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保科关于制度强制执行年规划措施

2024-04-08

武保科关于制度强制执行年规划措施(通用6篇)

篇1:武保科关于制度强制执行年规划措施

武保科开展“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规划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巩固“增强制度意识、争做执行表率”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制度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从源头上加大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依据枣矿集团发„2011‟10号、新煤发(2011)17号文件要求,结合武保科实际,特制定开展“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规划措施如下:

一、开展“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目的意义

近年来,个别领导干部以及“四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有的还性质恶劣、十分严重,给公司的科学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影响。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目前,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廉洁从业、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更加趋于健全完善,逐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但违法违纪案件和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究其根源,一般都与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好有关。例如,有的领导干部藐视甚至带头违反制度,不按制度办事,不按原则办事,不按程序办事;有的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或变通执行,不能与公司党政保持高度一致;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认真执行,实际在搞“暗箱操作”;有的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一时不利的就不执行;有的执行起来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习惯于搞“下不为例”、“情有可原”;还有的个别领导干部和“四管”人员视党纪国法和公司三令

五申于不顾,私欲膨胀、以身试法,等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就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2011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坚决纠正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为公司实现“卓越发展、跨越提升”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任务

开展“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要立足上级有关规定和集团公司、本公司现行的反腐倡廉制度,紧紧围绕制度学习、修订完善和督促落实等环节,重点解决“不认真执行制度、不贯彻落实制度、不遵循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问题,着力在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此,着重抓好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

(一)学习季(3、4月份)。组织区队管理干部和“四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一是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党支部利用政治学习日、“三会一课”等形式,采取集中和自学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制度学习活动。工作规章制度方面重点学习习近平年来集团公司党委、行政及本公司制定的落实工作决策的重要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范;业务方面重点学习好本部门、本专业、本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和业务流程;廉洁从业方面重点学习好公司编制的《新安煤业有限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汇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刑法》等与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有关的党纪法规。要通过学习,切实做到对通用性制度人人了解,对公司制度人人熟知,对本岗位制度人人精通,对廉洁从业制度人人敬畏,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增强领导干部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一轮思想大讨论活动。以“遵守制度,从我做起”为主题,以支部为单位组织领导干部和“四管”人员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基层副职以上和“四管”人员要写出学习心得,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搞好“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学习心得于4月底前交公司纪委。三是组织好三场深度汇谈。基层党政负责人及基层副职、班组长及工人代表三个层面,就本单位、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制度进行专题汇谈,进一步深化对制度规范性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效果与目标相统一。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制定务实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重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确保学习、工作两不误。

(二)摆查季(5、6月份)。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要对现行的日常工作、部门专业管理、经营管理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分类,认真梳理,按照单位、专业、岗位三个层级,逐级查找在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查要以领导干部和“四管人员”为重点,根据不同职级层次、工作岗位、业务特点和思想状况,结合开展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活动,分析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梳理岗位廉政行为规范。特别是近几年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和因违规行为被通报的单位,要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对案件涉及的制度进行反思分析,查找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查摆中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查找自身在制度执行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思想原因,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单位副职、“四管”人员要依据查找在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写出个人剖析材料,确保查摆问题不走过场,剖析材料和活动总结于5月25日前报公司纪委。纪委将组织开展一次党纪法规和内控制度知识测试活动,以检验学习成果,增强自查效果,推动制度执行年活动深入开展。

(三)整改季(第三季度)。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进行整改。一是党支部的整改报告报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报送安全生产、作风整顿、“一岗双责”、公益金使用的整改落实情况。二是要及时召开通报会,将整改情况公开公布,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要组织一次自查,支部将整改情况、召开通报会情况和自查情况于9月20日前报公司纪委。

(四)提升季(第四季度)。通过前三个季度的工作,对本次活动要全面检查,认真总结,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举措应及时上升为制度,使之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对那些时过境迁,不适应新情况要求的制度,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进一步针对本单位重大决策部署、领导干部日常行为规范、领导权力运行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既要重视基本的内控管理制度,又要注重规章制度要求和违反制度行为责任追究和处罚的配套,最终建立健全促进制度执行的长效机制。“回头看”情况和整体活动总结于11月10日前报公司纪委。

三、基本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武保科成立“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韩建波、王金峰。成员:范树友、李伟、郭泗强、贺克建。活动领导小组抓好活动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挂帅,亲自动员,带头学习,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认真抓好整改,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可耻”的良好氛围和制度执行环境。

(二)加强协调督导,确保扎实推进。妥善处理开展“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做到科学安排、统筹兼顾、互相促进。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注重实际效果,防止形式主义。开展“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要着重在抓问题整改、建立完善制度措施上下功夫,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做文章,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止领导干部犯错误上见成效。要坚持边查边改,注重实际效果,坚决防止思想不重视、工作走过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等问题,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武保科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篇2:武保科关于制度强制执行年规划措施

第一章 总则(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武保科管理制度,明确武保管理权限,规范武保工作流程,使公司武保工作有章可循,特制订本制度。共十三章,七十五条。

第二条:实用范围:本规定适用铜冠冶化分公司武保人员、保安人员。除遵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外,本公司的安全保卫、武装工作,均依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 保卫职责

第三条:保卫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严格执行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公司有关规定,安全第一、综合治理。努力工作。

第四条: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守机密,不准擅自离厂,不准在岗位嬉戏,不做与勤务无关的事情。

