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色彩动起来教学反思

2023-02-12

第一篇:让色彩动起来教学反思

《让色彩动起来》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四课学习的一个延续,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介绍了野兽派的先驱安德烈·德兰,课文中所出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名作,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产生了动感,无论是树,还是路或街上的车和行人都和着一种旋律在动。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并由此激发创作的灵感。

学生分析

在学生对《色彩的对比》的学习后,对本课的安德烈·德兰《查灵克罗斯大桥》的欣赏会更容易,对运用对比色彩进行创作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副有动感的作业。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以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导入新课)

1、比赛: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最快的时间利用彩色纸张拼贴作品《跳动的旋律》。

2、交流合作的成果,比一比谁运用的对比色最多、谁的画面表现的动感最强。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前课关于“色彩对比”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比较合作的作品,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并引入欣赏名作。

二、示(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

2、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三、论(学生分小组讨论)

欣赏:请学生欣赏安德烈·德兰《查灵克罗斯大桥》。

1、出示两幅相同的画面,但所运用的色彩不同。

(A图:原作 B图:利用修图软件修改成色调平和的画面)

2、两个画面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3、画家利用色彩的对比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4、你在哪里见过这样充满强烈对比色彩的景物(画面)?

5、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 老师设计谈话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

四、范(教师演示)

出示一幅表现跳动的画面(线描稿)„„

五、练(学生练习)

1、参考课本的学生作品:利用水粉颜料表现这个跳动的画面。

2、尝试: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3、老师巡视辅导,对优秀的作品进行适时的表扬,对个别的作品进行即时的修改。 [设计意图]从小组合作到个人表现、从颜料绘色到自主创作,难度逐渐增加,既能循序渐进,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评(展评作品)

1、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介绍、或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

2、老师作出适当的补充和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在欣赏与比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让色彩动起来》教案

【课 题】:让色彩动起来 【年 级】:五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执 教】:张荣锋

【单 位】:宣恩县万寨乡板场小学 【教材分析】:

《让色彩动起来》是人美版教材小学美术第十册第五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表现了画家对城市清晨强烈的感受。画中不论是树木、道路、汽车、行人、行人都有一种动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副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中还选择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课本上还选入了几幅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启发学生创作构思。 【学情分析】:

由于诸多原因,本校五年级学生没有学习色彩知识,没有了解原色与间色、色彩冷暖的不同感受;并且这一课的前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色彩的对比》,学生没有学,没有了解了色彩的对比关系的知识。这一节课,又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就是学习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活跃起来,以此来增进对色彩的视觉规律的认识,学生突然学习这节课,无法理解色彩对比。本班的学生造型能力较弱,作业时会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起形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学生线描稿,或者学生自己准备线描稿,我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演示让学生更充分的享受色彩的神奇。 【教学目标】:

l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富有动感的作业。

l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l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情况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水粉颜料、油画棒、彩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教师:我们都只听说人能动、动物能动、风吹草动、你们听过色彩会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很有意思的图画,但是有一幅图画却给了我们动的感觉。请大家来看看这组画面,哪幅给你动感呢?

学生:黑白的给人很安静,彩色的给人动感。

教师: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色彩产生强烈动感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让色彩动起来》。

【设计意图】以两张神奇有趣的图片指引学生注意,质疑激趣,再观察内容相同的黑白和彩色两张图片一步步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进入学习情境。

二、探索新知

1、教师播放课件,请学生看屏幕。

教师:春天来了,春光明媚,让我们跟着美丽的蝴蝶去做一次美妙的旅行,请同学伸出手指跟着蝴蝶一起飞。

学生:动起来。

教师:咦,你们怎么停下来啦, 学生:看不到了,他们的颜色一样

教师:对,蝴蝶与环境的颜色一样,没有对比了,所以就看不见。

在生活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能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如大——小,高——矮。像这种现象就叫对比。你们还知道什么对比?

