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城市的景观设计研究——以劳伦斯·哈普林作品为例

2022-09-12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认知的深入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 人们开始重视并去追寻那些“失落的空间”, 城市景观作为传统生活和传统城市艺术的重要载体, 旨在改善人的空间生活环境, 以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国传统景观价值观的核心是追求抒发主观情感与感知客观美景两者间的和谐, 在应对现代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 劳伦斯·哈普林对构建具有生态性城市“舞台”的研究, 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我国景观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劳伦斯·哈普林简介及其主要的设计思想

1.1 哈普林的简介

劳伦斯·哈普林于1916年出生在纽约, 曾在17岁时到海法的一个农场里生活了三年。之后回到美国, 在康奈尔大学和维斯辛康大学获得植物科学和农业学学士学位。日后逐渐对风景园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在哈佛大学学习风景园林专业, 师从唐纳德[1]。他在二战后深入体验自然, 用画笔记录下自然中水的流动过程、山石的自然形态, 并将该手法娴熟地运用于他之后的作品当中。哈普林作为美国二战后的景观设计师见证了西方现代景观的发展。

1.2 哈普林的景观设计思想

哈普林致力于将城市空间塑造为一个个人们可实现自我创作的场所, 他观察研究人们在景观中对空间的感知及行为, 倡导景观设计要让人们在场地中活动的同时可以拥有多种感官体验。在他看来, 只有通过使用者的参与, 才能使城市拥有更浓郁的生活气息[2]。

1.3 哈普林的生态观念

重视风景园林的自然性、乡土性和生态性始终是哈普林生态设计理论及实践的主要特征, 他十分看重对自然景观的体验与生态参与。因为在任何既定的背景环境中, 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历史必然性。所以, 设计者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它们, 理解它们, 然后才能以之为基础去判断此环境中可以发生些什么, 并以能够激发起人们丰富的娱乐生活为目标, 从而设计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生态“舞台”[3]。

2. 探索哈普林作品中的生态表现

哈普林根据对自然人化过程的独特见解, 在喧嚣扰攘的城市环境中构筑和描摹了自己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 并将人的体验、参与及行为活动融入到环境的发生过程中, 从而全面地展现出了现代城市生态景观的公众性、开放性和群众化, 来实现城市舞台中生态自然的人化过程。

2.1 波特兰市系列广场

波特兰市系列广场景观是通过已建人行林荫道连接三个景观节点而构成的。

首先, “爱悦广场” (Lovejoy Plaza) 作为第一个景观节点, 在令大众兴奋之余提供了一个可让人亲身参与进来的活动场所这个广场是哈普林“生活舞台”理念与生态自然景观体验的一个完美结合。

哈普林将广场的喷泉设计成一个亲水景观, 吸引人们主动进入其中将自己淋湿, 从而带给群众一种回归生态自然中的乐趣;他通过反复研究加州席尔拉山的山间溪流来勾勒出喷泉的流动轨迹;喷泉的四周用不规则的折线式台地进行围合, 这些不规则的折线正是哈普林对于自然等高线进行符号转化的表现;哈普林把对于洛基山山脊线的概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廊顶的不规则轮廓上。这些都是通过景观设计转化后的自然形态, 是基于一种对大自然的体验而不是单纯地对自然进行抄袭[4]。

该系列的中心景观柏蒂格罗夫公园 (Pettigrove Park) 是一块种植很多行道树并拥有静谧安详气氛的绿茵地。公园的主体仅仅是由一个曲线的交通网络所划分出的一个个凸起小丘构成的。哈普林还特意在路边为游人安置可以休息的座椅。通过采用当地的行道树种和保留场地原有的绿茵地, 极大减少了在景观创作时对自然的消耗和破坏。整个公园只是通过采用就地取材的景观元素和最简单的设计手法便营造出了一个舒适宜人的休憩环境。

演讲堂前庭广场 (Auditorium Forecourt (现称为Ira C.Keller Fountain) 是波特兰景观系列的点睛之笔。一连串明澈的水花从高低不一的方形混凝土广场的顶端化作激流涌出, 经过24米宽、5米高的峭壁垂直流下, 积聚于底层的水池里面。这个大瀑布体现了哈普林对美国西部悬崖与台地的大胆联想[5]。哈普林认为喷泉景观不单单是可以欣赏的风景, 更重要的是一个老少皆宜的活动场所, 所以他在落水景观前设置了很多的平台, 以便为人们创造出一些其它的娱乐活动。

这些设施正如哈普林所料想的那样得到了频繁地使用, 人们十分乐意融入这个可以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场所。

2.2 锡兰奇海滨农庄住宅区 (Sea Ranch)

1962年设计的位于美国旧金山北部的锡兰奇海滨农庄住宅区 (Sea Ranch) 是哈普林最有名的社区规划作品, 这个住宅区所运用的规划设计是哈普林生态规划设计意识的最佳体现。海滨农场位于旧金山北面12英里的位置, 场地海岸线长约10英里。这个规划要求集群型房屋结合原始的地形进行设计, 并要求合理地利用好海岸场地, 使得每个住户都能欣赏到海边的美景。