第五条:要做到“两快”、“三查”、“四勤”、“五好”。“两快”即:反映情况快、解决问题快。“三查”即:一查出入人员的证件;二查出厂物资手续;三查人员、车辆进出时的动态。“四勤”即:眼勤、脑勤、腿勤、手勤。“五好”即:执行制度好;交通指挥好;事情处理好;情况记录好;团结互助好。

第六条:遵纪守法、文明执勤,正确执行政策,注重工作方法、态度,严格警容风纪,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

第七条: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按规定制度办事,不徇私情、提高警惕、尽职尽责。

第八条:保卫人员应熟悉园区内的地形、地物、环境及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守卫目标万无一失,加强处理突发事件效率,及时请示汇报,避免事态扩大。

第三章 门卫管理制度

第九条:门卫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不脱岗、串岗、严格交接班制度。

第十条:当班人员必须着制式警服、戴帽子,严禁便装上岗、警便混穿。第十一条:门卫人员值勤中要警容严整、文明执勤、按章办事、不徇私情。第十二条: 严禁门卫人员当班期间打牌、下棋、饮酒,杜绝串岗、脱岗、离岗吃饭等事件发生。

第十三条: 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必须提前十分钟在值勤岗位接班。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在接班人未到来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岗,否则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第十四条:来访人员或(带车)入厂时,必须经保卫人员或取得受访单位人员同意接待后,方可填写会客证登记入厂(带车的要登记车牌号码)。不询问、不登记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造成后果的将予以辞退。来访人员或(带车)出厂时,收回会客证(须被访者签字),带车的要仔细检查车厢和后备箱,嫌疑包裹。

第十五条:对允许进厂车辆认真登记,并按指定路线行驶。出厂时对车辆车厢、后备箱、底盘下、驾驶室内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放行。

第十六条: 对物资出厂车辆,要仔细检查出门证是否按规定审批签字,与所拉货物是否相符。如有可疑不得擅自放行,经核查无误收取出门证后,方可放行。

第十七条: 认真做好进出厂区车辆疏导工作,确保道路出入畅通,整齐有序。

第四章 警容风纪制度

第十八条:为提高保卫、保安队伍外在素质,树立保安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节:保卫人员警容风纪制度 18、1、1:严格按照规定穿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18、1、2:除不宜或不需着警服外,在工作时间必须穿着警服。18、1、3:着警服时,应当按规定佩戴警衔标志、胸徽、帽徽、臂章,不得佩戴其他与执勤公务无关的标志。18、1、4:头发长度不过耳,前发蓄于帽檐内,不烫发,不染黑色以外的颜色,不留怪异发型,不蓄胡须。18、1、5:不得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等饰物。18、1、6: 着警服执勤时,不得边走路边吃东西、扇扇子;不得背手、袖 手、插手、搭肩、挽臂、揽腰;不得嬉笑、高声喧哗;不得席地坐卧。181、7:两人以上着装徒步巡逻时,应当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威严有序。18、1、8:着警服遇到上级领导时,应行举手礼。18、1、9:与着警服公安人员接触时应当行举手礼,纠正违章时应当行举手礼。

第二节 保安人员警容风纪制度 18、2、1:标准:着装整齐、仪表端正、行为规范、礼貌热情。18、2、2:着装

帽子:佩戴大檐帽帽前檐与眉同高,帽身端正。除在休息室、餐厅内,其它场所禁止脱帽。

制服:身着统一制式服装,衬衣下摆束于裤子中,衣领不得竖起,系好袖口、衣兜、合襟的纽扣.制服不得有污迹、皱折、烫洞、缺扣等现象,未经部门批准不得添加其它配饰。应定期换洗熨烫无异味。

领带:领带结呈倒三角形系于衬衣领口中央,松紧适度,外长内短,自然下垂,下摆处自然垂于腰带扣位置。

工牌:规定位置张贴,水平端正,保持字迹清晰,易于辨认。18、2、3:仪容仪表: 头发:经常清洗,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长度不过耳,前发蓄于帽檐内,不烫发,不染黑色以外的颜色,不留怪异发型。

面部:男不蓄须,女不施浓状,适当涂抹护肤用品,防止干燥爆皮。身体:经常洗澡,每日刷牙,不得纹身,不留长指甲。

饰物:不打耳钉、舌钉、鼻钉,上班不戴戒指、项链及其它装饰物品。佩带手机不得外露,不得发出声响。18、2、4:行为举止: 面貌: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忌萎靡不振,下岗或下班后及时休息,保证下阶段工作质量。

站姿:站姿规范,抬首挺胸,双手背后,两脚叉开与肩同宽,目视前方,不倚墙靠物,不袖手插兜,不抱肩托腮。

行动:行动庄重稳健,步伐平稳。

行为:遵守公司守则和部门纪律。不在工作或休息区域大声喧哗、嬉笑打闹、肆意恶言。在岗不做与工作无关事宜。待人接物先行敬语,肢体语言健康。自尊自爱,关心客户,团结同事,尊重他人。18、2、5:礼节

(1)在下列场合行举手礼: 着装遇领导时。站岗、值勤、交接班时。纠正客户违反园区规定时。受到领导接见、慰问时,领导视察、检查工作时。参加外事活动与外宾接触时。

(2)在参加集会、大型活动奏国歌、升国旗时,要自行立正行注目礼。(3)对日常接触的上级领导可以只行敬语,不敬礼。18、2、6礼貌用语: 内容:“您好”、“请”、“对不起”“先生”“女士”“小姐”“没关系”“不客气”“欢迎”“再见”等。

