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2022-06-25

第一篇:创新思维课程介绍

创新思维课程培训心得

小七班徐秋梅

今天督导郑老师来我园进行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入园培训,今天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我们老师进行课程展示以后,老师针对我们在课程做的不足的地方,大家一起提出来讨论,并能寻找出好的方法。我园进行了以级部为单位,每个级部各派出一节课来进行展示。

第一节课《图书管理员》孩子们能根据图片的细节,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排好顺序,感觉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而老师在提问时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去挖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老师的很淡定,看不出紧张,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再多点激情,那就更好了。

第二节《小猫的轱辘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形式太少了,没有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感知作用,孩子在这节课的反应孩纸不错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常规也比较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操作,如果能够在指导语方面清晰的表达就好了。

第三节《认识“1”和许多》老师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能够利用多种方法去让孩子指导“1”和许多的概念,孩子们的反应还是不错的。

第四节《山谷精灵》主要是认识图形冰找出相似的图形,进行寻宝。老师在指导语言方面都比较清晰,但是可能是借班上课的原因,孩子在课堂上不是很配合。在操作时很多幼儿没有完成目标。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带着疑问来问督导郑老师,相信大家对创新思维课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觉,郑老师也针对我们上课的老师给

与一些点评,也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在让孩子观察图片时,应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围绕目标。引发孩子思考的能力、在小小班应该多调动孩子的感知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完整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区带动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在巡查时。发现了并要进行小结等等。这些都是我在这次培训的收获。

2013年11月19日

第二篇:创新思维课程学习体会

本以为自己是一个挺有创新意识的人,并且发现现在我国的教育和工作企业等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在上学期末的时候我选择了您的创新思维课程。

在第一次课时,您对创新的系统讲述与概括,让我明白自己的创新只不过是灵光一现的好点子,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新思维。摆火柴棍问题以及扔鸡蛋问题,我在以前也接触过,思考过。但是在您的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活跃轻松的氛围中,竟然得到了这么多种答案。我深深地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感到惭愧。

这几周以来,我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创新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中,工作中,只要是和原有的,固有的模式不同的都可以叫做创新,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我们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包装旧的东西叫创新。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叫创新,我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

创新一次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益升高,但是很多同学都不在意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从小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单方面提出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呢?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只有敢于思考、敢于向前,才可能有新的东西出现。然后我们要抛掉习惯性思维,用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具备了要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只是心里想创新,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敢努力,依旧沿用以前的路,最终也不会有结果。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要敢想敢做,把自己的想法在实践中应用,也许你会的到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机械系的学生,我认为创新思维应该更多的运用到产品和设计当中。前人的例子经过实践的多次调整是人类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为了更好更快的适应世界进步与发展的潮流,提升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我们应该在工业上有更大的努力。而作为工业基础的机械行业,更是要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得到质的提高。我这里所说的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而不是完全走另一条路,那可能会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但是创新并不是一味的图新求异。像老师所讲,只有把创新思维规范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而不是脑中有很多的新点子却毫无章法,无从表达。但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住,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遇到事物时善于进行联想与想象,才能提升我们的创造力。有人戏称什么叫科学,他说科学是

满足科学家好奇心的一个东西。好奇心,要充满好奇心。其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是基础,哪怕是异想天开,哪怕是异想天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我们要在大学期间积累足量的专业知识,要使得我们的创新、创造力变为现实,很重要的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和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发挥成正比,丰富的知识从哪儿来?是靠我们辛苦勤奋学来的。虽然说学海无涯,我们不要为自己已有的知识觉得骄傲自满,殊不知越有知识越要学习,就是我们说的“学而知不足”,就是我们有个英文词组说得好,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要真正具有创新性思维,要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就比方说我,作为一名机械的大一新生,虽然没有高深的专业课,但是在业余之时,我经常会去看一些机械方面的杂志、报刊,来提升自己对我专业的敏感度与热爱。等到以后学习了专业课程以后,我会努力思考,进行创新。在以后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假如要我设计一套新的机器,首先就要运用专业知识,其次就是创新思维,只有两者兼具,才能设计出一套新颖、实用的机器。

在本次课程中,我感受颇多,惊异于老师的温和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热情,问题的奇妙解法,这些无一不让我觉得,选了这个课程是我大学里一个正确的决定。还有老师上课时对创新思维的剖析,对理论的掌握,会让我今后在遇到问题想找到解决方法时,有更多的思考。我会把老师讲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大学生。

第三篇:关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实践

摘 要:目前怎样有效解决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开设陶艺课程,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的学科的教学产生辅助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创新思维作为叙述的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从而为今后的陶艺课程的教学研发出新型教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思维 陶艺课程 教学

