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汇报成果

2022-06-25

无论你是身处校园中,还是已经踏入社会,汇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般而言,汇报的内容既包括对成绩的概括,对于不足的总结,以及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计划和完成方法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庄规划汇报成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村庄规划汇报成果

2012年同济大学乡村规划教学成果展开幕式暨西宁村庄规划竞赛评审活动成功举办

2012年同济大学乡村规划教学成果展开幕式 暨西宁村庄规划竞赛评审活动成功举办

时间:2012-12-26 08:5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同济大学乡村规划教学成果展开幕式暨西宁村庄规划竞赛评审活动于2012年12月7日上午在同济规划大厦成功举办。

自2011年城市规划二级学科调整为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以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做了相应调整,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环节增加了乡村规划设计的内容。举办此次教学成果展和竞赛活动,不仅对于城市规划教学内容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教学形式上也是一次重要的创新。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进城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这标志着中国的城市规划开始走向城乡规划时代,这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正式将“城市规划”二级学科调整为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标志着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将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建设需要,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积极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不仅增设了乡村规划原理等专业课程,而且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专门设置了乡村规划设计环节,将乡村规划纳入到正式教学体系中,并依然秉承了自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开设坚持至今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育理念。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是继1950年代同济师生参加人民公社规划实践之后,时隔50多年再次将教学实践聚焦农村地区的发展,正如规划系主任唐子来教授在开幕式上所言“这对于同济城市规划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西宁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西部地区设立的教学实践基地,举办此次教学活动得到了西宁市城乡规划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不仅是一次服务于西部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一次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新探索。以方案竞赛方式将课程设计与实际题目结合在一起,也是第一次尝试。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院共组织25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前往西宁,对西宁当地若干个典型村庄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近80名本科生、研究生在十多位指导老师带领下,选择8个典型村庄,最终以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的形式完成了这一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成果。 作为首次开展的乡村规划教学,为检验教学成果质量,特举办了此次教学成果展,并邀请了十多位校内外专家对竞赛方案进行评审。

举办此次开幕式及竞赛评审活动得到学校、学院及青海省建设厅和西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作为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在致词中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教授、青海省建设厅赵宏彦副厅长、城市规划系主任唐子来教授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活动还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委员会主任王士兰,青海省建设厅衣敏处长、白宗科处长,西宁市城乡规划局吴志诚副局长,西宁市规划院曾亮总工,上海市规划院原总工耿毓修,上海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朱若霖,上海市规划院副总工詹运洲及规划系陈秉钊教授,副系主任孙施文教授和副系主任杨贵庆教授,李京生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新哲副院长等与授课教师共同组成评审专家组,对所有参选方案进行评审和点评。

经过评委对16组参赛方案的认真评选和讨论,共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另外设立了单项奖4项,分别为创意奖、研究奖、实施奖、表现奖各1名。评委认为,学生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调研到设计的过程,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方案,非常难能可贵,对于学生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次教学活动的举办也为今后开展乡村规划教学积累了有益经验,为相关院校开展相关教学也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一篇: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管家庆教授接受央视《文化大视野》专访 下一篇:法国里尔一大新任副校长一行造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第二篇:共和镇村庄规划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共和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要求,下面,由我将我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交流发言,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下一步共同的提高、改进。

我镇共有24个村(居)委会(其中居委会5个,村委会19个),196个自然村。2010年末,全镇总人口达7.5573万人,按照县人民政府下达我镇2010-2012指标,我镇应完成19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共计186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2011年度,我镇应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104个,其中行政村10个,自然村94个。

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

在统筹烤烟生产、新农保、新农合收缴等重点工作的同时,我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1、已完成余新、牟尼村委会共计2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内外业工作。其中余新村委会1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的报批文本已通过州规划局领导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技术人员的审查,设计单位正根据州规划局领导、县局技术人员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待修改完善后将按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报批。

2、8月11日至9月5日,已完成全镇现状19个行政村,178个自然村的基础资料收集,并报设计单位对基础资料修改完善,为设计单位9月14日全面进入现场踏勘及现状分析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准备。

3、9月14日至9月21日,楚雄州开发区设计院工作人员亲自到我镇的19个行政村,178个自然村,共计197个村庄进行现 1

场踏勘,同时完成现场调研、村民意见征求表及现状分析等相关工作,现已返回设计单位成图。

二 、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我镇认真研究、制定了《共和镇村庄规划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分管规划的副镇长及新进镇党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为副组长,镇党政办、统计站、共和财政所、国土资源所、城建办等相关站所及19个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村委会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各村委会主任是各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担任此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

