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5

小编精心整理了《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然会实施英语跨文化教育,当前社会上对高校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跨文化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第一篇:跨文化教育论文范文

多元文化视野下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和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对文化与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理解

著名的文化学者J. Bruner认为,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文化为教育提供了工具,人们的学习和思考都处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之中。

(一)对文化的理解

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定义走向日常生活。对于大多数的人类学家来说,文化指某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由学习积累的生活经验、行为特质以及社会传递的模式,它包括习得的行为、信仰、态度、价值以及特定社会和群体特有的观念等。

(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所具有的主观性和差异性,知识的普遍性是有限的,要认识客观世界就需要依据具体的时空条件。多元文化指向的包括依据种族、性别、年龄等惯用的方式进行归类而得到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特点的多种文化的总称。

二、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

在现代社会,文化有更强的生活意味和实践性的特征,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等多媒体的发展,每个人接收和传播的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学校教育中文化的传承功能

现代学校被视为是培养人的社会化的机构,备受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产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整个系统中。在此,我们探讨四个问题,学校教育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传承文化?如何理解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学校教育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会碰到那些问题?

功能主义理论侧重于对大规模的社会与文化系统进行宏观分析,它将学校看作社会机构,学校由相互依存的不同部分所构成,各部分的运行主要是保障社会的一致性和实现社会各个部分的平衡;而互动论集中于对个体和群体之间进行微观分析,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来解释学校教育中文化的传递。因此我们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结合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学校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和教育功能进行阐述。

第一个问题,学校教育选择什么样的文化进行传承?

功能主义理论阐释学校教育系统的运行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存在价值。社会需要学校教育去强化社会中崇尚的价值。在某一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其作为正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传递,学校教育的管理教学等方面就更注重维护和体现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控制,实现主流文化的传承。

但是,学校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张力和韧性,对于学校教育中的成员,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忽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他们可以被归为不同的文化群体,人们自身的主动性和多变性在不同层面上始终渗透在其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个问题,学校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承文化呢?

文化的传承功能中的“传承”就有纵向传递的意味,而且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主流文化要求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等。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目标的引导、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反应、管理者的组织和管理,其本身也是极其复杂的。

但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发现活动中的人们对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传授者和文化的接受者之间在对某种文化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上是不一样的,往往传授者容易形成一种权威感,但接受者本人会对这种文化提出挑战。比如在思想道德课上,教师教导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可有的同学就会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解释,如果将其视为有意的捣乱,将他的价值观看做不合理的理念,那么教师就很可能对学生口头批评或者惩罚。教师的这种反应,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警示,就像班杜拉所说的那样,其他同学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学习。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效果不一样,有些学生可能会暂时接受教师传递的这种观念,而有的则会将这种观念排拒在自身观念之外。

第三個问题,如何理解学校教育过程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学校教育努力整合校内外多种因素,为社会和个人建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实践,使得文化的传承功能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努力使其贯穿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以集体和个人的方式,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等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得学生在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达到某种程度的表现和接受,对于是否获得和获得程度的检验,促使开发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育评价。但人对文化的习得也可能出现潜伏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可能等到生活经历丰富之后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延展性。

第四个问题,学校教育过程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会遇到哪些问题?

功能主义论者认为,长期的学校教育可以被看成是教导孩子们相信当前的社会形式的手段,教育是当权者维护自己地位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经过了学校教育就可以获得自身的福利和发展的条件。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如何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自己真正的服务对象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中的执行者在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传输机器,他们也带有自身的主观性。而且,学校教育所传递的主流文化对于那些缺乏相应生活经历的儿童来说,他们难以理解教材中所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对这部分儿童来说是陌生的,是被排斥的。

(二)学校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

从词源上看,“文化(culture)”

与培养(cultivation)同源。文化包含了一个社会得以存续的信仰、价值和态度。文化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彼此对符号规则的熟悉和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从符号互动论视角看课堂,教师本身就是承受着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期待进入课堂的文化符号,在学习“英雄”时,教师不仅会告诉学生发音,字形还会告诉学生符合被称之“英雄”的标准,为学生们树立榜样。但是,学校主流文化的群体和非主流文化的群体他们的文化模式共存,每个群体的成员都有自己的行为指南和对生活的解释。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携带不同文化个人和群体出现在这里,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语言、行为方式等。如何协调,如何实现一种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德和谐状态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王璐