使用:与同事、领导、客户对话时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控制语速、语调,不得使用土语、方言,注意减少口头语。与领导、客人交谈时,应目视对方,先说“您好”。要求对方时,要说“请”,事后说“谢谢”。失误或给对方添麻烦时要表达歉意,说“对不起”。受到对方感谢时要说“没关系”、“不客气”。接待客人需问好时,注意“先生”、“女士”、“小姐”等称谓的合理应用.做到客人来时,有迎声(“欢迎”、“早上好”“晚上好”).客人走时,有送声(“再见”“周末愉快”)。

第五章

办公室工作制度

第十九条:在科长的带领下,工作认真负责,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工作。第二十条:文明办公、礼貌待人,对待来办事人员,做到不推诿、不刁难,注重形象。

第二十一条: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上下班必须进行指纹考勤。上班迟到十分钟者罚款10元,1小时以上按旷工对待。

第二十二条:上班时间不定时进行查岗、巡逻,严禁上班干私活。第二十三条:讲究办公区域卫生,爱护公物,做到物品摆放有序、清洁清爽,备勤室保持整洁、有序、被服勤晒。

第二十四条:有事必须请假,按时销假。请假一天以上者必须写出书面假条,违者旷工处理。

第六章 内部请销假制度

第二十五条:病假

1、因病请假的须出具医院证明,由科长批准。全体人员的病假单均要交内勤办备案;

2、请病假期满,应按时上班,并向科长销假。第二十六条:事假

1、因事请假超过一天的,必须写书面请假条,由科长准批,内勤备案;

2、事假期满,应按时上班,并向科长销假。第二十七条:年休假

1、年休假时间由武保科统筹安排,休假人员的工龄及休假天数由人力资源部核计。人员在休假前要安排好有关工作,休假期间保持通讯工具畅通。

2、年休人员在休满假后必须按时上班,并向科长销假。第二十八条:保安人员请假

1、保安人员请假必须向保安经理请假;

2、保安经理准假后,必须安排好工作,同时向武保科汇报,内勤备案,归队后及时逐级销假。

3、保安班长请假必须由武保科科长批准。第二十九条:对违反请销假制度的处理

1、经济护卫、保卫干事有事不请假擅离岗位一小时以上者按旷工处理;

2、经济护卫、保卫干事请假,如未获批准或无故超假,按旷工处理,情节严重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3、保安人员擅离岗位达十分钟的罚款壹佰元,情节严重的将予以辞退。

第七章 科值班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为规范武保科值班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三十一条:值班员要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文明值班,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交接班手续,保持值班室、环境区域卫生清洁。

第三十二条:按规定时间交接班,不得迟到早退,并在交班前写好值班记录,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内容包括:接听电话的时间和内容、处理事项情况、领导交办任务、查岗查哨情况等。

第三十三条: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一经发现给予处罚,情节严重造成损失者,从重处罚。

第三十四条:遇到突发事件,根据《预案》和以前的处理经验,作出应急处置,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科领导请示汇报。

第三十五条:检查个门岗人员的在岗情况及执勤情况,及时纠正违纪行为;收集各种信息,掌握治安动态。

第三十六条:值班人员因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值班的,应事先请假,科长批准后,由其他值班员代理,代理者应负一切责任。

第三十七条:值班时间、责任规定如下:值班时间为当日8:00—次日8:00,负责公司当日治安保卫工作。(门卫、现场、车辆交通等)。

值班人员巡查各岗哨时,岗位人员并记录值班人员查岗时间,值班人员签字。

第八章 夜间巡逻制度

第三十八条:夜间巡逻人员要按照规定按时上岗。准备好巡逻器材,填写好值班登记。

第三十九条:严格按照规定的巡逻次数和路线,仔细巡查每一处目标。发现重大治安事件,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值班领导和科长汇报。

第四十条:巡逻期间对发现的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应仔细检查。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

第四十一条: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未经批准不得顶岗,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睡岗、脱岗。

第四十二:值班人员要按规定着装整齐,文明礼貌。要爱护器材(非执行任务原因造成的器材损坏按价赔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第四十三条:夜间巡逻时间规定:43、1、巡逻时间为17:00 — 8:00。43、2、次数一般不得少于2次(如少于规定次数应在值班日记中写明原因)

第九章 证件管理

第四十四:需要办理出门证、车辆出入证的单位和个必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并出具有效证明才可办理。

第四十五条:出门证、车辆通行证由武保科统一制作、管理。

第四十六条: 出门证、车辆通行证的使用方法、年限由武保科统筹安排。

第十章 机构管理制度

第四十七条:在科长的领导、带领下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重大问题由科长决策,日常工作由保卫分工人员具体负责执行。

第四十八条:武保科下设值班岗位:武保科值班室、视频监控室、纬三西路门岗(物流专用通道)、铜冠西路门岗、冶北门岗(员工通道)、铁道东门岗、综合楼。

第四十九条:实行查岗制度,主要监督值班情况及交接班有关情况,要求各个班长要管好自己的人,处理好各自分管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向科长汇报。

第五十条:实行层层负责,严格要求,一切工作必须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去做,发生违纪违章应从严处理。

第五十一条:保卫人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领导管理,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决不允许各行其事,随心所欲的做法。

第五十二条:如班长对下属不负责任,要求不严,发生违纪违章等问题,对违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经济处罚,同时还应追究班长和科当日值班人员责任。

第五十三条:值班人员要熟悉厂区的情况,保持高度警惕,严防责任事故发生,发现问题应灵活处理,并及时向科长汇报。

第五十四条:岗位值班人员要服从调配,认真值班,遵守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第十一章 要害部门管理