镇级各部门、各村委会按照强化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调配合,严格工作程序,强化工作管理,确保了我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各村委会加强了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领导,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在基础资料收集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工作干劲足、电脑操作熟、责任意识强等优势,形成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的工作格局,并专门对全镇的村官进行了3次的业务培训,在具体工作中,大学生“村官”通过QQ群、电话等方式积极与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咨询,确保了前期资料收集工作高效、快捷、准确。同时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的规划编制队伍,积极协调解决村庄规划编制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推进了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三)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设计单位开展工作。

7月底,我镇与设计单位签订了村庄规划编制合同并委托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计院购买卫星影像图。设计院村庄规划编制设计人员已多次到我镇指导基础资料的收集以及现场调研,研究规划编制工作中具体问题。同时,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面对我镇烤烟收购、新农合、新农保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仍协调安排车辆协助设计院人员进村查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进村实地勘察中,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认真协助好设计院工作人员做好现场调研、村民意见征求表及现状分析工作,同时做好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了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与村庄规划工作“两促进、两提高”。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经费保证难。我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量约占全县总任务量的三分之一,面大、点多、撤并的自然村数量已达11个,加之参与规划的工作人员较多,交通工具等难以保障,县级等相关部门匹配的的经费严重不足,是导致前期工作推进难的重要原因。

(二)规划调研指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合理科学的村庄规划,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村庄的性质、规模以及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但就我镇前期的现场踏勘、现场调研、村民意见征求等工作中,还存在专业规划人员调研、指导力度不够,镇村组干部、村民规划意识薄弱,提出的规划意见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上因素会直接影响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

四、下步工作计划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

明确目标,细化责任,跟踪督查,确保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县下达我镇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一)指导各村委会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同县局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指导好各村委会进一步做好后期的基础资料修改、整理、完善工作。

(三)认真开展全县试点余新村委会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按程序进行评审,并对该试点进行认真总结,作为全县的试点样榜。

(四)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我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要强化领导,加大规划的宣传及指导力度。在规划工作中,建议县人民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督促和检查力度,同时,建议县住建局明确专人负责抓好宣传发动,现场规划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规划意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二)注重现状调查。在现状调查上下功夫,从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使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整合有利资源,做好协调工作。在编制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收资提纲涉及的内容面较广,镇村组干部及村民提规划建设意见需要专业性技术人员的有力指导,同时需要多部门特别是县局相关部门积极指导、帮助我镇协调解决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篇:模版 - xxx市村庄规划工作情况汇报

浓墨重彩绘新图

——xxx市村庄规划工作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xxx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大力实施洱海流域“百村整治”、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民居建筑风格整治、移民搬迁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回顾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一些体会和启示。主要是:

一、规划先行,加强引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浩繁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州在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中,注重把握重点,统筹协调推进,按照“五个贯穿、四个引导” 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

(一)做到“五个贯穿”。

一是把人员培训工作贯穿始终。我州村庄分布广、数量多,规划编制任务重,完全靠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不现实,需要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性措施,为此,州政府安排了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训人员,重点是组织技术力量对县、乡镇、村组成的“三结合”工作班子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使他们初步掌握了村庄规划编制技能,提高了规范管理的水平。

二是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始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群众是主体,让群众参与到规划编制工作中来,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群众的意愿,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是把创新方式方法贯穿始终。农村有别于城市,不能将编制城市规划的方法简单用于农村,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大拆大建,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合理布局,突出乡村特色,规划重点放在交通、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改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挖掘上来,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体现。

四是把宣传规划法规贯穿始终。村庄规划的执行和实施最终要靠群众,一方面让群众参与到规划编制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加强规划法规宣传,让群众知晓规划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和执行

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使规划的实施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是把促进农村发展贯穿始终。统筹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村庄的山、水、田、林、路、电都做到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坚持从村容村貌治理入手,引导村民加强“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治”(治脏、治乱、治差、治空)、“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能源)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庄整洁,农户庭院秀美目标。始终坚持走推进特色化道路,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村庄,如大理周城、鹤庆新华、剑川沙溪、云龙诺邓、巍山大仓、祥云刘厂、宾川鸡足山等,它们功能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成为了壮大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建设的主力军。

(二)加强“四个引导”。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州情实际,制定了我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州加快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努力实现民富、村美、风气好,管理科学,社会和谐提供了政策保障。尤其是在加快“两保护、两开发”(即

