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2022-08-05

第一篇: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学号:200901001209

班级:电气化0912班

姓名:孔杰

谈如何创新性开展中学英语的学习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对创新教育进行思考和实践,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要进行创新性的教育,我们以为,首先就是学习评价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将评价视作选拔和甑别的手段,很少注重其在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这种对评价功能理解上的偏执,是导致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不能跳出各种考试和测验的控制、也是最终发展成为“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

现代教学评价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不同水平、不同智能、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并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一、学习评价需要创新的根本原因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育中,教学和评价是脱节的。在很多人眼里,评价就是考试或测验,其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甑别“落后”学生,进而,考试或测验的结果也成为判断教师和学校优劣的惟一标准。这种评价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现在的英语考试基本上是标准化考试,而且选择题的得分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二,因此选择题的答题好坏往往决定了整份考卷的成绩。虽然选择题只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似乎难度不大,但在这些选项中往往有干扰项,这样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或者思维不是很敏捷但是学习态度较端正的学生往往在选择题部分失分很多,最后总分就很不理想,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对学好英语彻底失去信心。相反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他们在考试时基本上放弃文字题的答题,只是靠运气,随便猜猜,把选择题部分都答完,最后批改出来的成绩有时还不是太糟糕,偶尔还会比认真做的同学得分还高。这样那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就不再有学习的动力,而那些学习习惯较好但暂时还跟不上的学生不仅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而且对是否还需要认真学习英语产生了怀疑。

这种教学和评价脱节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必将使我们习惯于标准化考试和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教育激励的定向性会导致学生定向思维的形成,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此,袁振国教授在他的《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纪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都回答不了的,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发生奇想。”

在上课时允许学生可以不举手发言,如果想到问题,直接可以坐在座位上大声提出来,只要是与课有关的,不妨碍课程进度的都可以。如果对上课讲的内容有异议也可以当场提出来。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每个人都想要有表现的机会,能问倒老师是他们最骄傲的事。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先请其他同学来

回答,如果有人能答出来,双方都能得到表扬,如果每人能答,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或简明扼要或详细举例讲解。碰到老师也不是很清楚的问题,老师就老老实实地跟学生讲老师也要课后去查资料,等下节课再回答,绝不用“这是一句习惯用法”之类的话来搪塞。

教育要使人的智慧得到发展,而不能使人的头脑变成仓库。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评价的目的应由“选拔”转移到“发展”上来,评价的过程应由“检查”转移到“引导”上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要结合其创新性作出合理的带有指导性的评价,在评价系统中应增加对创新意识肯定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创新人格发展的适宜条件。

在明确了必须对学习评价进行创新之后,下面结合本人英语新课程的学习,着重谈谈自己在创新学习评价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二、创新性英语学习评价的探索实践

英语学习的评价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普遍是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即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手段由于具有可据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因此它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的唯一手段,则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性评价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对于刚上中学的学生来说,因为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往往对英语缺乏新鲜感和兴趣,这首先表现在对老师教的英语书写规范不以为然。老师们可以在新初一开学就举办一次英语书法比赛。要求每个同学都把他最得意的作品拿出来,不署名,只编号挂在墙上,每个人都可以投票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最后请年级里的英语老师来评出优胜者。那些榜上有名的,既有学习成绩较好的,也有平时成绩不突出的,他们因为感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羡慕,都对学习英语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而那些未获奖的同学因为自己看到了差距,也就产生了动力,又因为目标并不遥远,激发起了他们力争上游的进取心。至于那些评得跟老师很接近的同学呢,因为自己从被动的被评价者变成了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允许被评价的学生就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比如在黑板上画四线格,重新书写字母并进行讲解,这样大家都会一起思考平时不够注意的小细节,从而对正确的书写规范有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书面练习中也会互相督促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并认同评价结果,把评价看作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双基教学和考试,侧重检测学生“过去” 的学习结果。可以称之为“记忆型”教育,然而纵观信息社会,会发现人们越来越不需要去大量记忆各种信息了。人只有一个大脑,精力和时间都十分有限,要把人类迅猛更新的知识都记下来,根本不可能。所以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的三大能力的培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形成性评价是科学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业绩的主要手段之一,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关注学生 “未来” 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来说,只有关注过程,他们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获取进步的动力,才能在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合作交流,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借鉴老师及同学的思路、进行学习得失反思的能力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发出下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工具: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表。评价表共分四个部分: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1、听力

(1) 课内泛听练习

要求学生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每课统计一次并记录,这种方法在初一年级起始阶段非常有用。小学英语课上虽然也注重口语练习,但老师上课时用英语说课堂用语还是偏少,以至于学生对老师上课用英语讲的课堂用语没什么反应。我觉得老师应该尽量不讲中文,通过打手势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不断重复直到自己也能熟练地运用。然后再让他们以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检查自己和同伴对课堂用语的掌握情况。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随堂检测和竞赛,例如在学了人体各部位的英语名称后就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小老师,当 “老师” 用英语发出 “Touch your nose,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please! Close your eyes, please!” 等指令时,座位上的学生都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由台上的“老师”检查,学生自我评价,错一次扣一分。也可以进行小组竞赛,在学了一定的英语名词后就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竞赛,轮流用英语发出 “Draw an apple, please! Show me your eraser, please!” 等指令,看谁的反应快,正确率高,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该加多少分。

(2) 课文内容精听

要求学生能够听出语段中的关键词,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够听出语调、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老师可以在上新课前都准备些简单的对话理解题或根据课文内容的判断对错题,让学生在没学新知识前先进行听力训练。例如在上JEFC BookI Unit28 Lesson110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前先请学生不看书,听一遍新课第一部分的对话后,提问:“How does Yanglan usually come to

school?”让学生在投影仪打出的图片中选出正确的一幅。然后听一段录音,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Questions How do they usually come to school?

