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2024-04-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精选8篇)

篇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因此标准化研究是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 者:郭敏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434002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2009“”(11)分类号:P9关键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 规范化

篇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策略研究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数字城市概念中重要的`一环,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正迅速展开,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策略,最后给出了基于B/S模式的具体开发策略,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杜渐 作者单位:61512部队,北京,100088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9)分类号:P2关键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建设策略 平台B/S C/S

篇3:城市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研究

作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划专题数据标准化是进行规划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之一,因其不仅有利于规划成果规范化,有利于规划信息的查询、管理和检索,而且还是规划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规划行业标准(如专题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对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宏观背景的转变,使得它与城市发展的许多趋势存在差异,造成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操作性差,逐渐失去了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目前对空间数据分层还没有一个国家标准,数据采集、入库标准与开发系统都各自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新的城乡规划法已经颁布,要求将镇、乡、村一同纳入规划,但目前对小城镇,乡村规划数据研究很少,虽然目前可以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标准的制定还主要从应用急需出发,对小城镇不能直接应用。

本文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研究是根据“基础通用标准、专用标准、相关标准”三个方面标准进行分类,共引用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应用标准逾20项。

1 城市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

1.1 专题信息数据源确定

专题信息数据主要是以文件与图件形式表现。文件形式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图件形式包括各种规划图、地块图则、工程管线等。具体来说,规划专题数据是规划行政许可项目、规划编制等规划管理业务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信息,可细分为规划审批数据、批后管理数据、规划控制数据和规划编制数据。

1.2 现有城市用地国家分类标准分析

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是依据建设部1990年制定并且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分类的,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共由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其中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10类城市用地。当前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采用一种用地性质(有相应的用地代码)对应一种用途的方法对用地进行分类控制。在居住用地中,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均属于居住用地。由此可见,公共服务设施有两种级别,一种是为居住区以下的居住用地服务,另外一种是为整个规划区服务。简而言之,我国的用地分类主要是用地性质与用地用途一一对应控制的分类,但是仍存在如下不足:

(1)城市用地分类结构不完善

在分类里并没有考虑对规划类型、控制线类型(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电力黑线、文物紫线、绿化绿线、轨道黄线)的分类,这就造成规划数据中反映基本特征的规划境界类和控制线类表达的混乱。

(2)城市用地分类的小类不足

原有的用地分类标准还不能够表达所有的规划地理实体,在小类中还可能由多个规划地理实体组成,如小类:“市属办公类”下又可划分为:镇政府用地、税务局中心点等规划地理实体。

在居住用地R类中,幼托机构、市场、居委会等,这些项目含在用地规范的R小类中,同时占有一定的用地面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将其面积标明,也没有将其面积在居住用地面积中除去,造成这些居住用地面积指标不严密。还有市政设施用地、金融邮电、商业服务等配建设施均需要增加小类代码,否则会也会导致配建设施用地的忽略或者没有考虑配建设施对地块的环境质量影响。所以,必须增加小类代码,否则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既不便于交流,也不利于规划质量的提高”,最终导致控规的配套服务设施的不足。因此,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

1.3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类

图形数据的分类与编码要依据现有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图形数据分类与编码,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和《城市规划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进行分类。

本文提出的标准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一级和二级5个层次的分类体系,标准采用线型分类法。其中专题规划信息类中基础数据标准可直接引用测绘行业的数据标准。城市规划用地数据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等10个中类。

1.4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现有的城市规划分类编码标准采用层次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代表城市用地的大、中、小类。大类用前两位代码代表,中类、小类分别用第三位和第四位代码代表。中类之下如果不再分类小类,则该中类的小类代码必须用“0”表示。中类、小类中的“其他”类,必须用代码“9”表示。

