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人物画的“随类赋彩”

2022-09-12

一、“随类赋彩”的内涵

1、中国古代传统的色彩观

色彩除了注重“宇宙”的象征性之外, 更多的则是推崇其绚烂多彩的“纯粹”美, 儒学中的重要理论“中庸”对中国古代色彩论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庸”之道, 在于让事物在和谐统一中获得发展。当这一理论体现在色彩美学上时, 它们体现的方面更多的是在五色以及五色相生的间色之中追求统一, 在色彩之间追求和谐而不是单纯的强调某种颜色的出彩。而本土道家的核心思想, 多以老庄思想作为他们的指导思想。老庄提出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 追求天道自然, 因而, 相对于儒家, 道家对自然美的认知则要更加的精辟。因为道家在物质生活中追求“清心寡欲, 淡泊无为”的思想。这也促成了道家的色彩观从古至今都是“无色而五色成焉”。道家的这种向往大自然、追求淡雅素净美的色彩观念, 让中国古代色彩观, 特别是同为追求清新淡泊的文人画的色彩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2、“随类赋彩”的具体解读

1) “随类赋彩”的传统理解

“随类赋彩”或“随类, 赋彩”。“赋”即为“授”, 授予、给予的意思, 那么“赋彩”就很容易理解了, 即赋予颜色。“随”呢?, 其基本意义为跟随、根据。这样的话, 我们在字面上就可以将“随类赋彩”理解为根据“类”来赋予颜色。那么这个“类”是什么呢?中国画自古以来大多以笔墨为基本的表现手法, 色彩体系亦是相对独立完整。在用色上, 中国绘画与国外绘画不同, 外国绘画主要追求对大自然的还原, 其颜色的选择也就趋近于物体的本色。而中国的画家追求的则是自身的主观体验, 喜爱介于自然与自我感受之间的固有色。这些色彩, 其实就是意象性的色彩。

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在他的名著《林泉高致》中说到水的颜色时, 就曾描写到“水色, 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大家都知道, 水是无色的, 那么这里的“绿”、“碧”、“青”、“黑”, 又指的什么呢?这是人的视觉效果, 并不是指水所呈现出来的具体颜色, 这种视觉感受来自于岸上的花草树木随着四季的交替而发生的不同的变化。这对“随类”也作出的很好的解释, 也就是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表象特征进行观察, 体悟事物的内在规律, 使得画家对事物赋予的颜色与画家的主观感情与审美观相结合。因此, “随类赋彩”即根据客观事物的表象特征以及事物的内在规律, 与画家的主观感情相结合进行赋色。“随类赋彩”体现的是画家内心的主观感受, 是他们的精神色彩, “随类赋彩”这种用色理论一直作为中国色彩论的核心理论一直延续到今日。例如当代耳熟能详的工笔人物画家的代表人物王美芳、赵国经夫妇所绘的《金陵十二钗》系列, 该系列中色彩都偏清新淡雅, 画面主人公的衣着色彩往往与整个画面相得益彰, 十分协调。“随类赋彩”在这系列画中随处可见, 但他们的赋色也不完全依赖“随类赋彩”, 而是结合了西方赋色方式, 中西方的完美融合。正因为如此, 他们的画整体效果才能清新、淡雅且逼真。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种信息的大爆炸, 也促使了中西方绘画的交融, 这使得人们对传统的“随类赋彩”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随类赋彩”也在这些优秀

2) 色彩对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色彩, 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古今中外,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什么地方, 总有着色彩的变化, 各种各样的颜色协调搭配, 也就构成了我们美丽的世界。而在绘画中, 色彩则更多的使得画面的表现性更为突出, 艺术价值也会相应的提升。中国画虽以水墨画为首, 中国画的色彩以唐代最具有代表性, 这时期涌现出来一大批杰出的对色彩理解深厚的画家, 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等, 其中又以吴道子为最。吴道子所绘人物、鬼神、鸟兽、亭台都冠绝一世, 后人奉其为“画圣”, 他的画风“落笔雄劲”, “敷粉简淡”, 线条刚劲雄壮, 富于变化。表现出的物象也“高侧深斜、卷飘带之势”, 极富运动感, 节奏感。因而被人称为“吴带当风”。他早期的作品色彩丰富华丽, 后期则多采用淡彩着色, “浅深晕成”、“敷粉简淡”就是他最好的写照。他的这种风格, 让画面的表现性变得更为强烈, 于焦墨中略施淡彩, 意境也更为深远, 这种画技世称“吴装”。“色不碍墨”, 色彩的装饰性在他的作品中占据了绝大部分, 良好的运用色彩, 使得吴道子的画自成一家, 闻名世界。因而完美的设色, 会使得画面的整体效果更显得意境深远。

二、人物画如何体现“随类赋彩”

