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直属办学点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2023-02-20

高职院校具有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 建立以校、系二级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 因此实行二级教学管理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在这项改革中, 各校因校情不同而在具体的操作方法、运行模式上也有不同。本文拟通过对所在学校二级教学管理实施情况作一定研究, 旨在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关系, 完善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真正实施教学管理重心下移, 明晰职责, 分级管理。保证校级教学管理整体性、协调性的前提下构建以系部为基础, 科学、规范、责权利相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1 实行校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 高等教育管理大环境的改变, 客观上要求各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高职院校发展突出表现为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 人们对高职院校的界定也越来越强调其内涵评价, 即在学科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 更重视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决定的整体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为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课, 同时也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 建立完善的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深化校系二级管理改革, 明晰校系责权利, 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其次, 办学规模扩大及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 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给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 给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有效管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学校如果沿用传统的学校教务处集权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显然不利于实现有效管理、不利于因材管理。实行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机制, 缩小校级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跨度, 赋予系部更多的教学管理自主权, 提高管理效益。并且, 根据办学层次多元化, 开办专业多、涉及学科门类多的实际情况, 也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 构建出适合于本校特点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再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组织机构为主体, 以教学工作为对象, 以实施管理职能为内容,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工作过程。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能减少管理层次, 提高管理效能, 改变学校集权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方面可使教务处将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学校各种教学制度、教学质量的监控提升和为各系部做好教务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 使系部更多获得管理的自主权, 系部通过围绕本系的教学工作, 按照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 自主安排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拓宽专业口径, 开展专业方向分化,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认真组织教学实施, 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 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 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机制, 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办学的良好机制, 是适应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2 透视我校实行的二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中间环节多, 管理效率低

在普通高职院校的直属办学点实施校系二级教学管理的特点有别于普通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普通高职院校由单一的校系两级体系构成, 系部教学工作相对独立。而对于其所属的直属办学点而言, 其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如图1所示。

从图中不难看出, 在直属办学点整个教学管理上, 中间环节多, 工作层层布置, 再层层上报、汇总。班主任的工作系部要核查, 上报到教务处后教务处又要核查, 重复劳动多, 且时间拖得长, 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高职院校教务处的工作均是按年级而不是按专业布置的, 这给直属办学点教务处带来极大的压力, 每项工作均涉及到所有系部。显然普通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合直接应用于直属办学点。

2.2 管理过程关系模糊

直属办学点和其系部作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主体,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各不相同。二级教学管理要求明确学校和系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体现教学管理组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 这是建立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基础。然而, 事实并不如此, 尽管我校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但是, 旧的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旧体制的影响还在, 学校和系部在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着相互关系没有理顺, 责权划分不够明晰,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教学管理仍然是教务处在管, 各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者相当于教务处的派出人员, 即目前的二级教学管理并非真正的二级教学管理, 有些工作纯粹是外行指挥内行, 这给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极大束缚, 还是习惯于“事事请示, 时时汇报”的被动式管理, 制约了系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能充分发挥系部职能。

3 构建普通高职院校直属办学点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的思路

3.1 建立直属办学点教学管理网络

如图2示, 直属办学点的教学管理网络图。教学管理基本还是采取二级管理模式, 但与传统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又有所区别。总体思路是分工负责, 各司其职。但在分工的同时又要紧密合作。根据上级高职院校教务处按年级条线布置工作的特点, 为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效率, 在绝大部分的事务性工作方面办学点教务处可按年级直接作用于各教学班、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

3.2 明确直属办学点教务处和系部在教学工作中的管理职能

实行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首先要理清的问题就是校系的教学工作管理职能, 否则就会出现职责不明, 互相扯皮的现象。

直属办学点教务处教学管理职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职能专管部门, 着眼于落实上级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 并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制定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实做好各系的服务支持工作。⑴负责拟定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全校性的各种教学文件、工作条例和教学用表;⑵负责全校各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学计划的审核, 抽查其执行情况;⑶负责全校教学资源的共享调度和教学用房的调配、安排;⑷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负责落实, 组织教学抽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反馈, 开展各类教学评估和评优, 指导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教改研究工作并组织经验交流, 负责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及推荐工作;⑸负责统计各类统考试卷订单, 组织全校性的各类考试工作。负责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工作;⑹协助人事部门开展教学及实验室人员的定编、考核和聘用新进教师工作;⑺负责审核各系学生实习计划及实习经费的使用计划, 抽查督促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 负责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及审批, 组织校领导和各系与校外实习基地订立协议;⑻负责所有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布置毕业生的毕业作业并负责抽查, 核发学生的毕业证书及与专业培训有关的证书、证明;⑼全校教材的采购和供应审批, 负责校内自编教材、讲义、教学参考资料的印刷、出版审批;⑽负责全校课表编排、调课、作息时间的拟定, 全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奖惩及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外聘教师课酬的核发;⑾负责与省、市校间工作协调, 教学文件的上传下达, 各类教学报表的汇总上交。负责对外合作办学的联络、审查及报批工作;⑿负责本单位的教学、教务文件资料和外来教学、教务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数据。

系部教学工作管理职能:主要落实好学校教务处布置的各项任务, 并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系一级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够及时、圆满完成。⑴落实学校和教务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⑵负责本系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规划, 制 (修) 定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报教务处, 审核后实行。负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检查, 协助教务处进行教学质量监控;⑶负责制定教学进程计划和开课计划并报教务处备案, 协助本系各教学单位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⑷负责本系的教学常规检查, 维护教学秩序, 组织本系开展教学检查、评估与实验室工作检查、评估, 组织教学教改研究工作和经验交流。负责组织各项公开课、观摩课, 示范课的教学组织, 组织参加上级院校、兄弟院校间的教学研讨。负责推荐优秀教学成果参加评选;⑸提出并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 制定实验室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设备清单, 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作及管理, 协助做好实验室评估工作;⑹负责申报和检查本系学生的实习计划及实习经费使用计划, 负责组织实施实习计划和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社会实践等组织安排, 协助各教学单位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联系有关单位, 建立实习 (实践) 基地, 并协助学校作好实践基地的评选推荐工作;⑺协助教务处组织期末考试的统一阅卷工作;⑻协助教务处做好教材建设工作, 选定每学期自开课程的教材并报教务处;⑼负责本系教学经费的管理使用, 负责本系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 教学场所的管理工作等;⑽负责落实本系教师教学任务和选聘教师, 负责本系外聘教师的聘用、本系青年教师的指导等工作;⑾负责本系教学文件资料、外来文件资料和教学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负责本系教学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3.3 齐心协力, 相互配合, 提高素质, 优化队伍

首先校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只是分工不同, 并没有高低之分, 许多工作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每位教学工作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自身责任的重大, 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故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 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 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再次学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 调动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优秀的教学工作管理人员脱颖而出, 使之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4 结语

实践证明, 目前普遍被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是一种能解决办学规模扩大、保证教学管理运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但尚无统一模式可套用, 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实现教学管理职能转变, 调整工作重心, 提升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了实行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依据笔者所在学校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体制的特殊性, 透视了目前所采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进而, 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高职院校直属办学点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新思路。

关键词:办学点,教学工作,二级管理,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 周敏, 等.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5.

[2] 潘启富.高等学校教务的分级管理[J].高教论坛, 2004, 03.

[3] 邱文教, 潘晓卉, 陈怡.构建适应信息化要求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J].江苏高教, 2003, 06.

上一篇: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初探下一篇: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