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

2024-05-18

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共10篇)

篇1: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

创新思维课程培训心得

小七班徐秋梅

今天督导郑老师来我园进行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入园培训,今天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我们老师进行课程展示以后,老师针对我们在课程做的不足的地方,大家一起提出来讨论,并能寻找出好的方法。我园进行了以级部为单位,每个级部各派出一节课来进行展示。

第一节课《图书管理员》孩子们能根据图片的细节,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排好顺序,感觉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而老师在提问时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的去挖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老师的很淡定,看不出紧张,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再多点激情,那就更好了。

第二节《小猫的轱辘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形式太少了,没有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感知作用,孩子在这节课的反应孩纸不错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常规也比较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操作,如果能够在指导语方面清晰的表达就好了。

第三节《认识“1”和许多》老师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能够利用多种方法去让孩子指导“1”和许多的概念,孩子们的反应还是不错的。

第四节《山谷精灵》主要是认识图形冰找出相似的图形,进行寻宝。老师在指导语言方面都比较清晰,但是可能是借班上课的原因,孩子在课堂上不是很配合。在操作时很多幼儿没有完成目标。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带着疑问来问督导郑老师,相信大家对创新思维课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觉,郑老师也针对我们上课的老师给

与一些点评,也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在让孩子观察图片时,应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围绕目标。引发孩子思考的能力、在小小班应该多调动孩子的感知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完整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区带动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在巡查时。发现了并要进行小结等等。这些都是我在这次培训的收获。

2013年11月19日

篇2: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

12月17日,今天郑老师冒着寒冷的天气,又对我们进行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入园培训,这次培训的流程还是和上次一样,首先每个级部出一节示范课,然后看完课在对课程进行评课,以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班郑老师《阿德的朋友》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影子的特征,根据动物的特征,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故事情境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记忆的方法,培训的老师给出的意见是:应该出示大图来让孩子观察,并让孩子说出那张不认识,并让孩子们一起探讨,最后得出结论,要注意方法的提炼。在孩子操作时候,教师不要过多的语言去干扰孩子的思考问题的空间。

小小班《小猪分水果》,这节课主要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但是老师的目标注重于认识颜色,在提炼经验方面缺少了目标性。少点问孩子选择性的问题。

小班《树林画家》让孩子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孩子们都达到了目标,但是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要多点给孩子信心。

这次的培训中。老师们又学到很多在上课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相信今天的培训能让我们的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

篇3:顺应课程改革,开启创新思维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特征。任何学科的教学, 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 都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 首先必须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在每一堂课, 都摆着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或板着一张脸, 势必使学生产生畏惧、反感的抵触情绪, 甚至厌烦我们所教的课。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用爱心感染学生, 用真情换取信任, 由权威向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转变。师生间如果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教师成了学生的促进者, 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 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有报道说:“孩子太听话未必能成材。”说的是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给上海的学生出了一道题目:船上有86头牛, 34只羊, 问:这船的船工的年纪有多大?结果有90%的学生做出了“答案”:船工的年纪是86-34=52岁, 只有10%的学生认为这道题目风马牛不相及, 无以解答。而90%的同学之所以会做出“答案”来, 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出的题目是对的, 不可能不能做, 老师平时教育我们题目做了才能得分, 不做的话一分也没有。法国专家不禁感叹:“中国学生真听话。”

学生若从小就循规蹈矩, 不敢标新立异, 对许多事情不敢质疑, 不敢挑战权威, 就会渐渐丧失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迫在眉睫。教师对学生尊重了, 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开启思维、开阔思路, 进而掌握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二、打破思维定势, 拓宽思维空间

1.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求异性

思维的独创性和求异性主要表现为善于思考, 不循规蹈矩, 勇于创新, 别出心裁。初中生的思维较为灵活, 对同一问题常常有着不同的想法, 有时见解也非常高明, 这是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独辟蹊径, 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对题目进行一题多变:改变条件和结论, 或把结论进行推广和引申。如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或者在同等条件下找出得的结论;通过增加对一些题目的开放训练、改造、编拟或引导学生编制一些开放题目性等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求异性, 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培养研究能力, 锻炼创造性思维。

2. 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去思考, 也就形成了思维定势。而逆向思维是与之相反的一种思路, 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适时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使逆向思维也成为一种“定势”,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其机制是师生的思维、教学过程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 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尤为重要。如引导学生敢想敢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奇想、怪想、假想给予肯定;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 等等。

