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论文

2022-04-15

摘要:当今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使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这一大背景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服务,为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研究世界文化的人才服务。但事实证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不少弊端,远不能满足以上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论文 篇1:

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英语学科同时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人类正阔步走向既充满竞争又加强合作的新时代。作为一种最通用的国际性语言,英语及其课程教学必将实现以知识学习为主转向实际运用为根本的现实功能。这是一种基于时代发展需要并尊重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视界。也就是说,英语课程面临着一种新的起点和教学挑战,只有在“改革、创新、发展”中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本文立足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解析,初步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教学改革 现状问题简析 实践与思考

学校教育既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中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种史无前例的国际大挑战。从实际功能来说,外语尤其是英语,它不仅成为国际社会相互交流和强化沟通的工具,往往还是各种竞争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性武器。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活动还普遍存在着“高消耗、低收益、低层次发展”的不良现象。英语教学改革已到了时不我待的重要关头!如何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做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简要解析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不容忽视且亟待改革的问题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①入学基础不平衡性。许多高校招生以总分为依据,英语成绩缺乏基本限制标准,因而从普遍情况來说,入学英语的基础相差较大。无论不同高校还是同校学生之间,不平衡性非常严重,一些高校和许多学生的语言知识尚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问题还没够过关。②教学重点与社会需求失谐性。社会发展呼唤真才实学,真才实学强调全面和谐。直至目前,许多高校依然把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与毕业证紧密挂钩,造成了学生关心的是最后分数而非真实知识。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和谐现象,直接产生了“聋哑英语”。③教学资源短缺性。大学英语教学师资不足,而且缺乏教师进修和教科研活动的宽松环境;由于种种因素的复合交叠,许多英语教师更多地忙于“自主式发展”,对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投入不力,难以满足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④教学内容陈旧性。大学英语到采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主体学习情感需要的重视与强调,难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强烈的封闭性,即使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却又由于缺乏常态化和实用性的环境支撑,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难以跟进提升,语言技能还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1、全面确立现代化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教育是校园学习生活的终点站,是学生走进社会并融入时代潮流的跳板。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实质性的英语听说能力,促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一种良好服务与有效支撑。高等院校及其教育工作者,要本着“以生为本、能力为重,面向未来、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发展的施教原则,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积极有效地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可从“一提高、两处理”立足谋划: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确立为教改目标,并且摆放到重要位置来贯彻执行;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突出强调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着力强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与协调发展。

2、全面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和监督体系。首先,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环境支撑。比如,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开发校本课程研究为活动平台,开设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课程选修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把之作为本校对相关专业进行奖励考评的附加条件,从而推动和吸引更多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实用性英语学习活动。其次,以加大投入和激励力度,努力解决师资力量的短缺和薄弱问题,推促更多英语教师真正走向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活动中来。比如,在晋职晋级、学历进修和教科研投入等方面向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做出相应性倾斜,逐步培养和打造学习型英语教师队伍,以切实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再次,在有效继承传统成分基础上,积极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和测评体系,尤其要加强对英语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比如,把对英语教师综合考评的部分权力交由最有话语权的学生去支配,以努力构建和谐互动的英语教学关系。

3、全面开创现代化学生管理和活动环境。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参照并借鉴初高中学校的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特点和情况需要,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比如,许多应在中学时代掌握的英语知识,就无需在大学课程中重复讲授,这样既节约时间与精力,又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再如,为了适应和满足英语大纲要求,可逐步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从中推出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等课程,供各类专业的大学生修习,同时要求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但必须修满大学英语的相应学分。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及其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开放性英语学习环境,如倡导建立实用性英语学习社团,并积极开展课外英语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放大“以赛激趣促学”的活动效应,从中赢得自我教育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改革是动力因素,创新是活力源泉。我们只要认真应对、全力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活动就必然活力四射、精彩无限。

作者:赵菁菁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论文 篇2:

浅析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当今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使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这一大背景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服务,为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研究世界文化的人才服务。但事实证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不少弊端,远不能满足以上要求。为此,要求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呼声不断,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笔者试图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最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1至7月,外商在华投资新设企业13249家,同比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1.4亿美元。同期,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370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2013年,我国海外留学人员114万人,务工人员85万人。但全国范围内,有多少人能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熟练运用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有多少学生和专门人才可以不经过专门语言培训就能通过如雅思、托福或其他语言水平的考试到海外深造或务工?答案不言自明。更别提能够用英语与同行进行深入学术交流的人才数量了,可以用稀缺来形容。上述外语类人才或具备相当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口以及国民整体外语素养不高的现象,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已改革多年却一直未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在中国30多年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影响最大也最具争议的大学英语教学问题。

众多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实,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可以划分为两大派别。基于上述人才缺口问题,一种派别提倡“务实主義”,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几十年一贯的通用英语教学开始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型,以学术英语(EAP)为导向,包括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前者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中所需的学术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查找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等(适合所有学科),后者侧重特定学科的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适合某一具体专业)(蔡基刚,2014)。上外束定芳教授也认为,大英教改必须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其大方向应该是必须能够提高学生利用英语提高自己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陈伟,2013)。还有学者从语言经济学角度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应该“规避过度或重复投资,减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加强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减少英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方宝,2013)。著名语法专家章振邦教授(2003)也提出,“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另一派则主张大英教学应朝通识化转向,建设“外语类通识核心课程”,因为本科教育根本上是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或专业教育,外语教育必须纳入国家及高校人才培养大局思考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具体问题。美国大学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其高等教育实践基本思路是在本科推行通识教育。该观点在国内被不少名校推崇,如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其理念都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吴诗玉,2013)。还有学者认为,“大学就是大学,不是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博而雅),一定的知识基础与方法学训练,走上社会,后劲与潜力较大,可适应面较宽”(郭齐勇,2006)。

以上两种观点截然不同,却都内含积极因素,一定非此即彼?抑或结合目前实际可在二者间找到一个可兼顾的平衡点。下面笔者试图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从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探索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行之路。

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以西南交大为例

1.基础阶段

虽然国民外语水平总体上无可否认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近几年确实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广大大学英语教学一线教师的真切感受,但这是否表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已无存在必要或者说应完全被学术英语取代?此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很多诸如西南交大这样的内陆学校,即便是211重点院校,也还达不到大学新生入学就能100%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所以我们不能太乐观,搞一刀切,尤其还要考虑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大学有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再者,绝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差不多学了10年左右的“传统英语”,已完全习惯了传统式教学,如果到大学没有一个过渡阶段,可以预见他们很难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且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任务型、分课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学术英语学习阶段。可见,一定程度上保持具有历史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2.拓展阶段

当然,传统大英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如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受四六级及期末考试影响,教师授课花大量时间进行具体词汇句子讲解、文章结构内容分析及读写译等语言能力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学习策略和交际知识方面讲解也不够。即便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教学中会加入和教材相关的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西方价值观和风土人情,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但这些讲解或介绍大都只是基于教材不同文章内容的只言片语式提及,不深入更不系统,很难大幅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束定芳先生说,从长远角度看,大学外语教学要配合中国“走出去”战略,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研究世界文化的人才,要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服务(陈伟,2013)。而传统大英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增加通识教育类英语的课程就显得很有必要,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化选读等。而对有进一步提高语言技能要求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实用性英语课程,如高级英语视听说、实用英语写作、翻译技巧与实践、商务英语、职场英语等。

此外,正如上述很多学者所提及,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大英教学必须能提升学生利用英语提高自己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为此,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通用学术英语,它不仅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还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些是每个当代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必备的学术素养,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最基本职业素质。

因此,学术英语尤其是通用学术英语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框架之下,而非只适合硕博阶段的教学。当然,鉴于学生实际情况,通用学术英语最好从大二或大三开始设置。笔者认为,在一所高校内设置各门类、各专业的专门学术用途英语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也不现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若干意见》第二条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大学英语教学应为高校特色化办学服务。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大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进行本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陈伟,2013)。鉴于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和专业强项,设置几门专门学术英语课程。

基于上述理念及学校实际情况,笔者为所任教的西南交通大学拟构了一幅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图:

如下图,整个大英教学可分为“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新生入学后参加统一英语水平测试,根据成绩确定是否接受预备级阶段学习。虽然西南交大是211重点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总体较高,但英语基础薄弱、来自偏远山区或少数民族的学生及艺术类学生数量仍占一定比例,他们需要夯实语言基础,否则很难完成革新后整个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因此,预备级英语课程的设置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另外,为跟上总体进度,这些学生同时需要和其他绝大部分同学一起参加英语I的学习。结合高考成绩,对于极少英语水平高的同学则允许其跳过基础阶段免修英语I和II,直接进入拓展阶段学习。拓展阶段从大二开始,细分为三个子阶段:第一阶段在大二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学生必须参加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学习,以便为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第二阶段中学生自主性较大,可根据自身需要和興趣在通识教育类英语和实用性英语课程中任选一门或多门进行学习(各门课程时间安排尽量错开);第三阶段是针对西南交大办学特色而设。众所周知,西南交大的土木、交运、电气、机械是最强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因此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学术用途英语这门必修课能大大帮助其提高用英语进行本专业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国际上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如此,还能促进我校这些学科进一步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不难预见,这将是一项让学生和学校双赢的举措。

三、结语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诸多因素,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如所招学生英语水平、师资水平、自身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情况等合理灵活地逐步推进,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其它学校或地区的经验。比如:有学者提倡在上海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本位回归尝试”,即大刀阔斧削砍甚至完全取消传统大学英语,大规模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型,在学术英语教材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主张“边上边编”(蔡基刚,2014)。该方案在中国大多数内陆高校是否可行会产生何种后果有待进一步论证。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不能妄想一蹴而就,具备发展眼光和全局观念,理论结合实际、逐步稳妥推进才是长远之道。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4]陈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战略基点——束定芳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3(6):3-7.

[5]方宝.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13(1):224-227.

[6]郭齐勇.浅谈大学人文教育、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J].读书,2006(4):19-25.

[7]吴诗玉.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命运”的多种可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37-43.

[8]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作者:陈亭伊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大学英语在大学公共课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英语教学的改革看作大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在大学公共课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以大学英语为首的基础课程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把英语教学的改革看作大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英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统筹安排,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切实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但在教学中,英语教学还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器,学生学习的情况完全看教师输入信息的程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管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迎合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但从教学理念上来说,还是新瓶装旧酒,只是单纯地把写到黑板上的知识,给“现代化”地转移到了大屏幕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些改变,但仍然是灌输,这是对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一种曲解,是对旧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沿袭,因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仍然是教师在主宰着课堂。

2.基础知识扎实,综合应用能力低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了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但是无法有效运用的现象。比如在高中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达到了1800个左右,到了大学,英语四级词汇量要求达到4000多个,很多学生在词汇如此丰富的情况下,能阅读、能写作,但是不会听、不会说。英国广播公司BBC做过这样的报道,说英国某些农民一生中的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他们在生活中的表达毫无障碍。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发现,我们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比较低下,或者说听说能力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这就形成了交际应用的障碍,这与我们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说明了我们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不到位。

二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1.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

要想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首先要改变教师的理念。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模式上要由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把大学英语教学的关注点由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转向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上。

2.依托网络技术,加快英语课程信息化的整合

第一,运用网络技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由于其手段多样性、内容开放性、情景虚拟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造学生需要的语言情境,进行语言实践。对于词汇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提高阅读能力。学会在网络资源的环境下扩大词汇量,超脱单纯的、机械的词汇记忆,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和语感。对于训练语言交际运用能力,教师布置网络英语电影欣赏,英语歌曲试听,寓教于乐,感受英语思维方式,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运用网络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进一步开发读写、口语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读写课实行大班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等技能,听说课为小班授课,以语音室为活动地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自主学习则以网络信息为依托,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或电子阅览室,结合自己在听说课和读写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自主阅读,实现个性化、自主式学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房,引进先进的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实现自主的人机对话,通过系统地评估进行不断的升级学习,所有的学员都有学习成绩记录,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加以分类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3.实现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任何教学软件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交际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不能单纯地依赖“人机交流”。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扮演共同探索知识的合作者。在课堂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成为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 结束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要落到实处,需要教师进一步落实课程要求,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余琳

上一篇: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下一篇: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