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在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此,企业一方面要加深对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国家、社会各方面也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一篇:技术创新论文范文

基于技术创新联盟的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研究

摘要:在产业格局等条件已经具备之后,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创新。通过分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成员的构成状况,按照技术创新的难易程度,以及根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不同的主导力量,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构建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类模式。政府推动型模式适用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政府要直接或间接介入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学研驱动型模式适用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市场导向型模式适用于企业有技术创新需求但需要合作研发才能实现的一般性技术创新领域。

关键词: 技术创新联盟;新材料产业;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一、引言

国内外理论界对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称谓不尽统一,含义也各有侧重,本文根据国内外产业联盟实践,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义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机构自发联合在一起,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为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而形成的一种联合研发、利益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与产业推动组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1],是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并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的协同创新,并具有跨区域性、产权独立以及正式的法律形式和特定产业目标等特征。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出现既是企业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类市场主体联合创新发展的产物。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松散,不但行为形式化、短期化,而且大多数都是临时组合争取政府的项目,使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缺乏保障[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特别适合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组织形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经济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3]。联盟构建的重要环节是选择伙伴,在联盟中把朋友或者陌生人作为合作伙伴与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关[4]。影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伙伴选择的重要因素有知识资源的互补性、文化相容性、相互信任持久性以及组织的柔性化[5]。与其他类型联盟的构建不同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要体现和反映四个方面:体现特定的战略目标,反映企业发展内在需要,联盟组织开放发展,联盟协议受法律约束和保护[6]。影响技术创新联盟绩效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成员之间有效的知识转移对于联盟绩效提高有重要影响,联盟主体因素、联盟情境因素和知识自身因素等,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绩效[7]。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分类,划分为产业链合作联盟、技术攻关合作联盟和技术标准合作联盟三种类型[8],而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模型,可分为政府推动、行业协会主导、科研院所主导和龙头企业主导四种模式[6]。

我国新材料企业能否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冲破自身资源局限的瓶颈,取得较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在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急需的碳纤维、半导体材料、高温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目前新材料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9]。我国新材料产业要凭借资源优势和政府政策支持,逐步成为高新技术型主导产业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已有很多文献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了探索和研究,然而研究重点停留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涵特征、联盟构建、联盟绩效及联盟分类等方面,缺乏对于把新材料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成员进行研究,构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起步相对来说较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在产业规模、体系建设和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从2005年开始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为3176亿元。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产业规模达到8140亿元,2012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0亿元的大关,达到10278亿元,2013年产业规模达到13600亿元,估计2014年产业规模要超过15000亿元。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新材料能对其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产生几何级数的发展,特别是在光伏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业领域,国内的新材料企业依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产品结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等方面明显增强,较好地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2)依据区域条件形成了产业格局,部分地区出现了产业聚集。采取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兼并与重组等措施,使新材料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新材料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依托技术与人才、产业基础及市场优势,建立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骨干企业和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在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依靠原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也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在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区域格局。

(3)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外合作明显加强。受到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和市场综合开发优势明显这两个因素的吸引,国际新材料企业重点向我国转移新材料产业。国外的一些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独资或者合资公司,不少跨国公司还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占领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国内一些新材料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竞争水平和经济实力,也充分依靠国际力量,不断与新材料的跨国公司开展技术研发交流及市场开发合作。

(4)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某些领域所需的130种关键材料,其中的21种材料在国内几乎没有生产能力,要完全依靠进口;其中的70种材料虽然在国内可以生产,但在产量、性能和质量等方面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只有其中的39种材料,由于其技术含量偏低才实现了国内自给[9]。

综合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上述发展状况,发现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甚至部分新材料产业领域出现有规模而无技术的局面。在产业格局、产业规模、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的条件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在于技术创新方面,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够成为带动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

三、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新材料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命脉。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都要以材料作为支撑,新材料作为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关系着其他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材料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因而新材料产业包含的内容就很广泛。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的前期,不但在产业体系与产业规模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机制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近年来,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引导两种力量极大地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迅速发展。