引言

因计算机技术、美术课程得到有效迅速的发展,从而使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大。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正处于由过去的“知识型”、“技能型”的教学模式过渡至“能力型”、“素质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时期,这种过渡变化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1]。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已经陆续增添了有关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陶艺课程。这个科目重点强调了关于造型之类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视觉、触觉以及想象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作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优异感。同时通过开设陶艺课程,使学生进行学习陶艺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最终能够实现理论、实践二者相互结合一起。

一、创新思维在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原创意识及国际视野

在进行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失前瞻性。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选取过去由前人制定出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只是反复强调工艺技术的一些知识内容及以模仿为主的几个学习方法。这种内容过于单

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素质教育、新课改二者的实施均产生较大的阻碍。而从学生角度来看,其可以学到只是传统技艺的一些表面上的技巧,而几乎很少可以涉及到国际上最新研?l出来的教学成果,这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创新理念的发挥。在这种常规陈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只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按时完成的任务即可,这就严重地遏制了自己主观思想的发展[2]。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对陶艺教学模式进行整改和创新,应充分参考国外一些高效的陶艺教学模式,并将根据国内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其进行完美的结合,做到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2.缺乏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课程建构

当前我国高校在陶艺课程建构方面的内容、形式均比较的单一,没有显著突出的时代特征,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少的联系,这就致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并且这种类型的学科在设置课时均比较少,从而导致了学生的陶艺知识的学习时间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另外,部分学生缺少认识与陶艺课程有关的知识,这就更别说其对陶艺的创新思维。

3.只注重学习技能,而忽视培养思维

陶艺教学在大多数的高校中通常只被重视对于技能知识的重点训练,过度地反复强调陶艺技法知识的重要性。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只会将学生限制在了教学目标当中必须要把握原料的属性以及成型方法等方面知识的范围,例如说粘贴法、手捏法以及施釉法等,但通常严重缺乏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知识。教学评价要求过分以及反复强调陶瓷技术,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进行陶瓷质感过程中具体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过度重视对技术知识学习、而缺少对创新理念学习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致使学生进入到错误的学习区。目前,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把陶艺学科中的制陶、烧陶等技术的制作步骤视为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其所占的课时时间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了创新理念培养受到了一定发展的限制。并且,在陶艺审美方面的有关标准的制定也严格规定了必须要将规矩、精美二者作为其评价的标准,但是这样的审美标准就导致了学生对于陶艺的审美创造受到了限制,非常不便于学生进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4.教与学的沟通缺少互动性机制

在陶艺课程发展的这几年中,虽然有大部分的教育学者在实施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呼吁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由于现阶段的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未能够完全地打破,仍然还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少数的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当中的陶艺课程与其他学科并未存在较强的互动联系,学生在陶艺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只是教师的一个听从者,教师传授怎样的知识,学生只能一味的接纳,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并且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知识也是深信不疑,这就致使了学生在进行学习陶艺知识的时候严重缺少对事物进行有效的批判及探索。学生不能够自主地进行创新,只能照搬照抄教师的风格,而教师也致使按照自己本身的审美观点进行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这就大大地制约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多样性发展和思维的独立思考。

二、陶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必须要重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陶艺课程属于可以有效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一门重要学科,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的各个学习步骤均不能只是停留在技能学习的表面,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在陶艺学习中的创新理念[3]。只有将思维观念作为创新的学习基础,才能够使学生获取真正的进步。陶艺作品的具体的制作过程充分地展现了手、工具两者的完美结合,通过利用手的制作进而对大脑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陶艺作品的创作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双手部的灵活性,并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制作者在陶艺创作中想象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陶艺作品也能够将作者所具备的个性及想法进行充分呈现。通过利用手、脑的两者完美结合一起,进而在陶艺课程的化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发挥,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而且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敢于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针对陶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实践

1.课程设置遵从时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学生在进行学习陶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思维定式进行摒弃掉,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彻底地将自己的心态打开,用心去感受及体验生活重的每一个细节,在实践学习的过程总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掌握的陶艺知识,反反复复锤炼自己的学习技能,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新的学习形态[4]。若是想要实现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陶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拥有比较大的耐心以及包容心,能够担任地起教练这一个角色,进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的陶艺知识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需要进行适当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

