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不寐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医内科不寐范文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一.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肺--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鼓桔梗汤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eirui)汤化裁

二.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壅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五.心悸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氺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化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六.胸痹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舒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七.不寐

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八.癫狂

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加减

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铂养心丹

九.痫病

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胃病

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 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十一. 呕吐

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

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 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

十二.腹痛

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蕴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 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

十三.泄泻

寒湿內停—--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减 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药方加减

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

十四.痢疾

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减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减

十五.便秘

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 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

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流丸 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加减

(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加减

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 (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 十六.胁痛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

十七.黄疸

1.阳黄……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减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胆俯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加减

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减

2.阴黄…..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十八.积聚

1. 聚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 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加减

2. 积证……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淤汤合六君子汤 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十九.鼓胀

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 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郁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阳虚氺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二十.头痛

1.外感……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

3. 内伤…….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 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精亏虚----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二十一.眩晕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十二.中风

1.中经络…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加减 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加减

2..中脏腑…..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加减 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加减

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二十三.水肿

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脾加术汤加减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湿热蕴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 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二十四.淋证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 -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加减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二十五.郁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 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

二十六.血证

1. 咳血

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加减

2. 吐血

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虚---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3. 便血

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加减

4. 尿血

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脾不充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加减

5. 血衄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减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二十七.消渴

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贵肾气丸加减

二十八.痹证 1. 风寒湿痹

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 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

2.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3. 痰瘀痹阻---化痰行瘀,**痹通络—双合汤加减

第二篇:中医内科 方歌

如金解毒散 《证治准绳》

如金解读柏栀芩,枯草黄连热毒侵肺痈毒盛气血壅,化瘀消痈此堪斟

生姜甘草汤 《备急千金要方》

生姜甘草人参枣,益气生津温肺好 化浊降逆除痰涎,肺瘘虚寒效最高

桔梗杏仁煎 《景岳全书》

桔梗杏仁煎煮汤,胶冬银贝二草尝 枳壳百合红藤入,肺痈脓溃服之良

越婢加半夏汤 《金匮要略》

越婢又半夏汤,甘草大枣与生姜 石膏加入泄肺热,麻黄佐之平喘良

白及枇杷丸 《证治要诀》

白及枇杷藕节连,蛤粉阿胶生地全 凉血止血兼保肺,肺痨咳血服之蠲

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 甘遂半夏芍药甘,饮留肠胃心下满 用凭相反相激力,除痰化痞水饮蠲

四味回阳饮 《景岳全书》 四味回阳人参姜,甘草附子用之良 泽泻更助通下力,行气逐瘀效非常

神术散 《医学心悟》

神术散中砂藿香,苍陈草朴六味当 呕吐泻痢时疫气,燥湿健脾辟瘟瘴

四七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七后朴大枣姜,苏叶茯苓半夏襄

降逆化痰开郁气,痰湿交阻也可尝

加味清胃散 《张氏医通》

加味清胃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连翘犀角生甘草,清胃凉血又除斑

滋水清肝饮 《医宗己任编》 滋水清肝饮六味,柴芍山栀枣仁归 肝肾阴方得培补,滋肾清肝两功备

槐角丸 《丹溪心法》

槐角丸中地榆防,酒糊为丸枳芩当 清肠止血兼消肿,温蕴大肠痔瘘疮

当归龙荟丸 《宣明方论》

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青黛木麝香 肝胆火盛急攻下,疏肝行滞切莫忘

第三篇: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要点总结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1.鼻出血1)邪热犯肺: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3.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4.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5.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实证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2.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食厥和中消导-神术散合保和丸

4.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1.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2.虚证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十、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第四篇:中医内科笔记9

第七节 中风

一、定义: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不利为主证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涡斜等症状

二、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论述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唐宋以前:认为“内虚邪中”以外风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湿痰生热”王履:“真中风”、“类中风”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李中梓:“闭证、脱证”

4、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5、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

三、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有关。

2、病理因素有虚、火、气、血、风、痰六端。

3、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4、病理类型分中经络和中脏腑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中经络、中脏腑;中脏腑之闭证、脱证;闭证当辨阳闭、阴闭

(二)治疗原则: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闭证,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要救阴回阳固脱;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三)分型论治: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证: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证:镇肝息风汤

(2)中脏腑

1、闭证

31/51

1.1痰热腑实证:桃仁承气汤

1.2痰火瘀闭证:羚角钩藤汤

1.3痰浊瘀闭证:涤痰汤;见戴阳证者,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2、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合生脉散

(3)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解语丹

2、气虚络瘀证: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第八节 瘿病

一、定义: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二、源流::《庄子.德充符》有瘿的病名

三、病因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三)分型论治:

1、气郁痰阻证: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证: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证: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证: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第九节 疟疾

一、定义:

二、源流:

三、病因病机: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32/51

(二)治疗要点:袪邪截疟

(三)分型论治:

1、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热瘴:清瘴汤;冷瘴: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何人饮

加:耳鸣、耳聋

一、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治肝胆从实,治脾肾从虚,上宜清疏,中宜升补,下宜滋降。

(三)辨证论治:

1、肝胆火盛证:龙胆泻肝汤

2、痰火郁结证:温胆汤;痰多胸闷大便不畅,用礞石滚痰丸

3、风热上扰证:银翘散

4、肾精亏虚证:耳聋左慈丸;肾亏复为外风所乘,下虚上实,可合用本事地黄汤;肾阳不足,下肢清冷,阳痿腰酸,可用贞元饮送服黑锡丹;肾精不足,肝热内郁,用滋水清肝饮。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一、定义:水肿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严重者可以伴有胸水、腹水。

