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服务创新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编者按捷盟咨询曾为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积累了许多有关服务文化和服务品牌的经典案例。本文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案例分析,还有工具方法,不失为一篇力作,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有益的启迪。让我们想一想,一个城市人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过的,就不难理解当今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服务时代。

第一篇:服务创新论文范文

基于服务创新的民办高校就业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管理创新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前提。将服务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中,探索民办高校就业服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提出民办高校就业服务管理创新的“服务概念”“顾客界面”“传递系统”以及“传递技术”四维度模型,为民办高校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关键词:民办高校;服务创新;办学特色

一、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概念是在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上发展的。主要是利用熊比特对创新判断的两个标准:创新是被应用于实践的新思想、新方法;创新能给它的实施者提供收益。Bilderbeek 等学者在1998年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服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般创新模型。该模型将服务创新的概念具体到四个维度,是服务创新内容的深入和细化,该模型的提出给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维度1:新服务概念。在制造业创新中产品和过程是有形可见的,但在服务业中创新大多具有无形性,创新结果并不是一个有形实物产品,而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方法,因此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概念化创新”。

维度2:顾客界面。服务创新的第二个维度是顾客界面的设计,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

维度3:服务传递系统。“服务传递系统”维度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该维度侧重于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即通过合适的组织安排、管理和协调,确保企业员工有效地完成工作,并开发和提供创新服务产品。

维度4:技术选择。由于服务创新可以在没有技术参与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技术并不是服务创新的一个必要维度,它在模型中只是一个可选维度。虽然不是必要维度,但技术仍在很多服务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基于服务创新的民办高校就业服务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的概念及方法是面向企业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创新对企业的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保留和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么要把服务创新的理念引入民办高校的管理中,以增强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形成办学之特色,首先要明确民办高校的服务对象。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买方市场”的典型特征之一便是存在着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者为吸引更多的需求者而展开的竞争。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服务概念必须有新的拓展,应为入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有特色的教育服务,以吸引生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将服务创新的理论与民办高校就业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民办高校就业服务管理的“四维度模型”。

1.服务概念

服务创新的第一个维度是服务概念的创新。那么在民办高校中什么是服务概念呢?如果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在校学生应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什么是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产品,它有一个提供和接受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适应性。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适应的教育计划,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要办好民办高校的教育,形成民办高校的教育特色,必须从民办高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入手,应用服务创新的概念,重新设计民办高校教育模式。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和多年的教学体会,再结合服务创新的概念,提出以下三种教育服务概念:(1)考研型教育计划。对进校的本科学生,按其高考成绩,在班级较多的专业中编一个高考分数较好、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考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班。这个班的教学模式可按公办高校教学模式实施,并且增加考研指导和考研课程的开设。(2)应用型教育计划。对于没有编入考研教育计划的其他本科学生,全部编入应用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应以应用型的课程开设为主,全面采用案例或实验教学。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重新设计,不能完全采用公办高校的教学模式。(3)操作型教育计划。对于专科的学生全部编入操作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以实际操作为主,设置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课程,以动手为主。该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针对专业特点进行重新设计。

这三种教育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有其特点,学校的就业管理工作也应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针对以上三种教育计划,提出以下三种就业服务管理概念:(1)研究生输送管理计划。研究生的录取率反映了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育水平。研究生输送管理计划的主要工作就是提高民办高校研究生的录取率,把考研过程纳入正常管理。这项服务分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展开。对外须联系相关研究生录取学校,向这些学校介绍本校学生的特点,搞好关系,收集信息,并做好学生录取后的相关服务;对内须向本校考研学生提供系统信息支持及考研管理和指导。(2)应用型本科生就业管理计划。根据这项教育计划所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就业单位,与这些就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应用型本科就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沟通内外关系。对外须向主要用人单位介绍本校学生的特点,搞好关系,收集信息,并做好学生录取前、后的相关服务;对内须向本校学生提供系统的应用型本科生就业管理和指导,并且在培养过程中融入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学生的一般性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融为一体,做到就业管理与培养计划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3)操作型专科生就业管理计划。操作型教育计划培养的学生的就业层次应稍低于应用型教育计划学生的就业层次,其主要从事服从指令的操作性工作,工作的目标是成为熟练的技工或操作人员。在就业服务管理中要把握好其工作的定位和用人单位对操作人员的特殊需求,应与相应需求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学校培养的特色介绍给用人单位,把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引入培养过程,在学生培养和用人单位之间做好管理工作和沟通服务。

