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农村籍贫困生厌学现象研究——以铜仁学院为例

2022-12-20

在中央和地方持续加大扶贫力度,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按期完成的大背景下,农村籍贫困大学生获得的资金资助已能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长期以来困扰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农村籍的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但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农村籍贫困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仍不乐观,厌学现象在部分学生身上仍然比较突出,进一步诱发校园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仍然存在,阻碍农村籍贫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弱化农村籍贫困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侵蚀教育扶贫成果的隐患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排除。

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农村生源比例更高,农村生源已经构成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主体。以铜仁学院教育学院生源为例,86%的学生来自于农村,65%的学生家庭经济存在不同的困难。由于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中,农村籍贫困大学生深知农村生活的苦,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摆脱艰苦生活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因此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大多数人身上具有勤奋上进的优良作风,和较为坚韧的意志品质。

农村籍贫困大学生中的厌学现象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厌学现象对脱贫攻坚、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加以重视。新形势下,各高校在习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结合当前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农村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农村籍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提升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地方院校农村籍贫困学生厌学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因学习能力弱、成绩差、家庭贫困或身体缺陷等而引起自卑心理,导致厌学;二是因家庭遭遇父母婚变、亲人疾病或死亡、自然灾害等引发心理创伤或经济压力,导致厌学;三是家庭发展产业变更(或城市拆迁致使家庭产业变更)实现脱贫致富,间接影响学生的志向和人生发展计划。

(一)因自卑心理,导致厌学

这类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弱,或者在身体上存在某种缺陷而陷入自卑之中,对学校生活甚至对漫长的人生之路产生失望的情绪,进而排斥正常的学习活动,自我封闭起来,产生厌学心理。例如:

宋××,男,来自偏远山村贫困家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的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消极,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多位任课老师反映,×××上课时经常睡觉,第一学年结束时,因学习不积极主动,共有三门课程考试不通过,需重修。经调查了解,该学生童年有较长的留守经历,长期与父母分离,且右脸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伤痕,他直言,因为脸上疤痕的关系,他曾被人指责为相貌丑陋,这也直接导致了自己自卑心理,不愿多面对对其他人,并感到人生没有希望。

(二)因心理创伤或经济压力,导致厌学

这类学生此前往往表现较好,呈现出懂事、上进的特征,且以女生居多。学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后,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这些影响没有得到及时的纾解,极有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创伤,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例如:李××,女,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父亲五年前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李××和六岁的弟弟生活。李××的父亲生前为公务员,母亲为临时工,父亲的去世,使家庭经济条件一下子变差了许多。母亲个性要强,为了照顾好孩子,这几年一直坚持做两份临工,她对孩子的期盼很高,她常对李××说:“你父亲生前好友家的孩子成绩都很好,你也要努力学习,上大学,找体面的工作。”据李××回忆说,这几年来看着母亲一个人辛苦操持着这个家,自己内心感到很愧疚,压力也很大。进入大学后,李××的专业学习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尚好。但从进入二年级后,她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热情一下子降低不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了,时常一个人待在寝室内,一整天不吃不喝。后经过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意愿精神门诊的诊断,确认李××患上了抑郁症,并建议休学治疗。在与李××接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信息:李××在父亲去世前,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一岁的弟弟,父母都是瞒着她的。父亲去世后突然多出个弟弟来,这点让她久久不能接受。这个信息后来得到了李××母亲的证实。李××的案例,因家庭的突然变故,家长的过高的期待等给学生造成的巨大的身心压力。由于家长疏于关照,加之个性内向,李××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时,难以排解,最终在长达五年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导致了抑郁症的病发。

(三)个人志向和人生发展计划出现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扶贫力度的加大,家住在城郊或其它重点开发区域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收入从依靠耕种转变为经商或工厂做工,经济条件明显好转,部分原本想借助读书摆脱农门的贫寒学生,顿时感到努力读书已失去了意义。这类学生在近年来有增长的势头。例如:张××,男,小学教育已毕业学生,在校期间曾任班长,家庭经济困难。张××刚进校的时候对专业的认可度很高,对学习和集体活动积极性都很高,且人缘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很快被班级选为班长,被院学生会选为干部,另外还担任某学生社团的负责人。二年级时,由于上学年的突出表现,张××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获评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也正是在二年级,张××的表现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他开始出现逃课现象,对集体活动的参与热情也迅速下降。经过了解,张××的表现反差与家庭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张××家住在某风景名胜区附近,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当地政府为了改变这一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大力修建公路等扶贫措施。

张××的家正处在扶贫开发的核心地带,他家里的耕地被征用,住宅正好处在旅游路线的交通要道上,家里人决定把政府征地的补偿款作投资,开起了农家乐。家里的农家乐生意很好,人手不够,这让张××产生了弃学返家照顾生意的想法。

(1)农村籍贫困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

厌学现象的出现有其特殊的成因,较为复杂,但梳理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农村籍贫困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外语水平、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水平等较低,学习相对吃力,期末考试成绩排名不理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农村籍贫困生上大学之前长期在农村地区上学,没有离开过成长的乡土,上大学后远离了家乡,融入城市,在这一过程中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学生和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冲突较多。常见为寝室成员之间关系不睦,同学关系不和等,这些生活中的问题给农村籍贫困生带来的可能是对生活的沮丧,严重影响学习。

三是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自信。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普遍感到压力。而对于农村贫困生来说,来自家里人的期待则更多一些,因此压力相对就更大一些。心态调整不好,压力就极有可能转变为心理负担,影响学习。

(2)村籍贫困学生厌学现象的应对措施

一是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籍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资助工作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对农村籍贫困学生的资助采取资金帮扶与精神引导相结合,确保受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班主任(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任课教师要承担起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责任。

二是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农村籍贫困学生部分课程基础较弱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如铜仁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时,注意到学生中英语水平高低分化严重,简单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效果不理想,因此打破班级界限,按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进行分班,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提升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也针对部分农村籍学生舞蹈零基础,钢琴零基础等实际,调整了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尝试还须进一步优化,精准发力,惠及每一名农村籍贫困学生。三是在农村籍贫困学生创业就业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由于对城市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农村籍困学生在创业就业上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帮扶贫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师与农村籍贫困生结对子,帮助学生制定创业就业计划,提供创业就业信息,联系创业就业渠道,提高农村籍贫困学生的创业就业成功率。

摘要:近年来国家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农村籍贫困生就学物质条件已得到基本保障,但农村籍贫困生中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针对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厌学现象的类型、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籍,贫困生,厌学

参考文献

[1] 徐新林.农村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J].青年研究,2008,(03):29.

[2]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08.

[3] 闫祥林,李阿特,邢鹏,刘志斌,宫佳,熊富强,邵士昌.高校在校生厌学现象相关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南京市9所高校1032份问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5):104-110.

上一篇:食品中的磷酸盐检验方法研究下一篇:一种基于Retinex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