Answers 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rain on foot

Han Mei √

Jim √

Li Lei √

Wei Hua √

Lily & Lucy √

在上JEFC BookII Unit17 Lesson68 前,也先让学生不看书,仔细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语音语调,然后进行判断正误练习。

1.The Smiles had many friends in the new town just after they moved there.(F)

2.Mrs Smile wanted to invite people to her home, because she wanted them to invite her to theirs(F).

3.Mr. Smile did not want to invite people to his home.(F)

4.Their friends enjoyed themselves at the party.(T)

5.All their friends went home because Mr. Smile quarreled with a policeman.(F) 在做完这些听力练习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出正确答案。这些课前听力训练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

(3) 课外听力练习

每周定期利用录音材料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在每次听力练习后自己记录练习的时间、内容、正确率等,填写自己的听力情况反馈表。通过记录自己听力的对、错题数量以及重听的次数,对自己的听力情况有了更清楚地认识。通过对比前后的数据,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我定期检查学生填表的情况,并根据表上的数据与学生讨论其听力进步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2、口语

(1) 值日生报告

每天轮一位值日生,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日期、天气以及自己或班级同学的经历。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一起从正确度、创新性、逻辑性和参与态度等方面对值日生同学进行评价。

(2) 口头作业

要求学生能复述课文,语音语调正确,并且能根据学过的对话内容进行情景对话,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表演、讨论等。

(3) 每学期进行一次口试

现在的英语考试绝大多数分数是在笔试上,听力只占了六分之一,口语更加体现不出来,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实在太差,只能自我解嘲说中学学的是哑巴英语。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在考试以后安排一次统一的口试,成绩也张榜公布,写在成绩单上。形式尽量多种多样,不重复,有时请同组的老师帮忙,有时事先录好录音带,就是让学生有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特别是通过free talk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更实际地评价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

3、阅读

(1) 课内朗读

要求学生每天跟读磁带,以家长签字为依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跟读

时间,到能够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为止。学生把自己的朗读内容在家里录音下来,以磁带形式交上来,然后抽固定的时间在班里进行展示,由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进行评比,互相督促,共同提高。

(2) 课外泛读

要求学生记录课外阅读英语读物的时间及内容,是否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理解生词的含义,能读懂阅读材料,理解故事情节,找出文章的主题。同时每周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专项练习,学生可以填写阅读报告进行彼此交流检查。课外泛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面,也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我一般鼓励学生阅读面越广越好,不要只为了做题去阅读,这样会禁锢了思维,只要能读懂大概意思就是成功,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有时是靠语感的,而语感是需要慢慢积累起来的。

4、写作

(1) 造句

每学一课新课,都会有一些生词要求掌握,学生容易理解生词的含义,但较难掌握其在句子中的用法。我就要求学生不照抄课文句子,自己用所学过的生词造句,先在小组内交流评价,然后把组内评出的最佳句和没有把握的句子交由全班讨论或评比。有时我会要求全班分成几个组进行竞赛,各给出几个单词,看哪个组联的句子或造的句子最好。

(2) 作文

中学英语作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拼写单词,使用标点符号,能注意到英汉语序的区别,既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又能用正确的形式写一些简单的应用文。每星期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作文,有时候命题,有时候让学生自由发挥。每篇作文批改后都统一讲评,并要求学生填写书面表达评价表, 通过前后数据的对比,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以便自己发现问题后加以改进。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从而对写好作文充满信心。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既能够彼此取长补短,又能够培养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各个小组同学之间也可以在保证自己已经认真写完一篇的基础上互相参考,不断修改,而老师对作文的评分也可以分成N次,就是允许学生不断修改直到最满意为止。

内容 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单词拼写

语法知识

基本格式

写作内容

综合评价

三、创新性英语学习评价的反思和发展

首先,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英语学习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所以创新性英语学习评价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挖掘自己的发展潜能,但是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是逐步的,因此教师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

成长发展的机会。因为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发现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不足,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才能有利于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

其次,新课程需要的英语学习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等。学生的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但是新的评价观所采用的一些自我参照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学生在同学中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进一步发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更关注自己的进步,更明智、理性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感到 “I have never been better than now.”同时教师也要更关注学生个体化的反应,关注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让英语学习评价贯穿于学生语言学习活动过程的始终,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

最后,英语学习评价要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注重质性评价。不要让量化评价模式在评价实践中越来越走向极端,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一组组数据,那么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也会泯灭其中,而且也较难测量出学生的批判思维水平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很多因素无法用数量来衡量,应该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解释、描述和判断。众所周知学习的过程比起结果来更重要,评价者不是局外人,而是作为内部人员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整体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对话是评价的过程所具有的价值意义。此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指导工作,避免学生出现评价恐惧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和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

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新时代的英语学习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过程,也是我们老师反思与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对教师英语教学的评价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评价的情景性与实效性。尤其是当它遭遇激烈的升学竞争时,更应该坚持,因为新课程的学习评价既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英语的需要。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具有合作精神。学习评价和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只有对学习评价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持续发展。

第二篇: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第四讲:阻碍创新思维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旧观念,这都严重压抑着创新。

1、守旧观念

守旧观念压抑着创新,而传统守旧观念来自于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社会主体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人们习惯于按照老规矩办事。