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进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推进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为载体,提出“建筑民族化、村容整洁化、产业生态化、管理民主化”和全面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的建设目标,编制了海西田园风光保护及村庄整治等多项建设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资金保障措施,海西保护成效显著。同时,大力开展宾川至祥云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有力带动了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依法依规,制定《xxx市村庄规划编制规定》和《xxx市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办法》,加快研究拟定《xxx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使村庄规划编制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促进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从2009年开始,州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村庄规划编制,先后试点并完成了99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和599个自然村建设或整治规划,正在准备开展约500个村庄规划编制,确保了广大农村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重点工作引导。聚集各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重点工作的典型带动示范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大力实施洱海流域“百村整治”、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民居建筑风格整治等工程,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再现了洱海周边村域的优美田园风光,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初显成效,村庄的面貌日益

改善,村庄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构建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此外,针对农村建房中的土地利用率不高、不节能、不环保、不安全、不经济和传统优秀民居建筑特色不鲜明等现象,编辑了《xxx市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一书,在全州范围内大力推广使用,其中,大理市引导农民按民居风格建房500多户,完成民居建筑风格整治3090户,云龙县完成旧州镇白族民居建房44户,打造民族商贸步行街,为规范农村住房建设行为,促进农村住房建设科学化、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大理特有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四是加强资金投入引导。农村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建设,政府资金投入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够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从2006年开始,我州就加快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定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州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大幅提高,并逐步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创新思路,突出实效

近年来,我州在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和模式上大胆创新,为全州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大理市利用卫星影像图

和小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资料,结合适当的野外调绘,对农村进行全面规划,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洱海西岸片区186个自然村和40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8月,确定祥云县、弥渡县的两个行政村作为试点,按照行政村总体规划(含中心村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进行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含中心村规划)提交“两图一书一表”成果,即行政村总体规划图、中心村建设规划图、行政村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表,自然村建设规划提交“一图一书一表”,即自然村建设规划图、自然村建设规划说明书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表,规划成果经济可行,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探索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个创新:

一是在模式上创新。区分城郊型、坝区型、半山区型、山区型等不同类型的村庄,并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编制,对几个自然村相互交织,村庄之间已无明显界线的,区分情况,统一布局,合理安排,做到了统筹规划。

二是在方法上创新。行政村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由有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自然村建设规划则采取县、乡镇、村“三结合”工作班子共同完成的方式进行,提交的成果以促进长

远发展和满足群众现实建设需要为原则,删繁就简,成果简单、易懂、可行,大大节约了编制成本。

三是在协作上创新。形成了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教育、卫生、水利、旅游、地震等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注重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规划、校点布局规划、卫生设施布点规划、水利设施规划以及灾害防治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上下位规划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使规划更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更强。

四是在管理上创新。积极探索管理方式的转变,部分县市设立了规划管理机构,配置了管理人员,促进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规划执行力,提升了村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在机制上创新。按照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分级负责的要求,以建立村庄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确立了“四个

一、三健全、五推动”工作机制,即有一个稳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一支适应工作要求的技术队伍,有一套严格的督查和奖惩措施;健全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和充实管理人员,健全规划编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三、重点突破,强力推进

我州在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探索出了一点经验,但离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编制任务重,资金需求大,发展不平衡等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重点突破、强力推进。

一是强化专业技术力量。继续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建并加强“三结合”工作班子成员,充分利用州内人才资源,计划在云南建设学校选定60名毕业实习学生,对他们进行规划制图专业培训,充实到村庄规划编制技术队伍中。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着手拟订《xxx市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xxx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二是强化筹资渠道。在州政府安排村庄规划编制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级各类资金,统筹资金调度,专项用于村庄规划编制和人员培训工作。

三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落实规划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大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法规知识培训,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四是强化规划实施。重点研究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有效整合“空心村”、“空心户”闲置土地和农村公建用地,破解村庄建设与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村庄规划一经批准,就严

格按照规划实施,全州各级各部门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稳步推进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强化宣传发动。继续强化宣传发动工作,依托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优势,大力开展规划法制宣传,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村庄规划编制和各项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中。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形成村村有规划、建设依规划的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山、水、田园、民居等和谐共存的美丽村庄画卷。

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全面实施村庄建设与整治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州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提升村庄规划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上一笔浓浓的重彩。

第四篇: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

×村在2006年以前,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路不平,交通不畅,丰收的水果不能外运,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村集体招商困难,经济总量小;垃圾随处乱倒,无正规化管理,整个村庄的环境体现的脏、乱、差现象。

