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研究

2023-01-27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制约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各个国家开始陆续出台和实施反垄断法。而经过一定的实践, 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 反垄断法的执行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这其中, 有效的执行反垄断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个合理的机构, 才能保证在一个成本合理的区间内, 能够更好地实行这个执法机构。所谓的反垄断法经济, 指的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律利益, 这个法律利益是为了限制竞争和调节垄断而存在, 同时结合私法和公法, 达到使消费者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得到保障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的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同时阐述了当前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中存在的困境, 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 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希望能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私人执行制度发展现状

自从2008年我国出台了《反垄断法》以来, 出于对保证消费者权益、社会公共利益、整体的经济效率等方面的考虑以及对垄断行为的规制, 我国在执行反垄断法的过程中, 制定了并存私人制度和公共制度的策略。在《反垄断法》中的第9-10条、第38-49条、第51-53条着重说明了公共执行机制是占我国法律的主要部分, 主要规定了在执法过程中的公共执行机构的职务。但是在其中的私人执行制度却没有一个更好地规划, 没有明确的规定私人主体有权利根据自己当前受到的伤害而提出上诉, 仅仅是通过违法实施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个规定来保护私人主体的的利益, 可以说这是一种默认的模式, 这能让私人执行能够在我国实施反垄断法的时候占有一个地位。但是, 在我国的反垄断法中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第五十条制度, 所谓的引进私人执行制度在实施垄断法的过程只是象征性的, 没有具体的私人诉讼过程的描述。比如举证责任、确立原告资格、损害赔偿模式等等。并且, 第五十条所规定的主体也不够具体, 因为我国的经营者不仅仅是有经济垄断, 更重要的是还有行政垄断。但是对于行政垄断的规范, 这一条并没有规范的权利。所以, 在我国, 反垄断法在私人执行制度这一块还是非常缺乏可行性的, 概念也很模糊。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了私人执行和公共执行共同发挥其职能, 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来看, 我国主要还是推行公共执行, 我国的反垄断法在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够发挥出其积极地作用。

三、我国私人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重公轻私, 制度失衡

关于执行反垄断法这个方面, 我国更偏向于执行其公共执行这个方面, 不重视私人主体。在我国的《反垄断法》中规定了执行反垄断法内容的公共机构的职能的一共有十七条, 相比较下来, 私人执行这方面, 就只有第五十条有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 但也是对于私人诉讼的合法性给了一个默许。这一条规定了, 违法实施者是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如果其所造成的垄断活动影响了其他人的利益。我们能够肯定的是, 这明显的说明了关于执行反垄断法的实施主体是非常有失公平的, 但是这和我国计划经济和执法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一直强调公共机构, 不重视私人执行的环节。这就使得, 一旦公共执行的这个环节出现问题, 反垄断法就会陷入困境, 而在执行上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强调私人执行的重要性,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废除公共执行制度, 他们两者应该是平等、相互并行的。所以, 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这两个主体的作用, 就要建立以公共执行为主导, 私人执行为辅助的实施体制, 他们两者相互补充彼此的不足, 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对私人执行制度的忽视, 使得其在我国的执行困难度非常的大。

(二) 私人主体的诉讼动力不足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 私人主体在其诉讼的过程中, 需要分析其预期诉讼收益、起诉风险和起诉成本。如果诉讼成本过高, 甚至高于预期诉讼的收益时候, 私人主体就不会再继续诉讼了。不同于普通的民事诉讼,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成本要高一些, 同时又由于我国对于私人执行的法律规章过于模糊和不够支持, 使得这种私人诉讼的风险过高, 胜率较低。另外, 应为私人主体还需要补偿因为其垄断行为造成的利益损失, 所以很多的私人主体都不喜欢主动提出诉讼。而私人主体丧失了诉讼的主动性, 就制约了私人执行制度的发展, 实施反垄断法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

(三) 立法模糊, 私人执行缺乏可操作性

对于我国私人执行制度的法律规定仅仅是限定于《反垄断法》的第五十条, 《反垄断法》给予私人主体以提出私人诉讼的权利, 当其权利受到制约的时候。但是垄断司法仅仅能够解决诉讼时效、管辖权、举证责任这种程序性问题, 不能认证原告主体的资格, 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原告主体的损害赔偿等问题, 这使得私人执行在实际操作中的运行困难呢非常的啊。垄断司法执行制度在其法律规定私人主体诉讼的时候, 由于其法律规定的模糊抽象性, 法院不能够明确的审判整个案件, 法律的公正公开原则没有那么很好地执行, 私人主题的诉讼权利也就没有保障。

四、改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措施

(一) 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

在进行垄断的过程中, 私人执行制度中灵魂是, 主张让利益受损的主体进行诉讼, 进行民事赔偿。而私人之行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原告主体的资格范围, 也就是说给予合法的资格给合理的对象。在普通的民事侵权过程中, 违法行为和损失很好确定, 因为原告和被告几乎都是一对一的。但是在垄断活动过程中, 由于牵扯的利益环节比较多, 被告很难被确立, 所以这个有合法诉权的对象的锁定很重要。

(二) 完善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救济制度

和普通民法相似的是, 垄断司法在《反垄断法》中的解释。受害者更注重于补偿性的赔偿, 但是反垄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阻吓的手段规范垄断的这种行为, 仅仅是补偿、赔偿这种措施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 我国应该要制定惩罚性的损害赔偿制度, 这样能够更好地刺激私人执行制度的发展, 更有效果的落实我国的反垄断法。惩罚性质的损害赔偿制度能够使实施伤害方承受超过损失方的大额度赔偿, 主要目的是制止以及预防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三) 对被告的救济制度的建立

建立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制度能够保护受害的原告的利益, 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救济。但是, 受到利益损害的私人诉讼的被告, 我国的反垄断法中没有没有明确规定过提供其救济的制度。这就使得被告在这种私人诉讼中会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比如被告在私人诉讼之后, 被判为没有从事过违法垄断行为, 但是长期的诉讼期和诉讼成本的高昂给被告带来名誉损坏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损失。或者是这种私人执行制度被用来不法商人的谋取非法利益, 打击同行的手段。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 建立对被告的救济制度维护反垄断法的正义精神是非常需要重视的。

摘要: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可以说成是法律的灵魂, 这种比喻方式说明了其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律条文的完整性和其进行程度与其是否编制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条文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但是法律的条文必须在按时执行之后才能避免这种现象。法律的执行是指, 让人们按照制定出的法律法规做事, 规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活动。而反垄断法是一种权利机构, 用来维护法人、个人等主体的行为规范。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 社会公共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平衡是需要关注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现状, 并阐述了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困境以及一些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反垄断,私人法律,执行制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 王健.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基本原理与外国法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 孟雁北.反垄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 戴宾, 兰磊.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5] 刘宁元.中外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 李国海.反垄断法实施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建议下一篇:口语交际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