1, 唐宋时期“随类赋彩”的具体体现

中国古典画的赋色手法永远离不开“随类赋彩”, 重彩工笔画也不例外, 中国重彩工笔人物画大多以线描骨, 以色代肉, 色彩多以平涂的上色手法赋予线条描绘出的轮廓中。但这也限制了作者对情感的表达, 因而, 色彩只能作为装饰出现在重彩工笔画中。在重彩工笔画中, 线条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就曾提出类似的理论。不难看出, 色彩在重彩水墨山水画中主要起到协助线条的作用, 这无疑制约了色彩的成长。但重彩工笔画在长期的发展中, 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与工笔花鸟相比, 它更注重颜色的搭配, 合理运用冷暖色调, 使之在视觉上达到调和的效果。唐宋时期, 重彩水墨画发展迅猛, 由前期单一的红、绿、黄等石色逐渐发展为水、石二色并用的赋色技法。这时期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画,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敦煌石窟的壁画对色彩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它的色彩的丰富性、规律性以及多样性, 都让它了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敦煌壁画宣扬的是一种佛教的经典, 是为了营造这种宗教的环境与气氛, 因而, 在对色彩的运用上, 主要突出的是装饰性, 从随类赋彩的基础上来说, 它使用了一种接近于“模拟”的表现手法, 它表现出来的意象已经超出了物象的“自然形态”, 而被加工成了更加具有渲染性与装饰性的艺术形象。敦煌壁画中的重彩工笔人物画, 将“随类赋彩”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 达到了这一时期的巅峰。

2、岩彩画中的“随类赋彩”

我国的岩彩画, 最早可追溯到半坡时期的彩陶制品, 鼎盛于唐朝的工笔重彩画。它有着自己完整的色彩体系, 也就是矿物色。粗颗粒矿物色的使用, 使得在视觉上第一次使水性颜料有了与油性颜料相匹配的视觉效果。画面的构成和光影效果等, 无不是给中国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画派, 而将这一画派发扬广大的无疑是日本。日本的岩彩画, 继承了中国敦煌壁画中的许多表现手法与技巧, 将之与欧美的壁画相结合, 以岩彩为主要色彩的作品逐步成为日本画的主流。“随类赋彩”作为中国色彩论的核心体系, 在日本继承的所有表现手法中, 当然也不会缺失“随类赋彩”。在日本著名画家泷泽具幸的作品《故城》中, 作者并没有很刻意的去描绘故城的沧桑画面, 而是通过斑驳色层的主流肌理, 使每一个看到这幅画的人心中都不自觉的涌起一种历史岁月的永恒感和故城厚重沧桑的感觉。而东山魁夷的作品《森林白马》则让人体会到另一种感觉, 整体画面以蓝色森林为背景, 中间则隐隐出现一匹白马。参差的树枝, 使得空间感也变得更加的强烈, 而色彩的协调, 也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安详。正是因为色彩作为岩彩画的主要表现手段, 这种“随类赋彩”的赋色方式也得以在岩彩画中大放光彩。

3、当代画家如何体现“随类赋彩”

当代艺术家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深得“随类赋彩”的思想, 她的作品《午后》 就是一幅很好的典范。躺着的女性在罗寒蕾的创作中见到的不是很多, 这幅画恰恰是描绘了一个青春少女夏日午后躺在凉席上思绪纷飞的情景。画面清新典雅, 人物刻画的也是生动传神, 若“出水芙蓉”。我们在这幅画中所看到的少女, 她的色调单纯、清新淡雅, 却又不失一种和谐的统一, 平凡中却又显得那么唯美。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画中色彩运用偏淡雅风格, 并没有用一些色彩对比来突出表现性, 而是依据了主体艺术需要“随感赋情”, 因境而生, 来引发人们心灵的触动, 以艺术的手段来表现淡雅与空灵。陈郁曾在《藏一话腴》中说道:“写形不难, 写心唯难”, 罗寒蕾则通过了她对感情的准确把握“随情赋色”, 将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刻画的十分深刻, 使得画中的主人公也彷如活了过来, 一颦一笑都是那么的唯美。正如著名画家蒋彩萍对她的评价:中国传统绘画有两种审美, 一为‘错彩缕金’, 一为‘芙蓉出水’。这两种审美都是高规格审美, 而且都可以做到极致。这两种审美看似对立, 其实可以统一起来, 但是比较难。难能可贵的是, 我在罗寒蕾的画中看到了二者的统一。这份评价是如此的高, 却也是实至名归。她的画对女性的表现并非只是单纯的纯自然的角度, 而是结合了她独特的创作力与耐心塑造而成的极具古典、美丽、清纯的当代女性形象。这些是她对女性生命的最高诠释, 也显示出她的理想和信念。工笔人物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应该在这条风景线上发光、发热。

摘要:我国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经说: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 往往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求本源。因而, 想要传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绘画技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些传统技法的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分析, 传承与发展, 首先需要的是传承, 然后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得以发展。“随类赋彩”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 色彩影响着每个画家。创新是一副作品的灵魂, 在绘画表现中“随类赋彩”是由传统出发的一条主线。我们应该从一个物体的形式到结构, 内容到观念, 更大限度地突破工笔人物画的“随类赋彩”表现的新境界。取古今中外为我所用。

关键词:随类赋彩,中国色彩论,中国色彩论

参考文献

[1] 陈履生.随类赋彩: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2007.

[2] 罗寒蕾.“随类赋彩”中国画色彩的理论基础谈[J].艺术界, 2001, 04.

[3] 张忠娟.论“随类赋彩”的意象性特征[J].美与时代, 2008, 11.

上一篇:益本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下一篇:序贯法测定地佐辛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的EC50、EC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