在这种传统社会下,创新思维只属于极少数天才伟人的特权,而广大民众则不需要创新思维,只需要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并且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2、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扼杀创新。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轻视甚至反对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或想法,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扼杀创新。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听话,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家长意识,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不听孩子申辩,不容许孩子顶嘴,大人说话不许孩子插嘴,这就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第二节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观因素

由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因此这就决定了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必然地来自于被超越者——思维方式本身。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固定观念,二是思维定势,三是自我思维,四是思维障碍。

1、固定观念

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

人们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反复地运用某种观点、某种认识去思考、评价问题,经过多次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而达到“无意识”、“下意识”状态,这就形成了固定观念。

由于观念是人的思维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不易更改性。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头脑中随时会遇到各种信息,各种事物和问题,而人们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过去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愿意另辟新路,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1)辨证看待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解决经验范围以内的一般性的、常规性的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使人们熟练地运用以往的经验,驾轻就熟,简洁、快速地处理问题,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一定创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止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2)思维定势主要表现

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书本思维等。

A、经验思维定势

如某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行为和处事经验等,构成了人的经验思维枷锁。

经验思维定势与一个人所继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很难改变。

思维定势(经验思维)的好处在于,我们用来处理日常事物和一般问题时,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但是,经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马戏团的人在训练大象时,一般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为了防止象的逃跑,最初用结实的绳子,甚至钢索,把它们拴在结实的柱子上,小象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挣脱绳索对它的约束,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经过无数的尝试后,便不再进行这种努力,马戏团的人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控制住象的自由。为什么呢?象已经适应了这种约束,不想再改变了。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再跳,但不会跳到广口瓶以外。为什么呢?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不想再改变自己了。人的思维往往也是这样。

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第三,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

B、从众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从众思维定势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有关,所谓“个人服从群体,局部服从全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从众思维的好处在于它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但是,它使人习惯于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使人缺乏独立性,妨碍创新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众行为是必要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一致的行为,社会组织将崩溃。况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仿效他人的行为和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从众行为却牺牲了我们的个性,妨碍了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了个人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当这种一致性要求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必然对人的实践行为、情感态度乃至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众行为和附和态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而独立思考的个性确有助于发展创造力。 从众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1)来自于群体的压力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障碍”便逐渐形成了。

(2)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色彩越强烈,其中个人思维的从众枷锁也越稳固。

C、权威思维定势

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权威思维定势的形成: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来自于专业权威和思想权威、政治权威等。

权威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有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且行之有效。但是,权威思维定势显然束缚人的创新思维,特别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D、书本思维定势

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 应该说,书本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书本,前一代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得下一代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必每件事情都从零开始。

假设一下,某一只野狼,掌握了它的前辈们对付猎人的所有手段,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书本知识的缺陷

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一些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二者并不完全吻合。如:成语“纸上谈兵” 。

E、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象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

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削弱惯常定势的强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条思路是,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3、自我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下,个人的思考以自己为中心,一个团体的思考也习惯性地以本团体为中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则习惯以本国本民族为中心,而整个人类同样也跳不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小圈子。

4、思维障碍(或思维封闭)

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

如:“霍布森选择 ” 。

(1)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缺钱并不是问题,缺乏想法才是真正的问题。 【名言】

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叫没有批判性的学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障碍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迷信。迷信会让人耳目失聪,对周围事物不敏感。

第四个原因是知识贫乏没有批判性的学习。迷信。固执与偏见。

第五个原因是习惯性思维。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习惯性思维。

(2)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总认为自己智力低下、知识浅薄,不是搞创新的材料。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栽跟头、怕别人看笑话,因而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创新。

疲倦感。创新的过程,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意志薄弱者,常常会不胜其烦,产生厌倦情绪,很快就因精疲力竭而半途而废。 胆怯感。有些人在创新活动中,常常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他们既怕知识不够,又怕条件不备,还怕难度太大。只能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

懒惰散漫。创新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消极、懒惰、散漫皆可能动摇人的创新决心和开拓意志,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逐渐低落、创新进度逐渐减慢,并使工作杂乱无章、事业一无所成。

好高骛远。有的人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贪大求全,心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整天把希望寄托在灵感上,指望有惊人的创新奇迹产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胡思乱想。

(6)思维定势也是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5、思维的误区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天份,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

◆创造性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

◆只有聪明人才有好主意。

◆创造都是大的举动。

6、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庸思维、辨证思维、整体思维 。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变化,容纳矛盾观念,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和谐,处理问题时采取折衷方法。

北大教授费孝通讲过四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做人方面的思维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的思考。而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2)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缺点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缺点,一是崇圣性,二是狭私性。

崇圣性:“崇圣”就是崇拜圣人。总在子曰君言,谁怎么说过,哪本书有什么观点,历史是怎样的……,似乎只有拿着圣(别)人的观点,找着过去的东西,自己才有站得住的脚跟,才理直气壮,才可能找到真理。

“崇圣”思维经常穿着眩目的正统外衣,具有很大欺骗性(当然是对陷入窠臼者),其错误是认识方法出了偏差,症结是“脱离实际”,游离在过往知识的苦海,不能与时俱进。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却视若无睹。

狭私性:狭私性是中国文化及由之造成中国人思维定势的另一个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种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追求,总是纠缠着维护人际间的等级道德关系,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主要关系上,就有“忠、孝、仁、义、尊”等单方面苛刻要求的道德观。进而赋予了很多“利诱”的内容。如为长生活命,道教则行修身养性炼丹;为晋升现世的等级,正统文化则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的引导。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狭私”的价值指向,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