在讲解等腰三角形性质之前, 我先提出:“能否在一张白纸上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来?”学生略加思索后, 把一张纸对折后剪得一个直角三角形, 展开即得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我让学生再剪一个含钝角或直角的等腰三角形, 并思考: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有什么性质, 怎样论证?因为在剪纸的过程中, 学生注意到活动中折痕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地位, 领悟到要把新知识转化为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 很快找到添置底边上的高线、中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的三种证明方法。由于找到了与书上不同的方法, 学生十分兴奋, 有关知识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了, 也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 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四、创设问题情境, 实现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型学习转变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不时地遇到一个又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勇于探索新知。

传统的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教育, 以“继承性”为特点, 现代教育则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个人素质。这就需要强调个性解放, 开展启发式教育, 突出“创造性”的特点。因此, 当代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 更重要的是要启疑、解惑。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能仅停留在告诉学生一个真理, 而要懂得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一个真理, 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大脑, 从面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探求精神。而为了使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 就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让课堂充满问题。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共同研究, 共同讨论, 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 进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空间, 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篇4: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我们在教学时可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思维引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引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注重提问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A.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B.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其中的道理。C.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D.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由于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培养出来的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则可以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3)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二、严密叙述推理,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如:OB,OC是∠AOD内的两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几个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确定角的总个数。首先从射线OA数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再从射线OB数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的数,便不重不漏,正确地得出角的总个数。掌握了这个顺序性后,再把问题加深,如∠AOD内有7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在∠AOD内部有n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顺序性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例如:解方程(1997-x)2+(x-1996)2=1,如果按常规解法去括号、化简整理,难以奏效,但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1997与1996的差恰好为1,把方程右边的1化成1997-1996并配以-x+x则可迎刃而解。

原方程可化为(1997-x)2+(x-1996)2=[(1997-x)+(x-1996)]2

化简整理得2(1997-x)(x-1996)2=0,

解得x1=1997,x2=1996。

四、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5: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创新创业课程

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创新创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关乎到了每一个人,双创的热度也随之高涨起来,创业课、创业大赛、路演、融资、孵化等热词响彻耳畔。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育创业人才的重点群体,国家、社会、企业、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这一群体,大学生群体也积极响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这个时代下新的使命,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也成为了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说很多学生都有强烈的创业意愿,老师也很乐于帮助支持学生,但是高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很多老师教授的市场分析、销售策略跟不上当今的创业节奏,很多学生抱怨老师教授的内容过时用不上。

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抱怨,学生创业有意愿没思路、有想法没行动、做事拖沓行动力差、虎头蛇尾容易放弃。

这些抱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的创业思维路径存在分歧。

老师的思维路径更加注重创业项目的成果,即项目立项、参与评比、发表论文、评审获奖等。

而学生更加注重参与创业项目的过程,希望通过参与创业项目,认识、理解、学会创业。

路径上的差异导致了抱怨和问题的出现,项目选择盲目、创新不足、思路不清、持续性差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学生的原因,但也有高校的创业教育过于重视结果,忽视创业意识、思维的培养有关,我们的创业教育需要远离浮躁,回归教育本身,推动大学生创业从学会思考开始,用创业思维的钥匙去解开创新创业的锁。

3、创业思维详解

什么是创业思维?即利用不确定的环境创造商机的思考方式。

将创业思维进行拆解,他包含了资本思维、势与渠的思维、战略思维、用户思维、迭代思维、产品思维、整合思维等等,这些思维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名成功创业者的思维模型。

一、资本思维

每个创业者都有不同的内在动因,但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盈利维持,因此所有创业者都具有赚钱的内驱力,但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能赚钱,更要具备资本思维。

资本即是对资源的支配权,而不单单指钱,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就是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可以优化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

宏观层面的资本运作是对全社会的资源重组,就像阿里巴巴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将人们的吃穿住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倍增效应。

聚焦到经济层面上,资本思维将人划分出三类:资源者、配置者与资本家。

资源者: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 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就像农民依靠种地、医生靠自己的医术等。

配置者:具备资源的配置权,依靠配置资源获取资本,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等工作,创业者就归属于此类。

