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和社会服务需求表

2022-11-23

第一篇:公共和社会服务需求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督导表

XX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表

被督导单位: 负 责人: 联系电话:

一、建档质量:

1、个人基本信息: 完整 份,缺项 份,信息不符 份

2、健康体检: 完成体检 份,未体检 份

3、必检项目检查: 完整 份 ,缺项 份,未检查 份

4、健康指导与评价: 完全符合 份,不符合 份,未开展 份

二、健康档案真实程度情况:

调查 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 人、高血压 人、糖尿病 人、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各 人,真实有效档案 人,不真实档案 人

三、健康档案建立进度:

辖区人口总数 人,已建居民健康档案人数 人,完成比例 %。

四、慢性病随访

调查被建档 高血压 人、糖尿病 人、精神病人健康档案 人。 按时随访: 高血压 人、糖尿病 人、精神病人健康档案 人。 未按要求随访: 高血压 人、糖尿病 人、精神病人健康档案 人。 未进行随访: 高血压 人、糖尿病 人、精神病人健康档案 人。

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字): 时间:

督导员(签字): 时间:

第二篇:产业从业人员公共服务需求调查

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产业工人子女幼儿教育资源需求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学区房划分政策的实施,许多工人面临着孩子择校的难题。尤其是大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工人,居住在离厂房较近的小区内,根据学区划分,只有少数几所条件较差、与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的小学和幼儿园,孩子在幼年时期的受教育水平得不到保障。然而搬迁到市内的房价和交通成本都很高,对于薪资收入一般的产业工人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无法赢在起跑线上,成了产业工人心头的难题。

本调查着眼于经济开发区第二产业工人对子女受教育资源的需求,总结出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政府应当进行的经济开发区内各项教育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旨在提高第二产业工人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人本身的职业技能,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均衡化。

二、调查目标

全面调查工作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二产业工人所育的幼年子女受教育水平现状、对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从中分析得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幼儿教育现状和需求的具体内容,为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三、调查对象

(一)问卷对象:经济开发区内各企业抽样得到的500名第二产业工人中,育有儿女的人(儿女年龄低于13岁)

(二)访谈对象:抽样问卷中随机抽取10份

四、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从以下10个企业中平均抽样:装备制造业—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家电电子—海尔、长虹、美菱;日用消费品—联合利华、统一;电子制造业—联宝、捷敏。每个企业按员工年龄,从25岁以上人群中,随机抽取80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

(三)深度访谈

五、人员组织及安排

(一)成员人数:10人

(二)问卷发放、回收:10人(奔赴10个不同的企业,每个人带50份问卷)

(三)访谈:10人(每个人负责1个人的访谈,共访谈10人)

(四)数据录入:10人(每个人80份,即各自取样带回的问卷)

(五)分析数据:5人

(六)访谈总结:5人

(七)汇总结题:10人

六、时间进度安排

(一)与企业与政府沟通交流:大约10天

(二)问卷发放:第一天

(三)问卷回收:第二天

(四)访谈时间:第三天—第七天(与工人约好时间)

(五)数据录入:第八天—第十二天

(六)分析数据:第十三天—第十八天

七、经费预算

(一)调查与访谈问卷:810份,81元

(二)路费:准备与政府和企业沟通100元,调查20(4*2)=160元,访谈20*6=120元。

(三)其他费用100元。共需约580元。

八、注意事项

访谈时间需要每位成员配合工人的时间

九、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____________

填写时间____________

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产业工人子女幼儿教育资源需求调查问卷

亲爱的工友:

你们好!我们是XXXX的在读学生,为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幼儿教育的水平,为各位工友的下一代提供更加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为政府提高本区幼儿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我们特意制作本份问卷,请根据您生活实际情况和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协助我们的调查,客观准确地填答以下这份调查问卷。

此问卷所有选择题,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单项选择,题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而且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不会对您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任何影响。调查中所涉及的个人信息,仅用于此次调查,不会泄露。谢谢您的支持!

A、基本信息部分

1.您的工作单位:

2.您的姓名:

3.您的联系电话:

(注:您的联系方式会严格保密,仅用于可能的关于问卷的进一步沟通)

B、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一、您的性别:1.男2.女

二、您的年龄:1.25岁以下2.26-35岁3.36-45岁

三、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专或本科5.硕士及以上

四、您是否结婚并育有子女:

1.是,有_____个男孩、______个女孩2.否

五、您目前的家庭平均每个月的收入:

1.2000元以下2.2000-4000元3.4000-6000元4.6000-8000元

5.8000元以上

六、您的配偶所从事的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

七、孩子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_

八、您孩子现在所在的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教育现状和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

一、您的孩子往返于幼儿园与家里的交通方式:

1.家长接送2.校车来回接送3.亲属朋友帮忙接送

二、您对自己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校园环境是否满意:

1.满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满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您如何看待曾经发生的幼师虐童时间:

1.校方若严格管理,则不会有此事件

2.担心孩子,需要经常去学校看孩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您与自己孩子的老师或班主任交流过吗:

1.没有2.有过,她找我3.有过,我找他们

五、您对自己孩子的当前受教育状况满意吗?