2.强调作品的原创性,通过“造型”整合所学知识

在实施教授陶艺课程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要尽量扮演好陶艺知识学习的示范性角色,不断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去鼓舞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正作品。在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制作技术和原理的学习,二是要充分地聚焦陶瓷造型的规律及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一定的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发展相关脉络以及要点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个复杂造型的制作过程实施陶艺课程知识的综合,进而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与陶艺相关的活动,如国外或国内的一些优秀的陶艺展览,同时也可以去一些有代表性的瓷厂和窑址的进行考察,从而让学生可以真切地噶受到陶瓷器物所拥有的内在美以及丰富多彩创造形式,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陶艺知识学习的欲望以及创造的热情。

3.在教学环节上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勇于突破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现阶段的陶艺教学模式应当实现互动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呈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实际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利用设疑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及创造,挖掘其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无限的潜能,并且针对各种不相同的观点实施分析与辩论,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以及补充,进而可进一步增进教与学的互动,获取高效教学效率,最终达到预期中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创新的能力,产生教学相长的作用。

4.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分组合作制,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给予全部的学生实施分组合作制,这样的分配制度可以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分工合作以及集体探讨的优势,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制度的提出是在学生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陶艺创作过程中具有的复杂性、交叉性。而分组合作制全面的落实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实际操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合作兴趣,不但懂了如何尊重他人,并且也可以呈现出团队合作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优势。另外,实施分组合作制该可以解决学生短时间集中应用场地、设备的矛盾,从而可以充分协调教学资源。

结语

学习陶艺知识不单单是在进行发扬光大古老技艺,同时也是一种对艺术魅力的追求,并且学习陶艺知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思想,同其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载体。在高校中进行开设陶艺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实施陶艺课程也是在进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通过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感受到我国传统陶瓷文化所具备有的精神和内涵。陶艺课程可为手、脑二者的完美融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陶艺创作的兴趣以及想象力。另外,进行开设陶艺课程还能够总结概括知识,从而可以将不同文化不同知识和谐地综合在一起。本文进行总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陶艺课程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扬.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探究[J].美美术教育研究,2016,0(01):161.

[2]邱卓.创新思维视野下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啊啊[J].戏剧之家,2015,0(23):201.

[3]荆琦,董国娟.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转型期陶艺课程教学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5):171-172.

[4]?剑.陶艺课程教学的整合再研究――以攀枝花学院陶艺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9):85-87.

作者简介

王建伟,(1964.09--),男,郑州轻工业学院,职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第四篇: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

吴忠利通区第十一小学苏金海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创新又谈何容易。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观念创新。

21世纪必然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时代。观念创新就是要敢于破除旧观念,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就是要解思想,破除各种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要大胆地去实践,去创新,而传统的守旧观念,传统的体制却压制创新,人们习惯于依照“老规矩”办事,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传统的教育体制更扼杀创新,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就是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课程改革下的新的思维,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的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大胆放手于学生。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改掉以前老师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对于创新思维来说,惯常定势是一种消极的东西,要创新思维,也就是用 1

不寻常的视角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其些不寻常。所以,我们在创新思维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头脑中的所有条条框框,抛开 那些“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思考,以便充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

因循守旧的人有时是不敢先想,不敢创新,而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不愿想或者根本就想不到。“哥伦布的鸡蛋”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熟悉了。那么,怎样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呢?哥伦布的方法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磕破一点,形成一个平面,从而使鸡蛋稳稳地立在桌面上,看了哥伦布的做法,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头脑中原先有一个框框,就是“不许打破鸡蛋皮”,这一条束缚是谁强加给你的呢?是你自己。那么好,让我们沿着哥伦布的思路再构想一些新创意。除了“磕破鸡蛋皮”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呢?其实方法多的很,比如:(1)、在桌面上挖一个小坑。(2)、使用“万能胶”。

(3)、在天花板上栓一根绳,吊着鸡蛋。(4)、让桌子躺到,鸡蛋放在地板上贴着桌面。(5)、使鸡蛋高速旋转,而立在桌面上。(6)、把桌子倒吊起来,鸡蛋竖着塞在桌面与地板之间。(7)、直接用手扶着,等等。

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当我们初次听到“怎样把鸡蛋竖立在桌面上”这一难题的时候,我们几乎一筹莫展,感到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原因就是我们头脑中无形的束缚很多,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创新就必须摆脱定向思维的桎枯 ,超越重复、常规、传统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推进教育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就要从传统的、已经习惯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胸怀、深刻洞悉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教育思想和理论与时代同步发展。

第三,创设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当家作主,学生只有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会真正产生创新欲望。

听说过“踮脚跟”的故事吗?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一边是艺术家们在表演,一边是成千的观众站着观看,由于观众的身高差不多,使得站在后排的观众视线被挡,看不清前边的表演,这时候,场中的一位观众忽然“脑筋一转”,踮起自己的脚跟,于是这位观众顿时比其它人高出半个头,能够清楚地看到艺术表演。