“崇圣”与“狭私”是中国人非理性思维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治者崇圣,为着稳固自己正统江山的狭私;一般人崇圣,也有意于拉大旗作虎皮,目的还是狭私。反之亦然,中国人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又必须崇圣。

崇圣与狭私,都是深藏中国人头脑中的“既定路径”,习惯成自然,这一切都会是那么的见怪不怪,冥冥之中,是带给中国人无尽的愚昧和落后。 譬如“造假”……

第三篇: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题目: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总结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档案学 班级:档案BG141 姓名:李瑞冬 学号:6111114105 时间:2015年12月1日 指导教师:杨志强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创新是人类生命体内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自然天性。创新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天性。创新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人类是一种有头脑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最主要的秘密,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即构想一种目前现实中还不存在的东西,人化自然中的新事物总是直接来自于人的头脑。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性的思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旧方法的改变和新方法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期主动自觉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让头脑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于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头脑就是资源”。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的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为了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破除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的思维束缚,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这座宝贵资源。 “不断淘汰自己”。在社会领域,信息社会初露端倪,各种新事物铺天盖地涌过来,知识折旧逐渐加速,使得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于是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做世界公民”。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每个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华夏文化也正在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文化,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甚至只是一套小房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世界公民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来龙去脉。

通过这学期对创新思维课程的学习,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每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有智慧者事竟成!

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因此不得不说,创新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拥有知识和信息的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一个公式:创造力=人×(信息+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我们更应加强在生活中对创新思维的应用。 学习也需要结合创新,。黑格尔说过:“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生活也是如此,世界在变,如果我们一如既往的按照以前的思维去生活,我觉得生活其实就没多大意义,因为我们并没有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灵感。

奇迹往往就在一瞬间,我们把握机会,敢于创新,就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可口可乐就是这位年轻人闯祸闯出来的,很多时候闯祸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发生的,比如小孩子想知道在饭菜中放糖是什么味道,想知道太阳为什么起于东方甚至于花儿为什么那样红,童年时代往往是人好奇心最强烈的年代,因为所谓赤子之心,就是拥有着最纯真的勇敢,小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总是不受任何规范和约束,他们敢于质疑一切自己知道的事物,不管那是不是真理,然后他们会竭尽全力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尽管这种验证的后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但或许就在不经意间,人类就在探索的历程中跨出了一大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发明是在意外中诞生的。这就是生活中的创新,我们要敢于提问,敢于寻找答案,就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就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生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人们可能会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网,就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有这种信心、有这种信念,要坚持弘扬创新精神,要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一定能够重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加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但是创新不是凭空想象,那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想要进行创新,我们就要对已经存在的产品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第四篇: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所有考点(全)

第一章

一、选择或填空

1、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2、思维的能动性表现为思维的创新性。

3、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

4、阿奎那是中世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天使博士”。

5、奥卡姆被称为“不可战胜的博士”“奥卡姆剃刀”。

6、发散性思维是产生创新思想的主要思维方式。

7、思维的创新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8、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9、知识结构通常有专才和通才之分。

10、创新思维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

11、问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问题的认知主体。

12、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把命题分为两大类:真实命题、价值命题。

13、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最早系统论述了思维方法,《方法论》。

14、思维领域中的创新常常表现为思维方法的创新。

15、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是对方法的理论层次的分类。

16、创新思维的逻辑方法、演绎法是一切方法的基础。

17、柏拉图在《斐多篇》中的一名名言是:思维必须与其自身一致,而我们所有的确信都必须保持一致。

18、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方法。

19、对命题的整个分析自始自终都是以命题为单元进行的,在此意义上,这一逻辑学分支被称为“命题逻辑”。

20、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方法,比较常用的是“规则法”。

21、演绎推理也被称作是必然性推理,保真性推理。衡量这种推理的标准是有效性。

22、模拟法可以分为三类:实质同构法、形式同构法、功能类比法。

23、科学的目标和人类追求知识的目标是一致的确良,就是试图发现普遍的真理。

24、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25、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性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最明显的标志。

25、创新能力和智力的关系最有名的相关假说称为“门槛理论”。

26、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三种竟增就是灵感的竟境。(众里寻他千百度,,,,,,,)

27、高峰体验的追求是产生灵感的最有说服力的原因。

28、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美誉的是检核表法。

检核表法的方式有:移用法、移植法、修改法、放大法、缩小法、替换法、重新安排法、颠倒法、组合法。

29、头脑风暴法适用于开放性问题。

30、1905年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医生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量表称之为“比奈-西蒙量表”

1916年斯坦福大家教授特曼对比奈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斯坦福-比奈量表”

31、智商的概念,智商要怎么算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32、对创造性的关注,应该以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为起点。

33、吉尔福特的创新能力测试称之为第一代的发散性测试,托伦斯测试则被称为第二代测试方法。 吉尔福特测试强调发散性思维的产品和转换,对象一般是儿童。

托伦斯测试的基点不在创造的结果,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一般有图形和言语两个版本。

1

二、多选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思维活动的进行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因此思维与语言相关。

3、阿奎那把人的认知分为三个等级:感觉的认知、理性的认知、信仰的认知。(信仰的认知是人的最高认知。)

4、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类智能归纳为7种,分别是: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5、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智能分类、知识的常规分类、跨科学分类、横断性的知识。

6、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民族性与地域性、丰富多彩、模糊性、社会性特征。

7、新术语的产生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在的语词。二是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8、从认知角度对问题加以分类可以分为:界定明确的问题、未界定明确的问题。