1.不满意2.比较满意3.十分满意

六、对于本区幼儿教育资源的发展,有何建议和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已结束,谢谢!

十、访谈问卷

针对第二产业工人对子女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对其教育的期待进行深度访谈

第三篇:北京市残疾人康复需求转介服务表

附件2: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需求转介服务表

转介单位(人):编号: A.被转介人填写

姓名:性别:年龄:所属区:联系电话:

B..转介部门填写

转介原因:

建议提供之服务:

□康复医疗:□检查诊断□白内障手术□矫形手术□其它(请注明)□康复训练:□视能训练□听力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

□职业技能训练□其他(请注明)

□辅具适配:□假肢 □矫形器□训练辅具□移乘辅具□信息辅具□生活辅具

□其它(请注明)转介机构/部门:联系电话:声明:此转介表已获被转介者同意

转介人签名:被转介人签名:转入服务机构/部门签名:日期:

附件2: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需求转介服务表

转介单位(人):编号: C.被转介人填写

姓名:性别:年龄:所属区:联系电话:

D..转介部门填写

转介原因:

建议提供之服务:

□康复医疗:□检查诊断□白内障手术□矫形手术□其它(请注明)□康复训练:□视能训练□听力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

□职业技能训练□其他(请注明)

□辅具适配:□假肢 □矫形器□训练辅具□移乘辅具□信息辅具□生活辅具

□其它(请注明)转介机构/部门:联系电话:声明:此转介表已获被转介者同意

转介人签名:被转介人签名:转入服务机构/部门签名:日期:

第四篇: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为了准确掌握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服务工作的需求,增强管理服务针对性,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广大流动人口服务,我们按照市计生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查表”问卷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发放了问卷500份,其中:男性182人,女性318人(未婚169人,已婚149人)。

二、调查结果汇总情况

1、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服务方面有需求的 53人,占 10.6 %。

2、子女教育就学方面有需求的62人,占 12.4 %。

3、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有需求的138人,占 27.6 %。

4、住房保障方面有需求的144人,占28.8%。

5、社会保障(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生育保险)方面有需求的 33人,占 6.6% 。

6、社会救助和帮扶方面有需求的21 人,占4.2 %。

7、法律咨询和援助有需求的35人,占 7 %。

8、社会治安、民主政治权利有需求的 14 人,占2.8% 。

三、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权益保障

根据调查结果,流动人口的劳动保障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多

1数流动人口都没有享受法定的休息日,超时工作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更谈不上每周两天休息、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待遇。绝大部分人没有签定劳动合同;一部分人不能按月领取工资,还有少数扣发工资的现象。此外,有些妇女不能享受孕期劳动保护。按照有关规定,雇主有义务向雇员提供相关的保险,如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女职工的生育保险等。但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缺乏起码的社会保障,享受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流动人口分别不到10%,这将使她们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对于劳动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缺乏本市居民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无法与户口为本地、在相同部门就业流动人口的劳动保障状况相比较,难以判断导致这种状况是由于她们的外来者身份,还是第三产业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本次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值得做进一步的深人调研,真正找准问题所在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便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此外,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面对的问题,如超时工作、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相应的保险等,还有一些流动人口特别要面对的问题没有在问卷中反映出来,如她们是否享受女工应有的劳动保障(即“四期保护”),如果她们怀孕了雇主会怎样对待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二)医疗卫生保障

由于缺乏医疗保险或用工单位的相应福利政策,经济问题是制约外来流动人口使用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少流动人口提出怕花钱多或因上班没有时间而不去医院看病。

调查结果反映出流动人口对社区中方便廉价的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到城市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不愿意把钱花在症状不明显、不影响工作的一般妇科病上。而上班的女工为了看妇科病请假可能也难以启齿。根据这些问题,有必要在流动人口中开展一般卫生知识和生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向她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应鼓励社区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功能,例如社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如何能够以负担合理的价格满足外来人员的基本需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也可采取简化看病手续、调整门诊时间等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时,这些流动人口大部分都没有医疗保险,因此可能会导致她们拖延看病治病。

(三)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

调查发现,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流动人口十分有限,拥有相应证书或曾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人则更少,说明在对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亟待改进。同时有不流动人口表达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如果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她们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参加培训活动。当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妇女的不同需求。

流动人口对相关的法律虽然有所耳闻,但是尚不清楚她们对

法律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了解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