2.顾客界面

服务创新的第二个维度是顾客界面的设计,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那么在民办高校中什么是就业管理服务创新的顾客界面呢?以上三种就业管理计划的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设计就是民办高校就业管理服务创新的笫二个维度。研究生输送管理计划、应用型本科生就业管理计划、操作型专科生就业管理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是提供给民办高校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具体服务。此三个就业管理计划建设和实施,可以满足民办高校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需要,也可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不同的人才需求。

3.传递系统

服务创新的第三个维度传递系统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即实现服务创新概念和计划的组织保证。那么在民办高校中实现就业管理服务创新的传递系统是什么呢?研究生输送管理计划、应用型本科生就业管理计划、操作型专科生就业管理计划实施的传递系统和组织保证是三个就业管理计划组织体系的建设。民办高校现有的就业管理体系是仿公办高校而立,即招生和就业统归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但本文提出的三个就业管理服务创新的概念,要求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和细化,要实现本文提出的就业管理服务创新的概念,就业管理工作须深入和细化到不同学科的人才特点和不同类型单位的用人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就业管理服务组织的创新。

4.传递技术

传递技术的选择是服务创新的笫四个维度,在民办高校的就业管理服务创新中,其主要体现在就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这个信息系统是沟通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技术桥梁,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包含了三种就业管理的全部内容,不仅要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还要为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42。

作者简介:陈阳,男,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戴湘,女,1966年,副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作者:陈阳 戴湘

第二篇:创新服务文化,成就服务品牌

编者按 捷盟咨询曾为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积累了许多有关服务文化和服务品牌的经典案例。本文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案例分析,还有工具方法,不失为一篇力作,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有益的启迪。

让我们想一想,一个城市人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过的,就不难理解当今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服务时代。当我们起床洗脸的时候,一开水龙头,就接通了自来水的服务;当我们做早餐的时候,一开灶火,就享受到了燃气的服务;我们出门上班,—上路,就会享受交警、司乘人员的服务;在写字楼里,每人的各种工作无不牵动着一系列的服务;下班回家,看电视、上网,电视台、电信商又在为我们服务;即使深夜睡着了,小区的物业还在值守,默默为我们服务。沿着这些无处不在的服务现象,让我们走向服务的背后,共同探求服务的真谛。

时代背景:从大生产向大服务转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产业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已由大生产型向大服务型转变。第三产业的规模加速扩大,第一、二产业中增值服务环节不断加大加强,三大产业之间的区分越来越模糊,任何产业离开服务都无法正常进行。许多著名的制造公司都在向服务商转型,如IBM公司。同时,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政府也在大力倡导服务,否则就无法与大服务的社会接轨。温家宝总理早在2004年谈到政府职能转变时就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如今“管理就是服务”这一理念,已经超越了政府部门,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广泛认同。管理者服务一线员工,一线员工服务市场和客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全社会即是一个大服务循环体系,一个服务接着一个服务,形成服务价值链,将整个社会组织贯通起来。过去,我们认为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其实,我们现在随时可见的都是有形的服务。所谓有形,包括消费环境、专业能力、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等等,都成为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有形服务。据资料统计,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就越发达,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总值的70%,美国占80%;我国北京等大城市的服务业产值已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到71%,但就全国而言,我国目前服务业产值只占40%。由此可见,发展服务业的路还很长,服务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

市场环境:从产品竞争向服务竞争升级

在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中,企业竞争的演进必然会走过两个阶段:一是产品竞争,二是以产品为基础的服务竞争,即“一流的产品”加“一流的服务”的竞争路线。技术竞争、设备竞争、成本竞争、价格竞争是支撑产品竞争的内在因素。在技术、设备、成本等硬指标日益接近的情况下,服务作为软实力,自然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竞争法宝。