第二篇: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然会实施英语跨文化教育,当前社会上对高校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跨文化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对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高校跨文化教育的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对策,希望给当前的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教育;现状和对策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方向比较单一,比较偏重知识能力,忽略了文化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英语文化素养。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之间的人进行交流,不但会受到不同语言的困扰,还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通常语言相同的人,其生活方式也差不多,由于在长期的沟通交流中,文化渐渐得到了融合。语言不通,其生活的文化背景也不同,比如汉语代表着中华文化,英语则代表西方文化,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言谈举止、饮食和服装等也存在显著的差异[1]。所以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不但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学习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跟语言母语使用者更好的进行交流。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还要掌握英语文化内涵,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进而更好的理解语言。因此,高校英语教育应该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目标。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比较弱,教师教学过程中无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比较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但却忽视了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虽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强,但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却比较差,而且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法错误,导致交流过程中出现障碍。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高校教师不具备跨文化教育的意识以及能力。由于很多教师不能正确的理解跨文化教育,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知识,再加上很多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理解,不能将中化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学生,无法引导学生得体的表达英语。教师只有意识到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中西方文化,才能有效的开展跨文化教学,否则教师无法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不能带领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高校英语教师既要认同和理解西方文化,还要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增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自信,从而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迎接外来文化。

第二,学生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正确。汉语语言的语音、语法和文字构建等特征跟印欧语系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应试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英语课程设置上不太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考试才去学习,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而且很多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但却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礼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不了解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从而导致交际中出现误解。[2]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却盲目崇拜外来的文化,因此有必要通过进行跨文化教育,让学生形成一个平等、宽容、开放的心態,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跨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学习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和句式等基础知识,英语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其实就是在学习西方文化,因为英语的句式、情感的表达等都跟汉语存在较大的区别。高校学生一般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再单纯的学习词汇、词组、语法等知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将西方文化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了解西方的节日、饮食、艺术、服装等文化习俗,不断丰富学习英语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式等基础知识并不能顺利的跟英语母语者进行交流,但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依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转变思维模式,学会英语语言交流和表达手法,避免交流过程中出现错误和障碍[3]。另外,了解西方的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尊重英语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秩序,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过程中由于遵守其文化规则,从而能够得到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认可,不会让对方产生误会或者敌意。

3.跨文化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英语素质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有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学生要从语言中掌握西方文化,而不能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只有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英语交流的规则和形式,才能顺利的跟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让学生可以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跟他人进行交流,而且可以互相理解彼此。

四、高校英语教育开展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校的英语教师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和实施跨文化教育,首先要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尽可能的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客观的看待,教师要经常关注跨文化教育相关的思想以及学术动向,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策略,对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借鉴,然后以此为依据来设计跨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以更好的开展教学,提升跨文化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身上肩负着主导跨文化教育的任务,教师可以继续攻读高学位或者第二学位,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掌握跨文化教育的技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具有敢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各种文化。

(二)在高校英语教材中增加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文化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这在英语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只有掌握了西方的文化知识,才能顺利的学习英语,然而高校的英语教师很少在实际的教学中坚持这一原则,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从课文中专门摘出词汇、词组和语法来进行讲述。只是在对教材中的的课文进行翻译时,才会涉及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合理的利用英语教材,通过讲解教材,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进而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在高校的英语教材中经常有关于西方节日的内容,其中万圣节是学生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喜爱的一种节日,通常课文中讲到某个西方节日时,教师会具体的向学生进行介绍,学生对西方节日有了大致的了解。课后,学生如果还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其中的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跨文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相关的内容,以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激发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兴趣,进而从中学习到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切身实地的感受西方的社会文化,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模仿,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比较高,但是相比于使用英语的西方人在语调以及表达情绪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影视剧或者英文纪录片等,比如《Friends》,这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影视剧,拍摄手法比较贴近生活,语言表达手法也非常地道,非常适合高校学生观看。此外,教师还可以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网络平台上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教学信息,并且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英语的网站,或者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素材,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将现代技术跟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优势,以提高跨文化教学的效果。

(四)采用情景模拟法,营造一个跨文化交际场景

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演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英语使用的熟练程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当前,很多高校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往往会在每个班级中分派几个外国留学生,以此构建起跨文化交际模型,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还可以促进我国跟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比如,学习英语口语时,教师制定了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这个主题是——Westernimpression,学生用英语阐述交流对方国家的认识和印象,然后对方再讲述自己真实的经历,交流内容包括国家的饮食、节日、交通工具等跟生活相关的内容。

(五)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外学习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西方文化,多跟外国留学生交流,掌握他们语言交流的模式和特点。閱读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英文读物或者双语读本,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书籍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展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人情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素养。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局限在《Count of Monte Cristo》、《Notre Dame de Paris》这种比较深奥的著作中,可以找一些比较简单的读本,比如《Mrs.Beeton's Book of Household Manage-ment》,这种介绍英国美食的书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国的饮食文化。

(六)改革高校英语考核机制,带动学生学习英语

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对考核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等级考试是高校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比较小。因此,高校应该增加考核的范围,将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调研等纳入到考核中,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标准。通过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五、结语

跨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跨文化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高校跨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太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要对跨文化教材进行重新编制,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机制等,促进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述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03):98-100+118.