(一)技术创新联盟对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作用

推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有助于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的研发与合作。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型产业,产业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单个的新材料企业,一般无力独自进行技术开发。若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企业可以共同分摊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实现研发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共同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

(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市场间的合作。新材料产业的突出特点是,上中下游产业结合紧密,产业链较长,链上的企业或者产业联动性强、互动作用明显。在新材料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初期,联盟企业联合开拓市场,可以降低高额的市场启动费用,较快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技术创新联盟往往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和联动力,并由此形成产业集群。例如,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了中关村新材料产业联盟,联盟聚集了产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高校等各类成员,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高度共享,并制定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该联盟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北京市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代名词[10]。中关村新材料产业技术联盟的成功,说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4)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提升新材料企业的专利竞争力。新材料企业之间核心资源一体化促进产业联盟的形成。企业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组织资源并提升专利技术竞争力,提高新材料专利技术创新主体的素质,提升新材料产业专利技术的层次,推进新材料产业专利技术向核心技术的发展,巩固新材料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优势地位,缓解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长期高于国内的局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提升企业的专利竞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链的形成。新材料产业的产业链与其他产业的产业链相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产业关联性很高,涉及的上、中和下游产业较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比较长,上游原始材料产业的变化以及中游产业生产加工技术的不同,会带动新材料产业不断向外衍生和扩展。新材料产业链的构成[11],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新材料产业位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并且上游产业大多是冶金、化工和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产业。而下游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全是新材料产业的应用性产业。

图2新材料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以后,形成上游原材料企业生产当中的技术创新,新材料企业加工当中的技术创新,下游企业主要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在上中下游企业当中构造技术创新联盟,处于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链中的新材料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加强生产企业与上游原材料企业、以及下游应用环节用户之间的紧密合作,成员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到共享,成员企业各自技术优势得到发挥。

(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成成员

同其他所有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一样,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成员是由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和用户组成[12],见图3。其中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是政策链、知识链和产业链的代表。这三条链相互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从而推动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如果其中某一个成员出现问题,将会制约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

在整个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肩负着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任。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搭建公共平台、引导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壮大和发展。健康的政策环境是技术创新活动良性发展的保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管理联盟之间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与行为。大学与科研机构是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摇篮,发挥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作用。大学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密集的优势,做好基础学科研究,成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力军之一,从另一方面来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相关知识产权转移与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新材料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了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尽可能将自己具有优势的生产与技术投入到联盟中,并利用市场的预测功能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指明方向。对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企业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充分利用企业在基础设备、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或新产品。金融机构是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必不可少的成员,金融机构向联盟提供金融借贷服务,引导企业和大学把闲散的资金向产学研合作体系集聚,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联系通道,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资本运作效率得到优化,实现风险共担与收益共享。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用户能够直接反馈市场的需求,并且能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利润和收益进行预先的判定。如果利润和收益比较理想,用户企业就会积极谋求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并为其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人员和设备等。

图3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成成员

(注:图3中,数字的含义分别是:1代表提供资源、技术服务、研发推广;2代表引导、推动联盟;3代表提供人才培养,参与研发;4代表反馈产品信息;5代表提供科研创新能力,参与研发;6代表提供资金服务;7代表风险共担;8代表风险共担;9代表利益共享;10代表风险共担;11代表利益共享)

四、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技术创新型合作组织,是政产学研企合作的结果。新材料产业按照技术创新的难易程度,根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主导力量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联盟模式。本文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推演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种类型模式。

(一)政府推动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该模式(见图4)适用于某些新材料产业中,一些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新材料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参与这类重大技术创新活动,这时政府要直接或间接介入并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新材料企业,加大对重大技术创新过程的投入,促进企业在重大技术创新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该模式最大特点是政府推动,通过政府支持,如财政和税收上的支持,政府不但要逐步引导企业的技术研发基金等各种渠道,建立资金筹集的创新平台。保证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在总体上达成政府与产学研的有力结合。在顺应重大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政府针对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重大技术创新的需要,一方面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政产学研企对接,另一方面建设高校-企业-研发中心"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实现新材料产业重大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综合能力。显然,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是联盟中各成员之间的纽带,它将联盟中的新材料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利用各自的优势齐心协力完成技术创新联盟的目标,这种合作不仅能给联盟中的各成员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