二、源流:

1、《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 水”。水肿的治疗,提出“平治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

2、《金匮要略》张仲景称为水气,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治法。

3、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阳水、阴水。治疗上倡导温脾暖肾,开创了补法。

33/51

4、《仁斋直指方》创活血利水法。

5、《医学入门》提出疮毒导致水肿的说法。

三、病因病机:

1、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2、病理因素有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3、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

4、病理基础以阳气虚损为主。

5、病理转化以阳转阴、实转虚为主,虚中夹实临床多见。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三)分型论治: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湿热久羁,化燥伤阴,用猪苓汤

(2)阴水

1、脾阳虚衰证:实脾饮

2、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节 淋证

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源流:

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2、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3、《诸病源候论》概括了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论述了石淋的成因。 34/51

4、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5、《景岳全书》认为寒热虚实都有,完善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三、病因病机:

1、病位:肾、膀胱,与肝脾有关

2、基本病理: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3、病理变化:热淋: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血淋: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石淋:湿热煎熬尿液,形成砂石;膏淋:湿热阻滞,脂液不循常道;气淋:肝气郁滞,气火郁于膀胱;劳淋:久淋伤正,湿热留恋

4、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证——湿热、气滞;虚证——脾肾不足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三)分型论治: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

3、血淋:小蓟饮子;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用知柏地黄丸

4、气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解分清饮;脾肾两虚,气不固摄,膏淋汤;偏于脾虚中气下陷,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用七味都气汤;偏于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

6、劳淋:无比山药丸;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第三节 癃闭

一、定义: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常因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致。癃: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慢。闭: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欲解不能,病势较急暴。

二、源流:

1、“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篇》:

第五篇:中医内科护理病历

《护理管理学》考试要求

护理管理学作为一门选修课,期望学生除了通过听讲课视频学习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外,更期望学生能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积极主动去思考管理学原理及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护理管理学实行的考试形式采用提交文章的形式。文章要求如下:

1、文章内容

文章由学生自拟题目,要求必须与护理管理学视频课件所授内容有关,否则视为不符合要求,不予判分。

所拟题目的举例参考: 可拟为“……..护理管理实践体会”,“……..护理管理实践总结”,“………护理管理读书体会”,“………护理管理读书汇报”等等诸如此类。

2、文章提交形式

文章提交形式采用电子版提交方法,提交时间学期结束前一个月。

3、文章格式

文章题目要求四号黑体字,位置居中,其他内容要求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1.5 倍。字数1000—2000。

4、文章评价形式

老师评阅文章后给予及格或不及格成绩。

文章提交要求:考试期间将纸质材料提交到学习中心,同时在规定时间内网上提交电子文档,二者必须同时提交方能有效。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读书体会 护理管理现代化是整体建设、有序推进的过程。只有提高在全体护士中形成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在思想上重视护理现代化,在实践中注重反馈和调整,才能有效地推进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现将我在骨科实践学习到的实施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的体会介绍如下:

物品的规范化管理:骨科患者病种多,病情重,因此,急诊多,大型手术多,护理人员相对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严格按照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物品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用物均定点放置,所有药物及用物有标准化基数,每天由专门护士清点并按要求填写及交接。病房所有物品及药物均分类存放于柜内,柜外贴有明显的标签,便于实习生存取。护士长起监控作用,及时督查,通过权力下放,达到全员参与,增强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及彼此的信任感,工作起来更自动自发,更能相互合作,不会因缺少物品而影响工作效率。时间的管理:在患者多,护理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必须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在排班时,充分考虑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扬起长避其短,健康宣教、病历书写由责任护士担当,主班护士选择动手能力强、电脑操作熟练地低年资护士担任,同时以满负荷为原则调整各岗位职责.根据科室工作量、护士在位及成员搭配等情况,实行“备班制”,如遇到突发、重大、抢救、特殊事件时,备班护士必须在30分内到达,这样既加强了每班护士的力量,又满足了护士的合理需求及休假。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既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又能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对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和增强科室的凝聚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体系:坚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对患者采用人性化称谓,每天提供住院费用清单,发放出院复诊联系卡等。护士长平时利用早会加强护士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的思想教育,要求每位护士要以饱满、热情、积极、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使各种护理活动由原来的被动

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使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个性话和人性化特征。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

加强医护合作:每天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医护纠纷和护患纠纷。比如有些患者往往在分别面对医生和护士时所说的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因为“重医轻护”,会把在就诊中产生的矛盾转移给护士,一起查房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而且可以更快地把患者的基本情况反馈给主治医生,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减少护理差错。

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文书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是医疗公诉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应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护理文书书写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除护理记录外,还包括体温单的记录和一些数据记录、给药医嘱执行签字记录等,这些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护士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法律文书。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一定要加强责任心,转变工作观念,重视对护理文书的书写。因为认真、准确、及时、全面的护理书写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护士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我科注重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的能力,组织学习相关的护理书写规范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

有人说一切落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念的落后,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临床护理管理者,不能单纯的凭着经验来管理,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更新观念,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次学习,我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所学的新理念和新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带领自己的团队,切实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为每一位病人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为我们的护理工作的进步而努力!

上一篇:折纸教案中班范文下一篇:做阅读点灯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