[2]郭帅柯.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154-155.

[3]胡晓敏.中外合作办学中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4,(07):62-63+135.

[4]白文霞,曹慧书,张卫静.大学英语教师文化身份和跨文化能力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高校英语教师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4,(06):36+22.

作者:刘海龙

第三篇:跨文化幼儿数学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秦春婷(1988-),女,广西博白人,现就读于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数学教育与教育心理。

摘要:本文以中美两国幼儿数学教育差异为例,就中美两国幼儿数学教育在制度、语言、教育观念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制度与教育观念上我国的幼儿数学教育处于较弱地位,然而在语言及跨文化差异上存在优势。希望能对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所启迪,对幼儿教师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实现我国幼儿数学国际化。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社会文化差异;中美比较

有这样一种现象,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起参加奥数比赛,得奖的总会是中国的孩子,而最终拿到诺贝尔数学奖的总不会是中国人;又或者是一个中国的孩子在美国学习数学,他的数学能力总比同龄的美国人要高,但是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中国的孩子总是比不上美国的孩子。

这种现象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造成的。一直以来,中国的数学教育注重的是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要求规范、具体、严谨,这种侧重点始于幼儿的数学教育并贯穿整个学生生涯;而美国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非常注重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幼儿灌输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更多地要求学生勇敢地去突破和创新,通过自行动手参与去解决问题。

一、中美幼儿数学教育差异的比较

中国幼儿在最初学习数学的时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语言上的优势,可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儿童的数学教育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数学教育发展背景息息相关。中国的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儿童对知识静态的接受,教师教的就是儿童学的;而美国的数学教育则非常注重儿童对知识动态的改变,教师大多起到启发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反映了两国对待数学知识的不同态度。

在最初幼儿的创造表达能力的时候,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继承我们中国的幼儿处于领先地位,可是到了发挥创造力的时候我们却落后于美国人。翻阅传统的对中美幼儿数学教育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国的幼儿数学教育很多方面上与美国幼儿数学教育相比起来较为滞后。但是对美国学生的一系列数学成绩的评估显示了美国学生对数学知识远远低于他们对于什么是理想、需要等的精通水平。我们应该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中美幼儿数学教育的差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中美幼儿数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一)学制的差异

学制的差异主要是指学校制度的差異,此处主要说的是幼儿园制度。中美两国的学校制度文化存在不同之处。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由(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到(市)教育局/(区)文教局再到学校这样一个流程组成一个层级式的管理体制,集中性与同一性比较强,缺乏灵活性,地方与学校的自主积极性较小,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只有校本课程的开设由学校来决定和开展,但在具体执行时并不是很严格,甚至很多只是一个形式并未实施。

美国学校教育一般采用权威主义班级管理方法。所谓权威主义班级管理也叫专制类管理方法,就是一种教师严格控制学生行为从而改变学生行为的管理过程。这种制度同样制约着美国幼儿的数学教育[9]。另外,我国幼儿园的制度过分强调安全,导致我国的幼儿园局限了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我国的很多幼儿园都很明显的存在着这种局限,比如户外活动课时教师们常常以幼儿的安全为由不允许幼儿们相互之间打闹、追逐等,幼儿只能从事一些不具有任何危险性的活动如散步、体操等。须知道,幼儿的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的点滴中获得的。美国的教育制定与我国的教育制度相反,美国非常重视幼儿自由活动,通过在户外活动时鼓励幼儿尽情地玩耍,跑、跳、掷,让幼儿的数学能力在平时的玩耍中充分发挥。

