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班级民主管理

2023-01-06

我国以往实施的“学生自治”和“学生集体的建构”, 似乎是借鉴别国经验, 却缺乏这种经验原有的民主精神。人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关注的, 主要是以往学生集体活动忽视学生个性的倾向, 出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着重张扬学生个性。美其名日“以学生为本”, 而忽视人类社会早已越过“个性自由解放”的时代, 而进人“民主时代”。教师固然要发扬民主作风, 学生也该有民主素养。

说到“学生民主素养”问题, 令人不解的是, 尽管近二十多年来, 我国逐步推进民主化的进程, 而学生管理中的民主色彩, 反而日趋淡化。我国民主化进程之所以只能逐步推进,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民主制度的实施必须有公民的民主法制训练与教育同其配套。因为民主若被不会合理、合法使用民主权利的人滥用, 将是一场祸害。探索在新形势下的班级民主管理路子, 有必要, 也很重要。

1 理由

(1) 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民主化的进程, 客观上需要使未成年的学生从小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履行应尽义务, 成为未来的合格公民。简单地说, “民主化, 从娃娃抓起”。

(2) 按理, 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能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履行应尽义务;然而由于多年来把学生组织系统纳人学校行政管理系统, 作为学生基层组织的班级由班主任全面负责, 班级工作由班主任包办, 班级委员会、共青团支部和少年先锋队中队以及学生干部, 成为班主任的“助手”和附庸。既然班级疏远了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也就疏远了班级。班级组织因逐渐丧失独立性质而趋于弱化, 班级管理的民主色彩逐渐淡化, “公民训练”流于空谈。

(3) 如果说学生对班级组织与集体活动的兴趣日渐淡薄, 那么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对于当“干部”的兴趣却越来越浓。有些学校的学生在家长和教师鼓励与支持下, “竞争上岗”成为时尚;另有不少学校为了抑制学生的“官欲”, 并使更多学生从社会工作中得到锻炼, 不约而同地进行“学生干部制度改革”的尝试。其中有“学生干部轮流制”、“学生轮流值日制”、“助理班主任制”等。总的趋向是缩短学生干部任期, 增设学生干部岗位, 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当“干部”。诸如此类的尝试, 导致学生干部频繁更换, 从而削弱班委会的作用。有些学校甚至干脆取消班委会, 使班级失去稳定的核心力量;更重要的问题在于, 它以满足更多学生“官欲”的方式抑制少数学生的“官欲”, 防止少数学生特殊化, 但未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当班干部”和“做班级主人”问题, 以致不少学生在台上或能认真办事, 美其名曰“为同学服务”, 一旦下台, 便对班级工作撒手不管, 甚至照样捣蛋, 徒然滋生班级管理中的混乱现象, 却未改变“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包办班级工作”的局面。

(4) 在新形势下, 要改变学生的“干部”观念, 使班级干部从“班主任的助手”和学生中的“官”变成“同学的代表”;同时, 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从争当“班级干部”引向争当“合格的班级主人”。这意味着每个学生即使不当干部, 做个“老百姓”, 也有自己的民主权利, 也要尽自己的义务, 也意味着班级组织的建构和班级活动的开展, 尽可能按本班学生共同约定的民主程序运作, 尽可能体现民主精神。

2 要旨

2.1 目标

建立名副其实的“班集体”, 使学生受到起码的民主生活训练 (公民训练的基础) 。

(1) 使试验班级的多数学生珍惜国家和社会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 了解民主程序和班干部与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学会“过民主生活”, 争当“班级主人”和“学校主人翁”。

(2) 使参与此项试验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 相信学生自我教育 (相互教育) 的能力, 学会指导学生“过民主生活”, 并善于同“自主管理的班集体”打交道。

2.2 思路

(1) 强化班级委员会、班级少年先锋队中队或班级共青团支部组织, 使其成为班级学生中的核心力量, 但重在使它们按照本班多数学生的意愿, 为同学服务, 并把它们置于全班学生的监督之下。

(2) 把每个学生在民主生活中的表现, 特别是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和服从班干部领导, 列人评议学生行为的标准, 并建立学生自我 (相互) 教育的机制;但要简化班级活动、不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 以免使集体活动束缚个人自由。

(3) 在班主任指导下, 经过全班学生的酝酿与讨论, 逐步建立可行的班级组织与班级活动运作的民主程序。

(4) 班主任与本班学生之间, 就在学生自主管理的条件下“班主任在本班活动中的指导作用”问题取得共识。其中至少要明确班主任负有教育学生和维护国家与学校制定的各种规范的责任;惟在学生集体形成的不同阶段, 班主任的角色地位或有不同。故无须让学生郑重地讨论这个问题, 而让他们从班主任的行动中, 意识到班主任角色地位的变化。

2.3 可供选择的民主程序

(1) 民主选举班干部。其中包括任期未满时, 根据需要, 经民主决定, 适当调整班干部。

(2) 明确班委会、班长和其他班委会委员的职责。

(3) 建立班委会会议制度和班会制度。会议须有记录。

(4) 民主讨论并通过班级公约、“合格的班级主人标准”。

(5) 班级活动计划和重要事项, 由班委会提出初步意见, 交全班同学讨论并通过后, 方可实施。

(6) 班委会定期在班会上报告工作, 并由学生民主评议。

(7) 遇有重要的事件或争执, 通过民主讨论, 分辨是非, 并予裁决。

(8) 按照班于部的职能评议班干部;按照“合格的班级主人标准”民主评议本班成员的民主作风和行为。学校或年级组在学期末郑重表彰“优秀的班级主人。”

2.4 阶段

(1) 班集体建构阶段:主要工作是:进行有关班级自主管理试验的动员;民主选举班级干部;在班干部主持下, 逐步建立班级各项制度。制度和规则都以简单可行为要。这些工作都不困难, 困难的是学生已经习惯了遇事找班主任解决, 只服从班主任管理, 不相信班干部能解决问题;班干部也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 或不按民主程序处理问题;而班主任也习惯于表态、直接指挥和包办代替。故班集体的形成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

(2) 学生自主管理阶段:班主任把注意力集中于班级活动的开展是否按民主程序运作, 学生遇到问题是否以民主的方式解决;同时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班级工作中实际困难。

3 困难

如今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最大困难, 在于长期以来学校中的学生组织系统名不副实, 班级管理亦纳人学校行政管理的轨道, 而在学校行政管理中, 只把班级管理的职责委诸班主任, 事实上并不承认学生组织有自主管理的权利;加之如今的“德育”过于复杂, 自上而下地摊派的任务过多, 故班级难以自主。班主任和全班学生都需经历一段学习与适应的过程。

尽管班级民主管理试验的难度较大, 而以上建议都同日常工作相关, 并且曾经是20世纪40~50年代行之有效的举措。套一句时髦口号, 无非是“把学生组织还给学生”罢了。

摘要:如今, 人类社会早已越过“个性自由解放”的时代, 而进人“民主时代”。教师固然要发扬民主作风, 学生也该有民主素养。尽管近二十多年来, 我国逐步推进民主化的进程, 而学生管理中的民主色彩, 反而日趋淡化。为什么?怎样在新形势下推行班级民主管理?本文将做以探讨。

关键词:民主,班级民主

上一篇:互联网+项目式教学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下一篇:高校档案编研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