城市规划专题数据应包括城市规划制图数据、城市规划统计分析数据和城市规划专题线(区)划数据、城市规划环保防灾数据4个中类,城市规划用地数据的中类、小类和一级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2.0.5条大类、中类和小类的规定执行。在具体数据生产、维护、更新环节里,无论是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是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控制等,这些成果在用途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内容组织上都会包括类似用地、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相同文件上,每类文件所涵盖的地物类别、分层形式也很相近,因此本套标准依据以上要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规划制图数据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图、总体规划图、详细规划图、专题规划图4个小类。

(2)城市规划统计分析数据包括城市规划统计数据和城市规划分析数据2个小类。

(3)城市规划专题线(区)划数据包括城市规划专题线划数据和城市规划专题区划数据2个小类。

(4)城市规划环保防灾数据宜包括城市规划环保数据和城市规划防灾数据2个小类。

(5)标准采用字母与数字混排7位代码作为要素识别码对城市规划数据进行编码:其中首位和第二位为字母,表示数据的大类、中类,第三位为数字,表示数据的小类。第四、五为数字,表示一级数据,第六、七位为数字,表示二级数据。

(6)为满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数据建库的需要,对于相同名称的地物出现在不同成果中,以表示不同的应用,在要素识别码之后加上1位几何特征码和1位特殊识别码,组成9位要素分类代码体系:

式中a为要素识别码,7位字符;b为要素几何特征码、1位字符;c为特殊识别码,1位字符。几何特征码和特殊识别码详见表1。

为了保持编码的规范性和可扩展性,点要素编码从40开始顺序编号,即点要素没有几何特征码,且其与特殊识别码无关。特殊识别码只是在用地识别几何特征码无法处理的线、面、注记数据。

1.5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层组织标准

1.5.1 数据分层对数据的影响

专题规划信息数据分层存放有利于数据管理和对数据的多种方式的快速检索与分析,目前国家没有专题空间数据分层组织标准,数据生产者和系统开发者各有一套分层标准,这势必造成标准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的局面。较粗的分层不能有效地表示相互叠加的面状要素。当两个以上的面状要素有公共区域时,难以在同一层完整地表示,如房屋与其所在需要构面的某个区域(开发区),难以有效地进行地理空间分析。过细的分层会造成数据组织繁琐:过多的公共边拷贝;对模糊要素定性混乱,如某些用地不在几个大类中,如划分过细就不确定放到哪一层;接边难度增加,GIS中的空间数据应是无缝的数据,对于地形数据的采集则是分幅进行,过细的分层将增加接边工作的难度;空间数据会产生部分图形数据重复存储,数据库产生冗余。

1.5.2 分层遵循的原则

UGIS是按图层来组织矢量数据的,获取比较满意的地图必须采取一定图形分层技术,图形数据的分层要依据下列现有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并遵循以下分层原则:(1)同一类数据放在同一层;(2)相互关系密切的数据尽可能放在同一层;(3)用户使用频率高的数据放在主层,否则放在次要层;(4)尽可能按系统对各图层的数据处理方式划分;(5)某些为显示绘图或控制地名注记、道路交叉点等辅助点、线、面放到辅助层;(6)各个专题数据应放到单独一层或较少的几个层中。

1.5.3 分层组织标准

为了增加图层的排序性和清晰、明了,图层命名由两段组成:分类要素代码+中文注释,两段间用“_”分隔。

(1)要素代码:采用2.4分类代码标准,以符合国家分类标准、行业标准和应用标准。

(2)中文注释:中文注释通常是图层的中文直观解释,如“居住”、“商业金融”等,也可以起到分类作用。如图1所示:

(3)为保持数据成果的纯净,《图层定义》规定的图层上必须保证只放置规定的数据内容,不得存放规定的数据实体以外的任何其它实体。

2 结束语

规划信息数据标准化是规划信息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文从现有城市规划数据的数据分类、数据代码、数据标准、数据报告入手,并就城市用地国家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探讨一种包括专题规划信息分类、数据编码、数据分层的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技术,以期望满足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要求。

摘要:从现有城市规划数据的数据分类、数据代码、数据标准、数据报告入手,结合城市用地国家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包括专题规划信息分类、数据编码、数据分层的规划专题信息数据标准化技术。

关键词:标准化,专题信息,数据,分类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试论标准化的基本原则[J].标准化理论,1999(1).

