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

2024-04-29

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精选8篇)

篇1: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

徐开建

在美术工艺课上,我们可以经过艺术构思和加工制作,让一些废弃的东西变为非常独特的工艺品。如用易拉罐制作美丽的小花蓝;用牙膏盒制作漂亮的小沙发;用废纸粘制小挂件;用旧挂历制作效果特殊的变形图片、漂亮的服饰;用蛋壳贴成美妙图画……孩子们从中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灵感和才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变“废”为“宝”,同时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这其中,以纸的用处最大,用途最为广泛,纸艺教学中出现的平面纸艺有贴纸画、撕纸画、剪纸、染纸、纸编织、玩具拼板;立体纸艺有折纸、纸浮雕、纸塑、纸装饰品、纸挂件、纸服装等。纸艺教学富于趣味性和知识性,对于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它能让学生边玩边学,轻松长知识,练能力。而突出“设疑,导学,实践,评价”是纸艺教学的成功诀窍。

一、设疑--激起疑问,引起兴趣

要想让学生想学,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定的教学材料,可以是名作,可以是现成的优秀作品,来吸引孩子的眼睛,激发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天性,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为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提供契机和动力。如《染纸》一课,先出示色彩斑斓、纹理生动的染纸书签、染纸剪纸等作品。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欣赏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点拨,使教法思路和学法思路融合,起到拓宽视野,引发联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发问:这些漂亮的图案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材料?在学生讨论回答中,再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动手试一试的探索意识,为后阶段的动手练习奠定基础。

二、导学--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着力于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方法,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使学生疑难顿解、思路顿开,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使“学会”变为“会学”。二年级上学期的《纸服装》,要求学生用吸水性较强的纸折叠,夹扎、彩色墨水染色,制作绚丽多姿的染纸,再用此纸进行剪折,设计服装(也可用画报纸等替代);还可用挂历纸、废报纸、彩纸进行立体服装设计。工序较多,学生较难一步完成,教师可抓住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的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在脑中构思、创造自己染纸作品的雏形,让学生在“活学”、“易学”、“会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成就欲望,使其始终保持探索的意向。

三、实践--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创作构思在实践中完成。红的形式可灵活多样:集中制作、分组练习、示范表演。教师应努力营造课堂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谐音,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否则,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处在一个缺乏创新气氛、因循守旧的环境里,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只需作适当的示范,讲授一些必要的技法,如教学《剪贴画--风景》一课时,可适当练说,回忆我们周围的景物,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然后引导学生给这些景物“润色”,增添亮点,让学生自己设计,构思,建立一个更好玩的“动物园”,或“游乐场”,这样孩子们的兴致会大大增加,在新课程体系中,不仅教材是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是灵活的,不仅可以按教材来创作,也可由故事改编一组剪贴画,为语文课文配画,做动物头饰,以达到学科互通,共同促进。

四、评价--分析讲评,以评促进

练过之后,效果如何?以后能不能有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给孩子们的作品以评价,将学生的作品摆出来,以展览的方式汇聚一堂,既有教师的占据,也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大家在浓郁的“争鸣”气氛中畅所欲言,以求取长补短,持续发展。教师应把握信多肯定,少否定的基调,多下面鼓励,多赞许的目光,哪怕是不合常规的作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展览也有不同的展览方式,还是以《纸服装》为例,可以安排几们小朋友扮成“卖衣服的老板”在大声叫喊,招揽生意,其余学生成了“买主”,挑选自己喜欢的“服装”,挑选出之后,再接受“小记者”采访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件“衣服”,这样在表演中就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做出了评价和分析,而“服装设计者”们可以通过“买主”的分析,知道自己设计的“服装”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作者邮箱: yanlunfang_123@yahoo.com.cn

[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网友来稿)]

 

篇2: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

(梁丰幼儿园 顾香)