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封闭性问题)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那些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开放性问题)

9、最基本的命题分析方式是把命题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0、依据逻辑联结词表达的逻辑关系不同,逻辑联结词分为: 联言联结词、选言联结词、假言联结词、否定联结词。

11、依据复合命题带有什么样的联结词,复合命题又可以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12、扩展性推理主要有两种类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3、吉尔福特认为,有两类能力和创新密切相关。

(1)第一类是发散性思维的“切片”。(2)第二类则是转换能力。

14、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两大类。

15、智商等级的分布有两个等级表

一个是由特曼和麦里尔早期制定的分布表,一个是1970年由田中改进的田中-比奈式分布表。

三、名词解释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

4、收敛性思维又称为集中性思维或辐辏型思维。收敛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而进行的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发散性思维也叫做辐射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的独特新颖的思想的思维方式。

6、常规性思维是遵循现有的思路和方法而运用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7、创新性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能够获得新知识或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过程。

8、直觉性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或顿悟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9、逻辑性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或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

10、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1、创新思维的定义

2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踊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定义。

12、最佳优化知识结构是指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佳知识结构需要满足以处条件:(1)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2)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3)思维主体质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13、什么是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约定俗成,也就是自然形成的语言。

14、什么是科学语言

科学语言是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科学语言的特征:精确性、客观性、简洁性。

15、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16、论题也属于问题,它和问题基本上有同样的意义,但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超越于事实的观念。

17、什么是论题?

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辨。

18、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们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19、问题意识是在实践中培养的,这种培养包括:观察力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培养两个方面。

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用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良好心态的培养表现为: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乐于寻求因果联系的示知欲望。

20、什么是方法?

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21、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

22、什么是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2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思维方法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性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中最明显的标志。

24、什么是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是在命题的真假二值基础上的推理过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是这个推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

25、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在推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演绎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26、什么是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因此,演绎方法是一种获得必然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27、最基本的演绎推理知识包括: (1)命题逻辑。(2)三段论推理。

28、单个命题、复合命题。

单个命题:把单个命题看作是不可再分割的整体,不考虑命题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把这类命题看做是构成其他命题的基本单位。也称原子命题。

复合命题:通过一些联结词联结起来构成的命题称之为复合命题。

3

29、什么是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共同概念的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结论的推理。 30、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的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 归纳推理可以简略的分为两类:

(1) 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2)不完全归纳推理。

31、什么是假说

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假说的本质表现为:假说是可测试的,可验证的。

32、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军想像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33、什么是直觉

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直觉内涵的几个要点: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直觉的产生依赖于感官、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直觉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

34、什么是灵感

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常被称为灵感。

35、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36、斯腾拍格把思维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分为三类灵感:选择性编码产生的灵感、选择性的组合产生的灵感、选择性的比较中产生的灵感。

四、简答题

1、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内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2、思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1) 古代思维:古希腊文明的三个代表: 苏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 柏拉图对理性思维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对思维研究的贡献。

三位思想家所作出的贡献简言之,首先是为思维确立了一个目标,这就是探求真理。同时又建立起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的理性思维方法系统,这个系统的集中体现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即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

(2) 中世纪的代表:

阿奎那的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3)

3、思维的基本类型

(1)形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2)收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3)常规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4)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4、创新的表现方式

(1)新产品和新服务。(2)老产品的新用途。(3)新的研究方法。(4)新观念和新理论。(5)纯粹的思想

4 结晶。

5、创新的主要特征:

创新的智能性: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结果。

创新的社会性:创新的社会性体现在三个含义: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团队性:团队性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创新都是团队协作的产物。

6、创新的类型

按领域划分: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人文创新。(人文创新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的基础。) 按主体划分:个体创新、团队创新。

7、创新思维的两种超越

(1)自身的超越:超越思维的惯性、超越思维的惰性、意志的超越。 (2)境界的超越:前提超越、逻辑超越、关系超越。

8、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

(1)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2)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3)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9、为什么说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

10、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品德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2)标新立异的胆魄。(3)坚强的意志力。(4)勤奋而专注的工作。(5)独立和自信。

11、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包含

(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3)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像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12、建构创新品格与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创新品格与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是一种互动互进的关系。

(1) 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因为没有良好的创新品格难以获得知识和见识,难以适应和改造环境。核心技能的获得需要良好的创新品格作支撑。)

(2) 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因为在寻求掌握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个人的创新品格会在这种寻求的经历中经过不断的磨练得到提升。)

13、自然语言的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行动指示功能。

14、创新思维与自然语言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15、科学语言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2)科学术语、公式和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16、实践能力的重要技能:缄默认知

它是以行为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17、实践能力的特征

(1)实践能力的经验特征。(2)实践能力的智慧特征。(3)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4)实践能力的非言语沟通特征。(5)实践能力的技能接受特征。

18、问题与论题之间的关系。

问题与论题是两个意义相近的概念又是有区别的概念。 区别:

(1) 概念的着重点不同。(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5 相同:

(1) 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19、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问题解决的步骤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观念阶段、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1)创新首先是面对问题。(2)给问题初步定位。(3)表达问题。

调查阶段:(1)明确调查研究的重要性。(2)使用间接调查的手段。(3)对信息的获取保持警觉。(4)直接调查:建立起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5)在调查研究中保持创新活力。

观念阶段:(1)设想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观念。(2)激发你的想像力。(3)关注问题解决对象的边缘部分。