这里的“踮脚跟”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只有首先“踮脚跟”的人才能从这项创新意识中得到益处,所以在教学中也是一样,要找到首先“踮脚跟”的人,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什幺”,还要学会“怎么学”,唯有“授之以渔”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辨证的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展。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得道的仙人练成了“点化术”不论什么物品摆在他面前,仙人只需要用食指轻轻一点,那个物品就会变成贵重的物品,他想要什么,就能变来什么。仙人遇到一个乞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便用手指为乞丐“点”

出了食物、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最后,仙人关切地问:“你还想要什幺,尽管说,我都会让你满足的!”那位乞丐想了想,怯生生地说:“我想要你的食指”。

故事中的乞丐总是受到人们的指责,认为他太贪心。其实,那位乞丐却是一位极为聪明的人。请想一想,仙人为他“点”出的东西,总有吃光用光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够掌握“点化”的方法,岂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

因此,在教学中方法至关重要。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法,逐步转化为一种能力,可以自己进行学习,这也是教育所达到的最高目标。

1、 以疑激思。

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创新,而疑问和惊奇则是最容易激发起儿童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的强烈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设置疑问,无疑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于是,同学们产生了疑虑,个个皱眉沉思,积极思考。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效果较好。

2、以趣激思。

兴趣使学习最好的教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唯有产生了兴趣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实现目标。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大家知道由于过青龙桥附近的坡度比较陡,詹天佑大胆设计了“人”字形路线,使用了两个火车头,分别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那么火车到底是怎样上坡的呢?于是,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自制的火车教具,然后在同学之间相互演示,由于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时的教学效果也特别好。

3、利用电教手段。

颜色、声音、动作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天地、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先利用课件,演示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比较。这一开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器官,一开始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对后面的教学活动,必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加强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值得每个教师探讨的主题。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我在出示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然后在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自学提纲;

1、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

2、是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3、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4、围绕这个题目讲了那些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到书上探索答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基础,完善为“自学------提问------验证”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第五、改革评价方式,保护创新愿望。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人类本性中,最厚植于人的行动,那就是受尊重的愿望”。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一个人冷冰冰的“是”或“否”,浇熄了学生思维中偶尔迸现的创造火花。

1、 加强激励机制。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如果从书本上找不现成的答案,就应和学生一起查资料、找真

相。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自然也就会有更高创新愿望。在一般情况,正如书中所讲:在小孩的头脑中总是盘旋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新想法,而大人们总惯于认为这些想法荒唐可笑、不屑一顾。每当小孩内心一阵冲动,站起来想发表自己法时,他常常会招来一顿训斥:“坐下!别插嘴!”大人们也许没有想到,一个颇有天分的未来发明家就在这样的训斥中被扼杀了。

2、 允许标新立异。

学生在解答中的“新”与“异‘,往往反应出学思维中为教师所忽略的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提供了一种教学可能但也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常多鼓励学生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思想、好方法给予肯定。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一个目的,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一定感受不同,达到共同的目的之后交谈起来才有味道。所以,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多样化,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一节课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

例如:我在教《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介绍某一玻璃。有的以展览馆解说员的口气,庄重亲切;有的以厂家推销员的口气,热烈夸张;有的则充当玻璃本身,自己介绍自己,风趣幽默。这样做要比仅仅只是读课文、背课文要好的多。再如:教《詹天佑》一课,我就采用了默读、填表、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法。这样做,学生就乐于学习,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老师自己要注重创新,同时更要激励学生创新,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

第五篇:创新思维与创新作文

孟 华

作文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写作者需历经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写作是对思维的整理,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思维创新,作文才能创新,创新思维乃创新作文之内核。

思维是人脑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反应,是人脑在表象、概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知活动过程。而创新思维是指突破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思维定势,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活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要创“新”,或在立意,或在题材,或在写法,或在语言。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文章之灵魂。意胜则文胜,意新则文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天读之,仍一新人的耳目《师说》仍不失为一篇创新文。韩愈之所以提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观点,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的思维方式。逆向是相对正向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习惯的、公认的想法与做法;逆向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逆向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它能克服人们的思维惯性,“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喜爱的一面,如果逆向思考,用否定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就能看到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面,就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法·罗丹)。这种思维运用到作文中,能提炼出超乎寻常的“意”。比如“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字眼,因为爱能给人送来温暖与幸福,爱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人们都渴望爱,赞美爱。而有一位学生写《爱》,反向思考看到了爱的男一面:“我不需要父母和老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如此立意,岂不新颖独特?2010年江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低碳”、“绿色”,其实就是近年来的舶来品。对于我们这样的穷国家,沾上洋字的词或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东西。

“绿色生活”所宣传的理念自然是正确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们不能硬要骡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让羊产牛奶。同样的,也不能让烧煤都有困难的百姓去烧更加昂贵的天然气、氢气吧?