[2]孟广均,等.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王凤艳,刘雪峰.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问题[J].东北测绘,1999(1).

[4]肖建华,罗名海,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集成与综合管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6.

[5]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唐中实,贾海峰,辛宇.地理信息系统(下卷)-管理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关键词】多专业协同及数据共享;信息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47-01

引言

为了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思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深入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消除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现有信息系统功能,密切跟进并服务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提出的新需求,彻底消除数据和管理壁垒等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公司信息化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1 项目目前状况

信通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确实对信通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工作进展和过程中的详细情况,不便于管理决策的制定。

2、任务制定、分解以及班组派工、任务执行及完结考核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未实现全过程闭环。

3、 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性不强,应急反应能力差,造成部分工作中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协同工作办公效率较低。

4、 考核约束机制不完善以及部分工作中的推诿和扯皮现象成为各项工作整体协调、高效运转的阻碍。

5、工作响应及处理机制僵化,受场地及环境制约,经常无法第一时间处理紧急工作,且现场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无法多样化反映现场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信通公司的发展。迫切需要针对科技、信息和通信三个专业一体化大运维运行模式下的管理体系进行探索,实现信息通信中心集约化、精益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各专业资源共享、办公协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决策能力,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起到管理简约化、绩效考核科学化、应急反应迅速的效果。

2 项目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个转变”不动摇,坚持“三个建设”不放松,以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建设“三集五大”体系为战略重点,推动公司和电网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

3 项目内容及目标

项目的建立结合信通公司的实际情况及工作特点,建立信息通信管理标准化体系,以信通公司各专业一体化运维管控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基于全过程闭环电子化流程为依托,强化各项工作任务精益化管控和运维检修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现有信息安全隔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智能手持设备实现移动办公和日常及应急任务的安排,使用人员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通过智能手持设备传回,为第一时间的工作任务安排执行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更加快捷、及时处理工作任务和管控现场工作情况。与信通公司现有PMS、一体化网管软件、状态检修辅助平台和IMS等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预期目标:

1、从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入手,优化管理制度,梳理管理流程,强化部门、专工、班组以及后勤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

2、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预警和风险辩识,建全应急预案,提高风险抵御、控制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3、梳理信通公司现有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及管控制度,尤其是各专业一体化运维过程整合优化,建立规范化、电子化工作流程,强化各工作环节监督与时效性管控。

4、基于移动手持设备实现移动办公和信息收集。

5、实现班组信息化、建立格式统一、录入方便、易于操作的模板,全面实行班组简单高效的无纸化办公。

6、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学、量化的考核体系,推进管理资源优化重组。

4 关键技术及特点

项目的建立,严格按照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体系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要求和工作思路,继续深化现有信通状态检修辅助决策平台、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运维管理平台等平台的应用,强化企业资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高度共享、各专业业务深度互动、覆盖面更广、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实用性更强、安全性更好的符合信通公司整体运维管理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以下为项目的关键技术:

1. 跨专业的工作协同和资源共享

信通公司三大专业虽有管理职能上区别但也存在工作上的互通,且各项资源也需要进行交互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基于信通公司整体层面的大流程,实现各专业智能协同,且将各专业工作放置与统一信息平台,便于资源收集和共享。

2. 可监控、可定制、标准化的电子流程

项目的工作流平台采用图形化设计器,实现流程定制功能,同时拥有流程的定制与组织架构绑定功能;能够具备对复杂流程模式的支持,如并行、回退、条件分支等,同时支持子流程嵌套以及流程脚本语言编写;还支持对各流程环节的编辑和控制功能。

3. 智能移动手持终端

作业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出现的情况多数时候无法用语言完整真实描述,且描述过程时间较长,且只能一对一互动。项目基于智能移动手持终端能够使现场人员和远端管理人员沟通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并且现场人员将现场信息多样化采集后发送到后台管理平台,平台形成综合性报告,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统一整合起来,使远端所有管理人员可同时进行查询分析,并针对情况进行处理。