案例:美术活动 “面条(撕纸)”活动正在进行,当我讲完撕面条的方法和要求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动起了小手。我开始巡视指导每一个孩子的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当我来到陆鹏然宝宝身边时,我发现他的小碟子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正盯着手里的白纸发呆。我忙问他为什么,他说:“弟弟不会!”他摆动着白纸告诉我,陆鹏然缺乏自信心,需要帮助和鼓励。要想让他乐意动手,愿意尝试,关键是要帮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觉得“我能行!”我蹲在他身边,摸摸他的头,亲切地对他说:“宝宝,你的小手很能干的,我们们来试试看,我相信宝宝一定会撕得非常好的。”听了我的话,宝宝还是不动:“弟弟不会的。”我说:“我和你一起撕好吗?”然后我就手把手的和宝宝一起撕起面条来。当第一根面条从我们手里“诞生”时,我看到了宝宝脸上的笑容。“这是宝宝撕的面条呀,真好,我都想吃了呢。”说完我假装香喷喷的用力闻了一下。我的举动让宝宝有些蠢蠢欲动,他开始自己撕起面条来,看到他宽宽歪歪的`面条,我由衷夸奖他说:“你撕得真好,如果撕的细一点会更好。”他美滋滋的点点头,还把他撕的面条放到我嘴边。并说:“老师,我撕的好不好?是不是很香?”我用力点点头。在我的不断鼓励和赞赏下,宝宝终于能很好地撕出细细的面条了。

反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幼儿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幼儿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师幼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开启幼儿心智的钥匙。但是爱并不是盲目的,每个幼儿之间个性差异不同,在不同时期的反映也不同。要想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首先要做到是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幼儿。像陆鹏然虽然上过小小班,但是他是小年龄的孩子,由于在小小班时大家都觉得他还小,所以呵护的比较多,习惯什么事都帮他。所以,他还没真正适应小班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多给他一点“爱”,让他建立起自信心。

记得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我想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充分理解他,宽容的对待他,更要耐心帮助他,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篇3:让孩子们的手指“歌唱”起来

关键词:审美与兴趣,艺术融合,身心协调配合,手指“歌唱”

音乐凭借声音的动感造型, 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感应, 诱发联想。通过音乐教育的实施, 则可以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 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根据美国认知神经系统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 演奏需要双手协调动作的乐器, 即钢琴、小提琴 (包括其他乐器) , 能够加强儿童左右半脑之间的联系, 使膑胝体的增长率提高25%, 从而改善与双手协调动作有关的神经联系。此外, 还有改善人的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其他益处。由此可知, 学习钢琴对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听觉灵敏度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 由于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长期受古典音乐熏陶, 他 (她) 的审美趣味、气质修养都会因高雅音乐的潜移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再有, 随着孩子们在学琴道路上一个个难关的攻克, 他 (她) 的意志会得到磨炼, 性格会得以塑造, 自信、顽强、坚韧、执著等综合素质也必然会得到养成与提升!所以, 钢琴现已成为当今许多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儿童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 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领域里也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对新时代的钢琴教师来说, 认真研究钢琴教育的规律, 特别是针对当今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成功的钢琴启蒙教学, 培养孩子热爱钢琴艺术, 从小夯实钢琴演奏基础, 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作好准备, 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钢琴启蒙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中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钢琴教育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的, 教师不仅影响孩子音乐方面的学习, 甚至可以影响孩子情趣、习惯的养成。所以, 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不断完善, 对孩子要满怀爱心, 要尊重孩子, 不能把孩子看成“弹琴的机器”。钢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对音乐的感知、感动及音乐表现与创造的乐趣, 都只能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获得。那种无可奈何、被动的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真正走进音乐的。学习钢琴应该是一件教师和学生都乐与参与的美好的事情, 钢琴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营造美好的音乐氛围的过程。所以, 钢琴教学必须以音乐审美为中心, 努力营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钢琴教学只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努力保护和发展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有效地促进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顺应孩子爱唱的天性, 将学弹从会听、会唱开始