生下来虽然不平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消弭一些差异。对于绿色生活,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量力而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费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可以告诉朋友邻居少用一个塑料袋。

这位考生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绿色生活”对于贫穷国家是奢侈品,进而提出“绿色生活不能面面俱到,但可量力而行”的观点,反弹琵琶,给人启迪。

“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就得题材新。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许多考生不约而同地想到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导致当年作文题材数万人一面,专家们戏称2008年是“苹果丰收年”。对于高考题材“撞车”现象,江苏高考阅卷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永康先生曾精辟地比喻:“这不是田间小路上手扶拖拉机的碰撞,而是美国大片中高速公路上的撞车,伤亡惨重。”运用求异思维,可以避免这种“伤亡”。所谓求异思维是指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思维习惯以及以往的思维成果,不拘于眼前的具体事物,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阔的背景上,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砖头是建筑材料,用来建房、铺路、修桥,是通常用法;但有的人用来垫桌子、压纸、当板凳,甚至充当自卫的武器,是非常规用法,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运用到作文选材上,就是扩大视野,用求异求新的眼光,从不同的方向,寻找并筛选出与众不同的题材。2008年江苏的一位考生高考时看到前桌的一位考生没来参加考试,就地取材,巧妙地扣住“好奇心”,作出三种揣测(“她是因为害怕吗?”、“她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她已经被某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进行描述,活脱脱显现高三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开了许多考生想到的常规题材,写出了满分的《好奇心》。

运用求异思维,换一个角度挖掘,也能使一些传统的题材翻出新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比尔·盖茨开发软件,人们普遍认为是他们的好奇心、勤奋钻研的态度所致,而2007年宁夏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作者一反常人的想法,认为是他们对人类爱心所致,传统材料赋予了新意,旧题材焕发了青春。

“作人贵直,而作诗贵曲”,“曲”,使文章含蓄;“曲”,使文章有韵味。文章之“曲”主要表现在写法上,侧向思维追求的就是一种“曲”美。所谓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它领域里的知识和资讯,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迂回包抄”等方法,另辟蹊径,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世间万物是彼此联系的,从别的领域寻求启发,可以突破本领域常有的思维模式,打破“专业障碍”,从而解决问题。曹冲称象,当时人们思考的是怎样称出象这庞然大物的体重。按照传统的、习惯的思维路子,就是用怎样的秤才能称象,而曹冲避开常人的想法,侧向思考,用等量物来替代象的体重,称出了象的重量。作文要追求独特的表达效果,就得像曹冲一样,弃离一般人所认定的思维轨迹,进行巧妙的构思,选用新颖别致的体裁样式,取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2007年江苏一篇《怀想天空》的高考作文,作者创造性地借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录制的表现形式,通过主持人(“小崔”)与“大叔大妈”(“黑土”与“白云”)的对话,从自然界的“天空”,谈到“人们心中的天空”、“人们遐思的天空”,再谈到“大叔大妈”相亲相爱相伴相励的生活,既写出“大叔大妈”对往日“天空”的“怀想”,也表现了“大叔大妈”之间的恩爱之情。模式新颖,手法巧妙,语言亦庄亦谐,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获到了满分。我们平时常用的借景抒情、以古讽今、托物言志、映衬烘托、借代起兴等手法,也都是运用了侧向思维。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是富有个性的,富有新意的。发散思维,可以创新语言。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点出发,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人脑在思维时,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等。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运用发散思维对语言进行创新,语言会呈现动态变化,变空泛为具体,变冗繁为精美,变平淡为厚重,展现语言艺术的神奇魅力。例如“春天是什么”,一位学生尽情彰显写作才华,语句灵活而有表现力:“有人说春天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李白说春天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自居易说春天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说春天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苏轼说春天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运用发散思维,引用大量诗文,从多个角度,对春天进行形象的描写,展现的春天勃勃生机可谓穷形尽相。语言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充溢着浓浓的文学气韵。

运用发散思维对语言进行创新,应着力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意蕴深厚等方面,其方法很多,比如褒词贬用、修辞并用、整散结合、直引化用、文言移植、哲言理语等等。

上一篇:采油队长述职报告下一篇:财险公司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