图4政府推动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二)学研驱动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该模式(见图5)适用于新材料产业中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新材料企业对一些重点技术存在科研需求,但企业自身无法独立完成该类技术创新,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即学研)又有供给该类技术的能力,大学和科研机构若主动寻找合作研发伙伴,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完成该类重点技术创新活动。该模式中,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寻求的合作研发伙伴包括新材料企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良好的实验条件,结合其他合作研发伙伴的资源,与新材料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需求紧密联系,帮助企业实现其无法独立完成的重点技术创新。从这一模式看,大学和科研机构不但是重点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量,也是科技转化为产品的推动者和科技产业化的实现者。尤其重要的是,该模式当中,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这些人力资本会给联盟带来新的知识和技术,把创新、开放的思想理念带入到联盟中。

图5学研驱动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三)市场导向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该模式(见图6)适用范围是,当新材料企业存在一般性技术创新需求或者技术创新难度一般的技术需求条件下,为了降低自身的技术开发成本和研发时间,希望与其它伙伴合作完成技术创新,这时候的新材料企业若主动寻找技术研发合作者,同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与合作伙伴、政府部门以及其它相关合作成员,合作完成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该模式当中要寻求的合作伙伴包括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同一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在这种模式中,符合市场需求的一般性技术创新要求,通过该模式,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开发技术,联盟内部的企业可以互相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该联盟的技术创新因为直接面向市场,使得技术创新具有方向性,让市场的反馈作用得到积极发挥。有一般性技术创新需求的新材料企业,要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出发,按照市场经济交易规则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合作伙伴,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图6市场导向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五结束语

由于我国新材料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且在政产学研企结合方面较松散,组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新材料产业领域要引导更多新材料企业与科研机构、上中下游企业或者产业进行紧密合作,通过建立一批以技术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上下游企业或者产业紧密合作、技术创新分工明确、技术创新利益共享、成员技术创新优势得到发挥的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构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时,明确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用户各个成员在联盟中的地位,使联盟中的成员能够联合研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和风险共担,促使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2007(5):9-12.

[2]阳立高,卢毅,伍慧,杨华峰.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基于湘西地区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6):135-138.

[3]夏婷,陈林.技术创新与能源回弹效应之探讨——以中国工业为例[J].科学决策,2014(4): 46-62.

[4]Wu C,Barnes D. Formulating partner selection criteria for agile supply chains:A Dempster-Shafer belief acceptability optimization approach[J].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25).

[5]蒋芬.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趋势[J].华东科技,2009(12):36-37.

[6]王玉丽,于成学,武春友,赵东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机制及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6):31-35.

[7]高广文.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及启示[J].科技发展研究,2008(12):1-8.

[8]李兆友.美国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4(4): 8-12.

[9]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0]杨晓丽.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N].新材料产业,2014(1):12-15.

[11]冀志宏.新材料:做大做强离不开产业联盟[EB/OL].http://www.cb.com.cn/info/2012_0406/359561.html,2012.

[12]牛振喜,肖鼎新,魏海燕,等.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76-78.

作者:贺正楚 潘红玉 张蜜

第二篇: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强化企业自主技术创新

[摘 要]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在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此,企业一方面要加深对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国家、社会各方面也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市场化;产业化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一个科学的部署。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两会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论是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还是应对国际经济发展低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一、 必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是技术创新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将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商品,而这要由企业来完成。因此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1.企业在创新的投入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是企业最主要的创新投入。据统计,2010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均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和科研人员的数量的70%以上,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明显的优势。

2.企业的创新绩效不断提高

企业在获取国家科技创新、科技发明奖和专利申请等方面数量不断增加,2006年~2010年大中型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36%,科研成果转化新产品的数量、销售收入不断上升,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