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学制都制约了幼儿数学的学习与发展。但美国的制度更灵活更人性化也更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二)语言的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幼儿在开始接触数学时就使用中文,而美国的幼儿则使用英语学习数学。中国的幼儿平均年龄为4岁时就能数到40,而美国的幼儿则需要平均年龄为5岁时才能数到40,美国幼儿平均年龄为4岁时才能数到15.也就是说,5岁时美国幼儿的数学基础已经落后中国幼儿的一年了。因此,中文被一致地认为是实至名归的数学强势语言,并且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之间存在差距,这样的差距让美国教育家和家长们尤为紧张,甚至他们也开始在幼儿阶段推广新的数字读法,例如11不再读作“eleven”,而读作“ten-one”,一次推进儿童算术能力的快速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的数字系统比英文的数字系统更具有规律性。用英文表达数字20、30、40时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毫无联系;而用中文来表达十位以上的整数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极具规律性,都是以此类推的关系,这对幼儿的学习数学数字以及记忆数字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由此可以看出,从语言上的差异来看,中国的语言更利于幼儿数学知识学习与发展。

(三)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有很大的不同。美国教师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承认应该接受,理解和尊重他们,这才是教育的前提。这体现在美国的幼儿一日的生活安排上,教师们注重幼儿数学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充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和精力等,让幼儿的数学在生活的点滴中尽情地发挥。而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中,“教”的含义又常常意味着“告诉”、“教导”、“指示”。美国幼儿教育的管理组织充分体现了民主性,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给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并且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中国教师无法做到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师资水平陷入困境。在中国,很多幼教工作者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无非就是数数,学学简单的算术,如“1+1=2”等,以及认识一些简单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只重视在学校里怎么教和教什么,却无进一步学习的要求[2]。

总的来说,中国幼儿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变,向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看齐,以促进我国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

(四)跨文化差异

有研究提出了问题:跨文化差异是否影响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一些跨文化研究比较了幼儿在入学前的各个方面。斯达克等人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4岁幼儿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包括数值、空间/几何知识。结果发现中国学龄前幼儿显著比美国幼儿具有更出色的空间/几何知识。

幼儿数学发展的跨文化差异在学龄前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的幼儿在入学前接受的数学知识比美国的同龄幼儿接受的更广泛。跨文化差异在所有评估领域里表现得很明显,包括数字(计算和算数运算),空间/几何形状,图案知识,和测量。这个差异呈现在学龄阶段最初的3岁阶段。对中国和美国的孩子的数学知识的跨文化研究得出的结果与此结果一致。跨文化差异有利于中国幼儿,出现在3岁并在整个学龄前扩大,因此,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跨文化差异存在于整个学龄前阶段的。

斯达克和克莱因(2006)使用一种工具——早期的数学课堂观察(EMCO),旨在衡量幼儿教师所提供的数学支持数量。具体来说,EMCO是用来测量幼儿和他们的老师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的。测量结果显示中国教师平均每天提供36分钟的数学支持给4岁的孩子。相比之下,美国教师提供的只有21分钟的数学支持。美国教师给经济弱势家庭的幼儿提供更少的数学支持,每天不到10分钟。这种模式的研究表明,美国幼儿的数学学习环境和中国幼儿比起来不够丰富。在美国,幼儿数学教育的课程不太丰富。[1]

中国幼儿数学知识比美国同龄人更为广泛。在中国有可能是由两个老师指导数学学习中心的活动和幼儿园数学课程,这有利于促进早期幼儿数学知识的早期发展。

二、结论

从制度以及教育观念的文化差异上看,中国幼儿数学教育和美国的幼儿数学教育相比较弱。而从语言以及跨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中国的幼儿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差异则较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基本上是分科课程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和习惯的心态的支配和影响。20世纪初,美国儿童早期就开始重视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并促进美国幼儿数学教育不断的变化发展着。相比之下,中国的儿童数学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很虚弱的。在我国,因为不重视孩子们的数学教育理论和实验研究,不重视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技术,不采取数学教育研究,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课程实践的本质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尽管1980年以来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并未能成功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而对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实际应用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我们必须客观看待中美幼儿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

三、教学建议

鉴于我国幼儿数学教育与美国幼儿数学教育存在差异,并且幼儿园数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教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认识,全方位地掌握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切体会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因此幼教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促进我们国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幼儿数学发展到更高点。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应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打破制度约束,重视文化思想渗透,实现教育“生活化”。

②发挥语言优势。

③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资水平。

④利用跨文化优势,重视幼儿游戏的发展,善于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数学探索活动,善于创设游戏环境。

综上所述,在对我国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时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幼儿身边的数学资源。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Starkey,P.& Klein,A.(2000).Fostering parental support for children’s mathematicaldevelopment:An intervention with Head Start families.Early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11,659–680.

[2]張凤,王娟涓.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异——从美国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谈起.[J]教书育人2004(05)

[3]张涛.试论中美学校文化的差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5)

[4]林泳海.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2004(01)

[5]白苏.中国孩子为啥数学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05)

作者:秦春婷

上一篇:跨文化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教育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