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的改进

2022-11-28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 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 以达到补充能量和水分、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增加血容量、治疗疾病的目的[1~2]。但在临床上, 反复的穿刺及穿刺在视觉痛觉上的反应易导致患者的耐受力降低, 这就要求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 尤其是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及不易合作的小儿患者。我院在原有基础上, 对传统静脉输液技术进行改进, 效果良好。具体操作方法及效果评价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 男136例、女64例, 年龄在4~83岁。200例患者为随机抽取, 分为2组, 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中一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穿刺、拔针, 另一组按改进法进行穿刺、拔针。其中传统方法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操作, 2组患者除对照步骤外, 余操作步骤相同, 静脉输液部位为四肢远端的浅静脉。

1.2 具体方法

1.2.1 护理评估

(1) 患者的年龄、病情及意识情况; (2) 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 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充盈和管壁弹性情况。

1.2.2 操作准备

(1) 环境准备:清理探视人员, 关闭门窗, 调节室温; (2) 患者准备。排大小便, 取舒适卧位; (3) 用物准备:注射盘、一次性无菌输液器及输液针头、止血带、止血钳、胶布、药液、小垫枕、无菌敷贴 (必要时备加压加温装置、夹板及绷带) 。

1.3 护士准备洗手、带口罩、备齐用物

1.3.1 操作要点

(1) 洗手、带口罩、备齐用物, 核对床号及姓名, 向患者解释输液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排大小便, 并取舒适体位; (2) 核对液体及药物, 检查药液, 确认无问题后按医嘱填写输液标签。常规消毒后按医嘱加入药物, 检查药液质量有无问题及输液器的完整性、有效期。将输液器插入药瓶瓶塞至针头根部, 包装袋保留在输液器上。 (3) 再次核对, 并确认患者体位舒适。 (4) 常规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 用止血钳将输液器固定于输液架上。 (5) 选择静脉, 放小垫枕于穿刺部位下方, 准备无菌敷贴、胶布, 扎紧止血带, 嘱患者间断握拳、松开至血管充盈, 并五指并拢,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再次确定输液管内无残存气泡。取下输液器, 用止血钳夹住针头的针柄, 去掉护针帽, 操作者左手拇、示指分别固定患者穿刺部位两边, 以虎口绷紧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拇、示指持止血钳, 小指将输液管对折夹紧, 针头呈10°贴近穿刺部位皮肤。右手略向下用力, 以手向下的顿力将针尖按入皮肤, 进皮后沿静脉走向持续皮下潜行, 见回血后右小指松开, 回血通畅后松开左手, 以左拇指固定针柄。 (6) 松开止血钳、止血带, 以无菌敷贴常规固定针头, 并在针柄外再固定一条稍长的胶布, 防止敷贴松脱 (昏迷或不合作患者以夹板固定) , 根据病情和医嘱调节滴速。确保患者舒适后整理用物。 (7) 输液毕, 关紧输液导管, 保留保护针眼的敷贴后除去所有敷贴及胶布, 右手拔出针头的同时, 左手拇指按住针眼片刻至无出血。 (8) 询问患者, 无特殊不适后清理用物离开, 将一次性用物按相关原则毁形。

2 讨论

静脉穿刺无痛技术的关键所在, 就是在穿刺环节上减少对神经的直接刺激, 以达到无痛的目的。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 传统穿刺易损伤皮神经, 造成疼痛。改进穿刺则避免了针尖对皮神经的直接刺激, 故能在穿刺环节上减轻患者的痛感。

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 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 以达到补充能量和水分, 维持水和电解质碳碱平衡, 增加血容量, 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在临床上, 反复的穿刺及穿刺在视觉痛觉上的反应易导致患者的耐受力降低, 这就要求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 尤其是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及不易合作的小儿患者。我院在原有基础上, 对传统静脉输液技术进行改进, 效果良好。

关键词:静脉输液,应用,改进

参考文献

[1]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254.

[2] 曹允芳, 许翠萍, 邢爱红.临床护理技能[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200~202.

上一篇:脱贫攻坚道路中文化扶贫的路径选择——以甘肃为例下一篇: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