在国内,海尔是较早打出服务牌的企业。张瑞敏说,“服务就是让客户满意”。如何让客户满意?“真诚到永远”,“与客户零距离”。在这一服务理念的指导下,海尔实行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并在售后服务中独创“-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结果——客户满意。两个理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留下海尔的真诚。三个控制——控制服务投诉率,控制服务遗漏率,控制服务不满意率,四个不漏——一个不漏地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复查处理结果,一个不漏地将处理结果反映到设计、生产、经营部门。服务人员五个承诺——一是上门服务出示“(上岗资格证”;二是公开出示海尔“统一收费标准”并按标准收费,公开出示维修或安装记录表,服务完毕后请用户签署意见;三是服务后清理现场到位,服务后通电试机演示到位,服务后向用户讲解使用知识到位;四是不喝用户的水,不抽用户的烟,不吃用户的饭,不要用户的礼品;五是递上一张名片,穿上一副鞋套,自带一块抹布,自带一块垫布。跨国公司中,“IBM就是服务”曾经给我国企业界带来了许多关于服务的思考。现在看来,服务的确应当是企业立足社会的全部价值。人人是窗口,事事是服务,处处是形象,除此之外,别无其它。

企业文化:让服务文化起来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变革。自从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被引进中国以来,就为企业界所重视,企业文化成为引领企业变革成长的根本性力量。在产品竞争向服务竞争的升级过程中,企业开始系统思考诸如“什么是服务”、“服务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等一系列有关服务的根本问题,总结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明星、服务商标、服务品牌等等,服务文化应运而生。

近年来,以通信、电力、供水、燃气、交通、金融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行业,服务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比如,由捷盟咨询承担的北京燃气集团服务文化建设项目,旨在帮助企业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形象。服务文化的建设,客观上也为企业文化的落地搭建了平台。“气融万物,惠泽万家”是北京燃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服务文化。燃气管道虽具象有形,燃气文化却大象无形。在北京燃气人的情怀里,敷设着比现实更为通达的管网;在北京燃气人的贡献里,蕴涵着比燃气热值更高的能量。对政府负责,以服务社会、造福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对用户负责,把真情服务送进千家万户,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对市场负责,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及伙伴,互惠互利共享成果;对员工负责,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生涯,同心同德共创未来;对未来负责,传承文明之火、智慧之火。

服务文化:为服务品牌插上文化的翅膀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已逐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服务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本。相对而言,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工具,容易被对手模仿复制,因而容易在短期内趋向同质化。企业塑造品牌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更好地进行识别,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和消费冲动的是文化(价值)诉求。在产品过剩时代,个性是品牌形象的灵魂,是品牌的精髓所在。

成功的服务型组织必然具备以下特征:先进的服务文化、完善的服务规范、鲜明的服务品牌、完善的服务管理、完善的服务体系等。相反,企业本位主义、首要考虑成本、缺少客我沟通、服务手段滞后等等正是企业难以建立服务品牌的原因。比如,山东电力,作为电网公司,以服务文化引领供电服务,树立了电力行业服务文化和服务品牌的标杆,其服务品牌“彩虹工程”,为业界称道,深入百姓心中。又如,北京地铁始终围绕以“安全、准时、高效、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来建设服

务文化。在上下班客流高峰时,增加安检人员,使用手持金属探测仪进行快速安检,方便乘客。引进自动售票系统,方便乘客购票,同时设专人在售票系统旁为乘客提供帮助。“始于需求,终于满意”已成为北京地铁站点服务人员的服务标准。透过企业服务的复杂现象,研究其内在的本质,我们发现,服务的本质是人,服务文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最好平台与途径之一。服务品牌的本质是人的品牌,只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质量的稳定、服务品牌的打造,核心工作在于打造员工的内在素质和员工的品牌形象。