第五十五条:要害部门:档案室、财务处、110KV配电站、柴油库、酸库等。第五十六条:要害部门严格出入制度。非要害部门工作人员未经主管领导许可不得如内。

第五十七条: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要害部位操作规范,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五十八条:严密防范措施。门窗要牢固,下班后及时落锁,要害部位及其周围不得随意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物品,并合理配备消防器材,落实防火措施,武保科对全厂要害部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第五十九条:机密文件、图纸资料、财务、人事、文书、科技档案等要指定专人妥善管理,严密借阅、出售、归档手续和审批权限,严密外事纪律,严防对外业务联系和接待中的泄密和窃密。

第十二章 监控室管理制度

第六十条:为了加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操作室的管理,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作,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园区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六十一条:电视监控室必须昼夜24小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六十二条:监控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安全监控任务,及时掌握各种监控信息,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上报。

第六十三条:监控人员每天对监控录像进行查看,发现有异常现象或违规行为,及时保存录像片段,并作好标记,以备查用。

第六十四条: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准随意离岗离位,个人需处理事务时,应征得保卫科长的同意并在有人顶岗时方可离开。

第六十五条:监控人员须爱护和管理好监控室的各项装配和设施,严格操作流程,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

第六十六条: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监控室,外来人员需到监控室查询情况或参观访问,必须经保卫科长上报分管副总,同意后方可进入监控室。第六十七条:不准在监控室聊天、会友、玩耍,不准随意摆弄机器设备,严禁在监控值班期间打盹睡觉,一经发现,按公司规章制度严厉处分。

第六十八条:公司领导定期到监控室查询情况,值班人员应及时汇报监控情况。

第六十九条:保持监控室设备的清洁卫生,坚持每月进行系统维护,确保机器设备的正常运作。

第七十条:监控设备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做好登记。

第七十一条:监控人员必须保守公司监控秘密,不得在监控室以外的场所议论有关监控录像的内容。

第七十二条:未经公司总经理批准,不得擅自关闭电视监控系统、停止系统运行。

第十三章 每周例会学习制度

第七十三条:为进一步规范武保科各项工作程序,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扎实推进武保科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轨道。充分发挥武保科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保卫科各项工作整体水平,特制定本例会会制度。

73.1根据工作需要,每周星期一上午(8:30分)在保卫科会议室召开例会。73.2参会人员:武保科全体人员、保安经理、保安班长以及金泰化工主管保卫人员参加会议。

73.3首先参会人员对上周工作进行小结,最后由科长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周工作进行计划、安排、部署,由内勤人员进行会议记录。

第七十四条:本制度与上级规定相抵触时,以上级规定为准。由武保科负责解释。

篇3:武保科关于制度强制执行年规划措施

第一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 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管辖法院。

[解读]本条是关于作出征收决定的人民政府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管辖问题的规定。

征收具有强制性, 表现在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该决定具有执行力, 当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义务时, 作出该决定的政府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政府所在地、被征收人户籍地和被征收房屋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防止法院之间推诿扯皮, 必须明确征收非诉执行的管辖法院, 实现责权统一。鉴于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若干解释》) 第89条规定,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 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 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 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 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征收执行规定》第1条规定征收的非诉执行原则上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符合《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专属管辖原则。考虑到基层法院在人财物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现状, 征收拆迁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于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很难进行公正的司法审查。征收的非诉执行管辖法院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决定, 其中包括高级法院作出规定提级管辖和异地管辖, 防止管辖法院在审查中不负责任, 从制度上对法院和政府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第二条申请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除提供《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及附具材料外, 还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 征收补偿决定及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二) 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

(四) 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

(五) 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 加盖申请机关印章, 并注明日期。

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提供的材料及申请期限的规定。

征收补偿决定应当包含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即唇齿关系, 被征收人拒不履行义务, 政府依法申请法院强制实现行政行为。同时,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必须审查行政相对人权利落实情况。人民法院审理 (包括审查) 行政行为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为此, 需提供一些必要材料。综合上述内容, 《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 向人民申请强制执行, 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 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坚持“不告不理”的原则, 政府未依法定程序, 法院不宜主动采取强制性手段介入政府的“中心工作”, 政府不应把法院看成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政府和法院享有同等的宪法地位。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 加盖申请机关印章, 并注明日期。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应当在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 专户存储账户和补偿金额。先补偿后拆迁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个亮点, 申请强制执行时, 必须按照市场评估价及补偿安置方案的规定, 准备足够的补偿金。

(三) 产权调换房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 征收时必须满足被征收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的选择权, 在提供足额补偿资金的同时, 还需提供符合补偿方案或者“公平补偿”原则条件的产权调换的房屋。产权调换房屋应当符合“就近安置”和“等价有偿”原则。

(四) 周转房。如果属于“回迁”的期房安置, 还需要提供周转用房, 确保被征收人不至于流落街头, 以体现民生保障原则。

(五) 征收补偿决定。征收补偿决定是法院据以强制执行的依据和法律文书, 是征收中核心的法律行为。

(六) 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包括:1.《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30天征求意见材料;2.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材料;3.征收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入户调查情况和评估报告;5.住房保障的有关材料;6.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7.无照房屋的调查、认定和处理情况;8.“住改非”的有关材料;9.营业执照、纳税情况核实的有关材料。

(七) 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没有送达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但是在实践中, 被征收人躲藏或者拒不签收法律文件, 让征收工作人员很无奈。公证 (见证) 留置送达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4条规定, 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 应当催告被征收人搬迁。