3.中央企业是推进自主技术创新的国家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1个重点突破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在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参与率分别为29.5%、13.5%。在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有64家中央企业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有24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组建。

从创新投入和产出来看企业已处于我国创新的主体地位,从而较好地促进我国自主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二、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在市场化和产业化

自主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实现创新技术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一项创新的技术最终是否能实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于它能否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变化的,企业处在市场的最前沿对于市场的变化最敏感,理解最深刻。因此在技术创新的选项上能够紧扣市场的需求。适合市场的需求的技术创新,是否能实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还要看能否顺利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这就要靠企业来进行。企业具有把握技术和产品的综合能力,具有产业化的能力。对于重大的创新技术具有推动产业链发展的能力,从而使重大自主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必须加深对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认识

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在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往往能实现技术领先,但是,也往往容易重视技术,轻视市场,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与市场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化的能力就更难提高。在传统的科研体制下,由于观念和企业对科研人员的考核等原因,企业的科研人员在技术研发出来后,往往更关注申报奖和申报专利,而忽视了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技术止于试验室。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长时间占用大量资金。技术创新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快实现产业化,企业很难得到回报。依此下去,企业难以承担巨大的研发经费。继续投入企业将拖跨,减少投入或不投入,技术研发无从谈起。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技术必须要市场化和产业化。企业始终是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

2.不断提高企业自主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能力

当前,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产业化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有关的资料,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技术产业化运作水平不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始终是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运作水平决定了其产业化的速度、效益和规模的高低。因此创新企业必须要提高自主技术的市场化与产业化能力。

(1)提高市场运作和管理的水平。首先,要从效益出发提高创新企业的市场销售能力。通过市场销售取得企业创新的后续效益,从而满足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和进行产业化所需的资金投入和能力准备。提高创新企业市场销售能力的关键是要把满足顾客的需要作为市场销售的导向。

(2)提高产品的规划能力。企业用于支持创新技术产业化的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进行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解决产业化资源的问题,必须要提高产品的规划能力,实现产业转换的滚动安排。产品规划是要解决企业未来发展和[前需要的问题。技术创新企业的一个困局是:高科技的产品往往需要靠[前大量的投入,形成大量的沉淀成本,而远期才能获得效益。企业在无即时的现金回流情况下,只能靠外部融资,长此下去将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长,后续融资的能力受限,从而使创新企业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创新企业产品的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研发、市场、财务、销售,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抓住市场变化的脉搏,使产品的规划实现滚动性。这样才可为企业提供收益和现金回流的产品,也可为企业未来提供收益的高科技产品。

(3)实现自主品牌与自主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现今企业的竞争已是品牌的竞争,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企业在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与自主品牌的创新相结合,新技术要通过品牌走向市场化。企业的品牌的知名度决定了新技术固化的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创新企业必须要有品牌意识。品牌与技术创新可以互动,技术可作为品牌的支撑,技术创新提升品牌的内涵和吸引力,而品牌创新又会推进技术创新的产业。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创新犹如创新企业的两翼,两者的有效结合必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 积极营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坚持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积极营造企业创新的好环境。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但我们要看到我国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创新投入不大: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科研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高技术性企业会更高。而我国2010年只有三成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中小企业投入更低,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没有科研投入。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我国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企业也提出了“人才强企”的战略。但企业受观念、体制、机制等影响,创新人才短缺,很难适应自主技术创新的需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果,由于产业投入等原因转产、规模生产不够。

强化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创建自主品牌,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动力要增强,同时,国家、社会各方面也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 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

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研发投入达到一定的力度才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自身要提高对自主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研发投入。国有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要通过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国家要鼓励国有企业承担和参与科研计划项目。要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2.完善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要深化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公司,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推进以股权多元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设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在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中的比重。要依靠转制科研企业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

3.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化的决定因素,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最主要的紧缺资源。企业必须要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创新人才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观,确立创新人才是科技型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要树立吸引人才、留在人才、用好人才的观念,营造人才环境,国家、企业必须要不断改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吸纳和稳定人才。要创新人才的管理方法,努力形成人才资源开发和使用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国家要给予企业加强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更好的营造适合人才创业,创新、创效的环境。