资本家:离资源最远却又掌握资源,资本家是无国界的,他们存在于每一个国家,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别人的资产。

从资本思维中分析,创业者的发展之路无非三条:出售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

二、势和渠的思维

“势“即趋势,是事物发展的方向,一旦某种趋势形成,就会持续朝此方向运行很长时间,大势不可违。

同样,趋势意味着机会与财富,就像小米雷军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是,有时看到了趋势,具备了资本却依旧创业失败,这就是“渠”的缺失,“渠”在创业层面表现为技术壁垒、运营能力、团队建设等要素。

三、战略思维

“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创业者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法。

通俗而言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要求创业者站在产业演进的高度思考在未来或者均衡状态下的产业格局和竞争格局。

四、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这也是创业思维的核心所在,创业者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用户的语言表述用户关注的点,以帮助用户思考和判断,让用户能快速获取自己所需。

五、迭代思维(偏差思维)

创业需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在动态中把握平衡,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核心主线,在容忍缺陷中迭代改进。

迭代思维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微”,小处着眼,微创新;一个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需要及时乃至实时地把握用户需求。

六、用户思维

一个好的产品通常抓住了三点,痛点、痒点与兴奋点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痒点:工作和生活中有别扭之处,即乏力又欲罢不能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惊喜效应的刺激

同样除去以上三点外,我们还可以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重新认识我们产品,以手机为例:

市面上元价位的小米手机,解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价格20000元的三星W手机,在解决了社交需求的同时,还向外界传达了“我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信息,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样都是手机,满足需求层次不同,价值也不相同,同样类型的产品,满足了更高层需求的产品价值也会更高。

七、整合思维

以百度公司的搜索业务为例:百度通过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积累大量用户,并通过向其他公司兜售广告服务以赚取利润,百度通过免费的服务,在另一个维度上赚取利润,利润出在百度用户身上,但是由其他公司买单。

这就是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整合能力”,即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无关的问题、困难或想法成功地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4、用创业思维引领创新创业

教育改变思维,思维引领行动,我们的行动离不开思想的引领,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思想上的创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创业环境,有没有出路取决于有没有思路,思路又取决于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创业教育工作者,创业教育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意识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篇6:关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实践

摘 要:目前怎样有效解决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开设陶艺课程,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的学科的教学产生辅助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创新思维作为叙述的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从而为今后的陶艺课程的教学研发出新型教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思维 陶艺课程 教学

引言

因计算机技术、美术课程得到有效迅速的发展,从而使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大。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正处于由过去的“知识型”、“技能型”的教学模式过渡至“能力型”、“素质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时期,这种过渡变化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1]。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已经陆续增添了有关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陶艺课程。这个科目重点强调了关于造型之类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视觉、触觉以及想象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作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优异感。同时通过开设陶艺课程,使学生进行学习陶艺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最终能够实现理论、实践二者相互结合一起。

一、创新思维在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原创意识及国际视野

在进行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失前瞻性。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选取过去由前人制定出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只是反复强调工艺技术的一些知识内容及以模仿为主的几个学习方法。这种内容过于单

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素质教育、新课改二者的实施均产生较大的阻碍。而从学生角度来看,其可以学到只是传统技艺的一些表面上的技巧,而几乎很少可以涉及到国际上最新研?l出来的教学成果,这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创新理念的发挥。在这种常规陈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只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按时完成的任务即可,这就严重地遏制了自己主观思想的发展[2]。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对陶艺教学模式进行整改和创新,应充分参考国外一些高效的陶艺教学模式,并将根据国内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其进行完美的结合,做到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2.缺乏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课程建构

当前我国高校在陶艺课程建构方面的内容、形式均比较的单一,没有显著突出的时代特征,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少的联系,这就致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并且这种类型的学科在设置课时均比较少,从而导致了学生的陶艺知识的学习时间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另外,部分学生缺少认识与陶艺课程有关的知识,这就更别说其对陶艺的创新思维。

