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面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经济方面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深圳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构建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一环。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体现了深圳积极因应国际国内新形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引领与创新驱动的前瞻眼光,也体现了深圳自觉对接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在全球经济坐标系中谋求更高位次的先锋气质。

第一篇:经济方面论文范文

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在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等相关活动过程中,一定要以减少企业资源消耗为基础。同时,要以更加有效的管理,更高水平的科技,更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等去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些都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一一剖析,进而讨论如何让这些因素都变成对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策略。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一、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所以,在我们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立足于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考虑,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加全面,整体信息的准确度也能更高。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创新因素。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就永远没有未来,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企业将很难在商海当中生存下去。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一股生产力量,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足够重视自身的创新精神,不能为企业产品的研发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那么在企业产品创新这一领域就很难看见任何的回报,在企业创新与收益回报之间永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缺一不可。

第二,管理因素。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依赖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像这种没有经过仔细核算就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的做法着实在企业的经营当中存在着许多风险。不但有可能不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还可能产生影响企业前进的阻力。这种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

第三,成本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历年来企业产品的再利用率都是十分低下的,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认识不足,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对于原料重复使用的概念还很模糊,企业的管理者尚且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企业的生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其二,为了追求暂时的利益不惜放弃重复使用。一个产品想要做到可以重复使用,就要在工艺上以及设计上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加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然而这样一来,势必会加重企业的支出预算,很多企业不愿意额外增加这样的投入,所以很多企业还是在走高消耗、低产能的老路。

第四,形象因素。对于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来说,他们只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注重企业形象。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不惜放弃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拿企业的未来在换取利益,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得不偿失。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一丝好处,甚至还可能会赔上企业的前程。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既然提出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以上四个因素,下面就是我们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第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我们的创新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例如:某国有钢铁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创新,积极引进国外的钢铁生产技术,从规模化低质量的热钢锻造工艺向数字化集成式的定向生产进行转变,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产品,有效的防止因为市场信息的掌握滞后,而导致盲目扩张造成产品滞销的危险。另外该钢铁企业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用人制度体系,从低效能、“大锅饭”的终身制向现代职业人经理制度以及聘任制结合的方式进行过渡,淘汰与分流不合格的员工,保证该企业的生产活力,彻底摒弃平均制,试行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引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从人才的管理角度激发创新活力,保证人尽其用,争取做好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儿,这样资金、人力资源的重新科学分配,使得企业切实提高了经济效益,不仅扭亏为盈、当年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提高了5%,并且一次性还清了5年期的银行贷款。另外,制度创新也不容忽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企业想要经营的好就要为企业制定出一系列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制度,不断创新,在企业日常活动过程当中灵活运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就是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存在很大一部分企业他们不善经营,仍然采取粗放式的管理办法,这样的管理不仅效率低下,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是十分有利。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制度。以美国的煤矿企业巨头Consol Energy为例,其煤矿遍布美国20余个州,年生产量500万吨左右,但生产人员不足300人,而同等规模产量的国内矿井,最少也要3000人以上,而且美国煤矿企业的经营利润也远高于国内同行,且由于美国煤矿企业工作人员数量少,绝对工资更好,待遇更好,生产积极性也越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而反观国内则工作效率低下,煤炭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安全事故频发。如上即使企业间的差距。我们既然知道了差距,我们就要迎头赶上,首先我们要革新我们的生产设备,虽然暂时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作为长久来看其带来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其次,我们的管理人员在制定任何企业制度时要为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作打算,不能仅仅在其位谋其政,更要在其位谋更长远的政事。最后,企业的管理不仅在于管理者,更在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魂,我们要让一个企业的文化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控制生产成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企业发展虽然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和伟大的进步,這样的经济体系所带来的低能耗、高产能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为企业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带来无穷大的能量。

第四,提升企业形象。众所周知,企业的形象就是企业的一张名片,因此我们在做产品营销的环节当中,在对企业产品进行营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企业形象,一个企业只要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那么它的产品就能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加分,就会为后期的产品营销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间接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革委.内部资本市场视角下的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 安徽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商屹.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J].石油科技论坛,2006.4.