4.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政府是自主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推动者。加大各级政府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首先,通过政策、规章的制定和实施为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提供好的环境。要建立较好的市场规则和制度,监督市场的运行。要指引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引导、鼓励、推动产学研合作。要规范技术创新的行为,保障技术创新的权益。建立政府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服务。其次,加大对重大新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于重大新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投资大,风险大,企业很难独立承担,国家要给予坚定的支持,对关系产业发展基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要重点支持,有利于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翟运开.面向企业新的区域创新平台及其结构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2):68-73.

[2]姚建敏.中小企业机制创新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4):99-100.

On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Yang Xiaojian

(China Iron &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Beijing100081,China)

Key words: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rket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作者:杨晓健

第三篇:石油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根据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普遍经验,设计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工业科研成果只有通过工程化——工程设计(工艺包、基础工程设计、详细设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工业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工作在科技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生产企业、科研(科研院所及大学)、设计三结合,才能完整地完成科技创新的全过程。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决定着我国工业化现代水平及综合国力的提高。石油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工程项目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方向、规模和投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石油勘察设计企业要强化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工程勘察设计技术人员要从技术的传递者转变为新技术的创造者,充分发挥创新才干,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把发明创造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体系,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制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并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复杂行为和动态过程,是技术行为和经济行为的有机统一。

一、石油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来,石油行业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相继开发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但石油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在观念、认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主创新观念淡薄

企业领导忙于经营业务,对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不自主创新就无立足之地的观念淡薄,没有从思想上将自主创新与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缺乏对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1)国家对工程建设和勘察设计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经费没有明确的规定,单靠企业自己投人科技开发经费;国家尚未出台支持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开发的优惠政策:

(2)国家的科技开发经费主要用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少量用于企业,对勘察设计企业没有投人;

(3)对引进技术和重大装备开展消化吸收创新经费严重不足。

3.产学研脱节

由于体制不合理,缺乏科技研发资源的整合手段,长期造成产学研分割:科研单位在各试验阶段缺乏工程技术评价,试验研究成果的工程化目标不强;忽视勘察设计企业在研究和生产链上的重要作用。

4.创新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长效机制

(1)市场竞争不规范;

(2)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3)创新机构不健全,绝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开发机构;

(4)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技术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高级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缺少科技骨干和创新研发的带头人;

(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6)创新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宽容失败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发比较困难。

二、技术创新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围绕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期间发展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与装置大型化、清洁化生产相关的关键工艺及工程技术的研究,继续加强专有技术和拳头产品的开发,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组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建立起有利于自主技术开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开发节能、降耗、环保、安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技术创新,勘察设计企业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道路。

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

1.技术创新能力表现与创新过程密切相关

技术创新的一般过程是创新投入过程、实施过程和实现过程,将这些过程与环节付诸实施的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上面。

2.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战略密切相关

技术创新能力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实现技术创新战略而对有利的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所有的内部资源进行重组和利用的能力。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实际上是衔接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创新资源与外部技术创新机会,实现创新益的过程。战略的制定以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战略的实施与实现又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和依托,即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制约着技术创新战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又影响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一般而言,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时,往往采用自主创新战略;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时,一般采用模仿技术创新战略。两种战略的目的都在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和竞争力水平,与企业自身创新资源相匹配的创新战略会使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的实施和实现中得到提升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则是制定更加有利的竞争和发展战略的保障。

四、技术创新能力含义和特征

1.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系统性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需要在创新过程中被体现的能力,没有技术创新活动,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和界定。

技术创新能力是多项能力要素的藕合。首先,技术创新活动是系统活动过程。

一方面,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对于企业而言,这个系统包括决策机构、R&D以及设计机构、工程试验机构、生产制造机构、销售机构以及相关的管理机构。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不是以上任何单个的部门或机构的行为,而是一个需要各个部门高度合作协调的以集体或团队的方式运转的整合体。它包括从技术供需信息的搜索、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创新源的探索、创新决策、R&D活动、试验开发、投入生产、技术的扩散与转移。这些环节或过程是前后衔接并且在不断地信息反馈中调整而循环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必须贯穿创新过程的能力集合。其次,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以单个项目进行的,更多的是多项目组合的系统性及技术创新群的实施过程。它涉及到对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整合、合理分配与使用,项目之间的配合、协调等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集体的或组织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包括多项能力资源要素的集成和能力结构的耦合综合体。