4. 数据共享为多系统提供现场管控

项目移动办公及现场信息功能独立性强,能够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为相关管理系统提供现场信息采集、任务管控一体化管理,将任务从相关系统中共享,发送到智能移动终端,终端执行全过程记录,并将情况实时共享给相关系统。

5. 灵活多样的统计分析

系统实现系统内部所有数据、各其他应用数据一体化管理,并实现按类型、关键字、特殊条件等方式的查询统计分析,并能够将查询结果以表格、图形和EXECL导出文件的方式多样化展现。把各应用系统数据接入平台数据库,根据管理需求进行展现、统计、汇总、发掘和分析。

5 结束语

篇5: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应用WebGIS技术建立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了该系统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及应急反应等系统专业模型.

作 者:姜伟 马令勇 JIANG Wei MA Ling-yong 作者单位:姜伟,JIANG Wei(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马令勇,MA Ling-yong(大庆石油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篇6: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城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数据量大、要素复杂、应用服务面广的特点,因而城市1∶ 500数据库系统的建设面临着空间数据库的选择和设计、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表现以及不同平台用户共享访问的难点问题.本文利用Oracle Spatial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研究了空间数据在Oracle数据库中的互操作以及空间数据的符号化表示问题,解决了跨平台用户的`共享访问问题,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 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应用,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并简要介绍了ArcGIS Engine 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作 者:何建国 吕从 刘伟 王杰 HE Jian-guo LV Cong LIU Wei WANG Jie 作者单位:何建国,HE Jian-guo(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石家庄,050031)

吕从,刘伟,王杰,LV Cong,LIU Wei,WANG Jie(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石家庄,050031)

篇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前 言

0.1 随着城市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城市长效管理覆盖率的提高,城市 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知度、认可度及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在城市管理中,依然存在信息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确、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粗放式、运动式、突击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率先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0.2为了创建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体现“执政为民”的政府管理理念,加强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根据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及相关部委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0.3 本标准是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立案、处臵与结案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立案、处臵与结案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立案、处臵与结案的分类依据、工作时限、管理和应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1.1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二七区人民政府、管城区人民政府、中原区人民政府、惠济区人民政府、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郑东新区管委会。

1.2 市城市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园林局、市公安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邮政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消防局、市文物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火车站地区管委会、市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郑州建投集团有限公司等职能部门。

1.3其它区及单位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规范性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2009】119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CJ/T315—2009《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案件立案、处臵与结案》

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按照CJ/T214—2007、CJJ/T106、CJ/T292规定的术语和定义执行。

3.1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综合集成化信息系统。

3.2 监督中心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需求,实现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评价等功能的组织体系。

3.3 指挥中心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需求,实现指挥和协调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问题处理结果等功能的组织体系。3.4 部件

城市管理公共区域的各项设施,包括公共设施类、道路交通设施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他设施类的市政公共设施等,简称部件。

3.5 事件

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市政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3.6 案件

需要处理的城市市政综合管理监管的部件和事件问题,简称案件。

3.7 案件分类

案件分为部件类案件和事件类案件。3.8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监督员发现问题后按照事件、部件标准,按上报流程进行上报的活动。