3.只注重学习技能,而忽视培养思维

陶艺教学在大多数的高校中通常只被重视对于技能知识的重点训练,过度地反复强调陶艺技法知识的重要性。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只会将学生限制在了教学目标当中必须要把握原料的属性以及成型方法等方面知识的范围,例如说粘贴法、手捏法以及施釉法等,但通常严重缺乏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知识。教学评价要求过分以及反复强调陶瓷技术,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进行陶瓷质感过程中具体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过度重视对技术知识学习、而缺少对创新理念学习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致使学生进入到错误的学习区。目前,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把陶艺学科中的制陶、烧陶等技术的制作步骤视为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其所占的课时时间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了创新理念培养受到了一定发展的限制。并且,在陶艺审美方面的有关标准的制定也严格规定了必须要将规矩、精美二者作为其评价的标准,但是这样的审美标准就导致了学生对于陶艺的审美创造受到了限制,非常不便于学生进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4.教与学的沟通缺少互动性机制

在陶艺课程发展的这几年中,虽然有大部分的教育学者在实施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呼吁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由于现阶段的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未能够完全地打破,仍然还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少数的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当中的陶艺课程与其他学科并未存在较强的互动联系,学生在陶艺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只是教师的一个听从者,教师传授怎样的知识,学生只能一味的接纳,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并且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知识也是深信不疑,这就致使了学生在进行学习陶艺知识的时候严重缺少对事物进行有效的批判及探索。学生不能够自主地进行创新,只能照搬照抄教师的风格,而教师也致使按照自己本身的审美观点进行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这就大大地制约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多样性发展和思维的独立思考。

二、陶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必须要重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陶艺课程属于可以有效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一门重要学科,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的各个学习步骤均不能只是停留在技能学习的表面,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在陶艺学习中的创新理念[3]。只有将思维观念作为创新的学习基础,才能够使学生获取真正的进步。陶艺作品的具体的制作过程充分地展现了手、工具两者的完美结合,通过利用手的制作进而对大脑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陶艺作品的创作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双手部的灵活性,并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制作者在陶艺创作中想象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陶艺作品也能够将作者所具备的个性及想法进行充分呈现。通过利用手、脑的两者完美结合一起,进而在陶艺课程的化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发挥,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而且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敢于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针对陶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实践

1.课程设置遵从时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学生在进行学习陶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思维定式进行摒弃掉,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彻底地将自己的心态打开,用心去感受及体验生活重的每一个细节,在实践学习的过程总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掌握的陶艺知识,反反复复锤炼自己的学习技能,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新的学习形态[4]。若是想要实现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陶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拥有比较大的耐心以及包容心,能够担任地起教练这一个角色,进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的陶艺知识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需要进行适当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

2.强调作品的原创性,通过“造型”整合所学知识

在实施教授陶艺课程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要尽量扮演好陶艺知识学习的示范性角色,不断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去鼓舞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正作品。在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制作技术和原理的学习,二是要充分地聚焦陶瓷造型的规律及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一定的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发展相关脉络以及要点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个复杂造型的制作过程实施陶艺课程知识的综合,进而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与陶艺相关的活动,如国外或国内的一些优秀的陶艺展览,同时也可以去一些有代表性的瓷厂和窑址的进行考察,从而让学生可以真切地噶受到陶瓷器物所拥有的内在美以及丰富多彩创造形式,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陶艺知识学习的欲望以及创造的热情。

3.在教学环节上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勇于突破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现阶段的陶艺教学模式应当实现互动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呈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实际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利用设疑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及创造,挖掘其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无限的潜能,并且针对各种不相同的观点实施分析与辩论,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以及补充,进而可进一步增进教与学的互动,获取高效教学效率,最终达到预期中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创新的能力,产生教学相长的作用。

4.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分组合作制,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给予全部的学生实施分组合作制,这样的分配制度可以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分工合作以及集体探讨的优势,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制度的提出是在学生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陶艺创作过程中具有的复杂性、交叉性。而分组合作制全面的落实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实际操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合作兴趣,不但懂了如何尊重他人,并且也可以呈现出团队合作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优势。另外,实施分组合作制该可以解决学生短时间集中应用场地、设备的矛盾,从而可以充分协调教学资源。

结语

学习陶艺知识不单单是在进行发扬光大古老技艺,同时也是一种对艺术魅力的追求,并且学习陶艺知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思想,同其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载体。在高校中进行开设陶艺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实施陶艺课程也是在进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通过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感受到我国传统陶瓷文化所具备有的精神和内涵。陶艺课程可为手、脑二者的完美融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陶艺创作的兴趣以及想象力。另外,进行开设陶艺课程还能够总结概括知识,从而可以将不同文化不同知识和谐地综合在一起。本文进行总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陶艺课程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扬.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探究[J].美美术教育研究,2016,0(01):161.[2]邱卓.创新思维视野下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啊啊[J].戏剧之家,2015,0(23):201.[3]荆琦,董国娟.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转型期陶艺课程教学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5):171-172.[4]?剑.陶艺课程教学的整合再研究――以攀枝花学院陶艺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9):85-87.作者简介