评价阶段:(1)对主意进行评价。(2)观念评价的要点。 20、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4)对客观事物进程发展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21、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层次性表现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22、创新思维的分类:按知识分类: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按思维特征分类:立体思维与平面思维、纵向思维与水平思维、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21、创新思维原理有:超越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简单性原理、微量效应原理、对应原理

22、根据不同原理而产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要素整合法(整体性原理)、删繁就简思维法(对应原理、简单性原理。)、关联思维法(微量效应原理)、协同思维法(整体性原理)、逆向思维法(对应原理)、极限思维法。

(1) 要素整合法:即把思维要素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排列、连接和组合,可以产生许多新东西。

(2) 信息交合法:是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各种坐标轴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3) 删繁就简思维法:即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无从下手的时候,首先把对象分成若干部份,然后去掉那些多余的东西,使思维对象的问题简单化,进而解决问题。

(4) 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5) 协同思维法:即创新思维的整体原理还表现在系统思维方法、控制论思维方法、混沌思维方法、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方法、超循环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上。

(6) 逆向思维法:是指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7) 极限思维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从而实现创新。

23、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问题。(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4)用实验验证第一个极限假设。(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24、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命题、推理。

概念和命题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元,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关注对象,推理是逻辑思维的本质。

25、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 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

6 不矛盾律: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 排中律:一个命题它要么真要么假,总是二者必居其一。

同一律: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是“偷换概念”的错误。

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是“偷换论题”的错误。

26、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

(1)联言推理、(2)选言推理、(3)假言推理。

27、一个直言命题由四个部分构成: 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28、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反映我们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司性。 要领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29、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3)真包含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30、归纳方法与类比方法的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关提蕴含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与结论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是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有强的。

31、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研究出五种方法即穆勒法

(1)契合法。(2)差异法。(3)契合差异并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 契合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

差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契合差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序来判明因果相关的。 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

32、归纳和类比的关系。

(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33、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的作用。(2)类比的解释作用。(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依据。

34、科学首先是以严格的经验观察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个基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这个事实基础来源于没有偏见的观察者所作的仔细观察。 (2)事实优先于并且独立于理论。

(3)事实构成科学知识坚实而且可靠的基础。

35、对事实的解释

对事实的解释可以分为:科学解释与非科学解释。

科学解释:当科学家在对一级事实现象给出解释的时候,这些解释依据合宜,是根据初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这些解释还期待着继续的试探和证实。

非科学解释:如果我们对事实的解释不是依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得出,而是依据神话或者无根据的想象,这个时间的解释往往是非科学解释。

36、假说的作用

7 (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 (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37、假说的验证

假说的直接验证、假说的间接验证。

38、假说的评价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假说的简洁性。

39、假说的形成

(1)运用推理来形成假说。(2)形成假说的常规步骤。 形成假说的常规步骤有七步:

认定问题、设定初步假说、收集更多的事实依据、设计更精致的假说、推出进一步的结论、验证这些结论、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40、创新思维的逻辑方法与发散性内敛性思维的关系。 相似之处:

(1)归纳方法与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两者都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过程。 (2)演绎方法则有些似于收敛性思维,两者都是一种封闭式的思维过程。 区别:

(1) 使用归纳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2) 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

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从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方案。

41、思维得以发散的基础

(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42、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精细敏感性。(4)思维的独创性。

43、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

(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6)其他分类。

43、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一般有:(选择)P246 (1)提问法。(2)语词运算法。(3)相关联想法。

44、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

一、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2)追求数量。(3)思维形象化。(4)暂缓评价。(5)吸收异议。(6)搭便车。(7)持续努力。(8)暂时搁置。(9)适时停止。

45、直觉的基本特征

(1)直觉的超逻辑性。(2)直觉的不确定性。(3)直觉的经验性。(4)直觉的快速性。(5)直觉的累积性。

46、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预见功能。(2)选择功能。(3)发现功能。

47、灵感的特征

(1)突发性。(2)突逝性。(3)终端性。(4)积累性。

8

48、直觉和灵感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 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区别:

(1) 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49、灵感激发的方式

(1)外部激发。(2)内部激发。(3)情境激发。 50、想象的特征。

形象性、超现实性、自由灵活性、想象的多元性、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51、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

(1)想象是创新的翅膀。(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5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也称BS法,是一种集体式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头脑风暴法的构想是出于商业的需要。头脑风暴法创始人为美国企业家奥斯本。这个会议方式当时称为“闪电构思会议” 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

53、头脑风暴法的效能背景

群体动力学基础、竞争促进想象力、激励作用。

54、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1)延迟评判。(2)自由联想。(3)数量产生质量。(4)搭便车。

55、头脑风暴法的实施要点

(1)会议规模。(2)主持人。(3)会议时间地点。(4)通知。

56、开好头脑风暴法的要点。

(1)议题具体明确。(2)交叉进行。(3)顺序发言。(4)只听不议。(5)代表性。(6)气氛宽松。(7)激发思考。(8)主意编号。(9)另行评价。

57、头脑风暴法的变式

10种:戈登法、635笔写法、川喜田法、特性列举法、图画刺激法、逆头脑风暴法、超级主人公法、三菱式头脑风暴法、七乘七法、片方法、 (1) 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

1964年由戈登创造的技法。为了克服头脑风暴法的两个缺陷,戈登所采用的方法是,除了会议主持者之外,不让与会者知道真正的意图和目的。 步骤:会前准备、决定主题、召开会议。

戈登法适用于新产品开发、销售计划的制定等领域。 (2) 653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