(八)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征收强制执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就征收补偿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前, 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精确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估,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为有效预防、避免、控制群体性事件、自焚等自杀事件、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1.反对旧城区改造的被征收人;2.住房困难户;3.相邻权受到建设项目影响的人;4.被征收房屋的抵押权人;5.被征收房屋的承租人;6.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与经租人;7.被征收房屋的出售人与买受人。对社会稳定风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群众反映强烈, 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 评估为A级;群众反映较大, 可能引发一般群体性事件的, 评估为B级;部分群众意见有分歧的, 可能引发个体矛盾纠纷的, 评估为C级。评估为A级和B级的, 评估主体要制定化解风险的工作预案。

(九) 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被执行房屋是否影响公共利益实现, 是否存在天然气、水电影响强制执行, 强制拆迁是否违反比例原则等。

(十) 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与被执行房屋是否存在所有权关系、共有权关系、抵押权关系、承租权关系、继承权关系、相邻权关系。

第三条人民法院认为强制执行的申请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齐全的, 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 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 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 裁定不予受理。

申请机关对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强制执行立案为形式要件审查及对不予受理裁定救济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56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 应当在五日内受理”。根据法院“立、审、执”分离原则, 非诉执行包括立案庭立案阶段、行政审判庭审查阶段和执行局执行阶段。立案庭立案阶段的审查标准为形式要件审查, 行政审判庭审查阶段为明显重大排除标准, 执行局执行阶段为形式要件标准。具备《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要件的, 立案庭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 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 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 裁定不予受理。

《征收执行规定》第3条第2款重申了《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是对行政强制法的彻底贯彻。人民政府对不予受理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对受理法院是一种监督, 也防止上级法院久拖不决, 兼顾了公正与效率。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解读]本条是关于房屋征收非诉审查期限的规定。

作出是否准予执行裁定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情形:1.具备法定执行条件的,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7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体现了人民法院支持合法的行政行为, 兼顾公正、注重效率的原则;2.不具备法定执行条件的,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不予执行裁定。关于审理期限延期问题, 《行政诉讼法》第57条规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征收执行规定》第4条将审理延期的规定推而广之应用于征收非诉审查期限的延期, 是一种创新, 具有积极意义。在人民法院作出不予执行裁定之前, 政府可以完善征收程序、补充征收材料、通过非强制程序解决搬迁问题, 政府有实现行政目标的余地。但是, 《征收执行规定》第4条却忽略了《行政强制法》第57条和第58条规定的区别, “一刀切”地规定三十日作出裁定, 似存遗憾。

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 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

[解读]本条是关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规定。

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 需要根据《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提交一些材料, 对于材料的真实性, 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 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通过上述职权活动, 人民法院可以审查征收补偿决定是否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是否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是否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是否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是否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是否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也可以在审查期间, 做执行和解工作, 通过非强制的方法实现政府的行政目标, 符合和谐社会要求。

第六条征收补偿决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三)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 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

(四)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五)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

(六) 超越职权;

(七)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予执行的, 应当说明理由, 并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

[解读]本条是关于人民法院不予执行情形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2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根据《征收条例》的规定, 在征收方案既定的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 征收部门提请政府依法作出补偿决定。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4条的规定, 人民政府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后, 被征收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搬迁的, 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对该补偿决定进行司法审查, 其标准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进行: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三) 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此乃称为明显重大违法排除审查标准。对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有形式审查、明显重大违法排除审查与合法性审查。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 下级服从上级决定了下级对上级的审查系形式审查;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决定了不具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审查系形式审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审查系合法性审查即实质审查。为了便于理解, 笔者将行政行为区分为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和合法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在三种标准的审查中都应否定其效力;可撤销行政行为在诉讼审查中必须撤销或确认违法, 在非诉审查中维护其效力;合法行为在三种标准的审查中都应当维护其效力。根据《征收执行规定》第6条规定, 下列情形属于明显重大违法: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根据《征收条例》的规定, 作出征收决定应当具备七个要件:1.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2.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天;3.旧城改造多数人反对的, 应当进行听证;4.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属于公共利益;6.遵循公平补偿原则;7.具有足够的专项补偿资金;8.满足被征收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选择权;9.在征收方案规定的期限内无法达成协议才能作出征收补偿决定。不具备上述证据材料, 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就属于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征收补偿决定的做出应当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其下位法的规定, 不能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以及其他与《征收条例》规定相违背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 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公平补偿原则包括纵向不低于市场评估价, 横向被征收人之间不存在厚此薄彼。对社会保障家庭的被征收人保障了基本居住条件, 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的被征收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

(四)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征收条例》第8条对公共利益界定做出了明确规定。不符合公共利益的项目不能动用征收权, 打着公共利益旗号进行征收的, 人民法院不予强制执行。

(五)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法律通过把规则程序化, 可以使国家及其权力行使机关的行为合法化, 从而有效地进行社会控制。“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公正合理行使的规范体系, 其巨大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至今为止, 中国的行政程序法尚未出台, 只是在单行的行政法中对程序进行规定。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正当, 通常又译为“正当法律程序”或“正当程序”, 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将会导致行政行为违法。我国房屋征收补偿的正当程序包括:1.征求意见公告, 组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政府常务会议讨论;2.依法评估;3.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收决定公告;4.协商补偿;5.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征收的细化工作程序大约有几十个步骤, 其中许多并非法定程序。