篇7: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西游记》团队中孙悟空曾是一个()。

A.腐败分子 B.劳改犯 C.领导

D.乱收费的

2.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种()。

A.顺向型创新思维 B.逆向型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3.()发达的人在文学、艺术、电影、绘画等方面有优势。

A.左脑 B.右脑 C.大脑

D.小脑

4.()指的是通过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新方式,将新思想与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引入实践活动中,给人民群众给消费者带来不断便利的过程。

A.思维创新 B.管理创新 C.政策创新

D.制度创新

5.()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达到既定目的。

A.实物创新 B.理论创新 C.对策创新

D.制度创新

6.文中提到的顺向型思维的例子是()。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B.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 C.张三李四调查蔬菜价格

D.爱因思坦发现相对论

7.领导干部面对今天大发展、大变化的时代,应该经常从()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A.自我 B.他人 C.群众

D.国际

8.毛泽东的游击战是()的典型例子。

A.内向型创新思维 B.发散式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9.()的发现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了光电时代,推进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

A.相对论 B.万有引力 C.拉力定律

D.黑洞

10.一项政策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A.质量设计 B.利用资源的效率 C.时间管理

D.推出时机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执行力文化就是必须有执行的规矩和标准,包括的内容()。

A.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B.制度第一,能人第二 C.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D.胜利第一,理由第二 2.作为领导者应做到:()。

A.业务能力强 B.顾全大局 C.公平公正

D.不贪图已利

3.洋博士内急落水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这个火热的、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俯下身去创新。

A.深入学习理论 B.深入生活 C.深入实践

D.了解实际情况

4.有关团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员工和领导者组成的一个共同体

B.要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C.是一个事业和利益等的共同体 D.要配利益时要考虑周全 5.以下跟牛顿有关的是()。

A.平衡定律 B.广义相对论 C.拉力定律

D.万有引力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打造一个团队,用人要善于用人之长,克己之短。

正确

错误

2.领导干部应具备开拓新局面、打开局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

正确

错误

3.一个团队,谁都离不开,谁也不能把自己的作用看的高过于整个团队。

正确 错误 4.陈毅说过:辽沈战役是农民用小推车把我们推赢的。

正确

错误

5.老百姓、社会很需要,目前政策无法满足需要,这时是政策创新的最好时机。

正确

错误

6.个体思维总会受到自身利益和历史局限性的影响。

正确

错误

7.顺向型思维就是能够完整地掌握和忠实地传承已有的知识系统,并对该知识系统提出质疑和创新。

正确

错误

8.理论创新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创新活动,任何理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只要具有解释性和指导性的新的理论就是创新。

正确

错误

9.对不熟悉、刚接触的事物,不要急于判断,下结论;不妨存疑,待思考清楚后再做判断。

正确

错误

10.所谓的团队精神就是团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篇8: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创新思维

裴斯泰洛齐说 :“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的结构,增强创新意识。为此,江苏省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开展《大成智慧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研究活动,语文组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编写了校本课程《语文智慧策略的训练》,主要有五个方面 :自学指导,策略感悟 ;自学检测,策略尝试 ;分析总结,策略反思 ;当堂训练,策略应用 ;拓展提高,策略迁移,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欲望。导入新知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把课堂教学要点置于醒目位置,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知。