635笔写法的要点在这三个数字上,每次会方由6个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家分钟内提3个设想。比较适用于广告、卡通和设计之类的创新活动。 (3) 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

1964年由川喜田二郎发表,TKJ法强调两个阶段,先是理解问题,然后是激励团队成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9 (4) 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不同创意。

特性列举法是美国内布拉期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创立的。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对策划对象的特性分析,zHU一列出其特性,然后进行排列,分清主次,并由此引起各种联想,提出改进方案。

(5) 图画刺激法:图片刺激想象力。

在这种方法中,特别的创意来自于和问题无关的一些图画的刺激。 步骤:图片展示、观看和描述、创意、再观看和描述。 (6) 逆头脑风暴法:借助评价使设想完善。 (7) 超级主人公法:用角色启发新主意的产生。

步骤:选择一个超级主人公、发现这个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

(8) 三菱式头脑风景法:笔写和书在的结合激发创意。 (9) 七乘七法:限定数量提升质量。

由美国人卡尔古莱格开发,做法是把用头脑风暴法所提出的方案汇总在七项之内,通过全体成员的评判和讨论,确定其重要程度,然后按名次分别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 步骤:引出方案、卡片排序、讨论。

(10) 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

ZK法的特点是解题信息按:启,承、转、合的线索发展,由此寻示最佳的解决方案。

58、关于智商和创新能力之间的一个推断所得出的结论。 (1)创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智商基础之上。

(2)到了中上心上的智商水准,其创新能力和智商之间就没有正相关。

59、在所有的创新测试方法中,吉尔福特发散性思维基础上构建的测试方法最流行。创新能力测试方法有: 托伦斯测试法、沃利奇-科根测试法

根据测试角度不同,还有梅德里克测试法、米德维斯特测试法、弗拉纳根测试法、威廉姆斯测试法等等。 60、重案组测试法是精心选择的一个特别团队,在创意被批准之前,负责审核和测试创意的可行性。然后给每个问题的回答给出评定分数。 6

1、PMI方法

是思维训练专家德。波诺对创意进行测试的方法,P是优点为,M是缺点,I是兴趣。列出这三个方面的清单,这个清单可以帮助对创意做出合适的评价。 6

2、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和限度。 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

(1) 创新能力测试是社会的需要。(2)创新测试方法一法二用。 创新能力测试的限度:

(1) 创新测试和创新一样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不存在得到一致确认的创造力理论,也不存在所有人都满意的创新测试方法。

(2) 任何标准化的创新测试方法都要受到信度和效度的限制。

10

第五篇:2018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四大发明

C.LED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 A )。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 C )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 )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对传统的突破性 C.思路上的新颖性 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在作用上,(A )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A.发散思维 B.收敛思维 2【单选题】(2分) 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中,人们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利用已知的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大胆地推测出了新行星的存在。这种推测利用的是(A )思维。

A.正向 B.纵向 C.逆向 D.横向 3【单选题】(2分) 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说,“正是在(A)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准”。

A.发散 B.逆向 C.纵向 D.横向 4【单选题】(2分) 下面不属于收敛思维特点的是(C )。

A.逻辑性 B.比较性

C.变通性 D.唯一性 5【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向思维的运用?(B)

A.愚公移山

B.司马光砸缸 C.月晕而风

D.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下列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 B)。

A.再造性想象

B.做梦 C.创造性想象 D.科学幻想 2【单选题】(2分) 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是( D)联想。

A.相似 B.类比 C.对称

D.相关 3【单选题】(2分)

18世纪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写出了104部科幻小说,书中写到的直升机、导弹、电视台等在20世纪都已实现。凡尔纳幻想的事物70%如今已成为现实,这足以证明(B )是科学创造的前导。

A.灵感思维 B.想象思维 C.联想思维 D.形象思维 4【单选题】(2分) 形象思维的分类不包括(D)。

A.联想思维 B.想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5【单选题】(2分) ( B)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

A.跳跃性

B.独创性 C.突发性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在设想提出阶段,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延迟批判这一原则。( B)

A.质疑 B.以上全部违反 C.支持 D.反对 2【单选题】(2分) 在王总主持的一次会议上,为解决一个问题,他建议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王总的这个建议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 D )的规则。

A.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B.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C.追求设想的数量 D.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3【单选题】(2分)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 )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A.奥斯本 B.托兰斯 C.阿奇舒勒 D.克劳福德 4【单选题】(2分) 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指的是头脑风暴法基本规则中的(D )。

A.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B.延迟判断

C.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D.数量产生质量 5【单选题】(2分) 关于头脑风暴法,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B.头脑风暴法既可以应用于团队,也可应用于个人

C.在头脑风暴法中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是坚决不允许的 D.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第六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设问型创意思考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 C)。

A.5W2H法 B.和田十二法 C.奥斯本检核表法 D.系统提问法 2【单选题】(2分) 亨利·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这属于奥斯本检核表中的( D )方面。

A.能否变大 B.能否借用 C.能否缩小

D.能否改变 3【单选题】(2分) 在解决某一问题,改进某一物品时,能否先有一个约定的标准,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定,能使工作效率更高、更方便、更准确。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 D )。

A.反一反 B.搬一搬 C.改一改 D.定一定 4【单选题】(2分) 江南春在电梯即将封闭时看到电梯门口舒淇的海报,联想到电梯门口安电视,造就分众传媒,带来亿万财富。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 C )。

A.改一改 B.搬一搬 C.联一联 D.定一定 5【多选题】(2分) 下面哪几项属于奥斯本检核表所包含的内容( ABC)。

A.能否变大 B.能否颠倒 C.能否改变 D.能否重复

第七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通过插画、图形、图表、表格、关键词等把信息传达出来,将我们的想法画出来,帮助我们有效地分析和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指的是(D )。