学生:说一说。

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瞧,请看屏幕。当蝴蝶来到不同色彩环境中,他们相互影响,显示出不同的差别,这就是色彩对比。请问绿色的蝴蝶在那种环境中最为突出。

学生:回答。

教师:老师也同意你的看法, “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理。红和绿就是一组对比色,放在一起,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板书:对比色 红和绿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色相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色环中你能找到哪几对强烈的对比色。

学生:找一找,

教师板书: 蓝-橙 黄-紫

教师:我们能在色环中找到强烈的对比色,你们能从你们的彩色笔或者油画棒中找到对比色吗? 学生:找一找,汇报交流。

2、感受生活中的强烈对比

教师:像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也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增光加彩。出示图片:儿童滑梯、室内装潢、鹦鹉。

3、感受艺术品中的强烈对比

教师:对比色这么美丽,让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强烈的对比色,这是一幅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作品。出示图片:他分别运用了哪些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生答)。(运用了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对比色)给我很强烈,鲜明、跳跃。

教师板书:强烈,鲜明、跳跃

教师:农民艺术家们大胆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让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印象。从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查灵克罗斯大桥》

画面的色彩对比使画面产生动感,无论是树,还是路,更不说街上的车和人都和着一种旋律在动,表现画家对城市的清晨产生的激动心情。

4、探究总结

教师:是不是画面中只要有对比色就能使画面有更强的动感呢?带着这个问题,来看这样一组图。出示图片:同样的5种色彩,哪个给你的动感更强呢?(第二幅动感强,)为什么?

学生:色彩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相邻的两个色彩对比强烈,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排列顺序相同,哪个动感更强烈呢?为什么? 学生:第二幅用了波浪形的线条,形体上增加了动的感觉)同学们观察分析的很到位。

教师: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

1、画面中邻近色对比强烈,产生动感

2、造型产生动感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组色彩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从相邻色的顺序和造型变化两方面的不同总结出结论,体现探究性学习。

三、教师示范

教师用绘画软件<金山画王>进行演示

教师: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终于找出了能让画面产生动感的原因。下面我用电脑绘画软件来帮助大家快速的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打开金山画王进行现场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感知色彩应用。

四、学生创作 课件出示创作提示: 1.拿出准备好的黑白线描 2. 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 3.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出示学生创作要求。教师通过学生创作作品,观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以建议引导。

五、作业展示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赏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谁能从色彩、线条等方面评析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教师:选出一幅动感不强烈的作品让大家评价,并将部分色彩进行现场更改做出反差效果。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对学生及学生作品肯定、鼓励,并提出建议,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六、教师小结,延伸本课主题意蕴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让色彩动起来”,了解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艺术品中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我们的生活像色彩一样跳动起来,生机盎然。

第三篇:《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

在《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产生新思想或新方案”是创造的核心,因此在使用教材时要以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每个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能力、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利用头脑风暴、联想法等方法产生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新方案。例如“有几种方法能让小球动起来”,还有在以前学过的课中,“由‘电’一词你想到了哪些?”,“畅想未来通讯”,“设计一个磁控开关”等,这些问题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开展科学课教学时,还要制订恰当的评估标准,开展多种评价形式,多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对产生出的所有新想法、方案或成果进行评估,选取最优的或通过改进和完善产生出最优的方案和成果,评选出小发明家、小设计师等。

第四篇: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将会更精彩美术教学反思

我们美术老师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教过的学生中,有多少能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学科呢?对我们认同度不够,对我们的美术学科也可想而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怎么会喜欢呢?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获取知识,得到真正的发展。

我认为:动起来,更精彩。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思维动、创造动,整个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一、思维动起来

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整个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春天的畅想》时,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并配以音乐,学生在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蒙蒙的美景后,感受春天的信息。同学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我在上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整个课堂下来,学生都在享受着快乐。

二、行动动起来

行动动起来不只是只针对绘画课、工艺课等动手要求的课,所有的包括欣赏评述课也一样,只是工艺的更典型些。提倡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我在看一些优秀的课例时,几乎让学生都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和老师一同讨论、一同解决问题,试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喜欢吗?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课堂才是快乐的、和谐的,更是成功的。

三、创造动起来

现在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创造,并在作业中展现自我。

总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主动获取知识,去享受快乐,去健康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第五篇: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就是比教师的专业素养,比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