(六) 超越职权。征收补偿决定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辖区属地原则依法作出, 包括区政府、旗政府、自治州政府。除此之外, 开发区管委会、乡镇政府、征收部门无权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七)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第七条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定。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裁定救济的规定。

本条是对《行政强制法》第58条第2款规定的重申, 该款规定:“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法院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通过向上级法院申请行政复议行使救济权。被执行人在起诉期限届满后丧失刚性救济权, 只是在法院审查听证中享有陈述和辩解的权利。通过复议权的行使, 对防止受理法院推诿、不作为是一有效制衡和监督。

第八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 应当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 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申请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 保障征收与补偿活动顺利实施。

[解读]本条是关于人民法院准予执行裁定送达及建议的规定。

不属于《征收执行规定》第6条规定情形的,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五日内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在五日内将执行裁定送达给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征收的实际情况, 向申请强制执行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司法建议, 确保征收目标顺利实现及补偿中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例如, 哈尔滨某征收项目中有11户“钉子户”, 针对其中的4户国有土地上房屋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而后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 法院在执行中发现有两户存在上千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和5户集体土地上房屋尚未协商搬迁, 法院于是建议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罚, 责令限期拆除, 而后依法申请政府强制执行;建议按照《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村委会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收回土地使用权, 而后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 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裁执分离的规定。

2011年5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法明传[2011]327号明传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下称“紧急通知”) 规定:“鉴于目前有关征地拆迁的具体强制执行模式尚待有关国家机关协商后确定, 各级人民法院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 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凡涉及征地拆迁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 必须事前向地方党委报告, 并在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和政府的配合下进行。同时, 积极探索‘裁执分离’即由法院审查、政府组织实施的模式, 以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资源和手段优势, 共同为有效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环境”。制定该“紧急通知”时, 正赶上《行政强制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理通过的前夕, 本以为最高立法机关能够采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执分离的立法建议, 遗憾的是并未如此。最高人民法院考虑到征收的强制执行难度很大而许多法院的执行力量非常有限, 难以担此重任, 于是规定由法院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由政府强制执行。事实上完全实行裁执分离并非上策,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后,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 视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 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法院率先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通过司法拘留这一强制执行措施的威慑力达到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的目的, 比起政府组织现场强制拆除效果好、风险小、成本低, 值得推广。

第十条《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房屋拆迁裁决的, 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精神办理。

[解读]本条是关于拆迁裁决强制执行的规定。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但是, 此前已经颁发拆迁许可证的拆迁项目, 仍然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办理, 拒不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 由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补偿安置裁决, 被拆迁人拒不搬迁的, 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参照《征收执行规定》办理。

在广义的“拆迁”工作中, 还包括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违法建筑的拆除。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 国土部门作出“责令限期交回土地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县级政府作出“收回土地决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6条规定, 规划执法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上述具体行政行为都具有执行力, 作出的机关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 按本规定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其他司法解释与本司法解释效力关系的规定。

《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规定的申请期限为3个月, 缩短了申请期限, 值得政府重视。

“紧急通知”第5条规定“凡涉及征地拆迁的强制执行案件, 相关法院在执行前必须报上一级法院同意后方可实施”。部分地方法院迫于信访的压力, 对于正当合法的征收强制执行申请也不受理, 以需上级法院同意为由进行推诿和“打太极”, 本规定是对“紧急通知”部分内容的纠正。

篇4:浅析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所作行政处理决定的义务, 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行政强制执行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义务为前提, 在一般情况下, 这种不履行还必须有不履行的故意。不履行行政义务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另一种是, 不履行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二,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强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行政义务。因此, 强制执行应以行政义务为限, 不能超过当事人所承担的行政义务范围。第三, 义务人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 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该义务产生的依据有行政处理决定和行政法律规定两类, 但目前更倾向于仅以行政处理决定为依据, 不再以法律规定为直接依据。第四,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 两大法系是有区别的, 这源于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的认识不同。普通法系国家从来把行政强制执行权看成是司法权的一部分, 行政机关无权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大陆法系国家则历来将行政强制执行看成是行政权的组成部分, 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

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制度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一) 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 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

行政强制执行权原则上属于法院, 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时, 如法律没有授予其强制执行的权力, 就都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经法院受理后, 不仅要作形式审查还要作实质审查, 原行政强制决定就成为司法强制决定, 法院可以运用其司法强制执行权, 强迫当事人履行义务, 如经审查不合法, 则退回行政机关, 不予执行。

(二) 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

第一, 所谓例外就是法律规定的例外, 法律规定某一事项可由某一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时, 该行政机关才有某一事项的强制执行权。第二, 从已有立法的情况看, 只有那些属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强制执行事项, 法律才授予行政机关。对带有普遍性的强制执行权, 如强制划拨、强制拍卖财产等, 控制极严, 法律只授权个别行政机关。

