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方面论文范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营销方面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保险公司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人们对保险公司长期以来自身各种商业行为活动的惯有印象,其涉及保险公司各项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公众最容易对保险公司产生印象的就是保险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举措,而这些大部分都取决于保险业务营销员的行为。长期以来错误的营销理念对保险业务营销员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营销员为了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公司形象的树立。

第一篇:营销方面论文范文

舞蹈艺术方面的浅析

摘 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等三个方面对怎样创作优秀舞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1 舞蹈常识

1.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①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2 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2 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抄袭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2.3 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当前舞蹈创作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改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3.2 学会体验感情

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

4 其他外在条件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具备好的舞蹈演员的情况下,还要取决于其他的条件,例如音乐、舞美、服装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数码技术。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张艺谋的舞剧《图兰朵》和世界著名舞剧《阿依达》他们的舞美都做到了世界一流,让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舞蹈的场景中,可以加深观众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观众朋友对他们的服装服饰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服装和道具都充满了冲击力。

作者:卫荣献

第二篇:浅析如何从保险营销方面重塑保险行业形象

[摘 要] 保险公司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人们对保险公司长期以来自身各种商业行为活动的惯有印象,其涉及保险公司各项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公众最容易对保险公司产生印象的就是保险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举措,而这些大部分都取决于保险业务营销员的行为。长期以来错误的营销理念对保险业务营销员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营销员为了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公司形象的树立。本文就当前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的具体活动出发,简述在保险营销上如何重塑保险行业形象。

[关键词] 保险营销;重塑形象;保险行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7. 048

0 引 言

我国保险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就我们自身的发展状况来说,保险业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做到同步发展,而这些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各类机制的不完善、销售人员的个人素质不高等因素让保险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不高。而近几年国家对保险行业提出的新规举措,给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对于保险业形象的重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1 营销队伍是影响行业形象的最关键因素

保险业的行业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国十条”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保险业与中国其他大行业一样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而保险业与证券业、银行业相比,行业的形象却差了许多,这大大影响了国家对于保险业的扶持影响。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基层的营销人员是公众对行业的首要印象,树立保险业的良好形象,就要从营销队伍开始抓起。

大部分人接触保险就是从保险营销员身上开始的,营销员就是保险业的门面,与购买保险的前在客户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营销员的职业素养往往会让客户产生对保险公司的固有印象。保险员工作最受争议的就是存在的销售误导和理赔问题,这都是营销人员出现的普遍问题。为了让客户购买保险夸大保险的承保范围,对保险失效条件避而不谈,导致在之后的理赔环节,客户与保险公司出现较大的争议。这大大伤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也让保险行业失去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2 营销队伍形象差的原因

2.1 非理性竞争与规模导向是首要原因

保险业的飞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保险行业的规模不断在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保险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保险公司过于追求保险的规模效益,保险营销员为了完成公司要求以及提高业绩,追求短期内的业绩增长,往往会引起营销员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出现,这极大地损害了保险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阻碍了保险业长期的行业发展。就保险公司的内部制度而言,营销员的业绩往往用保费来决定,这就导致营销员单纯追求保费,忽视了保险公司的长期效益,这就是非理性竞争带来的影响。

2.2 现有的营销模式的不足导致营销队伍的短期行为,而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现有的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是过多地依靠营销员的介入,而不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革新保险产品,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过多地依靠销售量。而还有营销员的营销范围依靠自己来拓展,保险产品的购买也过多地依靠营销员,这样就出现了客户对保险公司了解不深、基本依靠营销员单方面来完成。而且保险公司保费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营销员名额,这样虽然能在短期给你带来较好的保险收益,但却整体上拉低了营销员的业务素质。还有,由于营销员与保险客户的关系过于密切,营销员的离职会拉走大量的客户关系,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害。总之,保险公司的发展需要营销员的介入,但不能单纯地依靠营销员,还是需要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和改进。