作者:王爱君

第二篇:经济文化两方面共建深圳品牌

深圳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构建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一环。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体现了深圳积极因应国际国内新形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引领与创新驱动的前瞻眼光,也体现了深圳自觉对接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在全球经济坐标系中谋求更高位次的先锋气质。那么,在深圳“四位一体”的发展逻辑链条中,品牌战略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又该如何进行战略目标和战略体系设计?深圳的品牌培育、品牌建设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在战略推进中又该采取什么样的路径?

构建品牌名城

品牌是经济竞争发展到一阶段的产物。在过剩经济、产品同质化和消费行为日益追求品质的情况下,商品的品牌价值被不断突显。比如,品牌所蕴含的消费体验和认知、情感性价值、持续获利价值、信誉保障作用、资本价值、文化载体价值等等。品牌成为一系列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集合体。同时,品牌的概念不仅仅被应用于单一商品,同时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行业、城市、地域甚至国家。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以一系列奇迹见证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如何保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如何以特区的担当与作为践行国家战略,并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如何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向顶级城市挺进?深圳选择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即“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树立深圳信誉,提升深圳质量”,形成标准、质量、品牌、信誉的联动推进。这一思路把财富积累与城市发展引入了新的航道。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品牌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增强深圳的创富能力以及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从而使深圳在全球的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大为增强,特别是会有效提升高端要素和综合性战略资源的配置能力,比如有效吸引国际组织和机构、世界级企业总部等等。

这也是品牌培育、品牌建设的内在规律体现。从长期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更深刻、更内在、更持久的力量。因此,在进行品牌战略目标设计时,就一定要把经济和文化共冶一炉。打造诚信深圳,完善信用体系,使深圳品牌、深圳信誉成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深圳智慧型、力量型、进取型、创新型文化的亮丽名片。通过树立城市品牌和信誉,凝聚深圳创新、自强、诚信、合作的文化共识,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从而使深圳成为有竞争力和话语权的世界名城。

品牌战略的实施,既是城市经济拓新发展的进程,也是城市文化成长升华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建立多级梯度品牌发展体系,使商品品牌、个人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交相辉映,全面嵌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

开放包容起点高

深圳品牌建设不仅起步早,而且起点高。深圳成功地以產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经济的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了华为、中兴、腾讯、平安、招行、比亚迪等蜚声中外的深圳知名品牌。深圳还成功创建了内衣、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黄金珠宝、移动电话、时尚眼镜、时尚服饰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这些国内外的品牌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品牌群体,在全市品牌建设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城市,深圳有着开放包容、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和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创新要素在不断集聚。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在内生动力和外在助力协同作用下,凭借人才培育、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市场拓展等环节开发培育了一大批自主品牌。这些自主品牌凝聚着质量、标准、信誉、创新、服务和文化等多种要素,体现了企业抢占高端价值链的发展意愿,体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文化内涵。

深圳的优质品牌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如截至目前,大疆创新先后获得《纽约时报》《福布斯》《Fast Company》《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等国外权威媒体的一系列荣誉和奖项。大疆创新已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公司产品约80%的销往海外,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根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2年至2015年间,深圳品牌培育共资助企业542家次(含一家企业多次受资助情况),资助金额共计39188.60万元。

和发达国家差距待缩短

和发展国家相比,深圳品牌建设仍有较大差距。比如,美国品牌突显了创新驱动。德国品牌则以质量取胜。德国品牌建设堪称“逆袭”典范。二战后德国把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德国制造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沿,经济实力独占欧洲鳌头,德国工业4.0更是全球先进制造业追逐的目标。西门子电子、博世智能、汉高化工、徕卡相机、双立人刀具、唯森啤酒等一大批德国品牌成为世界公认的信誉象征和质量保证。日本品牌传承匠心文化。日本品牌质量连续多年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其显著特点就是坚持诚信,对用户负责,许多百年老店都是把信誉摆在利润之上。由此可见,深圳品牌如想畅行全球,必将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厉目光和严峻挑战,其技术、管理、营销、服务水平和理念内涵都有待大幅提升。

深圳品牌还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品牌建设工作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多龙治水、各自表述、各有侧重,导致临时性、应急性的短期安排较多,缺乏全面的、长远的品牌战略工作总体规划以及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此外,深圳还缺乏经济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共轭效应,缺乏协同联动的品牌培育工作机制,缺乏配套的品牌发展引导政策等。