我国已经形成的强制执行制度, 借鉴和吸取了各国经验中的有益成分, 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尚无统一立法, 因此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 法院的审判任务加重, 影响行政效率。以法院为主导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导致大多数行政机关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 其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管理相对人不自觉履行时, 必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目前人民法院的审判任务十分繁重,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 加上对有关行政管理的专业性不甚熟悉, 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程序繁琐, 时间长, 这就造成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很难及时实现, 客观上助长了行政违法行为的泛滥, 影响了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和行政机关的权威性, 不利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第二, 行政权与司法权划分不清, 行政审判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由于法院对于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通常采用形式审查而不进行实质审查, 使很多申请执行案件的审查流于形式, 法院成了行政机关的执行工具,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功能就无法得不到充分体现。同时, 也切断了行政诉讼案件的案源, 出现了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徘徊不前, 申请执行案件大量增加的畸形局面, 其结果使得法院对行政机关的支持功能远远超过了监督功能, 使司法与行政的角色严重错位。第三, 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混乱。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 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极为混乱, 呈现“无序”和“政出多门”之特点, 体现在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主体混乱, 权限不清, 内容不合理。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通过法律设定强制执行外, 国务院及其部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人民政府也通过相应的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在现实中, 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也通过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从而使设定主体混乱。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机关在设定权限上有无划分, 如何划分, 对于行政机关有无相应的执行权, 现行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第四,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不够健全。我国立法中对于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都没有任何规定, 以至于实践中的作法不一, 这不仅使行政强制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困难, 而且也及于造成违法与不当, 从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制度, 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强制执行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影响更直接, 如何解决行政强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只能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统一立法加以解决。

三、通过立法改革行政强制执行法律制度

(一)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构

适宜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分配制度是, 以行政机关执行为主, 辅之以法院的强制执行。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建立行政执行机构, 也可引导现在正在组建的行政执法局为功能更加单一的行政执行局。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法院的工作量, 提高行政机关的执法效率。

(二) 执行的事项

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机构不仅强制执行相对人拒绝履行的行政决定, 且还可以执行法院有关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

(三) 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在行政强制执行方面的合理与科学的分工

改变目前行政机关在其他领域里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即时强制, 从而约束行政机关对人身自由限制的各种强制。因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机构可以执行法院有关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 就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多有迟延, 法院的民事、行政裁判亦存在的执行难的问题。

(四) 完善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应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批准程序, 前先行告戒, 期限, 执行人员执行开始应说明理由, 制作笔录, 出具清单。人身强制的程序、即时强制的程序, 执行的豁免、强制检查。规定查封扣押的适用条件。金融机构配合行政强制执行的义务和解冻的期限。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选择遵循比例原则, 首选代履行或执行罚。还应规定制作执行决定书、送达、协助执行、中止执行、执行终止等。由于行政机关执行法院的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 应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何种情形下执行法院的裁判文书。以及在何种情形下必须经由法院裁定后才可由行政机关前去执行的程序。

摘要: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在保持一定执法效率的同时, 更加公正、公平的执法,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个环节。因此在借鉴国际优秀制度的同时来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是当务之急。

篇5: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探讨

一、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现状

民事强制执行是指债权人按照生效法律文书, 在债务人为履行相应义务的情况下, 请求有权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活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编明确规定了民事强制执行制度, 通过34 个条文对民事强制执行作出了规定。民事执行具体分为两种, 一种为人民法院制订的法律文书, 另一种为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作为重要的法律制度, 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在保障债权人权利以及完善司法体系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来讲, 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利于司法权威性的维护; 有利于民众合法权利的维护, 构建起稳定的法律秩序; 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平衡债务人同债权人的利益关系。

二、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条文数量较少, 并且具体内容较为原则, 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民事强制执行中“执行难”是最突出的问题, 其在我国长期无法解决, 如今也成为了社会与大众所关注的重点。“执行难”具体表现为协助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难求、执行财产难寻等。“执行难”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如今中央政府对于“执行难”问题保持高度重视, 并且采取诸多措施加强对“执行难”的治理, 但整体来看收效甚微, 一些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而“执行难”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其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引起。而以下则是其主要的几个原因: 首先是立法方面的原因, 我国民事执行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但这两项法律中对于民事执行的内容规定较为简单, 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在执行上也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民事强制执行机构设置不完善, 以及执行中对执行程序的不重视; 此外为当事人自身问题, 具体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被执行人多方面的问题。

三、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对策

( 一) 完善立法

目前英美法系以及大陆法系都有着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律, 例如日本与我国台湾等地区将《强制执行法》单独出来。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也有必要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 虽然我国于2007 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 但民事强制执行制度修改幅度较小。现阶段, 应当结合我国国情, 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实践经验, 制定出更全面、更严谨的强制执行法律。法律制定中, 需要将民事执行中所需要的具体问题通过立法进行规制, 杜绝钻法律空子的行为; 一些法律术语以及概念需要进行明确界定; 强制措施具体程序、范围以及应采取何种措施等, 都需要明确规定; 此外也应当加大针对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逃避执法等恶劣行为的执法力度。

( 二) 健全执行体制与执行机构

全国各地人民法院所设立的执行机构必须要保持对执法的重视, 完善执行体制, 进一步明确“审执分离”制度。其次, 总体来看, 目前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机构的设置已不符当前国情, 针对“执行难”问题, 可进行一些调整, 提升司法效率。例如可对民事执法机构实施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执行总部, 高级法院设执行部门, 中级法院设立分部, 以此将民事执行有效统一, 促使管理、部署、指挥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同时可在法院内部设置执行官, 具体负责动产扣押、查封等, 执行部门与执行官各司其职, 提升民事强制执行的案件处理效率。

( 三) 构建完善的执行程序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完善,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完善程序公开机制, 确保程序活动的透明化, 这对于监督法官行为、提升法院司法权威以及保障当事人知情权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应当明确程序调查机制, 强制执行中财产调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程序推进有着重要影响, 因而需要在调查机制中明确分配当事人举证责任, 理清举证以及法院查证的关系, 公开证据审核; 此外应明确程序时效机制以及终结机制, 坚持程序时效性, 符合终结条件的予以中止, 维护程序公正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当前民事强制执行制度体现出了诸多问题与漏洞。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 其需要通过立法, 相关制度的保障以及程序的构建等多方面完善, 才能够更全面地解决“执行难”等问题, 促进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在保障债权人权利以及完善司法体系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民事强制执行中“执行难”是最突出的问题,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现状以及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的探讨, 最后对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必要的思考。

关键词: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小琳.完善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法律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0.06.