匈牙利著名钢琴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 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孩子都有爱唱歌的天性, 三四个月的小婴儿就能咿咿呀呀地唱, 到八九个月就能发出唱歌的音调, 到三四岁时就更喜欢唱歌了。歌唱是人的内心情感最直接表达出来的本能的行为, 孩子最早接触的音乐语言就是歌唱, 是妈妈哼的摇篮曲。音乐对于儿童来说, 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 因为这是儿童个人的欲望, 是她的情感宣泄的需要。在自得其乐的歌唱中, 孩子能以最自然、最放松、最喜欢的方式贴近音乐, 歌曲的内涵、情绪, 音的高低长短, 节奏的强弱变化都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同时, 歌唱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对孩子们道德的培养, 性格、情操的熏陶, 形象思维的丰富, 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歌唱可使孩子们身心愉悦, 可以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唤起对音乐的兴趣;演唱还可以促进表情达意, 提高舞台表演技巧, 培养孩子们的高雅气质。所以, 对孩子进行钢琴基础技能训练, 不宜单独、孤立、机械地进行, 一定要和音乐的各要素相结合, 与产生美感的声音、情感相联系, 也就是说:从以情带声的“歌唱”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开始, 在理解中进行弹奏练习, 并以准确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而完成, 从而逐渐达到情技交融的感人境界。顺应孩子爱唱的天性, 将学弹从欣赏音乐、唱乐谱和歌曲开始, 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让孩子的手指“歌唱”

演奏钢琴是用手指表达内心情感的歌唱形式。著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 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 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 藏在心里, 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

从人的发育过程看, 手指神经是最后发育的部分, 光靠脑部单纯控制手指表达音乐, 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人在表达感情时, 常用肢体动作对语言加以强调, 那么, 在启发孩子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用歌唱来带动手指可以更容易贴近和表现音乐。我们如果让孩子在聆听、感受钢琴演奏的音乐时, 随之跟唱、跟动,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亲近起来, 成为好朋友;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边弹边唱, 使枯燥的练习曲趣味陡增,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琴不离手, 曲不离口”的练习方法可以把音乐本身的情景与心情融合在音乐之中, 调动孩子的情绪, 帮助孩子们用手指表达内心情感, 用自己的手指“歌唱”起来, 从而增强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二、通过“艺术融合教学”, 帮助孩子用手指“歌唱”

1.重视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 重视在钢琴教学中的“歌唱性”的培养, 将内心歌唱与钢琴演奏融为一体, 提高教学效益 最近几年, 我国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其中“艺术融合教学”表现尤为突出。它艺术教育理论家杜卫先生提出了美育的立体化原则, 认为美育应该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赵宋光先生也指出, “每个人, 都是一个多器官的立体动态存在, 每个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成长提高, 都要靠多种器官的协调发育。”我在教学中发现, 学唱歌的孩子、经常唱谱的孩子往往内心体验教强, 即始终采用发自内心的默唱, 才能使演奏者的弹奏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之更富有乐感, 更容易准确的表达音乐, 更能够和所演绎的作动品共“呼吸”, 进而达到心灵震撼、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所以, 我认为可以通过“融合教学”, 帮助学琴的孩子用手指“歌唱”, 把弹琴和歌唱融合在一起, 借助歌唱这种艺术形式来促进钢琴教学, 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领略到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增强学习的艺术趣味性, 逐渐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益, 真正实现其愉悦身心、审美育人的目标。

2.从学琴开始, 养成唱谱和唱歌的习惯

旋律由不同高低、跌宕起伏的音组成, 如果把一首乐曲中的音符的符头连接起来, 就象是一条波澜起伏的江河, 我们在演绎一首乐曲时往往会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 随着它的起伏而起伏, 随着它的呼吸而呼吸。教师给孩子们如此解释, 让他们先从视觉上感受音乐的起伏、连贯, 并在唱谱时表现出来, 而不是把音符当作一个个互不相关的“小蝌蚪”, 把完整的旋律唱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教师应该始终强调乐曲的完整, 强调组成乐曲的各个乐句的独立性和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 弹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一样, 要自然、流畅地倾诉;弹琴就像我们唱歌一样, 要充满感情, 要有规律、有原则地控制气息, 声情并茂地表达乐曲的主题和情感。