如在教《活用优美语句》时,笔者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好多古诗,其中有好多诗句都是意境很美的,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说话、作文中用一下它们呢?(生摇头)其实呀,用了这些诗句可以令我们的文笔生辉呢!(生疑)下面,老师就来用上一句。听好了,昨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见张柏芝了,她在做洗发水广告,当我看到她那乌黑亮丽的头发在飘洒的一刹那,我就想起了‘不知黑丝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怎么样,我这个诗句用得还恰当吧!”感悟这些优美诗句后,同学们的思维火花顿时被点燃了,兴致高昂,争着抢着也要说几句,到后来的应用和迁移时简直水到渠成,学生说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诗句引用。如一位学生说 :“我班的××同学夏天头上长了疱,只能把头发剃了,过了暑假他来校报到,我发现他的头发又长得很浓密了,于是调侃他说,你这头发可真是‘野火烧不尽,夏风吹又生’啊!”有的学生说 :“九月份香山上的枫叶红得似火,我可以说‘不知红叶谁裁出,九月秋风似剪刀!’”还有的说 :“我看到有人在河里洗衣服,当他把一件白衣服洒入水中时,多像‘白毛浮绿水’啊!”“中秋节,在外打工的哥哥打来电话说想家,我理解他的心情,因为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展开了丰富新奇而又入情入理的想象,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创造性思维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鼓励学生质疑,由此唤起他们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分析课文“主题突出重点明”时,第二部分的策略尝试是要求学生从提供的事例中选出符合“我们的班级是个团结友爱、温暖的集体”这一主题的例子。当时学生很快就选出了能体现“主题明确”的事例,笔者也认为这些答案合情合理。可是就在笔者想把教学内容往下过渡时,一位平时总有不同见解的小男生站了起来,大声地问我 :“老师,为什么第2、3个事例就不能选,我可以说后来他们这两对同学经过班里其他同学的帮助,成为了大家的朋友,这样不也符合主题吗?老师,你说人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吗?不是你说只要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吗?”顿时,笔者被这位学生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本想告诉他,这两个例子确实不符合立意,因为事例中并没有下文,可是又一想,这样既会使他的自尊心受损,更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更何况这个答案反映了他内心善良的一面。于是,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要求大家就这位学生提出的下文把这两个事例写具体,内容必须与“团结友爱、温暖”相符合,那位小男孩笑眯眯地坐了下去,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位小男孩是我班最爱问“为什么”的,也最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因此被其他同学称为“小博士”。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学会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达到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合作互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

传统教学把重点放在教“懂”、教“好”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促进全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根据环节的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如自结对子、对垒等。

如在教《语言优美巧修饰》这一课,策略应用部分改写春景,这时我就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把春景分成“桃花”、“麦苗”、“湖水”、“垂柳”、“蓝天”几部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对,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景物说得生动,这种教学设计可以说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效果,他们的描述也令我折服。一位女生在说“桃花”时是这样表述的 :桃花姑娘们张开灿烂的笑脸,她们笑啊笑啊,笑来了春天,笑红了河水,笑绿了麦苗,笑醒了整个沉睡的大地。另一位女生是这样形容“垂柳”的 :一棵棵垂柳就是一位位温柔多情的少女,亭亭玉立,微风拂过,她们就婆娑起舞 ;跳乱了长辫子,她们就“对镜梳辫”,你们看,她们梳理时多么轻,多么柔,真令人陶醉。还有一位男生是这样描述“蓝天”的 :天,湛蓝湛蓝的,像透明的镜子那样明净,厚厚的白云,一团团的如棉花,一阵阵的如波涛,挂在天这边,缀在天那边,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天空的颜色是变幻莫测的 ;天空更是令人向往的。深吸一口天空带来的空气,好清爽哦!

篇9: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集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15-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是指能敏锐地把握机会,并勇于付诸探索实践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又称逆反思维,是一种突破思维习惯的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对常规思维方式“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法。数学教材中的“反证法”和几何证明的“分析法”就是一种最典型的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具有独特性、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如能结合实际,设计一些超乎常规、可作假想、推测的例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例1:一农夫在市集上卖若干只小猪崽,甲走过来说:“我买你猪崽的一半又另半只”;乙走过来说:“甲买后剩下的一半又另半只卖给我”;丙又走来说:“他们俩买后剩下的一半又另半只卖给我吧!”农夫听后心想:猪崽能卖半只吗?但他再想了想,却很快答应三人的要求,并且刚好卖完。问农夫有多少只猪崽?甲、乙、丙各买了几只?

