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琵琶演奏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

2022-10-27

琵琶, 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被称之为“民乐之王”, 演奏时竖抱, 左手按弦, 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文审美取向的逐渐变化, 琵琶演奏形式也逐渐多元化。

琵琶最早见于史载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 大约在魏晋时期始称为“琵琶”。今天的琵琶器形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共同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 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 秦汉时期的“秦汉子”, 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 (共鸣箱两面蒙皮) , 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南北朝时, 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曲项琵琶由波斯等地传入我国。

至唐代, 琵琶艺术的发展已达到高峰, 涌现出许多有成就的琵琶演奏家和大量的乐曲。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 即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彩篇章, 说明那时琵琶演奏技巧曾达到的高度。由于乐器的改革和奏法的更趋科学, 促使演奏艺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表现技法逐渐丰富, 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合奏的重要乐器。

到了宋代, 琵琶艺术的发展进入转型期。尤其是宋元之际, 随着琵琶更多地走向民间、走向大众, 同时伴随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壮大, 琵琶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些说唱艺术, 如诸宫调、陶真、弹词、牌子曲等艺术形式的重要伴奏乐器。它作为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为了适应人声歌唱音域以及情节发展而注重表达更为细腻感情的需要, 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演奏技法。

明清时期, 戏曲艺术的勃兴又使琵琶与地方戏曲交融互补。这一时期, 多柱琵琶已经成为比较完美的乐器, 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器乐合奏之中, 无论是北方的弦索十三套, 还是南方的江南丝竹、福建南音等, 琵琶都是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到了明末清初, 南方的江浙两省城市经济发展较快, 带动了文化的繁荣。特别是上海开埠后, 这一带成为全国琵琶艺术的发展中心, 出现了诸多的琵琶流派, 而汪派 (上海派) 的形成, 掀起了我国琵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20世纪50年代, 琵琶的创作和演奏基本上仍是以传统乐曲为主。至60年代, 作曲家遵循“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 创作了一大批琵琶新作, 多在传统文武套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在创作技法、曲式结构、旋律进行、多调式的应用、和声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大胆提炼、整合, 开创了琵琶现代乐曲创作的新纪元。

“文革”时期, 琵琶艺术陷入低谷。到了70年代下半叶, 这一时期反映现代题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吴祖强、刘德海共同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首作品运用某些类似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表现出传统音乐中多段体联缀的曲式结构与西方曲式结构相结合的特点。这部作品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优秀产物, 也成为现代琵琶演奏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随着琵琶演奏技巧的不断完善, 其演奏形式也开始向其他更宽的领域迈进。“重奏”虽然是外来词汇, 但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朔到明清时期。到了现代, 琵琶与古筝的重奏版在舞台上用之甚多, 受到听众的青睐, 较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虽然这种形式比较新颖, 但是作为“民乐之王“的琵琶是否能作为主角而不再是作为伴奏的角色, 且又不仅是单一的独奏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呢。因此琵琶重奏, 就是近年来琵琶艺术界在探索的演奏形式之一。

1979年, 在四川音乐学院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琵琶教学交流研讨会, 其中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王超然、黑连仲师生二人的琵琶二重奏使人耳目一新。但因为当时琵琶演奏艺术领域仍是以独奏形式为主, 重奏形式并没有得到重视, 也没有找到推广的时机。

著名琵琶演奏家、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李昆丽老师, 受黑连仲的启发, 近年来一直执着探索于琵琶重奏领域, 其编著的《琵琶重奏研究与教程》便作为其探索的初步成果, 此书具有承接过去、面向未来的学术价值。

书中的乐曲既与传统琵琶乐曲一脉相承, 又富有创新精神, 在传统独奏和合奏的基础上, 拓展了琵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为琵琶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在这本《琵琶重奏研究与教程》中, 不仅荟萃了当今琵琶重奏曲的一些精品之作, 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出自李昆丽老师的手笔, 显示了她在琵琶重奏曲改编创作和演奏方面的才华。因李昆丽老师执教于厦门大学这一综合性质的院校, 所面向的听众大部分是没有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大学生, 大家对于琵琶演奏形式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独奏或者合奏上, 前几年太过传统的演奏形式并没有得到特别强烈的反响, 因此李昆丽老师编排的重奏在传统的琵琶多声部重奏上又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

由李昆丽老师组织的海韵琵琶乐团, 团员为琵琶专业的学生。乐团一方面为传承民族乐器文化而努力, 另一方面也希望推广琵琶重奏表演艺术, 激发大家对琵琶表演艺术的热爱, 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不同形式、风格的组合在琵琶演奏演绎方面寻找新的突破。

2012年7月, 厦门大学海韵琵琶乐团参加首届辽源国际琵琶艺术节暨琵琶演奏国际大赛, 大赛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两千多名琵琶爱好者参加此次激烈的角逐。在此次比赛中, 海韵琵琶乐团演绎了四首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乐曲, 其中极具西域风格的曲目《伊犁的早霞》结合手鼓与打击乐如雨树、沙锤、榴莲锤, 为曲目演奏更添风采, 这种演奏形式使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另一首描写四川成都人文风情的乐曲《蓉城小景》, 加入铃鼓、木鱼、小镲等打击乐表现了该曲俏皮可爱的风格。四首参赛曲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最终共获组合类两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这次比赛的结果也是对李昆丽老师在琵琶重奏领域探索的又一次激励。

随着社会的进步, 艺术的发展趋势也随之个性化、多元化, 琵琶重奏正是琵琶演奏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之一, 但这种新型的演奏模式并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和演奏实践, 李昆丽老师认为只有在尊重传统而不囿于成规, 因时因地而不教条守旧的原则下, 才能更好地展现琵琶深、远、高、雅的神韵, 才能更好地光大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如何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 琵琶演奏多元化发展仍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摘要: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琵琶演奏技巧的不断完善, 琵琶演奏艺术形式由以前的独奏、伴奏、合奏的形式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以作者随其导师在琵琶演奏之重奏领域的探索及在实践比赛中的收获, 从而对当今社会琵琶演奏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做一简析。

关键词:琵琶演奏,艺术形式,重奏

参考文献

[1] 韩淑德张之年.中国琵琶史稿[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2] 李昆丽.琵琶重奏研究与教程[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基于Revit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定向施工要点分析