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操作的几点细节问题分析

2022-09-11

在护理工作中,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项常用而且重要的给药途径, 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十几年, 在小儿静脉输液操作方面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现将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 除按操作规程外特别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细节问题介绍如下。

1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护士应根据补液原则、病情需要以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以达到输液的最优效果。

2 合理使用静脉

由于小儿静脉较细, 加之小儿不配合, 穿刺成功率低, 所以静脉输液时护士应根据输液时间长短、用药疗程及小儿配合程度, 合理选择粗直, 易固定的静脉, 同时要保护好静脉, 以便下次使用, 并选择适宜型号的头皮针进行穿刺, 最大程度提高成功率, 减轻小儿痛苦。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这样可相对延长病人静脉的使用寿命, 减轻病人的痛苦及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输液完毕拔针时用无菌棉签或输液贴本身附带的棉片在穿刺部位的针眼及前方处按压, 力度以局部皮肤不凸起为宜。按压部位切不可反复揉按, 以免形成局部血肿。

3 操作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护理人员的语言和表情, 对小患儿和蔼可亲, 多表扬鼓励, 暗示其勇敢坚强, 可借助临床小朋友的配合给予鼓励。操作时尽可能选择小号针头, 可相对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感, 减少皮肤和血管的损伤, 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护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4 胶布固定技巧

小儿静脉输液时不配合, 所以固定极为重要, 可以用5条胶布固定, 针柄、针眼各1条, 针柄下方向上1条兜住针柄, 皮针软管固定1条, 另有1条将皮针软管固定于小患儿的耳朵上, 这种固定方法有效防止了头皮针自血管脱出造成输液失败。

5 及时更换液体瓶

使用Y型双通输液器时, 在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旋紧调节器, 松开新瓶的调节器并调整液面, 直至液体滴入正常方可离开, 不可让病人或陪护人员自行换瓶, 以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是空气进入静脉, 造成空气栓塞。

6 用后物品需要保留

为防止护理纠纷, 保证护理安全, 对输完的空瓶可予保留当日的, 可供必要是查验用, 医嘱执行单应随病历长期保留, 若发生输液反应应将当时所拔的液体及输液器等一并保留备查。

总之, 儿科护士在小儿静脉输液时, 不仅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还要勤动脑, 勤思考, 多观察, 想办法, 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 为小患儿减轻痛苦, 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项常用而且重要的给药途径, 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 尤其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技术性要求更高。本文旨在通过交流, 达到促进儿科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细节问题

参考文献

[1] 于瑞花.不同进针长度行静脉输液时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 2000, 14 (4) :168.

[2] 胡庆华, 王俊瑞.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J].山西护理杂志, 1998, 12 (5) :202.

上一篇:中小城市水污染及短缺的防治对策下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渗漏及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