孩子唱歌肯定要比弹钢琴更有自信, 于是, 从孩子学琴的开始, 就应该养成唱谱、唱歌的习惯, 培养孩子唱谱子和唱歌的兴趣和爱好。歌唱可以提高儿童对旋律轮廓、节奏特点和乐曲结构的敏感度。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弹琴时小声跟着视唱谱子, 唱出声来, 情绪也高昂了。进而引导孩子让自己的歌唱带动手指有音乐感觉地弹奏, 让手指也“歌唱”起来, 使弹琴像唱歌一样自信。练习小曲时, 我弹琴让孩子唱;没有歌词可唱的时候, 我就跟小朋友商量着添上词。孩子钢琴弹起来还不是很流利, 但歌已经记到脑子里了, 按照歌的旋律就会有兴趣地、用心地继续弹下去。将视唱与歌唱有关的练习坚持一段时间, 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这是无庸质疑的。如果让孩子们在识别音高和唱名之前先学唱歌, 让听觉教学先于视觉教学, “听—唱—听”比“视—弹—听”更加行之有效。

3.全身心的协调配合, 帮助手指“歌唱”

篇4:让孩子们的嘴动起来

一、亲近孩子,让孩子们敢于说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还有些民族孩子从小用本民族语言说话,给学习规范语言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1.多一分赏识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在学龄前期孕育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了不起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真是太棒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红星、笑脸、小红花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民族学生通过练习说话,也有很大进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互相交流民族学生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了。慢慢的,孩子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愿意和同学、老师积极交流了。

2.多一点沟通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和孩子们在一起,与他们一起跳绳,玩游戏.在课堂上选孩子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孩子们会立刻兴奋起来,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说到自己爱看的动画片那是争先恐后、手舞足蹈,特别是有几个平时就胆大的孩子,他们直接就喊出动画片名称,也不管什么场合就大声的议论起来,看着孩子的高兴劲我也很开心,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自己精彩的言语,紧张劲儿也没有了。但是我们学校情况特殊,民族学生较多,他们在家与父母交流他们都说本民族语言,所以汉语四声发音不准,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民族学生没有敢大胆发言的,这时我就让他们多听汉族学生说,然后再让他们把汉族学生说的话再说一遍,还有就是让他们多听,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说话的对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的听对方把话说完。一年级的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一年级的学生说话训练最基本的要求是训练学生用普通话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的几句话。同时,要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说”,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在对“人”说话,要态度大方,有礼貌,说之前有所考虑。

3.多一些童趣孩子和成人并不擁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被他们接受。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明白了,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室里学生会大声喧哗,这时,我会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都来学做小花猫说话轻轻,走路轻轻。”对于小朋友写字姿势不正确的,我会说:“老师听见你的背在说,我本来多挺,多帅啊!可是现在却像一张弯弓似的,好难受!我多么希望能变得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了后,不仅非常乐意改正,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小朋友说话。当他们作业不能认真来写时,我会说你写的字在对你说话呢,你长的那么漂亮你也要把我写漂亮啊!孩子们听了这话他们会立即改正过来,还会开心的对你报以微笑,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同学们,早上好!”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罗秋梅,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看动画片、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趁机抓住时机,与学生对话,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名学生面前,摸摸他的头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美丽的春天.去看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看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绿盈盈的小草和迎风飘扬的绿色柳条。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有的孩子还编了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3.体会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贫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便很难说清楚、讲明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身去实践,扮演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达到口语交际的顺畅。如教学《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课,课前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同学,他们会夸那些做好事的同学,有的学生也会夸自己也做了好事,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捕捉到素材,就能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打开思路,从而达到想说、乐说、会说的目的,并在交际中培养了注意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总之,要想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落到实处,教师就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一年级的小学生说话还不够准确,还说不完整话,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口语训练之前,教师要做好示范,如,可以让他们跟着老师来说一说,我们这里民族学生较多,可以带着他们多说几遍,也可让好的学生做为范例,照着他的样子说一说。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和爱护,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他们交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我想我们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教学的成果就一定会呈现在教学和生活中。

篇5:让孩子动起来(通讯稿)(共)

日前,上海市徐汇区樱花园幼儿园开展中大班混龄户外体育游戏特色活动,成为了该园每天上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园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动作发展、同伴间的交往和合作,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在中大班区域体育活动中打破了班级与年龄的界限,尝试了混班混龄早锻活动。