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仍然是以家人亲属为主,她们在回答中提到最多的帮助来源是自己的家人(40.3%),其次是朋友(20.9%)、自己(18.9%)、政府(9.3%)、工作单位(6.1%)。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婚和未婚的妇女有较多差异:更多的已婚妇女得到家人的帮助,而未婚妇女则更多提到朋友的帮助。总的来说,当地政府和工作单位在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方面还没有起到主要作用。此外,一部分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生活方式缺乏认同感也是影响她们参与现住地社会生活的障碍。

(五)流动人口自己反映的困难

除了以上发现的问题之外,还有调查对象提出来的她们认为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困难,主要有经济、就业、家庭等几个方面,不过未婚和已婚流动人口之间在很多方面的需求都有较大差异。经济方面:大部分人反映生活中的困难之一是收入低。这和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以及她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分不开的。

就业方面: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认为在生活中的困难是没有固定的工作或找不到称心的工作,还有超过40%的未婚流动人口希望在就业方面得到社会保障机构的帮助,反映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就业面临的困难。一方面,由于她们个人条件所限,在就业市场中显然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她们也缺乏正当的就业渠道和有

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当一部分未婚流动人口提出了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再教育,显然在这方面社会和雇主都没有能够提供足够的服务;缺乏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的机会,更制约了她们的就业和发展。

家庭与子女教育方面:多数已婚妇女提出的困难和社会保障需求是解决户口和子女上学问题,还有一部分提出了住房和卫生保健问题。由于大部分已经生育的妇女都把子女带在身边,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显然成为她们最大的后顾之忧。

四、建议与打算

(一)要通过召开会议,举行培训班、引发宣传资料、设计计生宣传橱窗、墙报、标牌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宣传,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和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同时,举行由乡镇和行政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参加的培训班,并把《规范》、《流动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印制成小册子,发放到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手中,达到人手一份。通过这些形式的宣传教育,使计生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计生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要采取多重措施,提高外出人口《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一是乡镇计生办的深入基层,进村办证;二是协调劳务输出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集体办证,已婚育龄妇女就地康健,

签订合同,现场办证,随后由我们负责完善手续;三是在行政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流动人口办证窗口,明确专人负责,在节假日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做到了随到随办。

(三)要加强与流出人口集中地计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取得他们对流入人口的关心和帮助,对流动人口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提供免费服务,做到与当地人口同等对待。

(四)要坚持立足实地,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加大优质服务力度,按照“针对新形势,研究新办法,建立新机制,解决新问题”的思路,把政策交给群众,生活上服务群众,生活上方便群众生产上帮扶群众。在生育服务方面,要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季度B超孕情、环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设立避孕药具凭卡免费发放点,开展妇科病查治、乳腺检查、查病治病等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在生产服务方面,要对生产经营上有困难的流动人口,由计生、公安、工商等部门牵头,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为主,开展帮扶活动,为流动人口解决经营办证,门面承租等实际问题。在生活服务方面,要围绕群众需求,想方设法为流动人口解决住房、保险、医疗、子女入学入托等生活困难,使流动人口处处感到亲切和温暖,感受到关爱关怀。

xxxx年6月9日

第五篇:关于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目标:利用调查数据和资料了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措施,为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给予有利的条件。

调查时间:2013年10月--2014年3月

调查对象:长沙市农民工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访谈分析

二、调查的主要过程

1.实地走访过程

本次调查受访者共100人,相关因素为年龄段、性别、务工时间、受访者受教育程度。

(1)受访的农民工年龄段均为 16 至 60 岁。

(2)从性别上划分,男性50名,女性 50名,性别比例均衡。

(3)从务工年限划分,最短的 1年 3 个月,最长的16年7个月。

(4)从受教育程度划分:小学文化程度有24人,初中文化程度有46人,高中( 中专) 文化程度30人。

2访谈分析

,对农民工进行挨家挨户采访,了解农民工的生活情况,农民工大都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很多农民工下班后的生活方式都是睡觉,打牌,看电视,生活圈很窄,能够提供的放松身心和增加知识的生活方式太少。

三、体会及思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民工休息时间整体缺乏文化生活的重要原因是收入低下和超负荷劳动。根据访谈进行的记录,一些农民工表示,繁忙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休息时间大多用睡觉补充体力;一些农民工表示,赚的钱要供给家庭里的花销,娱乐场所无非都是些KTV、电影院以及剧院,去这些场所消费偏高,大都不愿去;另一些农民工表示,没有兴趣和心思去关心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来城里挣到钱就是最大的收获。在农民工身上,偏大的生存压力,不太高的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以及在身份上有“亦工亦农、非工非农”的双重性,这些种种因素使得农民工无法享用城市中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