3.9 立案

对采集上报符合立案的案件建立案卷,并进入系统流程的活动。3.10 处臵

专业部门接到立案案件后,按照标准和规定对案件进行处理的活动。

3.11 核查 信息采集监督员接收核查消息后,按规定时间准确反映处臵现状,进行核查回复。

3.12 结案

案件处臵完毕,经信息采集监督员现场核查确认后,结束系统流程的活动。

3.13 信息采集监督员

在制定网络内巡查、上报案件,以及对案件状况进行核实、核查的专门人员,简称采集监督员。

3.14 专业部门

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的主管部门、权属单位、养护单位和作业单位。

3.15 处臵时限

从指挥中心派遣开始,到专业部门完成处臵并将结果反馈回指挥中心为止的限定时间段。

3.16 责任网络

每个信息采集监督员负责巡查的单元网络的集合。3.17 紧急案件

案件中标明紧急、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需要紧急处臵的案件。3.18 工作日

法定休息日以外,一昼夜内的工作小时数计为一个工作日。3.19 工作时 按照法定工作起止时间计算的工作小时单位。3.20 紧急工作时

对于案件中标明紧急的,在工作日和法定休息日,仍按照24小时计算。要求及说明

4.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规范

4.1.1根据本规范制定《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手册》。4.1.2 根据本规范制定《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手册》。4.1.3 根据本规范制定《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手册》。

4.2表中立案、派遣时限标准待系统升级完善后执行,目前仍按照2009系统默认时限执行。

4.3 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处臵时限

4.3.1 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处臵时限应符合《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立案、处臵与结案标准及处臵责任分解表(部件表)》的规定。

4.3.2 处臵时限:指部件案件完成时间。若遇到需要施工或相关部门批准的案件,则指围护完成时间(不含施工工期)。4.3.3 紧急级别部件问题处理

信息采集监督员应立即上报,并设臵警示标志;无法设臵警示标志的,应留守至相关部门人员到达。4.4 城市管理事件分类与处臵时限

4.4.1 城市管理事件分类与处臵时限应符合《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立案、处臵与结案标准及处臵责任分解表(事件表)》的规定。

4.4.2 处臵时限:指完成、处罚或告知时间。若遇到需要施工或相关部门批准的案件,则指围护完成时间(不含施工工期)。4.4.3 突发事件处理

信息采集监督员应立即上报,并设臵警示标志;无法设臵警示标志的,应留守至相关部门人员到达。4.5 城市管理部件处臵时限级别

4.5.1 紧急:有重大安全隐患,易造成人身伤害或较大财产损失,应紧急处理的。

4.5.2 一般:在许可期限内,不易造成人身伤害或较大财产损失,可以给予期限办理的。

4.5.3 轻微:问题轻微,信息采集监督员可以现场处臵的。4.6核查时限

核查环节的区域划分:

A区:中心城区主干道、精品街、火车站地区、二七广场及省市党政军所在区域(主干道、精品街以城乡规划局划定区域为准)。

B区:A区外的其它区域。

除在规定的区域内,按照规定的时间必须进行核查外,对于中心发出的特别重要的指令,信息采集监督员半小时内必须回复。

本标准 ——年——月——日 起执行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数据中心

篇8: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

我国的城市化规模程度不断加深, 城市地铁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化的、交通网络化的以及运营主体多样化的运输格局。但我国目前AFC系统以及软硬件设备在设计、开发以及制造和检验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没有形成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城市地铁AFC系统的各线路之间设备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加之各终端设备的材质、结构以及通信机制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关键设备模块不能交换, 这些问题导致AFC系统的集成商成本增加。所以, 我国要推进城市地铁AFC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减少运行成本。

2 国内AFC系统的标准架构

2.1 国内AFC系统五层架构

目前, 我国城市地铁的AFC系统通常采用五层构架, 由底层到上层分别是车票、车站终端设备层 (SLE) 、车站计算机层 (SC) 、线路中央计算机层 (LCC) 、清分中心层 (ACC) 。AFC系统的架构划分主要是根据功能进行的, 五层构架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 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2.2 AFC系统五层架构的主要功能

2.2.1 清分中心 (ACC) 主要功能

第一, 车票管理包括车票的类型以及定义, 车票的发行, 车票的初始化以及车票分拣和车票的调配;

第二, 清分要求制定科学的清算制度和规则, 要对各线网之间的交易数据进行清分, 同时还要与城市一卡通系统进行对账;

第三, 运营管理要对客流尽心统计和分析, 进行运营注册、系统运营的模式的管理、发布票价表, 同时还要对运营参数以及时钟、车票等进行管理。

第四, 交易数据处理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 对数据进行验证, 最后对数据进行核实。