3 新常态下,客户需求的转变,要求营销队伍转型

3.1 客户的需求已经从“要不要买保险”向“跟谁买保险”转变

“自身是否需要购买保险”是公众对于保险行业的首要问题,也是行业内每个保险公司都在研究的问题。随着近几十年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公众业逐渐对保险行业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保险在当前市场上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自身是否需要购买保险”以及不是我们保险行业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而是“向谁买保险”的问题。大部分潜在客户都会了解保险公司具体的保险产品,针对自身需求如何做出有效购买才是大众关注的问题,这就取决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能否满足多元化客户的需求。

3.2 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成本的提高,客户更看重的是图方便、图快捷,而不是图省钱

客户对于购买保险来说,时间成本已经成为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客户在购买保险之前需要做出大量的准备工作,交通出行就是很大的一个隐性支出。客户一般都不会过多地考虑保险费较小的价格差异,而是关注到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时是否方便快捷。而我们保险公司如果能针对这一情况做出调整,就能够有效地扩大客户群体。

3.3 互联网发展推动营销渠道的调整,要求营销队伍更加注重服务

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业务的办理也是近几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互联网范围内的保险业务办理集中在条款简单易懂的险种上。对于公众已经了解程度较高的保险产品,已经不需要过多地依靠营销员的联系,业务的具体操作客户都能够通过网上办理来进行,这也进一步拉近了保险公司和客户的距离。一旦保险公司和客户有了距离较近的接触,就能够强化保險公司的品牌效果,能够留住一部分有效客户。互联网模式下的保险业务弱化了营销员的中间作用,这也能够有效避免一位营销员业务素质不足而导致的各类问题;而且,这也对我们营销员的工作重点产生了偏移,客户能够在网上了解到保险业务的具体情况,而营销员需要过多地将工作精力集中在保险的售后方面。

4 为重塑行业良好形象,提出营销改革的建议

4.1 从业者要充分认识保险的意义,始终保持对保险的无限热爱、自尊自爱,这是营销保险的第一笔

保险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最需要认识的就是对于保险的理解。保险之所以在当下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因为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在客户发生各种意外时,保险能够及时地对客户予以合同条款下的经济援助。保险不只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的是针对客户需求做出的契约协议。

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均代表的时保险业的形象,因此上保险营销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注意自己工作时的每一个细节,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专业化。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4.2 转换理念,全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保险公司的理念应该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盈利”,这就需要保险公司站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角度上综合考虑,自己的保险产品是否真正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这才是保险公司应该秉持的理念。由于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性,每个社会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保险业务的潜在需求,都是保险公司可以挖掘的。在新常态下,保险公司需要及时转变经营模式,实现发展依靠顺应客户需求这一要点,以此取得客户心理上的认可,这才是保险公司最需要做到的。

4.3 根据客户分类,构建营销队伍,实行差异化营销服务

大部分潜在客户都会了解保险公司具体的保险产品,针对自身需求如何做出有效购买才是大众关注的问题,这就取决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能否满足多元化客户的需求。对于客户的类别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营销团队,对于个人类型的客户,我们可以建立专属的营销服务,实行客户经理制,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还要建立客户发掘型的营销团队,通过市场调研,精准定位到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最贴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实现保险行业发展依靠顺应客户需求这一要点,以此取得客户心理上的认可,这才是保险公司最需要做到的。

4.4 重视营销,提高营销员的收入,让保险成为人人向往的行业,营销员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保险公司在当前的发展中还是严重依靠营销人员,而保险公司需要自己重视营销员这一岗位,营销员才能提高自我职业素养,而且也能够提升营销员的社会地位,客户也能够对营销员的职业产生认同感。保险业的恶性发展在行业中积累了很多的弊端,这需要保险营销员岗位大量的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让保险营销员的岗位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岗位。