该园充分利用大班幼儿的资源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游戏特色活动,让大班孩子在“带”中成长,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该园的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幼儿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健身健体,体验了运动的乐趣。

户外混龄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体育活动的一种补充。户外混龄体育游戏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多样的活动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发挥幼儿的好动天性,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晨间空气清新,幼儿从踏入幼儿园起,就能在充满生机的活动场地上与同伴们游戏、玩耍,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对幼儿们来说是享受快乐一天的开始。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在互动中促进交往,在竞争中增强勇气。户外混龄体育游戏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尝试,我们在尝试和探索中一路走来,在体验中积累,在收获中反思。

撰稿人: 吴燕华

篇6: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

湖北省建始县教学研究室 李 克

《思想品德》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一节好的思品课,学生活动的时间必须保证在20分钟以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呢?笔者认为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嘴巴要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如学完《让青春充满活力》后,可举行“青春无悔”演讲比赛,让学生正确把握青春节拍;学完《感悟生命》后,可开展“生命一次,美丽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价值的实现;学完《关注经济生活》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案例:一法学博士以空调公交车不开空调却多收一元空调费为由,将某巴士公司告上法院。法院驳回博士的诉讼请求。最近,该博士声称要为此上诉。你认为:“一元钱官司该不该打?”通过以上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精选一些佳作名篇、经典格言、歌典、故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品味欣赏。比如在讲授《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时,请学生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然后教师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②作者这一愿望能否实现?③你能为实现作者的愿望做些什么?在讲授《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可指导学生共同高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①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原因是什么?②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③歌词体现了课本中哪些历史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二、笔头要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勤记、勤写,养成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能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变成文字,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学会作笔记。能将一节课的精华部分记下来,能将教材每个段的`关键词句找出来,以帮助整体理解记忆。

其次,要学会仿写。如在讲授《享受学习》这框内容时,可引出苟子的名言: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段话仿写自己的座佑铭。在学习《理解诚信》一课时,可引出有关诚信的成语,如:一言九鼎、言行一致、信誓旦旦、表里如一;或引出有关诚信的广告:人生是树,诚信是根;一生诚信,成就一生。然后指导学生仿写这类广告。

其三,要学会写书信、杂感。如在学习《感受成长》后,可让学生完成下面的作业:请你给一个叫李浩的同年人写一封回信,帮助他战胜心灵的困难。他给你的求助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名初中生,我班同学个个好学上进,竞争激烈,我也很想表现自己,在我做每件事之前,总是先要想想这件事的结果,而且把它想得非常美。可是,我做起来老是遇到不少困难,结果难以如愿,让我非常失望。请问我应该先想到成功还是失败,或者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再如学完《学会自主选择》后,可给学生布置一道阅读

篇7:区域活动《小手动起来》

活动目标:1、尝试使用常见的装订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乐意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参观过别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围绕“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怎么让自己玩得更开心?”等话题展开讨论。 请家长有意识培养幼儿解决生活中小难题的能力,有使用装订小工具的体验。

材料:

工作区:手段收集订书机、打孔机、固定条、回形针、大头针、铁夹、书夹、报夹等用于固定纸张的工具大小、质地不同的废旧纸张(宣传单、报纸、图片、文件纸等)。

探索区:各种各样的纸、积木块、小玩具熊以及记录纸。角色区:陶瓷一条街、小警察、美发馆等所需物品及若干半成品:切半的废旧皮球、纸团、塑料筒等。识字区:录音机、麦克风、简单的文字卡片、识字儿歌磁带。

劳动区:小菜苗、小铲子、小水桶、泥土、大纸箱。

环境(附示意图): 将劳动区的场地设在走廊的拐角处; 设有问题墙; 作品展示区;