规划制定后,×村积极向各级政府申请立项,向各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努力在内部挖掘潜力,筹措资金,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各项规划内容。

一、修建柏油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目前,全村已经实现了组组通油路的目标,公共汽车也通到了×村,80%的村民出了家门就可以坐上小公汽。路平坦了,交通方便了,村集体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从2006年开始,村招商引资工作就开始有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有6家企业落户×村,累计投资额达到了3500万元。在×村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厂房,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由于道路的畅通,使全村的支柱产业——水果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艳红桃、寒富苹果等远销全国各地。每到收获季节,各地水果商贩纷沓至来,果农的收入在逐年增加。

二、治理河道,解决雨季洪水泛滥问题。

河道的治理,不仅使河道边的农户提高了收入,又给沿河村民改善了环境。

三、全村绿化,彻底杜绝脏、乱、差现象。

为彻底杜绝脏、乱、差现象,村集体组织村民在全村开展绿化美化活动,在全村所有的路边和房前屋后栽植银杏等风景树和种植花草。为调动村民绿化美化的积极性,集体投资4万余元,购买了4000余株银杏树苗,免费发放到村民当中,让他们在房前屋后栽植。同时积极争取区林业局的支持,筹措资金3万多元,在全村柏油路边栽植风景树。

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累计投资20余万元,栽植各种风景树10600株,家家户户门口都种植了花草,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号召村民修建样式新颖的住宅,改善居住环境。

随着形势的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一些村民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村集体因势利导,号召村民修建样式新颖的住宅。在集体的号召下,新建住宅呈现出以下特点: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建筑样式新颖,室内布局接近楼房:有客厅、有餐厅、有卫生间、有热水……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五、修建办公楼和文化活动场所,改善办公条件和村民的娱乐需求。

2006年以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村委会办公场所很破旧,办公条件很差,村民集中学习、培训没有地点。2006年初在×市建委的帮助下×市×集团与×村结成帮扶对子;2006年7月11日,由×集团投资兴建的×村办公楼正式破土动工。历时两个月,一幢建筑面积580平方米的崭新办公楼拔地而起,展现在村民面前。办公楼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村民的学习、娱乐等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每年都在这里举办果树专业学习班,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技术水平,为果树生产的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修建水果保鲜库,打水果反季节销售时间差,提高果农的收入。

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和水果产量的提高销售渠道不畅通、卖果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果的集中上市,给商贩压价收购提供了契机。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水果保鲜库的建成,每年将为村集体和果农增加50余万元的收入,增强了果农发展果树生产的信心,解决了果农卖果难的后顾之忧。

七、建立垃圾站,保证垃圾外运及时,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了改变村庄垃圾无人管、无处排放等问题,为了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2007年4月份开始,村集体用水泥板,在全村九个村民组的自然屯堡处,设立了60个垃圾站,同时安排了2个清洁员,定期将垃圾外运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土埋处理。

垃圾站的设立,解决了自然屯垃圾无处排放的问题,同时也使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目前的×村,村民住宅宽敞明亮,道路畅通。山上果实累累,山下绿荫覆盖,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距“村庄整治”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将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继续努力,把×村建设得更好。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浅议镇域村庄统筹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摘要:村庄规划将成为村庄发展、建设事业的引领,而村庄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其所处的区域。本文通过论述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编制思路,探索一种村庄与区域、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方法,从而在村庄规划层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村庄规划;统筹;镇域

1引言

为有效推进村庄的有序建设,《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提出了村庄建设布局的规划内容要求,但村庄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建设问题,更涉及到产业引导、空间统筹等一系列需要从更大的空间区域进行思考的问题。2014年,针对村庄规划的编制,珠海市提出要以镇域村庄统筹规划为先导,强化各村庄规划在区域层面的统筹协调。本文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简要分析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2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及问题

2.1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

我国村庄规划的实践主要始于2005年开始的“新农村规划”,“新农村规划”强调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规划内容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和住宅单元的布局。

随着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村庄规划的实践,普遍侧重于建设规划的内容”。为更好地指导村庄的发展、建设,珠海市近年开展的村庄规划包含了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建设项目等内容,兼顾了从总体规划到建设规划的层次。