2.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开放性

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种开放性体现为企业可以根据其技术创新的需要将外界有利的要素进行利用或整合到企业内部能力系统中,并完善内部的能力结构。同时,技术创新能力还可能改造外部环境,创造出更加适合的生存条件。

3.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动态性

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有

意识地培养、提升。通过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要素使企业拥有初步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充分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台阶上。

4.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不断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逐渐积累起来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经验和知识学习过程,这一显著特征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筑和强化提供了可能。

五、提升石油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石油勘察设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也就是说,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生的频率、方向和技术发展的轨迹,是勘察设计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即多项能力的综合和集中,任何一个相关方面和环节缺乏能力支撑都会导致技术创新低效或失败。对于石油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尚在探索之中,因此,只能根据目前我国石油勘察设计企业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研究。

1.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是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的是企业技术创新。石油勘察设计企业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同样也需要技术创新。为此,就需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国外企业之所以不惜巨资投入进行研发活动,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形产出,它以物质产品和利润的方式得以体现:二是无形效益产出,它具体表现为内含于物质产品和人力资源中的知识和技术增量。这种知识和技术增量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技术创新资源的基础。这种知识和技术增量尽管未必立即转变为有形资产,但却对创新主体此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所以,我国石油勘察设计企业要与国外大公司相抗衡,不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是难以进行的。必要的经费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只有研发经费投入得到保障,才能使我国石油企业积累起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加快科技系统调整,建立新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新机制

根据目前石油勘察设计企业分散作战、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通过科技系统的优化整合,建立起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依靠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努力攻克关系到石油勘察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批关键技术,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为石油勘察设计企业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在技术创新运作机制上,要与最先进的科技管理模式接轨。以项目为龙头,引入市场机制,对重大项目负责人实行公开招聘,赋予其充分的权力,加大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力度,形成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保证。在课题立项上,坚持突出主业及重点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以求带动整个集团公司技术素质和水平的较大提升。

3.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发挥各类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制胜之本。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高素质、高智力的优秀人才尤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石油勘察设计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外国同行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企业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科技水平,所以,人才高层化战略已是外国同行在研发活动中的重要特点。我国加入WTO后,由于中外企业在人才激励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石油勘察设计企业的高级人才的稳定性已遇到外国同行前所未有的争夺和挑战。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国大勘察设计公司,其中也包括一些外国大石油公司纷纷增加用于吸引人才的资金,它们通过高薪和本土化政策大量吸引中国的“双高”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国内企业当然也包括石油企业在内,在这场竞争中已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向外资企业,如不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这种人才流失状况将会越来越严重。为此,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的人才开发、人才竞争的挑战,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开发、使用机制,努力形成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流动、开放、协作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用。在人才激励上,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建立体现与报酬对等的考核分配机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真正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为真正有学识、有贡献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否则,在人才资源缺乏的条件下,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来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一句难以实现的空话。

4.发挥协会在行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行业协会起着政府与企业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纽带作用,协会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工程咨询、勘察、设计、业主及工程承包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各项服务,如对企业创新成果按年发布排序,作为企业认证、资质及表彰奖励的考核指标;组织学习考察国外技术创新经验;定期举办交流研讨;提供国内外技术创新讯息;在行业或“企业、学校、科研、设计”多学科相结合创新过程中进行沟通协调,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深入发展。

作者:陈永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05-11

创新论文范文05-08

教育创新论文范文05-06

技术论文范文05-08

技术分析论文范文05-08

哲学创新论文范文05-09

技术人才论文范文05-09

技术原理论文范文05-09

技术学科论文范文05-09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网站安全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