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研究

2022-09-10

1 城市勘测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勘测信息化, 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勘测信息资源, 包括勘测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利用和发布, 全面提升勘测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1) 勘测信息化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1) 线划图数据库 (D L G) , 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库、地下管网数据库、控制点数据库、规划道路数据库; (2) 正射影像数据库 (D O M) ; (3)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 (DEM) ; (4) 栅格地图数据库 (DRG) ; (5) 工程地质数据库。

(2) 信息化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已经处于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政府充分开发和利用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 是正确、高效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从开发利用、广泛获取信息资源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政府事务, 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广大公众之间的联系, 使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政府的工作。信息化是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3) 勘测信息化是实现测绘资源共享,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4) 勘测信息化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的主要内容

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是新世纪我国城市勘测行业的总体发展方向, 其本质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即适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 在数字化勘测体系基础上, 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应用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动力,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 努力提高地理信息的采集效率、信息含量、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

2.1 数据体系

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 需要加快城市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 扩大横向上在城市区域的覆盖范围和纵向上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深度, 建设一个完整描述自然地理、社会形态及其属性信息的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数据体系, 包括现代测绘基准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4 D产品)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城市基础地质数据及包括自然资源、地籍地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信息在内的各种专题数据, 并在大型G I S平台上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 合理划分内部核心数据、行业共享数据和社会服务数据, 建立空间数据交换中心, 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例如, 上海市测绘院主动调整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 形成与上海市域城乡规划体系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1 9 6 6”覆盖体系, 即1个中心城区为1∶500, 9个新城为1∶1000, 60个新市镇重点区域为1∶1000, 其他地区1∶2000, 600个中心村为1∶2000。其中中心城区1∶500图半年更新一次, 郊区1∶1 0 0 0图一年更新一次, 农村地区1∶2 0 0图两年更新一次。

2.2 技术体系

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 形成与地理信息采集更新、加工处理、建库管理、分发应用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 包括实时化地理信息采集技术、自动化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智能化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与集成技术、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压缩与管理技术、数据加密、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三维城市模型建设技术、分布式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分发服务技术等, 涉及地球信息科学、制图学、GIS、遥感、GPS、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等诸多领域。

例如, 近年来CORS建设在国内各地广泛展开, 成为构筑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基础设施。重庆市勘测院建立的“重庆市G P S综合服务系统”等进一步将C O R S应用于城市建设、交通管理、气象预报、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汽车导航等服务领域。

2.3 标准体系

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 需要加强标准化研究, 制定和完善地理信息生产、管理、应用的标准体系, 包括参考系统标准、数据模型标准、数据字典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质量标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建库和产品模式标准、信息安全保密处理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传输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互操作标准等。

2.4 应用体系

地理信息的日益广泛应用, 迫切要求采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技术手段, 开展地理信息资源整合, 消除由于部门、行业分割形成的“地理信息孤岛”, 建立统一、集成、共享、便捷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地理信息服务, 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3 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的建设方法

地理信息既是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也是城市勘测单位发展的核心资源。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 需要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协作、需求牵引、项目推动”的指导思想, 在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利益公平的“三公”基础上, 推行系统共建、信息共享、发展共赢的“三共”原则, 实现地理信息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三化”目标。

3.1 指导思想

(1) 以我为主, 牢牢把握建设主动; (2) 开放协作, 充分利用成熟技术; (3) 需求牵引, 紧密结合应用实际; (4) 项目推动, 始终关注发展重点。

3.2 基本原则

(1) 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利益公平的“三公”原则。 (2) 系统共建、信息共享、发展共赢的“三共”原则。 (3) 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三化”原则。

3.3 建设措施

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 必须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 加强人才培养,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1) 关键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需要跟踪国际勘测科技发展趋势, 吸收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思想, 组织快速空间定位、智能数据获取与生产、网络管理与分发服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软件开发, 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要素, 是构建信息化城市勘测体系的核心。包括三个层面:一批掌握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一批能熟练从事勘测生产、数据处理、分发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一批懂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 体系和机制建设。

推进信息共享和系统共建, 一是要研究制定信息共享的法规政策, 明确信息数据密级划分、知识产权界定和保护、用户权利和义务、价值补偿等问题;二是要加快建立共建共享的标准体系;三是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在服务中促合作, 在合作中促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对全国城市勘测行业现状的了解, 给出了城市勘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的内容和建设方法, 在探讨内容和方法的过程中, 给出了全国信息化建设较为突出的测绘院或勘测院为典型例子, 在文章最后, 笔者分析了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全文试图从理论上对城市勘测体系具体建设内容进行抽象, 体现了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信对整个勘测行业的信息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勘测,信息化,体系,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测绘局.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2002.

[2] 肖建华.城市测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地理空间信息, 2004 (5) :1~4.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下一篇:空腹桁架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