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力

深圳应明确品牌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既要从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优化服务等生产经营的角度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也要着力开掘品牌建设中所必需的独创精神、工匠精神、诚信精神、城市特色等文化内涵。树立优质的城市形象,培育富有深圳气质、深圳魅力的自主品牌。

同时,还应激活企业行业的主体作用,引导行业企业围绕文化、创新、质量、信誉等品牌形成要素,提升品牌内生发展能力,举全市之力共同擦亮深圳品牌。

深圳有关部门要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出台品牌激励政策,健全品牌保护法规,着力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以企业品牌培育为抓手,推行更高质量标准,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搭建具有公信力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体系,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品牌培育建设提供基础和环境保证。

在鼓励国际机构合作,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多级梯度品牌发展体系,使商品品牌、个人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交相辉映并彼此互利。品牌建设全面嵌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立足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定位,大力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提升深圳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不仅如此,还应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增强聚焦效应。建立科学的品牌培育管理品牌评价认证体系,开展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工程,重点扶植在文化、治理、质量和信誉上达到世界级水平的顶级品牌。组建企业品牌联盟,共同打造深圳品牌集群。

加强城市品牌传播和品牌营销,倡导自主品牌消费。提升深圳在全球的信息集聚、交换和扩散能力,宣傳推广本土自主品牌,提高深圳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结合文博会、高交会、读书月、深圳国际设计周等高端赛事、重大文化与展会活动,策划建立一批深圳品牌展示平台、体验中心,提升深圳品牌的知名度。参照深圳“创客之都”“志愿者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等文化名片,着力打造“品牌之都”。

最后还要建立品牌人才队伍,加强品牌文化研究,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建构。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站在更高的角度观照品牌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着力培育建构品牌管理、品牌设计、品牌策划营销、品牌研究人才队伍,制定激励政策,搭建品牌文化交流平台,深入开掘品牌所凝结的文化要素,使深圳成为品牌文化的引领者和策源地。

在深圳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的发展逻辑链条中,标准是基础和先导,质量是核心和根本,品牌是表征和精华,信誉是认同和保障。对深圳而言,品牌既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又是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名片。品牌战略的实施,不仅使经济发展步入了新航道,而且更为深圳提升城市精神、凝聚文化共识带来了丰富契机。经济和文化将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深圳的城市营销。纵观深圳的经济发展,每一步前行都伴随着文化观念的集成创新。深圳的品牌培育和建设,将深深嵌入城市的文化脉动,丰富和发展深圳的文化品格;深圳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新锐进取的文化性格,也必将为深圳的品牌建设提供内在的动力源泉。

作者:苏艳丽

第三篇:浅析增值税转型中经济方面的法律意义

【摘要】众所周知增值税税收在我国始终占领着龙头地位,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是从根基上动摇了税制体制,使我国税收体制更有利于基础类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长足发展,之所以进行转型是因为较之前的增值税模式在取消地区及行业的限制以外,还进行了两方面改进:一是对于企业新购进设备的进项税额会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而不再像以前一样购后退税;二是以前的购入设备时会受增值税增量的限制而改革后会使这一状况得到改进,从而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法律;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和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的改革背景

1.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举措。增值税转型的模式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在对货物和劳务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前提下,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其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2.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及原因

(1)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对于我国的情况来说,1994年的增值税法的制定的生产型增值税对于当时投资过热、税收不足的情况起到了恰当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不合时宜的缺点也慢慢的暴露在我们面前,最为突出的就是生产型增值税将导致重复征收企业的税负,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特别是机械进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时根据生产型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并没有彻底完整的实现退税,这样必将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提高,经济收益的降低。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价格来弥补高昂的增值税,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以及日后的发展前景。

(2)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生产型和消费型增值税之间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企业本计税期间购入一固定资产,需要到税务部门交税时需要用哪个计税方案来缴纳税款。前者系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支出免征增值税即将机器价款不计入征税基数而不予抵扣,而转型后的消费型增值税,对于价款征税是准予抵扣的。因而增值税转型改革:体现着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激励。之所以要做这样的“转型”改革,是因为生产型增值税制的产生是基于我国当时的立法背景以及其经济基础。众所周知,生产型增值税制诞生于1994年。在那个时候,过热投资通胀消费和经济短缺,税收等方面的财政收入不足、在国民GDP所占比重不高等。那时的税制改革,自然要被赋予抑制通胀、减少泡沫经济的任务。但是经过十几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为经济发展而因地制宜地出台了许多较为细致的规范性文件和地方规章,这种立法的初衷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立法的混乱。且这种增值税模式在经济上也逐渐暴露出很多的弊端,若要与经济环境相配套,我国增值税就迫切需要较大范围的深刻改革。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克服了通货膨胀和短缺经济的矛盾,我国国际市场的发展反倒彰显出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供过于求。所以,当前我们所须追求的目标,是扩大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从而适当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立法方面,实施这一改革也有利于打破原来法律的混乱,促进法制环境的统一性、科学性和稳定性。