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围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上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指示精神,把“两比”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观察评议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20节课,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同行们在“课堂大比武”中,各具风采、各显神通:有的儒雅翩翩,气定神闲,解读文本游刃有余;有的激情飞扬,启发引导妙语连珠,激活思维,浪花涟裢„„

有两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六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特色、神韵和风采。这两节课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让教与学相得益彰地活起来了,让学生主体意识显现出来了,学生的大脑高效地动起来了。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我们的生活用语和交际用语是两码事。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颇感陌生。因此,教师教起来很困难:一是怕“牵着牛鼻子,牛不走”;二是怕“对牛弹琴,牛不理会”。怎么办?凉拌呗!生吞活剥地给学生罐呗!一罐,以后学生见着文言文就“望儿生畏”、“望风而逃”了。但是,在L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学生“望而却步”,也没有发生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曲高和寡”“鸦雀无声”罐的现象,反而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其乐融融,跃跃欲试的感觉。L老师课前在黑板左侧画出了小组竞赛表格。这就暗示同学:“比赛即将开始,准备好发言哦!”课中,多次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各组之间“明争暗斗”,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小脑瓜子灵光一闪的东西亮出来。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L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然后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而言,疏通文本、落实重点字词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因为它难,所以我们不敢放手,大多的时候,都是老师一人包场,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对重点字词做笔记。当时。L老师的“放手”让我很是替他捏了一把汗。我在心里嘀咕着:“学生能翻译得好吗?能抓住重点字词吗?”结果,学生大胆的质疑,有根有据的解答,让我十分吃惊,十分感佩。原来,每个学生都是很棒的,只是我们不敢放手,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而已。

学生“学”的思维是水,老师“教”的思维是渠。活的课堂,要导渠引水,也只有引活水,才能是语文滋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

L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让我受益匪浅。遇到精彩的回答时,她会说“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的那么有深度?”“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人都有表现欲,都渴望成功。年幼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教育,教育要高效,必定要有高效的双边心理环境!

原来,文言文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滋有味啊!

S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更令我心生感佩。更准确的说,不是S老师让我感动,而是S老师班上的学生竟敢走上讲台执教让我感佩。

整堂课都是由学生主宰,教师在一旁,成了倾听者和参与者。其实,在听课前,就听说这个班“学生自己给自己上新课”,而我是怀着“将信将疑”“冷眼旁观”的心态走进教室的。学生真的能给自己上新课吗?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个学习小组虔诚的学习态度。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组员一个接一个的走上讲台,有条不紊讲解着课文。有讲解“课文字词”的,有“翻译课文”的,有“探究文章主题”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讲解字词的学生,在依次点拨每个字词的读音后,还根据这个字,让同学们回忆在哪一课学过,将所学课文中相近的字、词提出来比较,和全班同学互动„„虽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使是老师自己讲授,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啊!我感佩于S老师敢于放手的勇气,我感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S老师在备课组会上说:“我也教了几十年书了,不能再紧闭大门,要打开大门,让学生自己学!”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年轻教师说,“要解放思想啊!”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我不得不补充一句“乐之者不如主动求索者!”

何不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动起来呢?

下课后。S老师告诉我,学生在上课前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向老师询问。让S老师最得意的地方,是学生满满的笔记。“如果是我上,也许他们还不会记这么多笔记,可是要他们自己上,他们必须群策群力,要做充分的准备啊!”„„听完S老师的话,心里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放手让学生去学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信自尊,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

后来,我悄悄采访S老师班上的一个同学,他说:“老师一直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同学门在小组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了。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融洽。于是,老师讲得少了,但讲得精彩了,给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却多了,我们参与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我们很喜欢!”

课堂上教师应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主人”。这个道理,在我心里一直是有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总对学生不放心,课堂上拼命地讲解,课后还要花很多心思给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课余时间也不休息,加班加点地辅导学生,但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我在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来把握,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决不能成为一句口号,我们要的是行动。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前行的道路上,已有优秀的老师在为我们引路,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学会放手,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上一篇:人力资源是做什么工作下一篇:人事部主任竞聘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