活动过程: 1、介绍新增设的工作区,问题:如何将散乱的纸张有序地整理清楚?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其固定?2、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3、教师重点观察工作区幼儿,适时指导使用新材料,用摄像机捕捉孩子的闪光点,留下幼儿活动的痕迹。4、活动特写:今天在工作区中投放了各种装定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尝试将散乱的纸张装订成册,活动一开始,许多幼儿拿来订书机,有的拿起书夹,有几个幼儿试了试回形针,都试着把几张散乱的纸张装定起来了,可程昊小朋友对几张图片拨弄了好久,原来太硬了,订书机订不下去,“这有个打孔机,把图片打个孔吧。”经伟略小朋友一提醒,使用打孔机的幼儿多了起来,有的把打完孔的图片用回形针别起来,有的还找来了绳子,穿过小孔把纸装订成册。5、师生交流与共享。(1) 请幼儿将作品放在展示区,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进而互动学习。(2) 播放录像,观看个别幼儿有创意地行为,并展开讨论。(3) 围绕“今天我遇到的困难”为话题,请幼儿自由讨论,师生交流后把问题及办法记录在问题墙上。

活动反思:1、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本次区域活动,大部分材料由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 幼儿玩起来较亲切、较投入,积极性高,能在快乐、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自主地活动,能较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幼儿面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进而提高使用常用工具的技能。2、活动设计的反思:整个活动以“小手动起来”为主线,各个区域无不体现“动手”,并有效利用摄相机及时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突破以往用笔记录的形式。这一形式更具有真实性,特别在评价环节再现个别幼儿行为,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更有代表性。不仅“手动”而且“嘴动”,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当屏幕展现角色区幼儿的作品“注浆成型娃娃头”时,情绪达到了高潮,他们急切地将自己对家乡陶瓷的认识与大家分享,虽然活动接近尾声,但我没有阻止他们,依然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并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记录下来。3、活动后的调整设想:从工作区幼儿的活动情况看,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最佳的装订方法,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评价环节发现,幼儿对陶瓷十分感兴趣,我们的家乡又是有名的瓷都,许多家长是瓷厂的厂长或工人,幼儿对瓷器并不陌生,但对瓷器的制作流程、特性还缺少了解,我将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及家长资源,开展好“瓷器”这一主题活动。

篇8: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

一、把握主体性原则,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 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动手操作, 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想象, 是促使学生的探索, 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课例一: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时, 我请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拿出来, 每人在桌上摆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看看你有多少种摆法, 并说出每个长方形面积的求法, 学生的兴趣很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找出了不同的摆法,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结果, 进一步分析提出结论, 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通过摆摆、量量、算算、想想、议议, 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以愉快的心情掌握了新知识。

二、把握创造性原则,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伽利略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 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教会的, 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情、类比, 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课例二: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 课前让学生测量了教室的长和宽, 分别是10米和6米。上课时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考察的平面图, 然后开始交流。学生画出了长5厘米、宽3厘米的平面图, 并写出了10米:6米=5∶3、5厘米∶3厘米=5∶3, 5厘米∶10米=3厘米∶6米等比例, 然后一幅错图:长10厘米、5厘米引起了学生的议论, 并逐步说出了自己的根据:10厘米∶10米=1∶100、5厘米∶6米=1∶120, 10米∶6米=5∶3、10厘米∶5厘米=2∶1, 还有不少学生说出“不成比例”“在一幅图上, 所有的价值只有一个”等理由。我趁机做了补充:“应该说图上距离和与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一幅图只有一个比例尺”。到此为止,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甚至可以说在学生们自己动脑后, 比例尺的概念已经非常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

三、把握开放性原则, 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体验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 自我孤立的活动, 它是开放的, 可以在交流互动中获得发展, 教学中教师应分给学生一点活动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例三:如我在教学简便运算时, 一位学生计算99×27+27=2673+27=2700, 我说得数完全正确, 但可以简便计算, 你能再做一遍吗?学生补了一种算法:99×27+27= (100×27-27) +27=2673+27=2700, 我又继续鼓励、引导, 好样的, 你肯定还能跨出更可喜的一步。果然, 学生又把手举起来, 补了一种算法:99×27+27= (99+1) ×27=100×27=2700, 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信的、明确前进的方向,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动”, 敢说、会说、爱说。在快乐中学数学, 学快乐数学。

上一篇:童心童言读绘本下一篇:闪光的珍珠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