5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共同维护行业形象

如果我们从保险行业的本质出发,所有的保险业从业者都可以称之为保险营销员,我们要建立其保险营销员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保险客户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代表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联系,都是我们营销环节的一部分。从社会的层面出发,保险营销员面对的是广大的社会群体,营销员的个人行为都代表着保险公司的形象,营销员形象的树立就是保险业形象的树立。在社会层面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是每个保险业从业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从小的方面来说,营销员的工作是与客户交流、向客户推荐适合的保险种类,其营销行为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在营销环节工作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保险公司事后责任的争议率,也让客户感受到了保险公司对客户利益的负责。相信只要我们保险业从业人员都树立起保险业形象的责任意识,保险业一定可以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

6 结 语

保险行业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行业状况都会对其他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保险行业正在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从行业内部的状况来看,保险营销体系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如果保险行业能够克服这些弊端,重新规划营销方法、营销体制以及管理办法,就能够及时地改变保险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必将促进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丽菊. 重塑保险行业形象从保险营销开始[J]. 时代金融, 2016(12):308-310.

[2]朱莹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A省分公司车辆保险营销策略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 2017.

[3]張辉.现代保险服务营销管理的市场机会分析[J]. 知识经济, 2016(3):58.

[4]曹琳,孙瑞杰.保险大时代下的保险营销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5):57-58.

作者:冯敏

第三篇:中国迫切需要三方面改革

中国人早已形成共识,必须向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进行结构转型。但是,光有战略和口号是不够的。最终,成败将取决于是否致力于战略的执行以及所需实施的各大举措。

在如今的中国,已经没有人围绕经济战略进行争论了。中国人已经普遍接受了增长模式需要经历重大再平衡的新路子,即从过去33年非常成功的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迥然不同的依靠13亿人口扩大内需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

六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为推行这种战略提出了理由,他指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陷阱,即日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最终)不可持续”这一著名论断。他的观点在中国国内引发了一场围绕结构再平衡迫切性的大辩论。最终,2011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

可惜的是,“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度较为缓慢。眼下,这项重任要落在11月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新任命的高级领导人肩上。近六年来,中国一直在谈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新一届领导人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在邓小平的讲话稿中找到。在1978年底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成功把握了中国在后毛泽东时代迫切需要施行的转型措施,并通过精简的四个字——“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全新的发展道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一口号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并缔造了中国无与伦比的30年发展奇迹。

接下来,中国将面临一个类似的挑战。2008年以来的大危机及其余波已经使中国外需的主要支柱——美国和欧洲——遭到严重质疑。在缺乏国外市场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出口急缺动力。同时,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已经引起了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可能会破坏中国的开放发展模式。

由于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中国现在必须转向一种新模式以寻求持续发展。但要克服惯性并撼动过去30年辉煌成功中最为受益的权力集团并非易事。但是,如果中国要继续走辉煌的发展道路,它已别无选择。

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转化为现实需要三大改革。通过这些改革,人们可以评价未来数年里十八大和中国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成绩。

开放做大服务业

中国要制定一整套监管政策,开放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服务行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决不能满足于服务部门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3%的局面,这一比例要比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亚洲其他主要发展经济体的55%至60%低得多,更不用说发达经济体75%的服务业占比。

以服务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将在中国的再平衡道路上带来许多重要的益处。重要的是,服务业,特别是那些被忽视的批发和零售业、国内交通和供应链物流业,将为刺激消费需求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

中国在寻求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面缺乏相关本土文化,因此,它需要借鉴外部经验和专长,并向外国跨国公司开放其服务市场。要让这一做法行之有效,放松管制及鼓励服务业合资企业和外国合作伙伴是必不可少的——这不能仅局限于金融领域,而且应该在广泛的非金融服务领域落实相关政策。

此外,以服务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将使中国放缓增长速度,缓解过去30年超速发展导致的许多不平衡和过剩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每单位服务业产出需要的人工比制造业和建筑业多出35%。这还将促使中国从劳动节约型的制造业增长模式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格局转型。其结果是,中国以接近7%的GDP增速就可达成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10%的经济增速才能达成的劳动力吸收目标。

