纳推理,从而点拨教育,以理服人的文章。

因此教育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举出真实典型的实例,并对实例进行深刻的分析。

写教育案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案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要突出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我们举例子是为了说明问题,那么我们一篇案例首先一个有一个主题,我在某个教育问题上我有我的观点,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举一些事例来进行分析。因此“问题或疑难情境”是案例的一个基本要素。

2.其次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叙述实例必须忠于事实,对事情的描述要简单明了,可以以白描的形式真实再现事例,教育案例的教育意义是从实例中挖掘出来的,读者听从于作者的解释、解读。如果教育实例本身经过的艺术加工,甚至虚构,理性分析也就会失去事实依据,那么,从中提炼出来的教育道理就有可能不真实,不可靠。

3.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作为案例的事件需要进行恰当地取舍,让案例具有

3

一定的典型性,看得出作者要反映、探讨什么问题,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要能够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体会,让案例具有指导价值、创新价值和参考作用。

比如你要说彭艳艳是坏蛋,首先,你必须得围绕“彭艳艳这个人确实很坏”这个主题来说,其次是要列举出能反映彭艳艳坏的典型的真实的事例,最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以理服人地说明彭艳艳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坏蛋,让别人看了对彭艳艳这个人的坏处有新的清晰的认识。

案例的写作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总是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的。有些教师不给案例定标题,或者标题就叫“案例”,这就使标题要发挥的提供信息、反映主题的重要作用淡化甚至消失殆尽了。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或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在案例中之所以有“引言”,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背景。案例中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得当与否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是因为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离不开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所谓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所谓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一些教师善于描述事件,但常有意无意地忽略背景的描述,因为他们注意的焦点主要在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上。实际上,背景的描述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并且案例写就以后,读者在分析案例时,也需要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论。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而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

4

题来展开的。在论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在案例撰写的初期阶段,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让读者直接获得有关问题发生的各种信息;而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需要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通过读者的分析再确定问题的所在。尤其是用于教师培训中的案例,要能够给被培训教师一种问题的现场感,就更需要错综复杂情景的真实再现。

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描述,揭示出案例当中的问题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弄清问题的症结,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打算。

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的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案例这种文体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事实记叙的详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细致描述。当然,在教育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把这样的问题形成案例时,虽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以供读者参考、评论。

反思与讨论。教育教学的案例,是由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自己完成的,撰写案例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梳理自己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教育智慧、形成自己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等都至关重要。反思与讨论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问题解决中还发生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启示等。

反思与讨论并不见得要面面俱到,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思考也就可以了。

附录。并不是每个案例都有“附录”部分,是否安排“附录”,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附录”中的内容,是对正文中的主题有补充说明作用的材料,若放在正文中,会因篇幅过长等问题影响正文的叙述。例如,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案例中,可选取一节典型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选取某位学生的作业

5

置于文后作为附录。

比如,你要写说明彭艳艳是坏蛋的案例,标题不能叫“案例”或“彭艳艳的案例”,而是应该叫:“揭开彭艳艳伪善的面纱”等等。

标题定好了,你还应该对提出“彭艳艳是个坏人”这个观点的做一个简单的引述,总不能直接就是“她是坏蛋”吧?这就是要写引言,引出问题。

然后,得简单介绍一下当前人们对彭艳艳这个人是怎么认识的:普遍认为彭艳艳这个人还不算太坏,这就是介绍背景了。

接着,你就提出你发现的问题,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你的实践,你的发现。这些事例的描述可以是实录式的,也可以是概括性的描述。但必须要注意的就是真实。总不能滥编排彭艳艳吧?

接下来,对你前面描述的种种进行分析,提出对彭艳艳这个坏蛋的认识及对付她的办法。这就是问题的解决了。

最后,反思一下自己在认识和对付彭艳艳这个坏蛋的过程有些什么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反思和讨论。

如果觉得前面的描述还不足以说明彭艳艳的坏,还可以附上能体现彭艳艳坏的某个场景描述或事件等等。这就是附录了。

不见得每篇案例各组成部分的题目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形式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几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五)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我们平常几乎没有说过,但我这儿必须要提一下,因为我们老师们以前交来的案例往往更像是课例。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包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并且实际情景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象案例那样经过细致加工。两者在文体的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说得直白点就是,案例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举一些教学场景来进行分析,这些场景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可能只是从某堂课中截取的能说明我的问题的一个片

6

段,这些场景可能来自不同的课堂。课例则是对一堂课或一类课进行分析,这些课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但反映的问题可能多方面的,而不是某个特定的问题。案例是围绕一个问题列举各个不同的课堂来深入分析这一个问题。课例是依据特定的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这堂课。

课例有着形形色色不同的变式。下面的变式只是其中几种。

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在介绍教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详尽场景加以叙述,再现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门思考和讨论。

2、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首先对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然后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素材进行加工,呈现出教学的总体进程,最后再对教学做总体性的反思。

3、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在教学实录中拮取一些代表性的片断,在呈现这些片断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中蕴涵的问题进行反思。它既不同于第一种形式原汁原味地再现教学整个过程和场景,也不同于第二种形式将实录素材作剔弊理纷地处理,是择其要者展开分析。

(六)教学论文

论文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学过怎么写。在这儿,只是要提示大家几点: 写论文的正文部分时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写好论文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

我们一线教师写论文要多用实在的事例,以事实说话。不要只做空洞的理论分析。因为做理论分析我们是说不过专家的,只有举实例我们才有优势。不管怎样一篇文章,我们都需要大量的理论积累和教育教学实例积累,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平时的收集。

论文的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词要

7

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科研成果主体文本之外的一些基本要素:

(一)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它应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文章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能够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阐述什么。要简洁,一般来说不超过20个字,注意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二)内容提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摘要,就是准确而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能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帮助读者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

摘要一般不作评价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摘要。

(三)关键词,摘要后面应该有关键词,也就是你文章标题中的核心词,和一级标题中的中心词。应该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词,是文眼所在,一般3-5个,每个之间空一格。

(四)参考文献。 作者在文章写作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

四、不可忽视的细节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8

必须署名,且是真实的姓名。

工作单位应该全,参加全国评比应该注明作者单位所属省市县;参加省级评比应该注明市县。直接写“北街小学”是不行的。

另外文章的排版应该有讲究,一级标题应该加粗,应该给文档插入页码等等。 

第五篇:新进职员培训成果检测表

(一)

○公司的经营理念第1次评价第2次评价

○企业的存在意义

○公司的组织、特征

○热爱公司的精神 ○业界的理解

新进职员教育成果检测表

(二)

○修饰外表的重点第1次评价第2次评价

○上班、下班的规则 ○问候、措词

○致力于工作的态度 ○电话、会客的方式 ○以与新进职员年龄相近的前辈来指导,比较容易有好的结果

上一篇:培训开班典礼流程下一篇:培训计划制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