2.城市社会文化歧视制约了农民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根据访谈的记录,一部分农民工表示,自己是城市人不仅在心里不被自己认同,更不被城市居民认同,即使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一部分农民工表示,农民工没资格去参加社区、公共广场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去参加也会受到城市人的鄙视。大部分农民工表示,语言和文化障碍使得部分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很难沟通,因此打交道就更少了,并且城市人也心存戒心。还有部分农民工表示,部分城市居民歧视农民工这一特殊工作群体。由于农民工思想上的封闭性,农民骨子里的血缘性,城市居民不太接纳这一群体,使得农民工很难融入当地社区文化,这就制约了农民工享受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的服务的发展。

3.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足。

从调查数据来看,少部分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或者不太感兴趣公司或城市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一部分农民工表示,公共文化场所设施诸如图书馆体育场之

类的场所太少;另外一部分农民工表示,只有文化广场是常去的,很少能享受到工作所在地提供的文化场所。一方面,农民工能够获得的公共文化服务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的场地设施和文化服务诸如公共图书馆、城市阅报栏以及必要的职业培训等都很缺乏。此外由于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特殊性和身份特殊性,他们不能通过一些途径去表达内心的需求,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自然不能融入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政府来做一些实事,提供一些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能够切实的享受到这一服务。

4.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了解。

根据访谈的记录,一些农民工表示自己和公共文化服务无关,这些都是是城里人应有的享受; 一些农民工表示,自己不了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所设立的地区,加上政府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少之又少; 还有一些人表示自己从没有想过政府能为自己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对农民工薄弱的服务和弱化的服务体系,导致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知之甚少。

5.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

根据采访记录,少部分农民工表示,自己的休闲时间的生活有上网、打球、看书等,相对充实;大部分农民工表示,自己的业余生活就是睡觉、聊天和看电视;甚至有农民工表示,赌博、嫖娼这样的事情也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由此可见,由于文化水平低,离家远,设施少,,他们的文化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本无法享受文化上基本的服务。

四、讨论与建议(解决问题的对策)

1.创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

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很多,服务机构单一,资源分散,组织能力薄弱,侧面反映出农民工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新机制新体系需要政府来引导,各个企业一起参与,来推动这一方面的服务。

以下是几点建议:第一,鼓励相关企业增加农民工的文化服务。用工企业应该增加如电视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篮球场等场所,以便于农民工下班后的休闲活动;第二,建设以社区为中心,方便农民工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知识提升的平台。社区应该组织农民工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开办各种讲座,设立心理援助机构,举办文化补习班、职业技术培训班等,此举不仅丰富了农民工在休息时间的精神生活,而且缩小了城市人和农民工在思想上行为举止的差距。第

三、充分发挥各种社会机构的力量。在社团、学校、公益组织和农民工之间,政府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各种社会机构对农民工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如文化教育、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文化演出活动等,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服务,政府进行引导的工作在这中间显得尤为重要。

2.健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机制

为了根本上消除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精神文化孤寂和空虚,保证他们的闲暇生活能充满文化气息,政府部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组织者的角色。第一,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和服务规范是政府部门当下应立即作出的举措,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要求、内容、方向、途径必须切实可行。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诸如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向农民工全部开放,促进农民工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于农民工和城市居民都能均等地利用文化基础设施。第二,当地政府应该颁布具体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法规,利用服务体系服务职能机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3.建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当前,以自上而下的单向供给模式运行的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权,政府不知道农民工内心真正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农民工文化需求目标之间的错位和内容不对称使得服务变得空洞和缺乏意义,无法从实质上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文化特有的表达需求的体制,拓宽民主参与途径,通过接触农民工代表、调查研究、召开听证会等多种方法,研究分析他们所需求的文化生活和生活上消费特点,尤其是新一辈的农民工文化需求的重要特点,让政府的相关决策在农民工的需求能够及时而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特点。同时,征求大众化的意见,征集好的活动组织方式方法,让民主化在公共文化服务决策中得到有力发挥,网络这一科技渠道更不可忽略,针对以上意见作出切实有用的文化服务产品,为农民工老百姓提供健康实用的文化娱乐通道。

2.建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第一,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进行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以冠名、捐款捐物、建立基金等,吸引社会上用工企业和有意向的企业参与农民工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建设,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做贡献的同时又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

二、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查询、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等文化服务,方式为政府补贴或免费。为了丰富工作场所较偏僻的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并针对农民工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拨出部分经费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流动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小型文化活动、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车、流动电影放映等。第二,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必须要凸显出来,通过将农民工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扩大农民工聚居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便利性的原则,建立市、镇、工业区( 社区) 三级农民工文化设施覆盖平台,包括面向农民工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大型宣传橱窗、文化广场、健身设施等设立农民工公共文化专项财政经费。政府公共财政要承担发展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部分资金。因此,在当前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短缺的现状下,建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是时下之需。

五、总结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兄弟,给予农民工的文化服务确实相对较少,为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规划,满足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上一篇:给刚入职大学校的讲话下一篇:股份制企业审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