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场地的生态环境, 哈普林在设计项目之前便针对场地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深入调研, 采用手绘生态记谱的方法, 将风、雨、动物和天然地貌等所有自然事物作为设计考察要点, 以便掌握这片区域的自然演化进程, 并构思出了在不减少住宅密度的情况下能够留出更多绿地的建筑簇状布置形式, 使得人为设计与当地原始的自然演变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再通过定性分析当地人群的活动特点, 从而确定最宜尺度的行为空间和最佳户外设施设置。在哈普林所构思的方案中, 居住类房屋应该布置在场地的一角以便减少对场地内部的干扰, 道路不可以贴着峭壁建造, 并且不可以拓宽。场地中的房屋均为坡屋顶, 其倾斜角度是根据风的特性来决定的, 建筑用材多选自地方材料, 不仅能够使其有机地与环境联合在一起, 还能节约运输成本。建成后的社区不仅高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住宅设计也十分切合自然环境与地貌。

3. 对于当下中国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3.1 尊重自然, 生态优先

万物都有自己应遵循的规律, 设计师所做的便是顺应自然, 是从自然中升华出我们认同的那种美感。一个生态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尽可能的顺应、联合自然进程, 要尊重大自然原有的演化和更新机制或规律, 同时借助其极大的自我维系和修复功能来完成生态系统的复原与再生, 既能节约成本, 又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废弃物。

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之前, 设计师首先应该运用生态原理对基地进行充分地科学调研。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 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 的核心[6]。所以, 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尊重自然的生态过程, 增加对场地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关注, 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从而避免破坏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创造出一个能与城市生态系统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3.2 以人为本, 全民参与

眼下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及建设过度关注经济效益, 在追求强烈图案感的同时, 常常缺乏感情的融入, 更淡于对人的精神关怀, 忽略了人才是空间的主角、才是城市景观空间构成的重中之重。由于缺少对人的心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致使城市景观缺少文化和娱乐, 与城市生活脱节, 无法满足人们交往、聚会的需求。

所以, 在构建城市景观之前, 景观设计师首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景观的使用主体是人, 且设计目的就是为人提供活动的可能, 更确切地说城市景观就是为人们的生活而存在的。正如哈普林所提倡的, 城市景观中引入当地生态要素不单是为了塑造独特的地方特色, 更重要的是保障大众生活所需要的娱乐活动。人们将城市景观作为艺术来欣赏, 作为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来使用, 同时它也将诱导人们进行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

3.3 拒绝抄袭, 传承地域文化

如今的城市景观建设过于“求新求洋”、“厚近薄古”, 缺乏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发展, 对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文脉体现不足。景观设计较多地追求形式主义和“拿来主义”, 没有顾及到地方的现实状态, 不能有力地展现浓厚的地域文化, 更难以融合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来丰富设计本身的文化层次感, 最终使得广场失去了地方特色, 造成城市景观个性缺失, 形象雷同的情况时常出现。

哈普林许多经典的景观作品都不依靠极度夸张的表现形式, 而是通过细腻的设计手法来表达场地最淳朴的地域特色。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理解、记忆和体验”自然景观的过程是哈普林景观设计的特色, 也是其认同的生态景观设计的本质。他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要贯穿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始终, 生态景观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 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7]。

3.4 重视景观基础调查与研究

完成一个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前期工作, 主要就是根据城市各个生态要素进行全方位地调查与分析。特别是随着当前国家工业的飞速发展, 工厂拔地而起, 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变得十分复杂敏感, 所以要对一些基础项目进行非常细致地考察。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景观要素却暗含着极高的生态价值。

前期调查工作或许看似微不足道, 可是在整个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哈普林在进行每一次景观设计之前都会耐心地对场地的各种生态景观要素进行充分地观察和研究, 对海滨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更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前期调研, 以便全面了解场地信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降低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干预。这种对设计尊重负责的行为, 激励着当代每一位设计师要对景观设计怀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不可急于求成。

4. 结语

劳伦斯·哈普林是一名极其注重生态、尊重自然的景观设计师。希望通过本文中对他独特的景观设计思想的探讨和对其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生态景观作品的解读, 能够对未来的城市景观设计带来一些启迪与思考。期待在不久的将来, 每座城市都能拥有符合自身独特地域魅力、使得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人与景观良性互动的城市景观。

摘要:劳伦斯·哈普林是美国著名的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其作品与理论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对自然景观的抽象应用、景观生态研究、以及在现代城市景观空间设计领域中的独特设计手法都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劳伦斯·哈普林城市生态景观作品的解读, 探讨其对中国当下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劳伦斯·哈普林,城市景观,自然,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 孙明, 闫煜涛.探讨哈普林设计中的自然精神[J].山西建筑, 2009, 25:62-63.

[2] 曹悦.都市山水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J].现代园林, 2010 (5) :34-36.

[3] 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4] 林箐.美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大师、理论家——劳伦斯·哈普林[J].中国园林, 2000, 03:53-56+98.

[5] 江畔.劳伦斯·哈普林城市景观创作的戏剧化理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6] 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 2001 (6) :3-10.

[7] 王向荣, 林菁.欧洲新景观.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析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招聘体系的构建下一篇: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