此外,服务业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比制造业低得多。这一因素再加上GDP增速放缓,意味着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方式有很大潜力去减轻中国面临的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外部挑战,即资源的过度消耗和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环境恶化以及污染等。在这一关键方面,向服务业再平衡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希望。

最后,服务业是城镇化战略成功的关键,而城镇化是推动现代中国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服务业为迅速扩大的城镇地区提供必要的新就业机会,帮助吸收来自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反过来,这将提高劳动收入,最终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

构建居民财务安全感体系

中国必须解决因为社会安全网不健全导致的居民在财务上的不安全感。虽然中国在建立全国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着重点一直放在加大覆盖面上,而非提高福利水平。中国社保体系资金严重不足,保障水平过低。许多家庭因而缺乏安全感,被迫增加储蓄,这是通向以消费引领的增长模式的主要障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顺差储蓄国,中国有充足的条件向养老和医疗体系大手笔注入公共资金。这在缓解居民财务担忧方面将取得很大效果。一直以来,对未来财务不确定性的担忧导致中国居民未雨绸缪的预防性储蓄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占GDP比例或达50%。

此外,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快速迁移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可携带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还必须通过放开存款利率结束“金融压制”,从而为没有安全感的居民储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回报率。总之,信心因素是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但是,这不会在真空条件下发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于缓解中国居民不安全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新一轮国企改革

此外,中国还需要新一轮国企改革。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轮国企改革大大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效率。实现国有企业股份缩减、整合以及在世界资本市场上市是中国全新企业所有权模式的核心。重要的是,这迫使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促使生产率增长,而生产率提升正是所有国家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驱动力。

但在最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特别是在2008年到2009年大危机后,政府主导的银行纷纷响应了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为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提供支持。这不仅导致中资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加剧,而且使得权力再次集中于国有经济部门。 这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温家宝总理曾就这种逆转的风险提出告诫,尤其是银行系统日益集中所带来的风险。新一轮企业改革是唯一的解药。除了温家宝总理所倡导的反垄断措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也必须得到解决,即扭转长期偏低的派息率。目前偏低的派息率使得企业效益更多转化为资本,而不是劳动者(即消费者)收入。

此外,新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推动“市场化”国企未上市股份的公开上市。同时,必须强调基于市场的创新战略和“开放”的创新战略,为国企和私营部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总而言之,服务业、社会保障制度和国有企业这三大领域的改革举措在解决现代中国经济中的各大鸿沟方面将发挥各自优点。但最终强大的杠杆作用将体现在它们的共同影响上,它们将为未来中国的艰巨结构转型提供所需的自我强化的动力。

例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新就业岗位和劳动收入来源,但还是需要更为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家庭收入转换成推动可选消费需求的更大动力。同样,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对于更公平的财富分配(符合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会给员工和股东带来超额回报。而企业员工和股东也恰巧是消费者。总之,对中国全新改革议程的益处必须进行全面评估。整体必然大于部分之和。

在大力改革20年后,过去十年的改革势头有所放缓。邓小平的遗产在急于追求超高速增长的氛围下褪色。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量的暴发掩盖了质量层面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背景下,现在潮水退去,礁石已经暴露,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的问题。

在制定未来发展路线图时,中国必须吸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训。如果没有早期的改革开放,现代中国经济的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如今中国若要成功进入其辉煌发展历程的下一阶段,类似的推动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正面临一个艰巨的转折点。如果不汲取过去的经验以展开新一轮的大力改革,中国就过不了这个坎。战略不是问题。中国人早已形成共识,必须向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进行结构转型。但是,光有战略和口号是不够的。最终,成败将取决于是否致力于战略执行的以及所需实施的各大举措。这很可能是中国第五代领导班子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财经》年刊:2013预测与战略)

作者:斯蒂芬·罗奇

上一篇:装饰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