服务品牌:让服务亮丽起来

在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服务中,有许多成功的服务品牌。比如酒店行业中的“星级”服务,汽车行业的“4S”服务,既是服务品牌,更是行业服务模式。在行业服务品牌的带动下,企业的服务品牌更是丰富多彩,个性鲜明。比如,酒店行业的“金钥匙”、“金枕头”等高档品牌,“如家”、“168”等经济快捷服务品牌,各有针对,互为补充。在汽车行业,上海汽车推出的“尊荣体验”,奇瑞汽车推出的“快乐体验”等服务品牌,引领汽车服务的新风尚。在交通行业,近年推出的“文明排队日”服务品牌,不但有品牌标识,还有“文文”和“明明”两个品牌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在媒体行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服务品牌“一路畅通”,不仅有自己的专有标识,也有自己的主题歌《有我陪着你》,还有定期的宣传推广活动。在烟草行业,自2007年起,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要求下,省、市级的商业公司,纷纷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短短两年时间,就产生了一大批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烟草服务品牌。烟草商业通过服务品牌的打造,系统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应对国际竞争。

本文写作时,正值北京奥运l周年纪念,回顾奥运服务,“志愿服务,微笑北京”不失为服务品牌中的经典之作。不但有自己的专有标识,还有与奥运五环相对应的有形载体“微笑圈”,每种颜色的“微笑圈”代表一种承诺,红色代表乐于助人、黑色代表诚实守信、绿色代表保护环境、黄色代表文明礼仪、蓝色代表学习进取,同时还配有五首主题歌《微笑北京》、《我是明星》、《你我同行》、《青春奥运》和《北京欢迎你》,共同把这一服务品牌演绎到极致。

基于捷盟品牌成长模型的服务品牌建设四步骤

捷盟咨询总结长期的服务品牌实战经验,建立了自己规范的服务品牌成长模型,指导客户建设独特的服务品牌。

从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开始,到品牌内涵、品牌形象、品牌管理、品牌评估,到再一次的品牌价值明确是一个闭环,是品牌成长的循环递进过程。

服务品牌的创立是长期的过程,树立品牌、做好规划是重要的开始。按照捷盟品牌成长模型,在具体咨询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展开为具体的四个步骤,来帮助企业打造确立服务品牌。一是服务品牌定位设计。二是服务品牌标准(流程)体系构建。三是服务品牌传播体系构建。四是服务品牌维护体系构建。

在打造服务品牌的四大步骤中,每个阶段又包含许多小环节。在定位阶段,主要有服务品牌的诊断评估,通过了解员工和客户对服务的理性价值及情感价值的期望,提取服务的核心价值;通过对客户服务需求诉求的准确把握,来找准服务的亮点,最终形成服务品牌内涵特征和个性定位。在服务标准(流程)体系构建阶段,主要包括:服务品牌建设规划、服务组织结构设计、服务岗位工作标准设计、服务流程设计等。在服务品牌传播体系构建阶段,主要包括:服务品牌传播规划制定、服务品牌传播体系设计、服务品牌形象设计等。在服务品牌评估体系构建阶段,主要包括: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服务品牌评估办法制定、服务品牌故事的整理等。

总之,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张保振副局长所言,“打造服务品牌,为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建立落地平台”。企业服务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是企业核心价值的市场化,是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品牌核心价值决定着品牌的基本内涵和品牌的外在形象,这三者是服务品牌战略性要素。服务品牌的运行体系,包括品牌评估与持续改进是服务品牌的战术性的内容,是品牌核心价值、内涵与形象三者和谐一致的外在保障。服务品牌的打造,必定有助于企业文化的落地,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外在形象。

作者:付立红 邢小兰

第三篇:专业+服务:书法报刊创新服务浅探

摘 要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以书法为传播核心的书法报刊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媒体,对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推进作用。进入新媒体时代,书法报刊如何与时俱进,融媒体发展,跟上时代要求,积极有效地为书法事业和书法大众服务,成为书法报刊新的课题。

关键词 书法报刊;专业;服务

Specialty + Service: On the Innovative Service of Calligraphy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ZHOU Henghua

(Calligraphy Newspaper, Wuhan, Hubei 430062)

书法是最具DNA特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以书法为传播核心的书法报刊,则可谓独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媒体,是报刊之林中别有亮色的一抹风景。书法有着深远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书法艺术空前繁荣,书法爱好者众多,形成持续三十多年的书法热,书法报刊也应时而生。作为书法领域的专业媒体,书法报刊与时代同步,对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推进作用。进入新媒体时代,书法报刊和其他传统纸媒一样,普遍遇到不适应不好过的困惑与困境。如何与时俱进,融媒体发展,跟上时代要求,积极有效地为书法事业和书法大众服务,则成为书法报刊新的课题。