分析:此题注意两点:①猪崽只能卖整数个,②猪崽数一分为二后出现半只,说明是奇数个。如果选用正向思维,解答很困难,若选用逆向思维,从问题的最后倒推回去,问题就会很简单。因为丙买乙剩下的“一半又另半只,刚好买完”,这个“另半只”正好是丙把乙剩下的猪崽一分为二后剩下的一半,所以丙买了一只猪崽;而乙买甲剩下的“一半又另半只”后剩下的一只被丙买去,则甲只能是剩下三只才可以被乙这样分配,所以乙买走了两只猪崽。同理可推出甲买了四只猪崽,所以农夫共有七只猪崽。

逆向思维的另一种形式是特殊代替一般,所谓“叶落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貌”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它常见于选择题。

注 逆向思维的训练包括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逆用和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训练。

二、联想变通,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的思维活动。因此它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信息尽可能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新结论、使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拘泥于一格,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得出合乎条件的多种答案。

分析:例5设置简单,可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一性质,得SΔADE:SΔABC=1:9。例6与例5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虽然不同,但例6是例5的引申与发展。例7是例5、例6的变化与引申。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若直接给出例7很容易使学生思维受阻,而通过这三条例题的搭配,水到渠成,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中的流畅性,从而训练了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

总之,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随时有意识地渗透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阳永忠.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6)

篇10:创新思维课程心得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讨论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文/廖凤娜

摘 要:新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西方国家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采用课堂讨论模式,它被证明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在历史课堂适当穿插课堂讨论,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讨论;创新思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说明,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纵观近现代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历史课堂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讨论主题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历史课堂讨论的问题,常常带有探索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讨论题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扩散性,这样的讨论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为学生留出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高中新课程“一标多本”的编写特点,要求教师善于“用教材”教而非“教固定的教材”,教师也不必囿于或盲从于某一版本教材的结论,同时,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侧重于史实和现象的.介绍和描述,少了结论和评价性的语言,这为历史课堂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例如,历史必修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北师大版教材主要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两个方面来阐述,课文一开篇即提到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以资产阶级议会的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结尾一句,这样的编写既没有对其建立背景作介绍,也没有对其建立的影响作评价。教材的这一特点,为教师用教材教留下了广阔空间。我在授课过程中,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了13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传统,介绍了18世纪以来英国政治的渐进式变革,将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与我国近现代民主化历程作比较,然后抛出课堂讨论题:英国的政治民主化历程具有什么特点?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在对这一历史主题的讨论中,学生一方面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猜测、探索,另一方面耐心等待着问题的明朗化,并对其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进行选择、判断和扬弃。在对问题的探求过程中,学生的思考、猜测、好奇、挑战、自信等一系列的创造性品质和个性得以施展与巩固。

二、讨论氛围的宽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心情将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自由争鸣的民主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表述与争论,并以此为驱动力去探求尽可能新的、尽可能多的独立见解和想法。

例如,学习必修二《洋务运动》的内容时,对教材提出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一说法有疑惑,教师可在补充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使用“破产”一词是否恰当?通过讨论甚至争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又如,学习必修一《中日建交》的内容时,教材提到当时“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可组织讨论:(1)对“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的表述如何理解?(2)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缓一缓吗?

在宽松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盲从心理减少,思维质量明显提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断排除思维障碍,克服思维定式,理清思维过程,创造动机得以激发,创造人格得以培养,创造意识得以呈现,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一句诗句说得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课堂讨论形成的宽松氛围,有利于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不断涌现。

三、讨论模式的互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堂讨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的“问答式”的单向交流,学生围绕讨论主题,或独立思考,或分组准备,然后展示不同的思维成果,使课堂中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如,学习必修一《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内容时,组织课堂讨论:(1)古雅典与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形成“民主”和“专制”政治的反差?(2)如何评价这种反差?学生在探究、讨论反差的原因以及评价其影响时,认识到思维不能定式化、简单化,不能用孰优孰劣来肯定某一面或否定某一面,从而使思维变得更深刻、更丰富、更全面。

因而,课堂讨论的互动性,有利于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唤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中产生新的联想,形成新的思路,发表独特的见解,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向,使创新思维能力在互动的课堂讨论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

综上所述,为培养新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历史课堂宜多开展课堂讨论活动。目前存在的主要疑虑是,担心课堂讨论会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每课的教学任务;又担心学生的发言超出课本范围,不是考试的重点,考试考不出高分。这样的担心有道理,这涉及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的转变,仅有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是不够的,而这恰恰证明了新课程实施的任重道远。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乃大势所趋,新课程的推进必定也会顺势而为。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荣平下一篇: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