A.列举法 B.六顶思考帽 C.奥斯本检核表

D.思维导图 2【单选题】(2分) 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不需要具备的特点是(C )。

A.具有个人风格 B.清晰明白 C.文字繁多 D.突出重点 3【多选题】(2分) 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要想画出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要避免( ACD

)等误区。

A.图片过多 B.思路清晰 C.文字繁多 D.节点过多 4【单选题】(2分) 思维导图绘制的第一步是( D)。

A.连线 B.增加颜色 C.关注关键词 D.写下中心主题 5【单选题】(2分) 思维导图的理论原理是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D

)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

A.周期性 B.反复性 C.单一性 D.放射性

第八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列举型创新方法是一种具体运用(B )来克服思维定势的创新方法。

A.批判思维 B.发散思维 C.组合创新 D.形象思维 2【单选题】(2分) 床和沙发组合成的沙发床、镜子和柜子组合成的带穿衣镜的柜子、床和箱子组合成的床底可兼做储物柜的组合床等,这些发明创造使用了(D)的方法。

A.属性举例法 B.缺点举例法 C.希望点举例法

D.成对举例法 3【多选题】(2分) 按照所列举对象的不同,列举法可以分为(ABCDE)。

A.综合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缺点列举法 D.属性列举法 E.成对列举法 4【多选题】(2分) 属性列举法主要从(ABCD)方面进行。

A.形容词属性 B.名词属性 C.量词属性 D.动词属性 5【多选题】(2分) 列举法的引申方法包括(ABCD )。

A.成对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综合列举法 D.缺点列举法

第九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B)是以系统分析和综合为基础,用集合理论对研究对象相关形态要素的分解排列和重新组合,得出所有可能的总体方案,最后通过评价进行选择。

A.分解法 B.形态分析法 C.信息交合法 D.主体附加法 2【单选题】(2分) ( B)就是将整个创造系统内部的要素分解、重组和创造系统之间要素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和最优的结果的方法。

A.分解法 B.组合法 C.信息交合法 D.主体附加法 3【单选题】(2分) 以下(D)不属于组合法的类型。

A.异类组合 B.元件组合 C.同类组合 D.强制组合 4【单选题】(2分) 美国戴维德等人把超声波和静电场方法结合,设计出一种硬水软化装置。属于(C)

A.元件组合 B.异类组合 C.方法组合 D.材料组合 5【单选题】(2分) 信息交合法具体实施步骤的第一步是(C

)。

A.相交合 B.注标点 C.定中心 D.化标线

第十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六顶思考帽法运用的思维方式是(C)。

A.多面思维 B.立体思维 C.平行思维 D.平面思维 2【单选题】(2分)

在六顶思考帽法中,运用(A )思考帽时人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绿色 3【单选题】(2分) 在六顶思考帽法中,(B)思考帽代表思维过程的控制与组织,它可以控制其他思考帽的使用。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D.绿色 4【单选题】(2分) 学校食堂的用餐价格上涨了20%,使用的是(B )色思考帽。

A.红 B.白 C.黑 D.蓝 5【单选题】(2分) 他英语讲得真好,这非常有用。使用的是(B)色思考帽。

A.黑 B.黄 C.白 D.红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无论是从词源的涵义、还是作为一种推理思维的方法、还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类比始终强调的一点是(D)。

A.事物分属不同类 B.事物同属一类

C.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的比较 D.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 2【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个是不属于原型启发法的特点(B)。

A.启发物与发明物之间不一定有严格的相似关系 B.原型是有意识被寻找到的

C.原型启发法中的原型是对创造起垫脚石作用的中介物 D.最终的发明物和启发物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3【单选题】(2分)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结构采用的是树木细胞蜂窝状的,其中运用到的类比类型是(B)。

A.亲身类比 B.直接类比 C.幻想类比 D.符号类比 4【单选题】(2分) 挖土机可以用模拟人体手臂的动作来进行设计,它的主臂如同人的上下臂,可以左右上下弯曲,挖斗似人的手掌,可以插入土中,将土抓起。运用的是(A)。

A.拟人类比 B.相似类比 C.联想类比 D.直接类比 5【单选题】(2分)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有农艺家在对“阳光农业”的思考中悟出了“月光农业”的创意。运用的是(B)。

A.相似类比 B.对称类比 C.联想类比 D.相关类比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D )是指一个技术系统中的同一个参数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

A.相对矛盾 B.技术矛盾 C.相关矛盾 D.物理矛盾 2【单选题】(2分) (A)是指当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参数)得到改善时,可能导致另一子系统(参数)发生恶化。

A.技术矛盾 B.物理矛盾 C.相对矛盾 D.相关矛盾 3【单选题】(2分) 根据TRIZ理论中关于专利登记的划分,半导体的发现属于(D)级别。

A.一(简单的解) B.二(少量的改进) C.三(根本性的改进) D.四(全新的概念) 4【单选题】(2分) 电话子母机的发明运用的使物理矛盾中的(A )原理。

A.整体与部分分离 B.时间分离 C.条件分离 D.空间分离 5【单选题】(2分) 根据TRIZ理论中关于专利登记的划分,可折叠式自行车的发明属于第(B)级别。

A.一(简单的解)

B.二(少量的改进) C.三(根本性的改进) D.四(全新的概念)

上一篇:促销员督导管理手册下一篇:财务主管工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