[2]王晓华.论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 2012.

篇6:浅谈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发生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 包括行政机关自己强制执行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两种方式。对行政强制执行涵义的把握, 主要在执行主体和强制执行外延问题上。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主体”问题, 有的学者指出人民法院依行政机关的申请而强制执行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权的延伸”, 这时的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受委托或代理的关系。但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机关自身强制执行固然属于行政行为, 但当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以法院审查同意下令强制执行时, 它就是司法强制, 不应再称为行政行为或具体行政行为。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外延问题, 主要是它是否包含即时强制。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 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时, 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迫使其履行义务, 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活动。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

一个国家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模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一个合理的行政执行权的分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执行权的性质。

1、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权而非司法权

首先, 衡量一种权力的性质, 不是看这种权力是由谁行使的, 而是看它是什么属性。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定位不应受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影响。事实上,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与谁来行使是两个不同问题。无论是哪个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 其性质都不会改变。我们判断一种权力的性质, 不能仅仅以行使该权力的主体为标准, 更应该考虑的是该权力的特性、解决的问题和运行的程序。

其次, 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内容是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义务, 而不是司法行为确定的权利义务。行政强制执行权是基于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相对人义务的需要, 行使该权力的基础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

再次, 按照权力分立学说, 行政本质上是一种执行行为, 而司法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是对法律的执行, 而行政强制执行是对具体行政决定的执行, 把行政强制执行权界定为行政权是和行政权的性质与目的一脉相承的。

2、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是实体性权力而非程序性权力

仔细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具有明显的涉权性, 直接涉及到相对方公民、法人的权益。虽然, 一方面它是在实现已经确定的法律关系;但另一方面, 其方法的强制性本身就使之具有了新的法律属性, 也具有了干预相对方权益的独立属性。行政机关采用强制手段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其义务, 完全有可能增加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和负担, 如执行罚。另外, 执行方法失当, 执行程序违法均可能对相对人造成新的损害。因此, 行政强制执行权既有手段上的意义又有目的上的意义, 是一项承上启下的实体性权力。

三、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的管理色彩浓厚、触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深入, 但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在我国, 行政管理是主动性比较强且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的行为,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所有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作出后并非都需要强制执行, 只有具备义务人既不履行义务又不起诉且诉讼期限届满三个条件时才能强制实施。无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还是自行执行, 都必须有严格的授权控制、程序控制、监督控制。但在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中, 对行政机关依职权强制执行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监控都存在许多漏洞, 由此导致出现执行不公、执行违法和相对人权益受侵害后找不到救济途径的现象。

2、执行主体和执法人员上的问题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方面权限不明确、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健全, 缺少必要的执行机构。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执法观念不高, 权力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执行主体来看, 我国奉行的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 以行政机关自主执行为辅的执行模式, 但哪些情况的强制执行权可授予行政机关, 标准不明确。行政强制执行权原则上归法院行使。但在某些情况下, 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行使, 标准是什么?并无法律明确规定。

四、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完善

1、调整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

(1) 确立以行政机关为主, 法院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统一行政执法权, 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权的主体, 解决执法队伍“滥”的问题。是对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在行政强制执行方面进行合理与科学的分工, 并确立行政机关为主的行政执行模式。由法院承担全部或大部分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做法在我国行不通, 但是, 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全部交与行政机关, 完全排除司法权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监控也同样不利于公众合法权益的保护, 且与法制原则相悖。因此, 适当保留法院的强制执行权。如以不动产为标的执行案件、限制人身自由的执行案件、易给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损害的执行案件, 交由法院审查和执行, 以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 扩大人民法院对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的审查范围, 改变目前只进行形式审查的做法。目前, 我国法院对申请执行的案件只进行形式审查, 而不进行实质性审查。既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均系涉及群众财产和人身自由利益的问题, 应当由法院对其进行实质性审查, 不仅要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 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性审查, 以决定是否强制执行, 这样才能起到加强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和保护人民权益的作用。

2、规范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保障行政强制执行的公正性

程序是法律的中心, 程序是解决权力滥用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 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设计一部执行程序较完善的法律。

(1) 建立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设定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强制执行权的滥用。“力法定”公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行政强制执行权回归于行政机关, 绝不意味着行政机关能够自我设权。否则, 相对人的权利将会遭到肆意侵犯。

(2) 在执行过程中, 要求最小执行成本获得最大社会效益。

(3) 建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 保证相对人拥有合法的抵抗权。行政机关独自享有强制执行权之后, 行政决定的内容就很容易得到实现。但是, 如果行政机关据以执行的行政行为存在明显违法时, 相对人是否可以对其执行予以抵制呢?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 这一抵抗就是行政行为无效的一种法律后果。

最后, 在国家机关体系中, 行政机关所占的比重最大, 人数最多, 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 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 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 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不仅有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防止执行权的滥用, 提高行政效率, 而且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的一方面, 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制度, 它对于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 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乃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摘要: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发生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本文浅析了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关键词: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

参考文献

[1]江必新.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 2001:73.

[2]刘莘.行政法热点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128, 132.

上一篇:几位钢琴老师下一篇:企业融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