1 书法报刊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书法类报刊是一个小类别,群体规模不大,总计不足20家,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黑龙江等地,大多数省份都没有此类报刊。书法报刊单体体量也小,仅从执业人数而言就可见一斑,期刊一般五六人,报纸一般二三十人。

书法类报刊因书法的特性而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学术性,同时还具有大众性。作为一种久已成熟的文化形态,书法的发展是极其平稳的,没有日新月异,没有突飞猛进。因此,书法类报刊还具有一种稳定性:内容、形式、时效、读者等都相对稳定。书法类报刊有过自己的好时光,约从十年前往上回溯二三十年间,读者群稳定,发行量稳定,投入不大,收入不小,小日子过得可谓滋润。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书法类报刊也陷入了发展困境,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挑战和机遇,书法类报刊的感知和反应是相对迟缓的,不像大众类报刊发行量普遍出现断崖式下跌,书法类报刊是逐年小幅递减的,温水煮青蛙,在慢知慢觉中发生了残酷的变化:书法是越来越热了,书法爱好者是越来越多了,而书法报刊的读者却越来越少了。

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有二点:一是书法报刊未能适时有效地转型升级,融合新媒体运用新媒體。书法大众早已是网民了,而书法报刊还依旧只把他们视作单纯的“读者”,对书法大众的“网民化”置若“罔”闻,反应迟缓。二是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跟不上。传统书法报刊也有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但提供的服务极其单一,受制于纸媒传播的单向性、容量的有限性和出版的周期性,已不可能满足已经网民化的书法大众丰富多样的书法需求。

如果说融合新媒体是书法报刊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平台建设,那么创新服务则是书法报刊壮大的不二法门,是内容建设。而“专业+服务”正是内容建设的核心,是书法媒体人的永久主题。

2 “专业+服务”的基本内涵和条件

对于书法媒体而言,“专业+服务”有二层含义:立足书法做服务和围绕书法做服务。

立足书法做服务,是向书法的内在和深度掘进,聚焦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批评等,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书法家(包括书法理论家、批评家、教育家)等专业群体;围绕书法做服务,是向书法的外延和广度拓展,关注书法普及、书法市场、书法衍生延伸等,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书法爱好者等广大群体。

书法媒体的“专业+服务”,既要为书法专家服务,也要为书法大众服务;既要为书法专业服务,也要为书法副业服务。“专业+服务”的“专业”,既指书法专业,又指媒体专业,因此,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媒体特性和书法属性,而服务者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專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书法报刊向融媒体转型升级是做好“专业+服务”前提,可视为“专业+服务”的平台建设,这里不作深入讨论。重点说说“专业+服务”主体的转型升级,也就是书法媒体人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书法报刊的编辑们对“书法家”这一专业角色的认同感极强,而对“媒体人”这一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则可谓极弱,功夫多用在书法创作上,在传媒上用心用力却是相当不够的。“为读者服务”往往也只流于概念和口号。这种“心不在焉”正是传统书法报刊不能做大做强的症结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书法报刊编辑首先必须认同并胜任“媒体人”这个职业角色,适应新媒体,掌握新媒体,快速从纸媒编辑转型升级为新媒体编辑、融媒体编辑。

书法媒体人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亟待加强,没有一支具备书法专业素养和媒体服务能力的人才队伍,就无法真正做好“专业+服务”,书法报刊就很难走出与书法大众书法大热极不相称的尴尬困境。

3 “专业+服务”的广泛可能

在转企改制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书法报社逐渐形成了“专业+服务”的理念和模式。在这个理念下,报社克服资金短缺和转型困惑,持续投入新媒体建设,初步建成以《书法报》为核心,融书法报网(PC端)、书法报移动客户端(APP+微信+微博)、书法报ipad(书法宝)、书法报视频、书法报系列纸媒为“五际”的书法报“一网五际”融媒体平台。与此同时,引进网络、计算机、视频等新媒体技术人才,并对报社员工持续进行培训、转化,尤其注重对“媒体人”职业角色的认同和服务意识的强化。一方面坚持发挥纸媒的传统优势,即高品质内容的艺术性、学术性、权威性等,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利用新媒体的新生优势,即传播服务的多向性、互动性、快捷性等。