(3)增值税转型试点成功。2004年9月起国家首次启动了对东北三省、内蒙古五市及四川汶川和大连市的增值税改革。这次改革共认定东北三省增值税转型企业40306户,占东北三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登记总户数的32.2%。之后,2007年5月国家又将增值税改革的试点扩大到中部六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到2007年底,试点地区的增值税抵退额达到了34.5个亿,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成功的实践证明了:增值税转型既不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混乱超额攀升,也没有对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影响。相反,改革会在推动产业升级、设备更新以及扩大投资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政府利用法律手段调整宏观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

(二)增值税转型的影响

1.增值税转型立法的立法目的及其价值

一门法律的产生必须跟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社会需要所吻合,且一门法律从制定完成后的投入实施并不是其终了模式,法律的立法目的就是要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发现其欠缺,不断修正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样的立法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往往体现在:效率、公平、正义、实用等方面,增值税法作为一部利用率极高,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法律,其价值与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从法律角度看,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的是它自身的“间接税”特性,这一定位决定了它的效用性是摆在首位的,只有用法律的准绳来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活力,可起到激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作用,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从而确保整个产业链上的受益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也就必然会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平稳昌泰。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主要靠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增值税转型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刺激企业领导层加大研发费用的积极性,促进技术的升级换代,为企业赢得市场优势奠定良好基础。

2.增值税转型立法的立法措施及其意义

我国1994年版的增值税征收条例中规定的征收办法错综复杂、条理不清,很不利于使用,甚至有些条理的理论性过强,在实用中基本没有可以应用的地方,早已名存实亡。所以,我们在转型时期,有必要在立法是注重计税技术的整体改进,在设置上更体现出法律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涉及技术的方面更关注法律的协调性、关联性、合理性等方面,对于某些不合时代步伐的条文,可以大胆的删减与修改,这样会更利于广大使用人的学习应用。

另外,出于增值税实用性方面的考虑,立法者不能闭门造车,要集思广益,积极听取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工作者的建议,结合国外的经济学方面的立法与税法方面的相关理论,争取制定出来的法律成为一部科学全面、简明实用的增值税法。

3.重整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促进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增增税转型将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恢复企业和公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促进国内消费重振。企业负担减轻之后,企业发展的动力得到一定程度激发,企业的发展得到更为宽松的发展投资环境,再加上税负降低带来的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可提更多工作职位,降低失业率,也将提高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增加国民收入。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在法律方面的影响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凸显减税效应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实施减税战略的措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宏观经济。而直接受益者,享受减税优势的是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应纳税额/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构成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而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直接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从而抵减当期应纳税额,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之转型前会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增值税转型直接推动企业技术变革、设备更新,进一步激活企业创造力。

(二)对增值税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在增值税转型后当企业购进或者某些工业企业自制固定资产时由原先的不予抵扣增值税改为按企业消费情况进行抵扣,这样会缩小增值税需纳税额,进而带来增值税收入的减少。但从长期来看,消费性增值税可以使企业购入新的生产设备在纳税时的予以扣除增值税额,这对于多以技术密集型为支柱的大型企业扩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快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信对许多僵化的国有企业也带来了福音,可以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对于提高国家的纳税收入也必然会水到渠成。

(三)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为基数的。因此,转型后,增值税收入的减少也会带来两者的同向变动。按法定税率计算,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会比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少,则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会同比例减少。因此,增值税转型将减轻企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实际负担。如表可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及其配套政策后应缴纳的城建税及教育税附加与转型前相比也相应减少了3.651亿元。

参考文献:

[1]王燕红.浅析增值税改革及征管和核算中存在问题[J].现代商业,2009.

[2]赵燕.增值税转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J].经济导刊,2010.

作者:李慧

上一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审计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