2.2村庄规划编制存在地问题

2.2.1缺乏对村域范围的统筹。从地理空间上来看,村庄是农村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聚落单元,一般由村庄建设区和村域构成,村庄建设区是村民的生活集聚地,也是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开展范围:村域一方面是村庄的行政管辖范围,另一方面也是村民经济活动的开展范围和可达范围。传统村庄规划侧重于村庄建设区的空间布局,无法全面分析村庄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2.2.2缺乏区域层面的定位考量。乡村区域发展具有多样性更需要需要从区域的角度来审视村庄的发展。对于农业村,经济作物的引入、观光农业的运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发展的规模性和风险性既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判断,更需要村庄间的联动合作:对于城郊村,服务业的活动高度依赖于周边城镇化或工业化的发展。

2.2.3缺乏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管理制度上的二元化安排,使村庄和城镇在空间发展上具有显著的差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成区往往逐渐将村庄建设用地包围,却无法实现融合,形成“城中村”,成为城市建成区中的“异类”。在当前土地制度下,虽然“城中村”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在村庄规划阶段能够充分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或许可以使“城中村”成为未来城市建成区中的社区单元。

3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3.1城乡发展的统筹观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改革长久失衡、脱节的城乡关系更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乡村的自身发展难以从城市的爆炸式扩张中获益,而城市的要素流动也缺乏面向乡村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在结构层面产生一系列城乡矛盾。理顺城乡发展关系必须立足区域,将村庄视为区域发展的单元,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协调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空间关系。

3.2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镇域村庄统筹规划通过综合分析镇域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等基础因素,挖掘发展潜力,结合城市规划布局,明确村居发展定位,并着重从发展方向、产业、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具体村庄规划的编制,以实现城乡之间、各村庄之间的统筹发展。

4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实践――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

4.1乾务镇概况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南部,距离珠海市中心城区46公里,共有16个行政村、2个社区。乾务镇以工业为主导,形成了

二、

一、三的产业结构。村庄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临近镇区和园区的村庄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生活配套产业。

4.2发展方向的统筹

发展方向是对村庄长远发展的战略引导。从镇域来看,村庄可以看做点状分布的功能节点,村庄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的城镇化形成协调一致的步伐。

规划首先根据上位城市规划明确乾务镇域未来的功能布局,在此框架下,结合各个村庄的区位和发展条件,划分为城镇化型、城镇化兼顾农业化型、农业化型三类村庄。发展方向的确定可以使村庄在发展中有所侧重,与城镇化形成同步,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红利。

比如,确定为城镇化型的村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紧跟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适时引导村庄产业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观光农业转型,避免因所处区域城镇化建设伴随的土地“农转非”活动造成村庄生产力的突变式丧失。

4.3产业发展的统筹

相对于城镇来说,村庄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且由村民主导,受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规划更强调对特色产业的引导。重点针对各村的功能区位、发展方向、资源特点,提出各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一方面,希望通过特色产业的引导提升村庄产业的发展层次,符合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出村际产业的统筹重点,希望各村能凸显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l展,集聚规模,实现同类型产业的抱团发展。

以镇区周边的乾东村、乾北村、乾西村三村为例,三村是“乾务飘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地,均组织有各自的“飘色”表演队,在文化的传承、利用上也有各自的计划。规划从镇域角度出发,提出三村应整合“飘色”的文化资源,共建文化基础设施,从而壮大“飘色”文化的资源厚度,形成合力,更好地拓展“飘色”文化的传承广度和挖掘深度,以形成地域文化品牌和旅游节点,才能融入区域旅游发展链条。

4.4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主要通过可达性、共享性体现,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即是通过分析区域设施的可达性和村庄设施的共享性,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也避免村庄在设施布局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在区域设施可达性方面,本规划分析了小学、初中、医院、市场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通过比较服务范围和村庄建设用地的重叠程度,一方面从服务村庄的角度,提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建议,另一方面引导新村建设向更能接受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的区域布局。

在村庄设施共享性方面,特别针对村庄建设区接壤的村庄,规划分析了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运动场地等村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从空间上对设施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布局的方向和措施。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设施的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各村单独规划建设造成的设施重复建设。

4.5市政工程的统筹

重点考虑各村庄规划的市政管线系统与区域市政管网的衔接。其中,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镇域尚未形成系统的污水管网,规划根据镇域污水系统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建设时序,近远期相结合,对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提出指引。从管网和设施布局上体现多村共享,减少投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单个村庄规划在市政规划方面的合理性。

结语: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编制,可以更有序地指引村庄规划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进行编制,有利于实现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制度体系下,城乡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城乡协调机制的缺失可能导致规划层面的统筹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标解读下一篇:财政惠民政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