书法报社近十年来“专业+服务”的实践探索,屡尝甜头,概述如下:

专题策划立体化。选题的策划实施,联通新老媒体,线上线下互动,常能获得事半功倍、超出预期的效果。比如《书法报》策划的“书法大家谈”,围绕书体(篆、隶、楷、行、草等)和形制(册页、手卷、扇面、楹联、鸿篇巨制等),邀请书法名家谈创作经验得失。选题实施持续3年之久,先后有100多为书法名家参与讨论,受到较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其受众不再只是《书法报》的十万读者,更有书法报网的几十万网友和书法报微信公众号的近百万粉丝。书法网友粉丝的参与互动,让“书法大家谈”既是专家的“书法大家谈”,又是大众的“书法大家谈”。

书法展示多样化。书法展览(尤其是个人展览)往往是在美术馆等实地展示,虽然高大上,但耗时耗力财力巨大,令许多书法家望而却步,难遂展览心愿。也有一些展览,开幕即是闭幕,观者寥寥,让办展者广种薄收,心有所失。《书法报》基于“专业+服务”理念,率先开辟“报上展厅”,探索对场馆式传统展览的拓展和补充。继而又在书法报网开辟“网上展厅”,在书法报公众号(移动端)开辟“掌上展厅”。这种新式书法展览突破了时空局限,不仅灵活自由,而且经济环保,广受书法家们欢迎,渐成为书法展览的一种潮流。

书法学习可视化。书法的学习与提高是书法爱好者的一项重要需求,基于“专业+服务”理念,我们将纸媒时代深受读者喜爱的教学栏目“转型升级”,通过书法报网、书法报移动客户端、书法报视频,以直播、录播的形式,邀请书法名家在网上与书法网友面对面谈艺术、进行视频教学。网友不仅能观摩老师的书写技法,而且能互动交流,即时解决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适时举办线上、线下的书法专题培训班、提高班、国展冲刺班等,满足书法爱好者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这种书法课堂,不因“直播”的结束而下课,反因数媒的加持而成为恒久的课堂。

书法赛事系列化。基于“专业+服务”理念,我们把书法大众进一步分众化,既分为老年、中青年、少儿三大群体,又分为书法、绘画、硬笔三大类别,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类别搭建相应的平台,举办相应的展赛。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中国重阳书画展”、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40页)“书法海选”、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少儿书画大赛”和“硬笔书写大赛”均持续举办十余年,这些展赛,通过现场创作、现场评审、现场颁奖,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成为美誉度颇高的品牌赛事。书法报社每年都举办10余场次的系列书法展赛,而在每一场展赛中,书法报人既是专业的工作人员,又是接机送站、有求必应的服务员。

书法用品超市化。书法学习与创作离不开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书法报》因此开辟有“千年寿纸”“名笔掠影”等栏目,邀请笔、墨、纸、砚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介绍相关知识,邀请知名书法家介绍自己选择和使用笔、墨、纸、砚的相关经验,为读者提供知识性服务。基于“专业+服务”理念,书法报社与10余家知名书画关联企业实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专有的“书道牌”书画用品400余种,把读者、粉丝、网友转化为用户,为用户提供商品性服务。从前,一名铁杆读者与《书法报》全年的经济关系就是《书法报》一年的定价,不出百元,而现在,一个用户哪怕只要买一刀“书道牌”宣纸,就远超一份《书法报》全年的定价。这怎不令人心旌激荡,备受鼓舞?这正是创新服务的回报和快乐!

“专业+服务”,是创新性服务,首先要注重专业性,将专业性贯穿于服务的全流程。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贴心的服务。服务不会矮化媒体和媒体人,只会让我们更加充实、自信、发达。创新服务是专业媒体人的核心课题和内生动力,笔者初步浅探,抛砖引玉,既待大家指教,更期深入探讨。

作者:舟恒划

上一篇:体育欣赏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资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