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表现技法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2022-09-10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是发展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画种之一,而工笔人物画是最先走向成熟的。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先秦,发展于汉、晋,在唐、五代达到高峰。我国最早的人物画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岩壁画、彩陶纹样和建筑遗址中就初露端倪,从可考的内蒙古阴山岩画和彩陶文化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抽象人物形象和毛笔的运用轨迹,人们己开始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绘画、记录远古的生活,这种抽象的图画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人们劳动之余欢歌乐舞的喜悦之情。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士大夫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物画开始注重表现人物的品格气度和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都是这个时期的出色作品。唐代的工笔人物画是工笔人物画的一个顶峰时期,出现了专门描绘唐代服饰华美、雍容华贵的贵妇形象的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体现了当时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进入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自由的社会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得工笔人物画开始进入繁荣期,艺术家们开始吸收各种类型的艺术精华,何家英的《秋鸣》、袁运生的《生命的赞歌》等作品,对当代新工笔画的开拓与创新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工笔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线条则是通过粗细长短、曲直方圆来为造型服务,用笔则注重行笔时的轻重缓急、顿挫钢柔,用墨方面则从墨汁的干湿浓淡的变化上寻求人或物的质感表现,再加之色彩中对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特性的了解,通过烘染、罩染、分染的技法,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与形体间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风格,其特点是注重以线造型,除此以外还要求画面工整、细腻、严谨,再加上传统技法的三矾九染,使得工笔画的色彩清雅且厚重,变化非常之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趣味。魏晋时期的工笔人物画,题材极为广泛,这个时期人们在关注外面世界的同时,更注重于内心世界,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绘画风格及表现技法。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中,线条则以高古游丝描为主,画中人物刻画细致,神态生动。陆探微的人物造型以“秀骨清像”而闻名,所画人物形象眉清目秀,用笔与顾恺之的舒缓流畅相比更加劲力细密。唐代人物工笔画更注重线条的运用,还十分注重色彩对造型的影响。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抓住了仕女散步时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的神韵被表现得入木三分。雍容华贵的体态特征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周昉的设色手法多种多样,用笔遒劲挺拔、力透纸背,常常以植物颜料打底多层烘染、分染,矿物颜料进行罩染相结合和以色走线等手法,因此对质感的描绘非常恰当,纱衫轻薄透明,肌肤隐约可见,妆容和头饰极为精致,光彩照人。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整幅作品让所有人的视点聚焦,突出了主要人物虢国夫人,色彩上更加富丽,体现出盛唐时期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让观画者回味无穷。现当代的一些艺术家们,工笔人物画不仅延续了具有民族色彩的审美趣味,还试图加入一些时代性的特征,在题材、材质、技法、色彩上都更具个人特色。

二、“肌理”表现技法的应用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当代工笔画力求创新,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成为人物画家们开始探讨的问题。他们慢慢开始探索新的技法,不再满足于传统技法,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写实,因此“肌理”表现技法的应用成了部分画家研究的对象。“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1)。再制作肌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制作过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纹理。

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就是对当下不同生活领域、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表现。一幅画是否生动、是否成功,主要是要看画者能不能让观画者的情感得到共鸣,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肌理”作为一种构成画面要素的绘画语言,其目的就是用单纯的绘画材料制作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质感和质量。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也就是说那些艺术家们所要描绘的自然对象,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下,通过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手法、特殊技法等方式,使普通的景物被赋予借景抒怀的特别意义。艺术源于生活,自然的肌理可以经过人为的加工创造出的各种各样惟妙惟肖、变幻多端的艺术肌理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融入了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肌理制作,就使得艺术肌理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审美的韵味。

三、“肌理”表现技法的应用体会

随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变革,现代工笔画技法更是趋于多样化,新的技法层出不穷,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是画家情感的升华,现代的画家们从各个方面寻找和运用肌理的方式去表现各种图案、色彩和质感。例如刘国松创造性地发明了纸筋法以及别出心裁地采用撕纸的手法表现岩石,使肌理效果丰富而独到;江宏伟画中“习、擦”得肌理运用的方法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别具韵味;何家英在画面上采用的立粉法,用“立粉”的肌理,表现质地不同的服饰的质感。肌理的运用是画者根据不同的纸质纹理和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巧妙地运用揉纸法、撞染法、拓印法等技法,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绘画语言,更有助有画家们自己绘画风格的确立,也使得工笔人物画呈现出更多更好的新的视觉体验。

摘要: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中,画者为了能达到更出色的画面效果和让观画者在观画时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肌理”表现技法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研究对象,不仅有助于艺术家们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更能使所表现的物体更加惟妙惟肖。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风格,表现技法

参考文献

[1] 韩瑞.中国肌理特技[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0.8

[2]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7.

[3] 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

上一篇:浅析个人隐私权在高校资助中的法律问题下一篇:浅析多声部民歌中特殊律制的价值——建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新律制之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