第五, 密钥管理要求生成密钥、提供密钥下载、SAM卡的分发与管理等。

第六, 系统维护, 要对用户、权限管理, 备份并恢复数据, 对系统日志进行管理。

2.2.2 线路中心 (LCC) 主要功能

(1) 运营管理要采集并上传线路内的数据, 同时还要对下级的SC和设备进行注册管理。 (2) 车票管理要对车票的库存信息、车票的调配以及车票的使用等进行管理。 (3) 票务管理要对收益情况进行统计, 同时还要管理账务信息。 (4) 系统维护管理是指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 管理好日常系统日记。

2.2.3 车站计算机 (SC) 主要功能

运营管理时, 首先采集、上传SLE的数据资料, 并对参数进行管理;然后, 当车票管理完成后, 将数据上传到LCC;再通过票务管理进行售票员结算, 分析设备和车站的收益;最后, 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 做好数据的恢复和备份, 同时要进行系统日记的管理。

2.2.4 车站终端设备 (SLE) 主要功能

车站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售票机 (TVM) 、票房售票机 (BOM) 以及自动检票机 (AG) 。首先, TVM负责单程票的发售以及储值票的充值工作;其次, BOM负责人工发售单程票、储值票的充值以及其他补票等特殊工作;最后, AG主要是在乘客进出站时的检票和回收单程票。

2.2.5 车票主要功能

乘客通过车票乘坐地铁, 车票既是乘客乘车的媒介, 也是AFC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媒介。

3 实现AFC系统发展目标的技术路线

3.1 系统级的互联互通

系统级的互联互通的目标主要是:首先, 要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及接口条件;其次, 对城市地铁进行连网收费, 并形成行业标准;再次, 对系统内的数据科学清算;第四, 实现人机界面;第五, 具备统一的IC通用卡片功能同时要有完善的密钥管理体系;第六, 进一步完善城市地铁的AFC系统。

3.2 设备级的互换

AFC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售票机、自动充值机以及自动闸机等。设备的功能明确, 具备较为统一的运行模式, 接口较为一致。设备的统一化能够促进AFC设备级的互换, 不仅减少了AFC设备的备用零件, 避免设备的垄断化, 能够促进国产系统的研发。

3.3 模块级互换

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存在细微的差别, 因此难以将所有模块进行互换。模块级的互换要求容器的尺寸统一, 并且所有接口条件一致, 容器中的物品数量和规格都有着明确的标准。因此, 要想实现模块级的互换, 必须要统一设备制造标准。

4 推进AFC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步骤

4.1 制定技术标准

为了达到各层次的互换目的, 必须要结合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完善的技术标准, 以及终端设备的标准, 要求设备厂商、各系统集成商根据要求进行生产或集成。

4.2 掌握产品核心知识产权

我国必须要加快对AFC系统的研发进程, 通过终端设备核心模块的研发掌握核心知识, 从而促进标准化发展。相关研发部门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明确AFC设备及模块构成, 掌握核心技术, 攻克难点, 实现AFC系统的国产化。

4.3 进行技术验证

技术验证是指对AFC的终端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等进行功能、性能以及可用性等相关的检验。同时, 借助模拟系统的开发, 制定并完善系统的技术标准。另外, 对我国难以独自生产的个别模块要进行攻关研究。

4.4 与标准相配套的互换性检验测试手段

在进行终端设备的检验时, 要以与标准相配套的互换性检验手段进行测试, 构建专业的检测机构, 进行标准化的检测。检测过程中, 不仅要对系统的单体系统进行检测, 还要对设备、模块进行监测。确保各单体、模块以及整体质量的同时, 还要进行分层检测, 对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设备以及设备与模块接口等关键性的功能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王宁波.昆明轨道交通1、2号线AFC系统拆分方案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2 (01) .

[2]潘颖芳.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与研究[J].信息技术, 2012 (02) .

上一篇:行政人力资源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年度远程教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